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你都不信,他能信嗎
穿越三國,我的二叔是趙雲 作者:月徐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琉璃,是你自己在工坊搗鼓出來的吧?”
聽到趙雲這麽說,趙霖一點都不意外,要說最了解他的人,非趙雲莫屬。
“既然西域商人都是瞎說的,那這琉璃球肯定是我做出來的。其實這都是很簡單的事情,所謂的琉璃,就是用沙子燒出來的。”
趙霖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趙雲陷入了懷疑:“沙子,就河裏或者海裏的那種沙子嗎?”
“對啊,就是那種沙子,想要顏色不同,要麽調節溫度,要麽加入點其他的東西。
不過現在搞不到,隻能通過調節溫度來控製琉璃的顏色。
就這麽簡單,說穿了,一點都不值錢,因為沙子到處都是。”
臥槽!
趙雲忍不住暗罵了一聲,沒想到被賣出天價的琉璃,竟然是不起眼的沙子燒出來的,說出去誰會信啊?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趙霖絕對有獨門絕招。
想把沙子燒化,根據趙雲的了解,就算大漢的最好的煉鐵爐,也做不到。
看來這個小家夥在工坊區挺能折騰啊,怪不得能跟甄家家主這麽淡定的談生意呢。
“大侄子,雖然你編了個西域商人出來,但你覺得咱們那個便宜老丈人,會信嗎?”
趙霖撇了撇嘴:“信了就有鬼了,你都不信,他能信嗎?
不過,我要的就是他不信。
隻有他不信,才會盡心盡力的替咱們收集各種物資,順便可以從咱們這裏獲得更大的利益。”
趙雲沉吟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就是說,你就讓老丈人半信半疑,既讓他懷疑你會製作琉璃,但又沒有直接的證據。
就跟釣魚似的,這九顆琉璃就是用來打窩的餌料,給甄家甜頭的同時,也能將他們牢牢地吸引在咱們周圍,是這個意思吧?”
聽到趙雲說出這番話,趙霖也是好奇的看了一眼:“嘖嘖,二叔,沒看出來啊,這段時間有長進,不錯,不錯,有前途。”
趙雲笑著搖了搖頭:“這可不是我想出來的,你把郭嘉和戲誌才安排在軍營訓練,閑得沒事我們就跟這兩個家夥聊天,這也是他們說的。
商人重利,那就用利益吸引他們即可。有錢能使鬼推磨,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看到你和老丈人的談判,雖然全程沒有一點嚴肅的氣氛,但是我能感覺到,你們雙方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看似都吃虧了,實際上都沒吃虧,對吧?”
趙霖滿意的點了點頭:“非常好,二叔,你分析的一點沒毛病。
能懂得這些,你將來肯定是大將之才,有勇有謀,懂得馭人之道。
你說的沒錯,今天談生意的過程,看似荒唐,實際上我們心裏都跟明鏡似的。
咱們利用甄家收集糧食戰馬,各種物資,我們出錢,甄家送貨。定價全都甄家決定,看似吃虧,實際上咱們也是占了大便宜的。
甄家的經商渠道,可是祖祖輩輩一點點打拚出來的,遍及整個大漢十三州及其周邊地區的買賣渠道,足以為咱們短期內籌集大量物資,省了咱們很多的人力物力。
咱們的盛世商行,現在隻是個想法,想要達到甄家那樣的規模,即便由我親自操辦,沒有幾年,也是辦不到的。
現在咱們也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借著甄家這個關係,縮短咱們崛起的時間。
說完了咱們這邊,再說說甄家。
別看咱倆現在是甄家的女婿,但是咱們那個便宜老丈人,你也看到了,就是個認錢不認人的主兒。當然,也不是說這樣不好,一碼歸一碼,還是很涇渭分明的。
甄家之所以這麽幫咱們,第一個原因,肯定是找後路。
先用兩個女兒跟咱們兩個拉上關係,然後又幫著涿郡搜集各種物資。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哪怕有一天跟四世三公的袁家鬧翻了,也算是有條不錯的後路。
第二個原因就簡單了,自然是為了錢。
涿郡現在有五十多萬百姓,物資消耗都是海量的,各種資源都是甄家來提供的,而咱們也沒有跟他們討價還價,這裏邊的利潤可不少,至少也有一半。
其次就是精鹽了。這種東西,有價無市,現在隻有甄家手裏有貨。
單單這第一批精鹽,六百石,進價是三兩一石。我敢打賭,甄家的賣價,至少翻十倍。”
“十倍?有那麽高嗎?”趙雲也是有些吃驚,雖然知道精鹽的出現肯定會賺錢,但也沒想到會這麽賺錢。
“十倍我都說少了,二叔你別忘了,一石有六十斤呢,要是分開賣,一兩銀子一斤也是可以接受的。
精鹽,毫無疑問,敢買的是有錢的世家大族,朝廷權貴。他們根本不差錢,花錢買的就是一個“好”,買的就是一個“貴”。
不貴他們還不買呢,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裏,便宜沒好貨。
隻有買貴的東西,質量才有保障,同時,這才能彰顯出他們的地位。
所以甄家這六百石精鹽,會賺得盆滿缽滿。要不然你以為咱們那便宜老丈人,從洛陽回來,就屁顛屁顛的跑過來,是為的什麽呀?
還不是為了錢。
這種機會,稍縱即逝。不得不說,甄家不愧是大漢數一數二的商賈,把握時機的本事和眼光,確實不同凡響。”
趙雲若有所思,隨後說道:“你說的時機,是指黃巾之亂嗎?”
趙霖點了點頭:“沒錯,就是這場黃巾之亂,也是接下來的冀州之戰。要是沒有平亂這件事,盛世商行我早就開起來了,也不會拖到現在還隻是個想法。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沒有地盤、兵馬,咱們根本守不住這精鹽生意,也無法在幽州立足。
差不多這一年內吧,咱們都要為地盤、兵馬、百姓、官職這幾方麵忙碌,但是賺錢這方麵又不能落下,所以就給了甄家趁虛而入的機會。
接下來幾個月,咱們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冀州平亂以及洛陽求官上,所以生產的精鹽,隻能讓甄家來賣了。
我說甄家眼光好,說的就是這裏。
便宜老丈人這次火急火燎的跑到涿郡來,要的就是咱們這段時間生產的精鹽。這裏邊的利潤,一個月就能頂甄家一年的。你說他能不積極嗎?”
聽到趙雲這麽說,趙霖一點都不意外,要說最了解他的人,非趙雲莫屬。
“既然西域商人都是瞎說的,那這琉璃球肯定是我做出來的。其實這都是很簡單的事情,所謂的琉璃,就是用沙子燒出來的。”
趙霖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趙雲陷入了懷疑:“沙子,就河裏或者海裏的那種沙子嗎?”
“對啊,就是那種沙子,想要顏色不同,要麽調節溫度,要麽加入點其他的東西。
不過現在搞不到,隻能通過調節溫度來控製琉璃的顏色。
就這麽簡單,說穿了,一點都不值錢,因為沙子到處都是。”
臥槽!
趙雲忍不住暗罵了一聲,沒想到被賣出天價的琉璃,竟然是不起眼的沙子燒出來的,說出去誰會信啊?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趙霖絕對有獨門絕招。
想把沙子燒化,根據趙雲的了解,就算大漢的最好的煉鐵爐,也做不到。
看來這個小家夥在工坊區挺能折騰啊,怪不得能跟甄家家主這麽淡定的談生意呢。
“大侄子,雖然你編了個西域商人出來,但你覺得咱們那個便宜老丈人,會信嗎?”
趙霖撇了撇嘴:“信了就有鬼了,你都不信,他能信嗎?
不過,我要的就是他不信。
隻有他不信,才會盡心盡力的替咱們收集各種物資,順便可以從咱們這裏獲得更大的利益。”
趙雲沉吟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就是說,你就讓老丈人半信半疑,既讓他懷疑你會製作琉璃,但又沒有直接的證據。
就跟釣魚似的,這九顆琉璃就是用來打窩的餌料,給甄家甜頭的同時,也能將他們牢牢地吸引在咱們周圍,是這個意思吧?”
聽到趙雲說出這番話,趙霖也是好奇的看了一眼:“嘖嘖,二叔,沒看出來啊,這段時間有長進,不錯,不錯,有前途。”
趙雲笑著搖了搖頭:“這可不是我想出來的,你把郭嘉和戲誌才安排在軍營訓練,閑得沒事我們就跟這兩個家夥聊天,這也是他們說的。
商人重利,那就用利益吸引他們即可。有錢能使鬼推磨,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看到你和老丈人的談判,雖然全程沒有一點嚴肅的氣氛,但是我能感覺到,你們雙方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看似都吃虧了,實際上都沒吃虧,對吧?”
趙霖滿意的點了點頭:“非常好,二叔,你分析的一點沒毛病。
能懂得這些,你將來肯定是大將之才,有勇有謀,懂得馭人之道。
你說的沒錯,今天談生意的過程,看似荒唐,實際上我們心裏都跟明鏡似的。
咱們利用甄家收集糧食戰馬,各種物資,我們出錢,甄家送貨。定價全都甄家決定,看似吃虧,實際上咱們也是占了大便宜的。
甄家的經商渠道,可是祖祖輩輩一點點打拚出來的,遍及整個大漢十三州及其周邊地區的買賣渠道,足以為咱們短期內籌集大量物資,省了咱們很多的人力物力。
咱們的盛世商行,現在隻是個想法,想要達到甄家那樣的規模,即便由我親自操辦,沒有幾年,也是辦不到的。
現在咱們也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借著甄家這個關係,縮短咱們崛起的時間。
說完了咱們這邊,再說說甄家。
別看咱倆現在是甄家的女婿,但是咱們那個便宜老丈人,你也看到了,就是個認錢不認人的主兒。當然,也不是說這樣不好,一碼歸一碼,還是很涇渭分明的。
甄家之所以這麽幫咱們,第一個原因,肯定是找後路。
先用兩個女兒跟咱們兩個拉上關係,然後又幫著涿郡搜集各種物資。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哪怕有一天跟四世三公的袁家鬧翻了,也算是有條不錯的後路。
第二個原因就簡單了,自然是為了錢。
涿郡現在有五十多萬百姓,物資消耗都是海量的,各種資源都是甄家來提供的,而咱們也沒有跟他們討價還價,這裏邊的利潤可不少,至少也有一半。
其次就是精鹽了。這種東西,有價無市,現在隻有甄家手裏有貨。
單單這第一批精鹽,六百石,進價是三兩一石。我敢打賭,甄家的賣價,至少翻十倍。”
“十倍?有那麽高嗎?”趙雲也是有些吃驚,雖然知道精鹽的出現肯定會賺錢,但也沒想到會這麽賺錢。
“十倍我都說少了,二叔你別忘了,一石有六十斤呢,要是分開賣,一兩銀子一斤也是可以接受的。
精鹽,毫無疑問,敢買的是有錢的世家大族,朝廷權貴。他們根本不差錢,花錢買的就是一個“好”,買的就是一個“貴”。
不貴他們還不買呢,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裏,便宜沒好貨。
隻有買貴的東西,質量才有保障,同時,這才能彰顯出他們的地位。
所以甄家這六百石精鹽,會賺得盆滿缽滿。要不然你以為咱們那便宜老丈人,從洛陽回來,就屁顛屁顛的跑過來,是為的什麽呀?
還不是為了錢。
這種機會,稍縱即逝。不得不說,甄家不愧是大漢數一數二的商賈,把握時機的本事和眼光,確實不同凡響。”
趙雲若有所思,隨後說道:“你說的時機,是指黃巾之亂嗎?”
趙霖點了點頭:“沒錯,就是這場黃巾之亂,也是接下來的冀州之戰。要是沒有平亂這件事,盛世商行我早就開起來了,也不會拖到現在還隻是個想法。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沒有地盤、兵馬,咱們根本守不住這精鹽生意,也無法在幽州立足。
差不多這一年內吧,咱們都要為地盤、兵馬、百姓、官職這幾方麵忙碌,但是賺錢這方麵又不能落下,所以就給了甄家趁虛而入的機會。
接下來幾個月,咱們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冀州平亂以及洛陽求官上,所以生產的精鹽,隻能讓甄家來賣了。
我說甄家眼光好,說的就是這裏。
便宜老丈人這次火急火燎的跑到涿郡來,要的就是咱們這段時間生產的精鹽。這裏邊的利潤,一個月就能頂甄家一年的。你說他能不積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