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夜的寧靜中,花園偶爾會被蟲鳴打破寂靜。
南方的夜晚總是顯得那麽寧靜而祥和。
皇帝劉靠坐在搖椅上,雙眼輕閉,沉浸在片刻的寧靜之中。他粗大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椅子的扶手,似乎在沉思著國家的大事。偶爾,他會起身,品嚐放在身側桌子上那杯濃烈的苦咖啡,偶爾還會有咖啡豆隨吐出。
“皇帝劉,你在沉思什麽?”一個聲音從他背後傳來,是呂後。她手托著一隻托盤,上麵放著幾碗散發著冷金色光芒的液體,緩緩走近,在他身邊蹲下。輕輕整理好袖子後,她溫柔地幫助劉脫去鞋襪。
皇帝劉含糊地咕噥著:“我早說過,不要把事情搞複雜,讓仆人們去處理便是。”盡管如此,他還是配合地伸出了腳,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當他的腳浸泡在冷酒之中,他滿意地哼了一聲,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隨之消散。
“我侍奉你已經許多年,絕不能讓其他人來做這些事情。他們如何知道你偏愛的冷酒的溫度?若是太冷,你定會再次責怪於人。這種事情,想想都令人害怕!”
呂後繼續她的關懷,手指輕柔地按摩著皇帝劉的大腳。
劉邦的臉上流露出滿滿的舒適與滿足。
他的腳顯得有些粗糙,或許是因為他自幼便習慣赤腳,不論春秋寒暑,總是裸足勞作。腳趾略顯扭曲,腳麵覆蓋著黃灰色的硬繭。腳底更是布滿了凍瘡愈合後的疤痕,記錄著他一生的辛勞與堅韌。
在他的一生中,隻有兩位女性曾為他洗過腳。一位是他的母親,另一位則是他的妹妹,呂雉。
冷酒漸漸軟化了他的腳部老皮。呂後從旁取出一塊特製的腳部磨砂板,細致地擦洗著那些因酒精而變得軟化的皮膚,讓它化作細小的鱗片漂浮在酒麵上。
“孩子們都已安睡了嗎?”劉邦滿足地哼唱著,滿足地問著剛剛用過晚餐。
呂後未抬頭便回應道:“他們剛剛入睡。”
“我們的孫子真是傑出,一名真正的漢朝王子!”劉邦閉著眼睛,含糊地讚許,“如此幼小的年紀,便能以邏輯和理性討論騎馬與部落事務,真是令人驚歎,太過驚人了!有了這兩位賢良的漢朝王子,我們偉大的漢朝至少能夠確保兩百年的穩定!”
“你想得太遠了!”呂後笑了起來,“兩百年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誰又能預知那時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劉邦也笑了起來:“將來,在那一天,我們眾多的兒子和女兒都能安然坐下,牢牢地掌握他們的地位,哈哈!”
“他們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親生的。當然,他們隻能是最佳的!”呂後自豪地宣稱,她的目光投向她的孫子們。
“你為劉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是咱們劉家的英雄!”
隨著腳部的清潔,呂後用一塊柔韌的布巾仔細地擦幹它們,接著從一旁取出一雙嶄新的布鞋,溫柔地幫助劉邦穿上。
“試試看,這是我為你特意製作的。合腳嗎?”
“無需試穿,我這一輩子穿的都是你親手做的鞋,沒有一雙不合腳的!”劉邦坐直了身子,輕輕地在地上跺了跺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真舒服,恰到好處!”
說話間,他突然注意到呂後手上有一個彎曲的傷口,他皺起眉頭,擔心地問:“這是怎麽了?”
呂後隨意地將洗腳水倒進花園,微笑著說:“今天早上,在做鞋縫補的時候,針不小心紮到手指上了。”她輕聲歎了口氣,“唉,年紀大了,視力也不如以前了!”
在昏暗的光線中,呂後身著簡樸的衣物,曾經光澤的頭發在鬢角處已悄然泛起灰色。
突然,劉邦感到頭部一陣刺痛。
時間匆匆,那個眼眸明亮、牙齒潔白的身影如今已經衰老。
她伴他走過了無數艱難歲月,不得不堅強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管理家務,成為軍官及其妻子的楷模。即便他登上了皇位,作為皇後,她也依舊保持著樸素與節儉,細心地照料著他們的生活起居。
她的心中隻有他,隻有他們共同的家庭!
想到此處,劉邦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呂後的手,輕聲說:“妹妹,這幾個月你辛苦了!”
呂後有些驚訝,隨後打了個大大的哈欠,輕鬆地說:“有什麽辛苦可言?我是你的人,為你服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兩隻手緊緊相握,傳遞著讓人安心的溫暖,仿佛兩人的心靈也在這一刻緊密相連。
劉邦細心地聆聽著妹妹的話語,同時留意到兩人身上歲月留下的痕跡。
“妹妹,”劉邦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人們是否真的有來世?”
呂後眨了眨眼,不解地問:“誰知道呢?問這個問題有什麽意義?”
“若真有來世,我仍願與你結為夫妻!”劉邦認真地說道。
呂後的眼中閃爍著溫柔的光芒,但又不由自主地翻了個白眼,調皮地說:“這輩子還沒陪你夠,你竟然還想著讓我下輩子繼續伺候你?你真是太過分了!”
“記得我們結婚的那天,我還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夥子呢!”劉邦笑著回憶,同時輕輕地握著姐姐的手。突然,他衝動地將呂後緊緊拉進自己的懷裏。
“這輩子,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陪伴在你身邊。”
“你……?”呂後猝不及防,臉上泛起淡淡的紅暈,尷尬地問道:“你這是在做什麽?”
“別動!”劉邦緊緊地擁抱著她,“讓我再抱你一會兒。我們都已經年老,還能對誰如此放肆?”
話音未落,劉邦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擊中他的腰間,他被呂後猛地推開了。
“你這個老無賴,竟然敢在我們這個年紀還這麽大膽!”呂後有些尷尬又帶著幾分生氣地說。
劉邦並未放手,含糊其辭地說:“年齡又有什麽關係?難道因為我們年紀大了,就不能再親近了嗎?”他再次伸出了手。
“走開!”呂後用力推開他,“你這個老無賴,我可不想丟這個人!”
“妹妹,別走!”劉邦呼喚著。
“放開我!”呂後真的動怒了,繼續用力推著他。
劉邦所在的搖椅劇烈地搖晃著,他忍不住發出幾聲笑叫:“嘿,嘿,嘿!”
隨著叫聲,劉邦終於失去了平衡,頭部向前倒去。
“哈,你自找的!”呂後轉身離開,看著他這一滑稽的樣子,忍不住笑出聲來。
劉邦從地上爬起來,拍去衣服上的灰塵,有些狼狽地說:“真倒黴!”然後,他似乎有些賭氣地說,“如果我們不能親近,那就算了,我再去尋找其他人。後宮中滿是渴望得到我們的人,每個人都如花兒般純潔美麗!”說著,他向前走了幾步,但突然停下了腳步,轉過身來,隻見呂後透過窗簾凝視著他。
“我隻是在說,考慮到我們的年紀,嘿嘿!”劉邦帶著笑意說道,“我隻是在說!”他對自己的妃嬪並無深厚的感情,與太監同床也並無不妥。但在他的妹妹,呂後麵前提及此類事宜,總讓他感到一絲不適。
正當他打算後退幾步時,宮殿的簾子突然緊緊地合上了。
室內傳來一個聲音,命令宮女們:“熄燈,時候已晚,該休息了!”
“嘿!”劉邦在門外輕聲歎息,“你真的生氣了嗎?”
他搖了搖頭,雙手負後,一邊低語,一邊步履蹣跚地走開,“聖人說得對,培養人才確實不易,尤其是男人!”
他一邊走著,一邊有幾個宮女向他鞠躬,隨後跟隨著他。
他緩緩走過坤寧宮,步入了永和宮。與皇帝的居所相比,這裏顯得有些昏暗。見到皇帝駕到,宮中的仆人們急忙跪地迎接,紛紛向他報告事務。
不久,一位身著正式宮裝的宮女優雅地走出,欠身行禮道:“陛下,您的奴婢在此向陛下請安!”
“嗯,你還未休息嗎?”劉邦打著哈欠,雙手負後,“起來吧!”隨後,他步入了宮殿。
宮女們默默地跟隨在他身後,其中一人輕聲笑道:“陛下,我原以為這個月您會多在您妹妹那裏停留。”
“我睡不著,所以出來散步,順便來看看你!”劉邦笑著回答,轉過身來,“猜猜看,我走了好一會兒,有點累了。我就在這裏你腳下休息一下!”說著,他走進大廳,在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
“陛下,您是否需要奴婢為您按摩腿部?”宮女單膝跪在劉邦麵前,手法輕柔。
“我告訴過你多少次了,在沒有旁人的時候,不必稱呼我為陛下,這樣顯得太過正式。”劉邦聽著宮女的話,聲音有些含糊。
宮女臉頰微紅,改口道:“姐夫!”
“嗯!”劉邦笑著應答。
這位宮女不是旁人,正是呂後的妹妹,拓跋寧妃。
拓跋寧妃出身於沛縣,是騎兵將領拓跋賜星的女兒。呂後曾是拓跋賜星的養女,他對她猶如親生。拓跋賜星去世後,不僅將騎兵的指揮權留給了劉邦,也將年僅九歲的女兒交給了他照顧。
鑒於這種特殊的關係,劉邦自然對她與其他男性不同,她不僅是他的女人,也是他的小姨子!
劉啟的日常生活顯得緩慢而單調。每個月,他的活動僅限於在學院上課以及在宮中與呂後共度時光,除此之外幾乎無所事事。
呂後還在宮中開辟了幾塊菜園,種植蔬菜,養了一些小鴨和小雞。劉啟和他的兄弟們總是喜歡在菜園裏嬉戲,追逐著嚇唬小鴨和小雞,或在蔬菜葉下尋找昆蟲的樂趣。
然而,此刻:
“真是無聊至極!”
在學院裏,太監韓竹正滔滔不絕地講解著經典之作,但劉啟卻陷入了沉睡之中。
他對學習並無太大興趣;那些聖人的智慧對他而言,聽起來猶如天書難懂。並非隻有他一人如此,學院中的其他年輕王子和貴族們也顯得漫不經心,紛紛打起了瞌睡。
在皇室的後代中,劉徹是個特例。他端坐在座位上,全神貫注地聆聽講解,成為勤奮向學的好榜樣。
曆史上,正是他對學習的執著和對父母的孝順,最終贏得了劉邦的賞識。
“何時才能下課?”
“唉!但願能快點長大。”他在心中再次歎息,就像他童年時那樣。
人們總是渴望成長,同時又恐懼衰老。
在講台之下,太監韓竹正傳授農業方麵的知識,他的話語如同流水般持續不斷,但突然間,他終止了那無盡的講述。
劉啟在聽講中,好奇地問:“殿下,您在思考些什麽?為何無故歎息?”
“並沒有!”感受到周圍同學的目光,劉啟心不在焉地回應,“我的頭痛得厲害!”隨即他提高聲音說,“我真的覺得頭痛得厲害!”
“殿下,您的頭痛是真的嗎?”突然,負責在外值班的季伯恩急匆匆地闖入教室,從門縫中探頭探腦地說,“我是否應該召喚禦醫?”他緊接著對學院外的人高聲喊道,“快來照顧殿下,他頭痛!”
“不必麻煩禦醫!”劉啟裝作虛弱地揮了揮手,“隻是有些昏沉沉的感覺而已!”
嶽正認真地聽著劉啟的解釋,輕輕地歎了口氣,“殿下,您的健康至關重要,頭痛絕非小事。最好還是讓禦醫來為您檢查一番!”
“確實如此!”劉啟站起身來,走出學院,其他皇子羨慕地望著他的背影。“我不會打擾到您的教學,我出去坐一會兒!”
這種策略他已經運用過多次。每當他感到頭痛或精神不振時,他就會悄悄告知外麵的侍從他的頭痛,季伯恩會配合他上演這場戲,讓他得以逃離課堂。
然而,這種策略並非長久之計;他需要另辟蹊徑。
離開學院後,劉啟緊鎖的眉頭立刻舒展開來,他的精神狀態也似乎有所好轉。
季伯恩卻在他身旁,眉頭緊鎖,臉色顯得有些憂鬱。
“不必擔憂!”劉啟清楚他的侍從在擔心什麽。若是太子劉盈發現他幫助自己逃課,恐怕沒人能逃脫責罰。“放心,我不會讓你受到牽連的!”
季伯恩的臉上露出了無奈的苦笑。不會連累他?這不過是一種奢望!
然而,對方畢竟是太子的孫子,未來的主人,是他應該討好而非違抗的人。
“住手!”
正當劉啟邁出幾步之時,一個深沉而嚴肅的聲音從背後傳來,讓他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身體顫抖起來。
正如俗話所說,小心你所祈求的;他卻被抓了個現行!
劉啟緩緩轉身,努力擠出一個尷尬的微笑,“殿下!”
太子劉盈身著簡樸衣衫,站在不遠處,目光冷峻地注視著他。
“你打算去何處?”劉盈語氣嚴厲地詢問。
“殿下,我的頭痛得厲害!”劉啟不假思索地編織著謊言,“我隻是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才短短兩天,你就已經用頭痛的理由逃避了三回課程!”劉盈快步走來,臉上的憤怒扭曲了他的五官,“你當我是什麽?你竟然用頭痛來做逃課的借口!”
劉啟後退了幾步,聲音帶著懇求,“殿下,我真的是因為頭痛,而且感覺思維混亂。”說著,他注意到太子的孫子劉盈也穿著樸素的衣服出現在劉盈身後。他立刻走過去,跪在劉盈的腳邊,“爺爺,爺爺!”
“你這是何意?”劉盈嚴厲地瞪著劉啟,“見到長輩就如此驚慌失措?難道你不知他才剛剛痊愈嗎?”隨後,他語氣柔和地向劉啟詢問,“我的孫子,你可有哪裏不適?”
“孫兒隻是有些頭痛,學院中空氣沉悶,故想出來呼吸些新鮮空氣。”劉啟依舊堅持著自己的謊言。
“你可曾召喚禦醫?”劉盈焦急地追問。
“不過是有些悶而已,出去走走應該就沒事了。”劉啟回答,目光落在劉盈身上的平民服飾上,心中開始盤算,“陛下,殿下,你們為何身著如此普通的衣衫?”
“皇宮裏太過沉悶,我們出來散步。”劉盈微笑著回應。
“孫兒也想去!”劉啟興奮地幾乎跳了起來。
“你不必去!”劉盈反駁道,“你剛剛不是說頭痛嗎?現在怎麽又不頭痛了?”
“你得學會如何說話!”劉邦再次嚴厲地瞪著劉盈,“如果你真想去,那就去吧,但切勿再以頭痛為借口逃避上課!”
劉啟的小計謀根本無法欺騙劉邦,他被輕易地識破了。
然而,此刻劉啟心中充滿了對離開皇宮和探險的渴望,他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孫兒遵命!”
春天的南方,景色生機盎然、色彩斑斕。在紫牆黃瓦的映襯下,漫步於街頭巷尾,可以領略到真正豐富多彩的人間煙火。應天,這座南方的關鍵城鎮,是一座繁華的古城,曾五度成為朝代的都城。漢朝時期,它被選為首都,其地區的繁榮景象令人難以忘懷。劉邦帶著劉盈緩步退後,劉盈緊隨其後。在一群九名健壯的護衛的隱約護衛下,他們在人群中悄無聲息地前行。劉氏三祖並未選擇走主要街道或寬闊的大道,而是穿行於小胡同,深入城市的各個社區。他們並未參觀任何宏偉的宮殿或富人的商鋪,也未購買任何絲綢或錦緞。相反,他們訪問了售賣日常必需品的小店,如柴火、小麥、油和鹽。
“這小麥中摻雜了何物?”劉邦不經意間步入幾家小麥店鋪,隨手拿起一把灰暗的麥子發問。
這家小小麥店鋪突然迎來了幾位不速之客,店主感到有些頭昏眼花。作為一個商人,他擅長洞察顧客,盡管這些人穿著樸素,但他們的儀態並不像普通百姓,因此他對他們表示了極大的尊敬。
“尊敬的老祖宗!”店主回答,“這些灰小麥中摻入了少量的鐵粉和泥土。”
一“擔”土的重量可達到幾百斤(舊中國重量單位)。在那個時代,“斤”約等於九兩半(舊中國重量單位)。換句話說,兩斤鐵的代價便能換取兩百二十斤小麥,這樣的價格並不算高。
劉邦微微皺了皺眉,“這價格比起秋天來還要貴!”
“這是因為,”店主解釋道,“您看到的是上個月冬天的最新小麥,而秋天市場上出售的小麥,其實是上個月之前收獲的。”
“哼!新小麥或舊小麥,歸根結底,不還是你們商人說了算嗎?”劉邦輕蔑地揮了揮手,隨後轉身離開小麥店。
走出店鋪,劉邦轉向劉盈道:“小麥價格上漲,這意味著普通百姓將不得不花費更多的錢!”
劉盈好奇地問:“但如果小麥價格下跌,商人不是會從中受益嗎?”
“你要明白,不要隻聽那些書呆子的話!”劉邦邊走邊教導劉盈,同時拉著劉啟的後衣領,“即便每擔小麥多賺幾兩,種田的農民也未必能賺到多少。利潤最高的是糧食商人!在豐收時節,他們勾結起來抬高價格;在歉收之時,他們囤積糧食,然後以低價出售給民眾。他們總能盈利,而辛勤勞作的農民,以及城市中的人們,卻不得不勒緊褲腰帶。”
“發布指示給全國各地的監察禦史和巡視官員,”劉邦嚴肅地說,“不得隨意提高糧食價格,糧食工人也不得無理降低對農民支付的糧食價格。唉,人們整月辛勤勞作,所有的努力卻可能被糧食工人剝削。這種行為真是可惡!”
劉啟心不在焉地聽著。他尊重普通人和學者,但對於工人,他並沒有太多的敬意。按照漢朝的法律,無論工人如何富有,他們都不被允許擁有奴隸,也不得穿戴精美的絲綢和錦緞。
此刻,劉邦的舌頭輕輕抵了抵嘴唇,似乎感受到了某種美味的誘惑,“這香氣如此清新,究竟是什麽佳肴?”
劉啟順著氣味判斷,“爺爺,那邊似乎有人在賣瓜!”
“確實有些口渴了,我們過去挑選幾個好的!”劉邦興致勃勃地回應。
他們一行人走向瓜攤,賣瓜人赤著上身高聲叫賣:“西瓜,西瓜,又甜又解渴的西瓜!哦,老祖宗,您想要挑選哪個?”
劉邦手裏拿著一顆瓜,輕輕搖了搖,問道:“這要多少錢?”
“兩銀子。”賣家回應。
“這價格太貴了!”劉邦立刻皺起眉頭,調侃道,“難道這瓜皮是用銀子做的,還是瓜子含銀子?”
賣家解釋道:“您老,現在就是這個市價。”
劉啟緊張地緊繃著小小的脖子,好奇地問:“這瓜熟了嗎?”
“我可是賣了幾個月的瓜了,怎麽會賣給你不熟的瓜呢?”賣家自信地回答,“要挑哪個呢?”
南方的夜晚總是顯得那麽寧靜而祥和。
皇帝劉靠坐在搖椅上,雙眼輕閉,沉浸在片刻的寧靜之中。他粗大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椅子的扶手,似乎在沉思著國家的大事。偶爾,他會起身,品嚐放在身側桌子上那杯濃烈的苦咖啡,偶爾還會有咖啡豆隨吐出。
“皇帝劉,你在沉思什麽?”一個聲音從他背後傳來,是呂後。她手托著一隻托盤,上麵放著幾碗散發著冷金色光芒的液體,緩緩走近,在他身邊蹲下。輕輕整理好袖子後,她溫柔地幫助劉脫去鞋襪。
皇帝劉含糊地咕噥著:“我早說過,不要把事情搞複雜,讓仆人們去處理便是。”盡管如此,他還是配合地伸出了腳,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當他的腳浸泡在冷酒之中,他滿意地哼了一聲,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隨之消散。
“我侍奉你已經許多年,絕不能讓其他人來做這些事情。他們如何知道你偏愛的冷酒的溫度?若是太冷,你定會再次責怪於人。這種事情,想想都令人害怕!”
呂後繼續她的關懷,手指輕柔地按摩著皇帝劉的大腳。
劉邦的臉上流露出滿滿的舒適與滿足。
他的腳顯得有些粗糙,或許是因為他自幼便習慣赤腳,不論春秋寒暑,總是裸足勞作。腳趾略顯扭曲,腳麵覆蓋著黃灰色的硬繭。腳底更是布滿了凍瘡愈合後的疤痕,記錄著他一生的辛勞與堅韌。
在他的一生中,隻有兩位女性曾為他洗過腳。一位是他的母親,另一位則是他的妹妹,呂雉。
冷酒漸漸軟化了他的腳部老皮。呂後從旁取出一塊特製的腳部磨砂板,細致地擦洗著那些因酒精而變得軟化的皮膚,讓它化作細小的鱗片漂浮在酒麵上。
“孩子們都已安睡了嗎?”劉邦滿足地哼唱著,滿足地問著剛剛用過晚餐。
呂後未抬頭便回應道:“他們剛剛入睡。”
“我們的孫子真是傑出,一名真正的漢朝王子!”劉邦閉著眼睛,含糊地讚許,“如此幼小的年紀,便能以邏輯和理性討論騎馬與部落事務,真是令人驚歎,太過驚人了!有了這兩位賢良的漢朝王子,我們偉大的漢朝至少能夠確保兩百年的穩定!”
“你想得太遠了!”呂後笑了起來,“兩百年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誰又能預知那時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劉邦也笑了起來:“將來,在那一天,我們眾多的兒子和女兒都能安然坐下,牢牢地掌握他們的地位,哈哈!”
“他們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親生的。當然,他們隻能是最佳的!”呂後自豪地宣稱,她的目光投向她的孫子們。
“你為劉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是咱們劉家的英雄!”
隨著腳部的清潔,呂後用一塊柔韌的布巾仔細地擦幹它們,接著從一旁取出一雙嶄新的布鞋,溫柔地幫助劉邦穿上。
“試試看,這是我為你特意製作的。合腳嗎?”
“無需試穿,我這一輩子穿的都是你親手做的鞋,沒有一雙不合腳的!”劉邦坐直了身子,輕輕地在地上跺了跺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真舒服,恰到好處!”
說話間,他突然注意到呂後手上有一個彎曲的傷口,他皺起眉頭,擔心地問:“這是怎麽了?”
呂後隨意地將洗腳水倒進花園,微笑著說:“今天早上,在做鞋縫補的時候,針不小心紮到手指上了。”她輕聲歎了口氣,“唉,年紀大了,視力也不如以前了!”
在昏暗的光線中,呂後身著簡樸的衣物,曾經光澤的頭發在鬢角處已悄然泛起灰色。
突然,劉邦感到頭部一陣刺痛。
時間匆匆,那個眼眸明亮、牙齒潔白的身影如今已經衰老。
她伴他走過了無數艱難歲月,不得不堅強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管理家務,成為軍官及其妻子的楷模。即便他登上了皇位,作為皇後,她也依舊保持著樸素與節儉,細心地照料著他們的生活起居。
她的心中隻有他,隻有他們共同的家庭!
想到此處,劉邦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呂後的手,輕聲說:“妹妹,這幾個月你辛苦了!”
呂後有些驚訝,隨後打了個大大的哈欠,輕鬆地說:“有什麽辛苦可言?我是你的人,為你服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兩隻手緊緊相握,傳遞著讓人安心的溫暖,仿佛兩人的心靈也在這一刻緊密相連。
劉邦細心地聆聽著妹妹的話語,同時留意到兩人身上歲月留下的痕跡。
“妹妹,”劉邦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人們是否真的有來世?”
呂後眨了眨眼,不解地問:“誰知道呢?問這個問題有什麽意義?”
“若真有來世,我仍願與你結為夫妻!”劉邦認真地說道。
呂後的眼中閃爍著溫柔的光芒,但又不由自主地翻了個白眼,調皮地說:“這輩子還沒陪你夠,你竟然還想著讓我下輩子繼續伺候你?你真是太過分了!”
“記得我們結婚的那天,我還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夥子呢!”劉邦笑著回憶,同時輕輕地握著姐姐的手。突然,他衝動地將呂後緊緊拉進自己的懷裏。
“這輩子,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陪伴在你身邊。”
“你……?”呂後猝不及防,臉上泛起淡淡的紅暈,尷尬地問道:“你這是在做什麽?”
“別動!”劉邦緊緊地擁抱著她,“讓我再抱你一會兒。我們都已經年老,還能對誰如此放肆?”
話音未落,劉邦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擊中他的腰間,他被呂後猛地推開了。
“你這個老無賴,竟然敢在我們這個年紀還這麽大膽!”呂後有些尷尬又帶著幾分生氣地說。
劉邦並未放手,含糊其辭地說:“年齡又有什麽關係?難道因為我們年紀大了,就不能再親近了嗎?”他再次伸出了手。
“走開!”呂後用力推開他,“你這個老無賴,我可不想丟這個人!”
“妹妹,別走!”劉邦呼喚著。
“放開我!”呂後真的動怒了,繼續用力推著他。
劉邦所在的搖椅劇烈地搖晃著,他忍不住發出幾聲笑叫:“嘿,嘿,嘿!”
隨著叫聲,劉邦終於失去了平衡,頭部向前倒去。
“哈,你自找的!”呂後轉身離開,看著他這一滑稽的樣子,忍不住笑出聲來。
劉邦從地上爬起來,拍去衣服上的灰塵,有些狼狽地說:“真倒黴!”然後,他似乎有些賭氣地說,“如果我們不能親近,那就算了,我再去尋找其他人。後宮中滿是渴望得到我們的人,每個人都如花兒般純潔美麗!”說著,他向前走了幾步,但突然停下了腳步,轉過身來,隻見呂後透過窗簾凝視著他。
“我隻是在說,考慮到我們的年紀,嘿嘿!”劉邦帶著笑意說道,“我隻是在說!”他對自己的妃嬪並無深厚的感情,與太監同床也並無不妥。但在他的妹妹,呂後麵前提及此類事宜,總讓他感到一絲不適。
正當他打算後退幾步時,宮殿的簾子突然緊緊地合上了。
室內傳來一個聲音,命令宮女們:“熄燈,時候已晚,該休息了!”
“嘿!”劉邦在門外輕聲歎息,“你真的生氣了嗎?”
他搖了搖頭,雙手負後,一邊低語,一邊步履蹣跚地走開,“聖人說得對,培養人才確實不易,尤其是男人!”
他一邊走著,一邊有幾個宮女向他鞠躬,隨後跟隨著他。
他緩緩走過坤寧宮,步入了永和宮。與皇帝的居所相比,這裏顯得有些昏暗。見到皇帝駕到,宮中的仆人們急忙跪地迎接,紛紛向他報告事務。
不久,一位身著正式宮裝的宮女優雅地走出,欠身行禮道:“陛下,您的奴婢在此向陛下請安!”
“嗯,你還未休息嗎?”劉邦打著哈欠,雙手負後,“起來吧!”隨後,他步入了宮殿。
宮女們默默地跟隨在他身後,其中一人輕聲笑道:“陛下,我原以為這個月您會多在您妹妹那裏停留。”
“我睡不著,所以出來散步,順便來看看你!”劉邦笑著回答,轉過身來,“猜猜看,我走了好一會兒,有點累了。我就在這裏你腳下休息一下!”說著,他走進大廳,在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
“陛下,您是否需要奴婢為您按摩腿部?”宮女單膝跪在劉邦麵前,手法輕柔。
“我告訴過你多少次了,在沒有旁人的時候,不必稱呼我為陛下,這樣顯得太過正式。”劉邦聽著宮女的話,聲音有些含糊。
宮女臉頰微紅,改口道:“姐夫!”
“嗯!”劉邦笑著應答。
這位宮女不是旁人,正是呂後的妹妹,拓跋寧妃。
拓跋寧妃出身於沛縣,是騎兵將領拓跋賜星的女兒。呂後曾是拓跋賜星的養女,他對她猶如親生。拓跋賜星去世後,不僅將騎兵的指揮權留給了劉邦,也將年僅九歲的女兒交給了他照顧。
鑒於這種特殊的關係,劉邦自然對她與其他男性不同,她不僅是他的女人,也是他的小姨子!
劉啟的日常生活顯得緩慢而單調。每個月,他的活動僅限於在學院上課以及在宮中與呂後共度時光,除此之外幾乎無所事事。
呂後還在宮中開辟了幾塊菜園,種植蔬菜,養了一些小鴨和小雞。劉啟和他的兄弟們總是喜歡在菜園裏嬉戲,追逐著嚇唬小鴨和小雞,或在蔬菜葉下尋找昆蟲的樂趣。
然而,此刻:
“真是無聊至極!”
在學院裏,太監韓竹正滔滔不絕地講解著經典之作,但劉啟卻陷入了沉睡之中。
他對學習並無太大興趣;那些聖人的智慧對他而言,聽起來猶如天書難懂。並非隻有他一人如此,學院中的其他年輕王子和貴族們也顯得漫不經心,紛紛打起了瞌睡。
在皇室的後代中,劉徹是個特例。他端坐在座位上,全神貫注地聆聽講解,成為勤奮向學的好榜樣。
曆史上,正是他對學習的執著和對父母的孝順,最終贏得了劉邦的賞識。
“何時才能下課?”
“唉!但願能快點長大。”他在心中再次歎息,就像他童年時那樣。
人們總是渴望成長,同時又恐懼衰老。
在講台之下,太監韓竹正傳授農業方麵的知識,他的話語如同流水般持續不斷,但突然間,他終止了那無盡的講述。
劉啟在聽講中,好奇地問:“殿下,您在思考些什麽?為何無故歎息?”
“並沒有!”感受到周圍同學的目光,劉啟心不在焉地回應,“我的頭痛得厲害!”隨即他提高聲音說,“我真的覺得頭痛得厲害!”
“殿下,您的頭痛是真的嗎?”突然,負責在外值班的季伯恩急匆匆地闖入教室,從門縫中探頭探腦地說,“我是否應該召喚禦醫?”他緊接著對學院外的人高聲喊道,“快來照顧殿下,他頭痛!”
“不必麻煩禦醫!”劉啟裝作虛弱地揮了揮手,“隻是有些昏沉沉的感覺而已!”
嶽正認真地聽著劉啟的解釋,輕輕地歎了口氣,“殿下,您的健康至關重要,頭痛絕非小事。最好還是讓禦醫來為您檢查一番!”
“確實如此!”劉啟站起身來,走出學院,其他皇子羨慕地望著他的背影。“我不會打擾到您的教學,我出去坐一會兒!”
這種策略他已經運用過多次。每當他感到頭痛或精神不振時,他就會悄悄告知外麵的侍從他的頭痛,季伯恩會配合他上演這場戲,讓他得以逃離課堂。
然而,這種策略並非長久之計;他需要另辟蹊徑。
離開學院後,劉啟緊鎖的眉頭立刻舒展開來,他的精神狀態也似乎有所好轉。
季伯恩卻在他身旁,眉頭緊鎖,臉色顯得有些憂鬱。
“不必擔憂!”劉啟清楚他的侍從在擔心什麽。若是太子劉盈發現他幫助自己逃課,恐怕沒人能逃脫責罰。“放心,我不會讓你受到牽連的!”
季伯恩的臉上露出了無奈的苦笑。不會連累他?這不過是一種奢望!
然而,對方畢竟是太子的孫子,未來的主人,是他應該討好而非違抗的人。
“住手!”
正當劉啟邁出幾步之時,一個深沉而嚴肅的聲音從背後傳來,讓他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身體顫抖起來。
正如俗話所說,小心你所祈求的;他卻被抓了個現行!
劉啟緩緩轉身,努力擠出一個尷尬的微笑,“殿下!”
太子劉盈身著簡樸衣衫,站在不遠處,目光冷峻地注視著他。
“你打算去何處?”劉盈語氣嚴厲地詢問。
“殿下,我的頭痛得厲害!”劉啟不假思索地編織著謊言,“我隻是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才短短兩天,你就已經用頭痛的理由逃避了三回課程!”劉盈快步走來,臉上的憤怒扭曲了他的五官,“你當我是什麽?你竟然用頭痛來做逃課的借口!”
劉啟後退了幾步,聲音帶著懇求,“殿下,我真的是因為頭痛,而且感覺思維混亂。”說著,他注意到太子的孫子劉盈也穿著樸素的衣服出現在劉盈身後。他立刻走過去,跪在劉盈的腳邊,“爺爺,爺爺!”
“你這是何意?”劉盈嚴厲地瞪著劉啟,“見到長輩就如此驚慌失措?難道你不知他才剛剛痊愈嗎?”隨後,他語氣柔和地向劉啟詢問,“我的孫子,你可有哪裏不適?”
“孫兒隻是有些頭痛,學院中空氣沉悶,故想出來呼吸些新鮮空氣。”劉啟依舊堅持著自己的謊言。
“你可曾召喚禦醫?”劉盈焦急地追問。
“不過是有些悶而已,出去走走應該就沒事了。”劉啟回答,目光落在劉盈身上的平民服飾上,心中開始盤算,“陛下,殿下,你們為何身著如此普通的衣衫?”
“皇宮裏太過沉悶,我們出來散步。”劉盈微笑著回應。
“孫兒也想去!”劉啟興奮地幾乎跳了起來。
“你不必去!”劉盈反駁道,“你剛剛不是說頭痛嗎?現在怎麽又不頭痛了?”
“你得學會如何說話!”劉邦再次嚴厲地瞪著劉盈,“如果你真想去,那就去吧,但切勿再以頭痛為借口逃避上課!”
劉啟的小計謀根本無法欺騙劉邦,他被輕易地識破了。
然而,此刻劉啟心中充滿了對離開皇宮和探險的渴望,他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孫兒遵命!”
春天的南方,景色生機盎然、色彩斑斕。在紫牆黃瓦的映襯下,漫步於街頭巷尾,可以領略到真正豐富多彩的人間煙火。應天,這座南方的關鍵城鎮,是一座繁華的古城,曾五度成為朝代的都城。漢朝時期,它被選為首都,其地區的繁榮景象令人難以忘懷。劉邦帶著劉盈緩步退後,劉盈緊隨其後。在一群九名健壯的護衛的隱約護衛下,他們在人群中悄無聲息地前行。劉氏三祖並未選擇走主要街道或寬闊的大道,而是穿行於小胡同,深入城市的各個社區。他們並未參觀任何宏偉的宮殿或富人的商鋪,也未購買任何絲綢或錦緞。相反,他們訪問了售賣日常必需品的小店,如柴火、小麥、油和鹽。
“這小麥中摻雜了何物?”劉邦不經意間步入幾家小麥店鋪,隨手拿起一把灰暗的麥子發問。
這家小小麥店鋪突然迎來了幾位不速之客,店主感到有些頭昏眼花。作為一個商人,他擅長洞察顧客,盡管這些人穿著樸素,但他們的儀態並不像普通百姓,因此他對他們表示了極大的尊敬。
“尊敬的老祖宗!”店主回答,“這些灰小麥中摻入了少量的鐵粉和泥土。”
一“擔”土的重量可達到幾百斤(舊中國重量單位)。在那個時代,“斤”約等於九兩半(舊中國重量單位)。換句話說,兩斤鐵的代價便能換取兩百二十斤小麥,這樣的價格並不算高。
劉邦微微皺了皺眉,“這價格比起秋天來還要貴!”
“這是因為,”店主解釋道,“您看到的是上個月冬天的最新小麥,而秋天市場上出售的小麥,其實是上個月之前收獲的。”
“哼!新小麥或舊小麥,歸根結底,不還是你們商人說了算嗎?”劉邦輕蔑地揮了揮手,隨後轉身離開小麥店。
走出店鋪,劉邦轉向劉盈道:“小麥價格上漲,這意味著普通百姓將不得不花費更多的錢!”
劉盈好奇地問:“但如果小麥價格下跌,商人不是會從中受益嗎?”
“你要明白,不要隻聽那些書呆子的話!”劉邦邊走邊教導劉盈,同時拉著劉啟的後衣領,“即便每擔小麥多賺幾兩,種田的農民也未必能賺到多少。利潤最高的是糧食商人!在豐收時節,他們勾結起來抬高價格;在歉收之時,他們囤積糧食,然後以低價出售給民眾。他們總能盈利,而辛勤勞作的農民,以及城市中的人們,卻不得不勒緊褲腰帶。”
“發布指示給全國各地的監察禦史和巡視官員,”劉邦嚴肅地說,“不得隨意提高糧食價格,糧食工人也不得無理降低對農民支付的糧食價格。唉,人們整月辛勤勞作,所有的努力卻可能被糧食工人剝削。這種行為真是可惡!”
劉啟心不在焉地聽著。他尊重普通人和學者,但對於工人,他並沒有太多的敬意。按照漢朝的法律,無論工人如何富有,他們都不被允許擁有奴隸,也不得穿戴精美的絲綢和錦緞。
此刻,劉邦的舌頭輕輕抵了抵嘴唇,似乎感受到了某種美味的誘惑,“這香氣如此清新,究竟是什麽佳肴?”
劉啟順著氣味判斷,“爺爺,那邊似乎有人在賣瓜!”
“確實有些口渴了,我們過去挑選幾個好的!”劉邦興致勃勃地回應。
他們一行人走向瓜攤,賣瓜人赤著上身高聲叫賣:“西瓜,西瓜,又甜又解渴的西瓜!哦,老祖宗,您想要挑選哪個?”
劉邦手裏拿著一顆瓜,輕輕搖了搖,問道:“這要多少錢?”
“兩銀子。”賣家回應。
“這價格太貴了!”劉邦立刻皺起眉頭,調侃道,“難道這瓜皮是用銀子做的,還是瓜子含銀子?”
賣家解釋道:“您老,現在就是這個市價。”
劉啟緊張地緊繃著小小的脖子,好奇地問:“這瓜熟了嗎?”
“我可是賣了幾個月的瓜了,怎麽會賣給你不熟的瓜呢?”賣家自信地回答,“要挑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