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躲不過去了
棄後重生:撩哭王爺奪江山! 作者:旱地茉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宮宴之上,盛開的各類花色中引來幾隻蝴蝶翩翩起舞,紀苒苒不常進宮,瞧見這番景象心中有些興奮,但也隻能坐在紀凝秋身側安分看著。
“二姐姐,陛下看起來好年輕啊。”紀苒苒掩著口鼻,悄悄同身邊的人說話,還以為當今的皇帝年歲大了些呢。
紀苒苒支吾著,見紀凝秋一副不想搭理她的模樣,便換了話題,“聽說前段時間二姐姐一進宮就得了陛下的賞賜,看來陛下很看重二姐姐呀?”
這話算是說的紀凝秋心坎上了,後者微微一笑,“這是自然,陛下...”心裏當然有她。不過是礙於有個紀夢舒罷了。
劉貴妃看著底下眾人有些許的鶯鶯燕燕,頗為不滿,不過就是一個賞花宴而已,隻請藩王來也就罷了,奈何太後下旨,請了不少名貴家的子弟。真是叫人煩悶。
“愛妃,可是身子不適?”寧懷暄同幾位藩王說話之際,還不忘關心一下劉花朝的心情,眾人看在眼裏,這貴妃聖寵果真是名不虛傳。
“陛下...台下那些歌女,臣妾都看厭了,難得今日京城之中來了這麽多貴女們,不妨叫她們演示演示才藝?”劉花朝嘴角噙著笑,她本人是沒什麽才藝的,不夠既然有命能夠命令她們,自然要好好發揮一下權力。
寧懷暄寵溺道,“好,都聽愛妃的。”
劉花朝有了底氣,掐著嗓子道,“今日諸位妹妹好不容易湊在一起,單看花有什麽意思,不妨好好切磋一番?”
不知誰家的小姐大著膽子問了一句,“娘娘是想比試什麽?”
“自然是琴棋書畫——總之諸位妹妹擅長什麽,不妨都展示展示?”劉花朝嫣然一笑,“當然了,這第一名,本宮也是有賞賜的。”
氣氛有些許的活躍,諸位藩王也瞧瞧卸下了心思,一門心思的想瞧著,這等才藝,可比府中的舞女要來的厲害。
“多謝貴妃娘娘,小女名喚青櫻,這第一局,不妨比比琴藝?”青櫻環顧四周,顯然易見是一副傲然姿態。
諸位姑娘們探頭探腦,遲遲不敢迎戰,要知道,在京城之中,青櫻的琴藝可是一等一的好,便是太後她老人家都親口誇讚過的。
等了好半晌,劉花朝瞧著底下一等怯懦的人,有些不悅道,“怎麽?居然無人敢接下這個挑戰麽?既然這樣,不知——紀家五姑娘——可願試試?”
眾人皆是倒抽一口冷氣,就連寧懷暄都微微側目。
這下可有的好戲看了,當今貴妃挑釁未來的皇後娘娘,也不知陛下會幫著誰說話。
紀夢舒手中的茶盞慢悠悠的擱下,好似台上那人喚的不是自己的名姓一般。
眾人頗有興致的等著看好戲,此時,一道聲音徐徐響起,“不如臣女應試一番?”
目光瞬間聚焦在說話之人紀凝秋身上,後者臉上仍帶著笑意,好似根本不知這是貴妃同紀夢舒之間暗戳戳的較量。
當真一臉無邪的迎著眾人好奇的目光站了起來,“陛下,娘娘,臣女乃是紀家的二小姐,我這五妹妹不善琴藝,隻怕叫人看了笑話,不妨讓我試試?”
薑母不動聲色的抿了一口茶,笑哼一聲,強打出頭鳥,倒是多謝她這沒眼力見的爭搶了。
眾人心思各異,劉花朝知曉她的身份,不就是上次跟著紀夢舒進宮來,一門心思往陛下身上撲的女人。
“也罷,你去吧。”劉花朝懶懶應聲,在紀凝秋之後,又有兩個大著膽子想要比試一番的女子上來,宮侍極有眼力的搬了四張桌案,上麵的木琴都是名家貨色。
太監尖細著嗓音,“開始——”
徐徐清流從青櫻的手下流出,悠悠曲調將人帶到高山流水之間,閉著眼睛,似乎置身於風景極美的山巒之巔。
高山流水,卓爾不俗。
一曲畢,寧懷暄拍手而道,“果真不錯,有前朝名師之風。”
青櫻含羞而道,“多謝陛下。”
劉花朝覷了一眼那女子,手中圓潤的葡萄猛地泵出漿水,“還真是多才多藝之女子呢?陛下你說是否?”
寧懷暄啞然道,“城中女子多有才德,也是我大曆朝的福分。”
下一名便到了紀凝秋,木琴發出悅耳聲響,紀凝秋抬眸,此日風和日麗,眾人的目光都聚在自己身上,這才是她夢寐以求都想要的,俯視一切,俯視所有人。
悅耳琴聲從指尖緩緩流出,中規中距的的彈了一遍有名的《洛神賦》,也算是妙手。
長公主紅唇微揚,頭上金釵在日光下熠熠生輝,“紀二小姐這首《洛神賦》,當真有琴仙烏江之風,倒是難得。”
紀凝秋欣喜若狂,連連行禮,“長公主謬讚,小女琴藝一般,實在不敢同烏江大師作比較。”
話是這麽說,紀凝秋下台之時,下巴高高抬起,不屑的瞧了一眼紀夢舒,那個女子,無才無德,又怎麽能隻憑身份就嫁給當朝的天子呢?
劉花朝在長公主和紀凝秋身上瞧了瞧,心情愈加厭煩,長公主一向憑著自己高貴的身份,從來都不將她放進眼裏,如今對一個官家小姐如此稱讚,沒鬼才怪。
眾人聽見前兩人的妙音,便覺得後二人的琴藝略顯一般,琴藝需有靈性,若是沒有靈性,便是師從大師,都不一定能悟懂那其中玄妙。
而有人生來天資非凡,琴感超絕。
劉花朝投青櫻一票,長公主自然是讚成紀凝秋,兩人各執一詞,這琴藝第一名的位子遲遲爭議不下。
“陛下,您覺得誰彈得更好呢?”
“這...”
一邊是姐姐,一邊是愛妃,寧懷暄誰也不想得罪,目光掃視一圈後,鎖定在那人不卑不亢的麵容上,“朝朝,黃姐?不妨再聽聽紀家五小姐的琴音?”
紀夢舒?
長公主紅唇宛然,開口道,“舒兒,你來,本宮也好久未曾聽見你的琴音了。”
還真是趕鴨子上架,看來今日奏琴躲是躲不過去了。
紀夢舒起身,“那臣女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二姐姐,陛下看起來好年輕啊。”紀苒苒掩著口鼻,悄悄同身邊的人說話,還以為當今的皇帝年歲大了些呢。
紀苒苒支吾著,見紀凝秋一副不想搭理她的模樣,便換了話題,“聽說前段時間二姐姐一進宮就得了陛下的賞賜,看來陛下很看重二姐姐呀?”
這話算是說的紀凝秋心坎上了,後者微微一笑,“這是自然,陛下...”心裏當然有她。不過是礙於有個紀夢舒罷了。
劉貴妃看著底下眾人有些許的鶯鶯燕燕,頗為不滿,不過就是一個賞花宴而已,隻請藩王來也就罷了,奈何太後下旨,請了不少名貴家的子弟。真是叫人煩悶。
“愛妃,可是身子不適?”寧懷暄同幾位藩王說話之際,還不忘關心一下劉花朝的心情,眾人看在眼裏,這貴妃聖寵果真是名不虛傳。
“陛下...台下那些歌女,臣妾都看厭了,難得今日京城之中來了這麽多貴女們,不妨叫她們演示演示才藝?”劉花朝嘴角噙著笑,她本人是沒什麽才藝的,不夠既然有命能夠命令她們,自然要好好發揮一下權力。
寧懷暄寵溺道,“好,都聽愛妃的。”
劉花朝有了底氣,掐著嗓子道,“今日諸位妹妹好不容易湊在一起,單看花有什麽意思,不妨好好切磋一番?”
不知誰家的小姐大著膽子問了一句,“娘娘是想比試什麽?”
“自然是琴棋書畫——總之諸位妹妹擅長什麽,不妨都展示展示?”劉花朝嫣然一笑,“當然了,這第一名,本宮也是有賞賜的。”
氣氛有些許的活躍,諸位藩王也瞧瞧卸下了心思,一門心思的想瞧著,這等才藝,可比府中的舞女要來的厲害。
“多謝貴妃娘娘,小女名喚青櫻,這第一局,不妨比比琴藝?”青櫻環顧四周,顯然易見是一副傲然姿態。
諸位姑娘們探頭探腦,遲遲不敢迎戰,要知道,在京城之中,青櫻的琴藝可是一等一的好,便是太後她老人家都親口誇讚過的。
等了好半晌,劉花朝瞧著底下一等怯懦的人,有些不悅道,“怎麽?居然無人敢接下這個挑戰麽?既然這樣,不知——紀家五姑娘——可願試試?”
眾人皆是倒抽一口冷氣,就連寧懷暄都微微側目。
這下可有的好戲看了,當今貴妃挑釁未來的皇後娘娘,也不知陛下會幫著誰說話。
紀夢舒手中的茶盞慢悠悠的擱下,好似台上那人喚的不是自己的名姓一般。
眾人頗有興致的等著看好戲,此時,一道聲音徐徐響起,“不如臣女應試一番?”
目光瞬間聚焦在說話之人紀凝秋身上,後者臉上仍帶著笑意,好似根本不知這是貴妃同紀夢舒之間暗戳戳的較量。
當真一臉無邪的迎著眾人好奇的目光站了起來,“陛下,娘娘,臣女乃是紀家的二小姐,我這五妹妹不善琴藝,隻怕叫人看了笑話,不妨讓我試試?”
薑母不動聲色的抿了一口茶,笑哼一聲,強打出頭鳥,倒是多謝她這沒眼力見的爭搶了。
眾人心思各異,劉花朝知曉她的身份,不就是上次跟著紀夢舒進宮來,一門心思往陛下身上撲的女人。
“也罷,你去吧。”劉花朝懶懶應聲,在紀凝秋之後,又有兩個大著膽子想要比試一番的女子上來,宮侍極有眼力的搬了四張桌案,上麵的木琴都是名家貨色。
太監尖細著嗓音,“開始——”
徐徐清流從青櫻的手下流出,悠悠曲調將人帶到高山流水之間,閉著眼睛,似乎置身於風景極美的山巒之巔。
高山流水,卓爾不俗。
一曲畢,寧懷暄拍手而道,“果真不錯,有前朝名師之風。”
青櫻含羞而道,“多謝陛下。”
劉花朝覷了一眼那女子,手中圓潤的葡萄猛地泵出漿水,“還真是多才多藝之女子呢?陛下你說是否?”
寧懷暄啞然道,“城中女子多有才德,也是我大曆朝的福分。”
下一名便到了紀凝秋,木琴發出悅耳聲響,紀凝秋抬眸,此日風和日麗,眾人的目光都聚在自己身上,這才是她夢寐以求都想要的,俯視一切,俯視所有人。
悅耳琴聲從指尖緩緩流出,中規中距的的彈了一遍有名的《洛神賦》,也算是妙手。
長公主紅唇微揚,頭上金釵在日光下熠熠生輝,“紀二小姐這首《洛神賦》,當真有琴仙烏江之風,倒是難得。”
紀凝秋欣喜若狂,連連行禮,“長公主謬讚,小女琴藝一般,實在不敢同烏江大師作比較。”
話是這麽說,紀凝秋下台之時,下巴高高抬起,不屑的瞧了一眼紀夢舒,那個女子,無才無德,又怎麽能隻憑身份就嫁給當朝的天子呢?
劉花朝在長公主和紀凝秋身上瞧了瞧,心情愈加厭煩,長公主一向憑著自己高貴的身份,從來都不將她放進眼裏,如今對一個官家小姐如此稱讚,沒鬼才怪。
眾人聽見前兩人的妙音,便覺得後二人的琴藝略顯一般,琴藝需有靈性,若是沒有靈性,便是師從大師,都不一定能悟懂那其中玄妙。
而有人生來天資非凡,琴感超絕。
劉花朝投青櫻一票,長公主自然是讚成紀凝秋,兩人各執一詞,這琴藝第一名的位子遲遲爭議不下。
“陛下,您覺得誰彈得更好呢?”
“這...”
一邊是姐姐,一邊是愛妃,寧懷暄誰也不想得罪,目光掃視一圈後,鎖定在那人不卑不亢的麵容上,“朝朝,黃姐?不妨再聽聽紀家五小姐的琴音?”
紀夢舒?
長公主紅唇宛然,開口道,“舒兒,你來,本宮也好久未曾聽見你的琴音了。”
還真是趕鴨子上架,看來今日奏琴躲是躲不過去了。
紀夢舒起身,“那臣女就恭敬不如從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