50年代至60年代早期,汽車的車載收音機仍然以單聲道為標準配置,不過有些品牌的汽車,已經開始在後車廂安裝一個額外的揚聲器,並通過延遲播放,來形成和實現“回音”的效果。


    直到64年,腳盆雞品牌歌樂(rion)推出了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立體聲汽車音響。早期還是以前後安裝揚聲器的布局,不過沒過多久,就演變成了在車門和儀表盤上安裝成對的揚聲器,形成真正的立體聲音效。


    而hifi,是是英語high-fidelity的縮寫,直譯為“高保真”,其定義是:與原來的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


    最初是在50年代初期,大漂亮的廣播電台、媒體和音響製造商開始使用這個術語來描述高保真音響技術,作為一種銷售策略和市場宣傳手段,不過當時僅僅隻是一個主觀概念而已。


    直到60年代,漢斯喵標準化協會(din)製定了din 標準。該標準也為hi-fi的定量化、以及產品使用“hi-fi”一詞的最低技術指標提供了指導。


    步入70年代,如柏林之聲、丹拿等hi-fi設備製造商陸續誕生,並且打造了許多產品。硬件市場也逐漸繁榮起來。(部分內容有引用資料文獻)


    至於av功放,那是家庭影院的一套標準,強調的是聲場氛圍。


    而現在是1958年,華國國內,這些玩意兒基本都沒有。


    別說華國了,國際上也還沒有發展起來,完全是一個藍海賽道。


    不過——


    許大茂也不懂這些,他是數字傳媒藝術專業的學生,一個普通本科,揚聲器hifi這些的曆史參數什麽的,他自然不懂。


    但他用過啊!


    後世的大學生,誰沒四五六個耳機小音箱之類的。從9塊9保佑的塑料垃圾材質桌麵usb小音響,到幾百塊錢大學生入門級低音炮,然後是運動藍牙耳機,還有什麽骨傳導耳機,遊戲電競專用hifi級0延遲聽聲辨位7.1立體環繞……


    再退一步說,他數媒還得拍片子剪片子。所以自用的耳機音響什麽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吧?


    回音壁,超重低音,0延遲,環繞立體聲,7.1聲道,hifi,杜比……這些雖然不懂,但都是耳熟能詳的關鍵詞。


    許大茂鄉下放個電影,所帶的音響與村子裏用大喇叭沒啥大區別,單聲道沒有重低音,聲音大就夠了。


    可他都把b-box與帝王音都給整出來了,自己還要玩兒說唱——


    你這音箱拉胯跟不上,那他可就受不了啦。


    就好比在用老人唱戲機聽周深的海妖吟唱,總感覺那喇叭下一秒就會爆掉。


    實在無法忍受!


    你曲子還有策劃以及表演再好,音質跟不上,效果輸一半。


    於是他跟黃科長還有李主任等人說明了這個問題,但大家不以為然。


    直到許大茂直接不用麥克風來了一段b-box的bass電音,再來了一段帝王音朗誦,然後這兩段都又用麥克風表演了一次。


    坐在下麵觀眾席的眾人才明白過來差距所在。


    李懷德撓了撓頭發:“是有很大的差別,但大家都是這樣兒的啊?應該沒什麽問題吧?”


    他的潛意識中,反正到時候表演就在這個禮堂,要差大家都一樣,沒有必要在這種問題上糾結啊?


    許大茂看了看四周,剛才他仔細聽了聽,實際上這個禮堂的空間布局消音等方麵也是不行的。但這個年代,有誰會研究這個問題?而且還是廠級的禮堂。


    喇叭的位置也不對,隻是放得多,功率足夠,但沒有做好音量平衡的調整……


    簡單來說,太不專業。


    許大茂回過神來對著李懷德解釋道:“李哥,要是我自己參加表演那也就罷了,我就是玩玩而已。”


    “但你的目標可是前三啊!你想想啊,如果我們有專業的音響,到時候我們表演的時候那麽一用——”


    剩下的不必說,李懷德的汗毛都豎了起來,他很明白有那種共鳴重低音,和隻是大喇叭的聲音有什麽區別。前者可以提供一種靈魂層麵的震撼感,特別有說服力。


    不過隨即他就皺起了眉頭說道:“可是大茂,如果要換音箱的話,那文工團的也用上了,咱們就又是同一起跑線,這樣做沒什麽意義。”


    “而且為了一次聯歡晚會,咱們去搞專業音箱采購的話,那也太鋪張浪費了,廠裏是不會同意的。”


    “最後一個問題,話筒麥克風已經是國內頂級的了,沒得換。但音箱,你說的低音炮什麽的,我聽都沒聽過啊,這可上哪兒找去?”


    他基本明白重低音是怎麽一回事了,但這玩意兒真沒見過,即使在他嶽父那種部級領導的大院兒裏,他都沒有見到過。


    許大茂賤賤地笑了笑:“沒有那更好,咱們可以自己做啊!”


    你一個放映員要做音箱?還是從未出現過的什麽——低音炮?


    李主任和黃科長麵麵相覷,這許大茂是腦子壞了嗎?


    表演個節目而已,你音箱都要自己做?


    學藝術的都這麽瘋狂嗎?


    “得嘞,幾位,咱們先手工做一個喇叭,你們看看效果,一試便知。”


    於是許大茂跟李懷德去了後勤倉庫,弄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材料來,因為是手工diy一個喇叭證明一下而已,並不是啥高科技。


    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這玩意兒在許大茂最近看的書裏就有。就是53年版本的《趣味物理學》,《物理學》幾本書,這可是中學物理教材啊!延續的還是毛熊那邊的物理大綱教學內容。


    雖然沒有直接講喇叭怎麽做,但裏麵有講的電磁力轉化為動能,有了動能就能引起紙片振動產生聲音,原理非常簡單。


    而且後世的徐大毛上學時也做過相關實驗,還查過b站看教程。隻需要紙殼子,銅線,膠帶或膠水,音頻線——製作紙盆式揚聲器簡單的一批。


    不過20分鍾,一個外形醜陋如同花盆式的玩意兒,就在大家麵前直接給整出來了。


    眾人看看牆上掛著的木製大音箱,再看看許大茂這個紙殼子花盆,麵麵相覷道:“這能行嗎?”


    “把嗎字兒去掉!絕對能行!”許大茂用音頻線給簡單連接了一下禮堂裏的設備,然後讓李懷德等人好好拿著,他自己又站得老遠用麥克風試了試。


    雖然效果一般,但這個揚聲器,真的能用!


    這可把李懷德等人震撼的不行,果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你一放映員會保養放映機已經是“尖端”人才了,但你還會手工搓出一個揚聲器出來?


    還是紙殼子做的,效果貌似還不錯?!


    還沒等他們震撼完畢,許大茂又用了一個木箱子,以及一些塑料管子亂七八糟的一弄,木板內側還粘了一些海綿,喇叭上麵還弄了層金屬網……


    反正在他們的眼裏,許大茂就是胡搞瞎搞,不一會紙盆式揚聲器就變成了一個木箱子,然後他讓李主任和黃科長把他端好放在耳邊不要弄掉了。


    自己則跑的遠遠的拿起麥克風——b-box bass電音開啟!


    一陣節奏過去,李懷德和黃主任這邊被震的不要不要的!


    “臥槽!”


    “大茂!牛嗶!”


    “我要這個!”


    “我低音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許大茂,我要上月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鳳198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鳳1983並收藏四合院:許大茂,我要上月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