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徐庶歸效,班底初成
穿越三國,我的二叔是趙雲 作者:月徐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嘉和戲誌才邊吃邊聊,這頓飯足足吃了半個時辰。不花錢的酒肉,吃起來格外的香。
吃飽喝足以後,兩人直奔陽翟城最大的青樓。
今天趙霖給了二兩銀子,還說以後要戒酒戒色,那今夜必須來個七次狼,說不定還要來個三人行。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今夜過完癮再說。
趙霖這邊,從郭嘉戲誌才這裏出來以後,直接來到了徐庶的家裏。
這時候徐庶並不在家,去潁川書院了,中午才回來,趙霖等人就在徐庶家裏等著,期間正好勸說徐庶的母親。
要知道,徐庶可是個大孝子,曆史上為了母親,生生拋棄了草鞋劉,來到了曹老板這邊,以身贖母,真的是孝順的典範。
而且這次來,也不是空手來的,典韋三人每人都抱了一堆東西進來,米麵,蔬菜,糕點,布料衣服等等,都是平常生活所需要的東西。
雖然徐母想要拒絕,但是趙霖沒有給她這個機會,吩咐幾人放好東西以後,就拉著徐母開始勸說。
可以看得出,徐母是個很明事理的人,要不然也不會教導出徐庶這樣的的兒子。
對於趙霖的招攬之意,並沒有給出意向,一切還要讓徐庶自己決定。
但是能看出來,徐母應該是動心了。要知道平民百姓家想要出頭有多麽難,尤其是徐庶家裏這種世代務農,沒有關係的草根,想要考取功名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趙霖的招攬,徐母還是很感激的。不說別的,人家能專門到家裏來請徐庶,這就已經很有誠意了。
而且字裏行間也能聽出趙霖對徐庶的重視,想必到了涿郡,應該不會受委屈的。
快到中午的時候,徐庶從潁川書院回來了,之後又是熟悉的招攬過程。
這次出奇的順利,沒費多少口舌,徐庶就答應了下來。因為趙霖最後說了一句話,讓徐庶徹底信服了。
喘口氣,找對路,再走!
這八個字一出,徐庶立刻納頭便拜。
要知道徐庶的人生並不平坦,之所以棄武從文,也是因為之前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所以才想彌補自己的短板。一路走來的艱辛,隻有他自己最清楚。
趙霖的這句話,讓徐庶的心裏得到了一絲安慰。
人生第一知己足矣,更別說這麽體諒人的領導了,所以徐庶直接決定了,要跟趙霖去涿郡。
隨後趙霖就跟徐庶說了一下接下來的安排,他們有一天多的時間收拾東西,後天一早就要離開潁川。
回去的路上,趙霖的心情非常好,這三個可都是最頂級的謀士,有了他們,哪怕真的拿下了整個幽州,也是管得過來的。
經過趙霖這兩個月的奔波,勢力的基本班底,總算是成型了。
武有趙雲、關羽、張飛、胡車兒、典韋、許褚。
文有簡雍、田豐、沮授、郭嘉、戲誌才、徐庶。
除此以外,還有甄家這個商賈巨富相助,外加張角這個便宜老丈人留下的“遺產”。
想著如今手下的人才、兵馬、資源,趙霖心裏也是滿滿的安全感,不容易啊,這段時間總算沒白折騰。
此時正在返回陽翟城,這次趙霖沒有騎馬,而是和張寧坐在了馬車裏。張寧看到趙霖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不禁問道:“不就是招攬了三個人嘛,至於這麽高興嗎?之前去找典韋和許褚,也沒見你這麽高興!”
趙霖摸了摸張寧的小腦袋,然後悠閑地靠在了車廂上:“這你就不懂了,文臣和武將是完全不同的,盛世靠文臣,亂世靠武將。
也就是說,武將擅長的是領兵打仗,攻城略地,平時最多練練兵。
但是文臣就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懂得兵法的文臣。
不打仗時,他們就是處理內政的好幫手。打仗時,他們就是出謀劃策的軍師。堪稱最全麵的牛馬,天選打工人。
這樣的謀士,隨便來幾個,幫忙管理整個大漢都沒問題。
所有說,現在有了他們幾個,無論是管理州郡,還是隨軍出征,都是沒問題的。
這樣我就可以踏踏實實的在涿郡摸魚,搞建設了。
省得每天東跑西顛的,忙的腳後跟都不沾地,這是我一個官二代該有的待遇嗎?”
聽了趙霖的解釋,張寧無奈的翻了個白眼,真是見鬼了,整個勢力的人,就沒一個想幹事的,個個都是摸魚高手。
看看趙霖就知道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家對官職、權力都沒什麽貪婪的想法,這樣的勢力也算是奇葩了。
“夫君,既然你想招攬的人才都到手了,那咱們是不是該離開潁川了?”
趙霖微微搖了搖頭:“我也沒想到,招攬他們三人,會這麽順利。不過咱們計劃不變,後天一早離開潁川,明天我要去一趟潁川書院,既然來到這啦,怎麽能這麽悄無聲息的走呢?
人的名,樹的影。我倒是要看看潁川書院,是不是真的臥虎藏龍。”
“你不是說這幾年不打算暴露身份嗎,怎麽現在想去潁川書院打響名聲了,這可就藏不住了!”
趙霖微微一笑,絲毫不在意:“誰說一定要報真名了,隨便取個化名就行了,去之前還可以稍微易容一下。
這樣等咱們離開潁川以後,這裏的消息才會傳出去。
神秘少年挑戰潁川書院,留下幾首詩詞後飄然離去,
這樣既不會暴露真麵目,也不會暴露名字,打響名聲的同時,還能增加一絲神秘色彩,這種神秘感還是很吸引人的。”
就這樣,六人返回了陽翟城的客棧,這一天幾人都沒有出去,而是在房間裏老老實實休整,趁著現在有時間,抓緊時間調整狀態,要不然一趕路,又會吃不好睡不好了。
眼睛一閉一睜,天就亮了。
吃完早飯後,趙霖就帶著五人,向城外的潁川書院而去。
潁川書院依山而建,在陽翟城的東南方向,原先是荀家的一座別院,後來才生生改成了書院。
幾人來到門口之後,典韋從懷裏掏出一封拜帖,交給了門口的守衛:“告訴潁川書院管事的,就說我們前來以文會友。同時下挑戰書。”
吃飽喝足以後,兩人直奔陽翟城最大的青樓。
今天趙霖給了二兩銀子,還說以後要戒酒戒色,那今夜必須來個七次狼,說不定還要來個三人行。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今夜過完癮再說。
趙霖這邊,從郭嘉戲誌才這裏出來以後,直接來到了徐庶的家裏。
這時候徐庶並不在家,去潁川書院了,中午才回來,趙霖等人就在徐庶家裏等著,期間正好勸說徐庶的母親。
要知道,徐庶可是個大孝子,曆史上為了母親,生生拋棄了草鞋劉,來到了曹老板這邊,以身贖母,真的是孝順的典範。
而且這次來,也不是空手來的,典韋三人每人都抱了一堆東西進來,米麵,蔬菜,糕點,布料衣服等等,都是平常生活所需要的東西。
雖然徐母想要拒絕,但是趙霖沒有給她這個機會,吩咐幾人放好東西以後,就拉著徐母開始勸說。
可以看得出,徐母是個很明事理的人,要不然也不會教導出徐庶這樣的的兒子。
對於趙霖的招攬之意,並沒有給出意向,一切還要讓徐庶自己決定。
但是能看出來,徐母應該是動心了。要知道平民百姓家想要出頭有多麽難,尤其是徐庶家裏這種世代務農,沒有關係的草根,想要考取功名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趙霖的招攬,徐母還是很感激的。不說別的,人家能專門到家裏來請徐庶,這就已經很有誠意了。
而且字裏行間也能聽出趙霖對徐庶的重視,想必到了涿郡,應該不會受委屈的。
快到中午的時候,徐庶從潁川書院回來了,之後又是熟悉的招攬過程。
這次出奇的順利,沒費多少口舌,徐庶就答應了下來。因為趙霖最後說了一句話,讓徐庶徹底信服了。
喘口氣,找對路,再走!
這八個字一出,徐庶立刻納頭便拜。
要知道徐庶的人生並不平坦,之所以棄武從文,也是因為之前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所以才想彌補自己的短板。一路走來的艱辛,隻有他自己最清楚。
趙霖的這句話,讓徐庶的心裏得到了一絲安慰。
人生第一知己足矣,更別說這麽體諒人的領導了,所以徐庶直接決定了,要跟趙霖去涿郡。
隨後趙霖就跟徐庶說了一下接下來的安排,他們有一天多的時間收拾東西,後天一早就要離開潁川。
回去的路上,趙霖的心情非常好,這三個可都是最頂級的謀士,有了他們,哪怕真的拿下了整個幽州,也是管得過來的。
經過趙霖這兩個月的奔波,勢力的基本班底,總算是成型了。
武有趙雲、關羽、張飛、胡車兒、典韋、許褚。
文有簡雍、田豐、沮授、郭嘉、戲誌才、徐庶。
除此以外,還有甄家這個商賈巨富相助,外加張角這個便宜老丈人留下的“遺產”。
想著如今手下的人才、兵馬、資源,趙霖心裏也是滿滿的安全感,不容易啊,這段時間總算沒白折騰。
此時正在返回陽翟城,這次趙霖沒有騎馬,而是和張寧坐在了馬車裏。張寧看到趙霖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不禁問道:“不就是招攬了三個人嘛,至於這麽高興嗎?之前去找典韋和許褚,也沒見你這麽高興!”
趙霖摸了摸張寧的小腦袋,然後悠閑地靠在了車廂上:“這你就不懂了,文臣和武將是完全不同的,盛世靠文臣,亂世靠武將。
也就是說,武將擅長的是領兵打仗,攻城略地,平時最多練練兵。
但是文臣就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懂得兵法的文臣。
不打仗時,他們就是處理內政的好幫手。打仗時,他們就是出謀劃策的軍師。堪稱最全麵的牛馬,天選打工人。
這樣的謀士,隨便來幾個,幫忙管理整個大漢都沒問題。
所有說,現在有了他們幾個,無論是管理州郡,還是隨軍出征,都是沒問題的。
這樣我就可以踏踏實實的在涿郡摸魚,搞建設了。
省得每天東跑西顛的,忙的腳後跟都不沾地,這是我一個官二代該有的待遇嗎?”
聽了趙霖的解釋,張寧無奈的翻了個白眼,真是見鬼了,整個勢力的人,就沒一個想幹事的,個個都是摸魚高手。
看看趙霖就知道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家對官職、權力都沒什麽貪婪的想法,這樣的勢力也算是奇葩了。
“夫君,既然你想招攬的人才都到手了,那咱們是不是該離開潁川了?”
趙霖微微搖了搖頭:“我也沒想到,招攬他們三人,會這麽順利。不過咱們計劃不變,後天一早離開潁川,明天我要去一趟潁川書院,既然來到這啦,怎麽能這麽悄無聲息的走呢?
人的名,樹的影。我倒是要看看潁川書院,是不是真的臥虎藏龍。”
“你不是說這幾年不打算暴露身份嗎,怎麽現在想去潁川書院打響名聲了,這可就藏不住了!”
趙霖微微一笑,絲毫不在意:“誰說一定要報真名了,隨便取個化名就行了,去之前還可以稍微易容一下。
這樣等咱們離開潁川以後,這裏的消息才會傳出去。
神秘少年挑戰潁川書院,留下幾首詩詞後飄然離去,
這樣既不會暴露真麵目,也不會暴露名字,打響名聲的同時,還能增加一絲神秘色彩,這種神秘感還是很吸引人的。”
就這樣,六人返回了陽翟城的客棧,這一天幾人都沒有出去,而是在房間裏老老實實休整,趁著現在有時間,抓緊時間調整狀態,要不然一趕路,又會吃不好睡不好了。
眼睛一閉一睜,天就亮了。
吃完早飯後,趙霖就帶著五人,向城外的潁川書院而去。
潁川書院依山而建,在陽翟城的東南方向,原先是荀家的一座別院,後來才生生改成了書院。
幾人來到門口之後,典韋從懷裏掏出一封拜帖,交給了門口的守衛:“告訴潁川書院管事的,就說我們前來以文會友。同時下挑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