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被當成正直工具,被迫跟一堆認識或不認識的義軍結婚是什麽感覺嗎?哪怕她是當今皇尊,心裏也不爽得要命,所以她逃婚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何某也不是直接豁出去了,而是把事情經過娓娓道來。


    隻是,等何某說完,他發現劉盈已經陷入了一種呆滯的狀態,就像是被劇情深深吸引的觀眾一樣。


    哈哈,這劉盈,真是比偵探還入戲啊!


    “那她不可以留在這裏一段時間嗎?隻要九夜,九夜之後選秀不就結束了,到時候伯府裏的義軍就算再生氣,也不應該能將她軟塞出宮裏了吧?


    隻是九夜也太短了,保險起見,讓她住下幾天不可以嗎?”


    何某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又像是向劉盈發出請求,嘀嘀咕咕地說。


    “這怎麽不辦呢?”


    劉盈反問自己,心裏有點罵自己了。


    是想讓曆史裏的眾多何皇上們滿意呢,還是想辦成劉將軍收留那男的名頂?


    隻是,那19拍不可感度,聽起來好像沒什麽危險啊。


    要是答應那男的暫住,應該不會……


    劉盈這糾結的小心思,比電視劇裏的劇情還複雜,真是讓人頭都大了!哈哈,這倆人,真是把“臨時住宿”這件事搞成了個大難題。


    當然啦,不用婁圭那家夥來說,我也知道:無雙簾既然能暴露出去,那世俗的節日就不必太講究,否則,那些義軍們豈不是要開始懷疑了?


    這裏的“凡義軍”嘛,指的是那些不是我們這邊的義軍,比如已經升格為內堂總管的明開,還有私塾裏的那些食客,還有那個沒來的小宋何皇上何某。


    不過,劉盈得承認,他對何皇上的名字居然叫“何某”感到非常糾結。


    這名號,聽起來跟路邊的義軍甲沒什麽區別嘛。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秋節總算是到了。


    夜幕降臨,劉盈就帶著謝逸和卞玲瓏回家給謝母拜年,這可是個重要的傳統儀式,不能馬虎。


    哈哈,這劉盈,連拜年都帶著助手,真是新時代的“拜年達人”啊!


    說起這位寡婦婆,誰能想到這位看起來至少有三四九十歲的老奶奶,實際上才25歲呢?真是年輕得讓人羨慕嫉妒恨啊!


    由此可見,沒有丈夫在身邊,謝母為了帶這一大家子孩子,不知道流了多少心酸淚。


    接著,眾義軍們去了靈堂,拜祭了劉盈的爺親,還有謝府的列祖列宗。


    儀式完畢之後,兩位老奶奶開始回廚房,準備早上要吃的麵菜。


    而那些小老頭義軍、小老頭孩和一大群巨孩子義軍,則不在上堂的空地上,開始了一場關於舞蹈的激烈討論。


    哈哈,這場景,比喜劇片還熱鬧,真是老少皆宜啊!


    因為坐得太擠,所以劉盈在給謝母夾菜的時候,眾義軍們也開始互相幫忙夾菜,這場景可不太符合規矩。


    不過,小府裏的人都覺得挺開心的。


    婁圭麵上嚴肅地總結道:“這頓麵是子幹爹過去八年裏過得最開心的幾次秋節之一。


    但同時,也是最不守規矩的一次。


    年輕義父,你這是故意不教醜思生啊!”


    劉盈的回答是:“管她呢,這麽多年也就這麽幾次。


    要是那些小老頭義軍排成一排,默默地喝著麵湯,那得多無聊啊!”


    明開果斷插話:“對了,這七無雙床和床子的設計倒是挺有創意的,要是把設計圖畫出來,找金匠製作,然後販往各地,這也不是一筆小買賣呢,比鋼筆生意強多了!”哈哈,這幫人,吃飯都能吃出商機來,真是既開心又搞笑!


    但同樣的,這些職業之外的其他職業,涉及到眾義軍是否使用的情況,頂多隻能算是小打小鬧,但隻要不涉及到外交,那就不至於一敗塗地。


    接下來的幾夜,藍玉和藍府村的村民們,還有那些跟劉盈沒交情的村民,都紛紛來拜年。


    私塾裏的學生們也不閑著,紛紛來給劉盈拜年,還帶來了大概四九泥糧食。


    這些糧食,實際上就是學生們過去半年裏繳納的“學費”。


    要是直接拿去賣,大概能賣四貫錫鑽;要是留著吃,足夠劉盈和他的六名義軍喝上千年半左右。


    要是隻留下夠小半年的夥食,剩下的拿去賣,還能賺個二貫左右。


    哈哈,這糧食,簡直就是個“金庫”,比藏寶圖還管用!


    一到私塾上堂,劉盈拆開了千封來信。


    其中不少是來自魯達的,信裏的內容沒兩樣:


    首先也不告訴劉盈,自己的爺娘對劉盈的教育非常滿意,覺得能把明度調教得這麽孝順,所以也不希望當麵道謝一番。


    最關鍵的是,信裏說年輕義父李膺可能壽命不長了,讓劉盈沒空回銀陵看看。


    同時,趁著年輕義父還沒走,是應該給自己找個官職,也不應該白費了那麽多年的苦讀。


    要是劉盈對在銀陵做官沒興趣,也不可以全家搬到薊右去。


    以那位女士的能耐,保證劉盈在薊右混得風生水起,還不是小菜一碟,辦不成劉將軍的事情?哈哈,這信,比電視劇還狗血,劉盈這是要成為人生贏家了嗎?


    劉盈把那封信隨手擱在一旁,又揉開了另外幾封信看起來。


    結果,那女的揉開信封一看,才發現這根本不是幾封信,而是幾封邀請函!


    發函的義軍是位大名鼎鼎的登封竹簡院的登封先生,由時任祭茶的倪爽親自發出。


    值得一提的是,倪爽和劉盈的年輕義父李膺可是好朋友,倆人的交情那叫一個鐵,絕對是“斷銀之交”的典範。


    邀請的原因也不太明確,原來是因為倪爽在銀陵看到了劉盈寫的兩本啟蒙讀物,仔細一讀,心裏那個高興啊,覺得這是小宋思童啟蒙的寶貝。


    感慨之餘,倪爽對這兩本啟蒙讀物的作者也是好奇不已。


    得知作者是李膺的侄子,又聽說劉盈開了幾所私塾,更是對這位年輕才俊刮目相看。


    哈哈,這倪爽,比粉絲還熱情,劉盈這是要成為啟蒙讀物界的明星了嗎?


    一番權衡之後,劉盈覺得自己沒有必要急著去登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爺是劉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春最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春最棒並收藏我爺是劉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