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婚事擱置
棄後重生:撩哭王爺奪江山! 作者:旱地茉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爺,衛徵傷重,怕是要再此修養一段時間了,勞王爺費心了....”
衛徵:…
馬車顛顛簸簸的走了二十餘日,才晃到京城,紀夢舒回了京城才覺得,自己是陪著他們走了一圈。
京都一切事宜安然無恙。
朝中一些想要保命的貪官紛紛交上數額不小的金銀來保命,充盈國庫。
當然也有一些誓死不從之人,阿三將收集來的證據交上來,道,“王爺,去歲兵部派出的押送糧草之人陳會,貪汙糧草數計,現下也籠絡了朝中不少人,不滿王爺專政。”
“陳會…”寧容璋咀嚼著這個名字,闔了闔眸子,道,“這些證據足以叫陳家抄家,阿三,帶著兄弟們明日查抄陳家,主謀陳會斬首示眾,其餘男子流放邊關,永世不得入京,女眷逐出城外....”
“是。”阿三默默拱手,心道,怎的王爺抄家也忒輕鬆了,像這種在官場之中的敗類,在邊疆將士們的口糧之中做手腳,斬首示眾都已是輕的了。
“今年的糧草由紀府的紀將軍親自護送。”寧容璋話音落,阿三便垂首出去了。
紀夢舒回京沒幾日,紀元正就受命前往邊關,運送糧草是一回事,鎮守邊關也是一回事。
紀父雖然辭去了相府的職責,不過紀元正頗受重用,紀府也算沒有沒落。
衛徵的身份京都人仍是不知曉的,甚至寧遠侯府的人連衛徵去了哪裏都不知道。一個所有人都漠不關心的人,去了哪裏好似也都無所謂了。
不等天明,陳府坐落在街市之中,天蒙蒙亮,一隊佩刀侍衛便包圍了整個陳府。陳夫人彼時正在為陳會穿上朝服,赤紅色的朝服襯的人精神了許多,兩人的身影倒映在杏色的窗欞上,這麽看著到真像是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阿三一擺手,身邊二人直接拔劍撬開了陳府的大門,守門的侍衛猛的一激靈,看著外頭仍燃著火把的那些個個冷麵的侍衛,惶恐道,“你們是誰?你們要做什麽?”
若是放在之前,管他是什麽人,問什麽事,都要到牢獄裏走上一圈在問的。
可他家王爺現在是名正言順的大官,不好再用這些手段,難得開了尊口,“做什麽?奉攝政王手諭,緝拿陳會。”
其餘人瞬間魚貫而入,分散成兩支隊伍直接進了陳府,控製住了所有的人。
陳會一身紅色官袍威嚴而出,手上還拿著笏板,儼然一副要上朝的架勢。分明也是聽見了阿三說話,笑道,“一個自封自立的攝政王而已,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我告訴你,我不管你是什麽身份,在這,在大曆朝,我陳會忠君為民,隻做陛下的臣子,你們,無權抓我!”
好一番慷慨陳詞啊。阿三不由笑了,鼓了鼓掌,道,“陳大人果真是好官,可惜....陳大人裝的久了,隻怕都不知道自己曾經都做過什麽事了?陳大人作為兵部的主事,每年都往邊郡輸送糧草,以供我大曆朝邊關將士們生存....陳大人?連你的上司兵部侍郎邵抻都坦白從寬,陳主事這樣,不太好吧?”
阿三瞧了瞧天色,不想跟他浪費這麽多的口水,“陳大人有什麽冤屈,咱們邢獄裏再說,要不然耽擱了本大人交差,那可就不好辦了....”
陳會一梗,看著進了府中的那些人將府中上上下下的仆人都攆到院子中,陳會還有個兒子,今年剛滿十歲。
阿三看著那才半人高的小孩,歎了一聲,“這麽好的年紀,可惜了,要去邊關為陳大人犯下的孽贖罪了...”
“所有人都聽著,陳會中飽私囊,現入獄牢中,聽候發落,陳家男丁發配邊關,所有女眷即刻起搬離陳府,永世不得入京!”
陳會被兩個侍衛左右押解,笏板在掙紮之間被丟下路麵上,被來來往往的人踩踏數次。
阿三冷哼一聲,帶著人回去複命了。
陳會便在罵罵咧咧之中下了邢獄。
紀元正帶著實打實的糧草去往邊郡,停留數日,蠻夷盡退。
紀元正摸著胸口處那封硬質的信件,是從京中帶過來的密信。信中直言,大曆朝會和蠻戎有一場百年來的硬仗。
蠻戎在大曆朝之北,每每境內人馬都饑餓潦倒的時候,蠻戎第一個目標就是攻擊富庶的大曆朝,兩軍打的難舍難分,最終大曆朝會因為糧草不足,平白葬送了許多將士的性命,而後大曆朝累累敗績之上,每年還會送予蠻戎數不清的賠償。
百年間,無一不是如此。
寧容璋決心要扭轉這一局麵,首先就得派出精兵良將,一招退敵,還要深入蠻戎,讓他們心存膽寒,再不敢隨便入侵大曆朝。
紀元正手中的那封密函,就是寧容璋給他的軍令,必要時刻,可調遣北地駐軍,齊入蠻戎。
蠻戎早就跟紀元正交過手,深知他的厲害,一聽說邊郡來了個姓紀的將軍,頓時嚇得五裏開外,老老實實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心想著等紀元正何時走了,再來搶掠邊境。
誰道紀元正這麽一來就不走了.....
都說大曆朝內亂,那皇帝根本就不管事了,掌握著大曆朝實權之人還是個年輕的攝政王。
蠻戎可汗咬著牛肉幹,道,“管他什麽攝政王攝圓王,來了就打,難不成要我們活活餓死嗎?待攻入大曆朝腹地,擄了新君過來,那大曆朝還不是任我們宰割?!啊哈哈哈哈——”
蠻戎可汗豪邁的揮了揮手,道,“來啊,眾將士,拿出你們的看家本領,今歲秋日,把我們的馬喂得肥肥的,吃飽喝足,隨本汗征戰四方!”
尚在京都的寧容璋尚且不知這裏的豪情壯誌,隻知最近薑夫人張羅著紀夢舒的親事。紀夢舒是何許人也?
這可就說來話長的,之前是太後娘娘金口玉言,定下紀家五姑娘和當今陛下的婚事,哪成想,婚事有變,紀家三姑娘反倒成了陛下的妃子。
紀五姑娘的婚事就這麽被擱置了下來。
衛徵:…
馬車顛顛簸簸的走了二十餘日,才晃到京城,紀夢舒回了京城才覺得,自己是陪著他們走了一圈。
京都一切事宜安然無恙。
朝中一些想要保命的貪官紛紛交上數額不小的金銀來保命,充盈國庫。
當然也有一些誓死不從之人,阿三將收集來的證據交上來,道,“王爺,去歲兵部派出的押送糧草之人陳會,貪汙糧草數計,現下也籠絡了朝中不少人,不滿王爺專政。”
“陳會…”寧容璋咀嚼著這個名字,闔了闔眸子,道,“這些證據足以叫陳家抄家,阿三,帶著兄弟們明日查抄陳家,主謀陳會斬首示眾,其餘男子流放邊關,永世不得入京,女眷逐出城外....”
“是。”阿三默默拱手,心道,怎的王爺抄家也忒輕鬆了,像這種在官場之中的敗類,在邊疆將士們的口糧之中做手腳,斬首示眾都已是輕的了。
“今年的糧草由紀府的紀將軍親自護送。”寧容璋話音落,阿三便垂首出去了。
紀夢舒回京沒幾日,紀元正就受命前往邊關,運送糧草是一回事,鎮守邊關也是一回事。
紀父雖然辭去了相府的職責,不過紀元正頗受重用,紀府也算沒有沒落。
衛徵的身份京都人仍是不知曉的,甚至寧遠侯府的人連衛徵去了哪裏都不知道。一個所有人都漠不關心的人,去了哪裏好似也都無所謂了。
不等天明,陳府坐落在街市之中,天蒙蒙亮,一隊佩刀侍衛便包圍了整個陳府。陳夫人彼時正在為陳會穿上朝服,赤紅色的朝服襯的人精神了許多,兩人的身影倒映在杏色的窗欞上,這麽看著到真像是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阿三一擺手,身邊二人直接拔劍撬開了陳府的大門,守門的侍衛猛的一激靈,看著外頭仍燃著火把的那些個個冷麵的侍衛,惶恐道,“你們是誰?你們要做什麽?”
若是放在之前,管他是什麽人,問什麽事,都要到牢獄裏走上一圈在問的。
可他家王爺現在是名正言順的大官,不好再用這些手段,難得開了尊口,“做什麽?奉攝政王手諭,緝拿陳會。”
其餘人瞬間魚貫而入,分散成兩支隊伍直接進了陳府,控製住了所有的人。
陳會一身紅色官袍威嚴而出,手上還拿著笏板,儼然一副要上朝的架勢。分明也是聽見了阿三說話,笑道,“一個自封自立的攝政王而已,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我告訴你,我不管你是什麽身份,在這,在大曆朝,我陳會忠君為民,隻做陛下的臣子,你們,無權抓我!”
好一番慷慨陳詞啊。阿三不由笑了,鼓了鼓掌,道,“陳大人果真是好官,可惜....陳大人裝的久了,隻怕都不知道自己曾經都做過什麽事了?陳大人作為兵部的主事,每年都往邊郡輸送糧草,以供我大曆朝邊關將士們生存....陳大人?連你的上司兵部侍郎邵抻都坦白從寬,陳主事這樣,不太好吧?”
阿三瞧了瞧天色,不想跟他浪費這麽多的口水,“陳大人有什麽冤屈,咱們邢獄裏再說,要不然耽擱了本大人交差,那可就不好辦了....”
陳會一梗,看著進了府中的那些人將府中上上下下的仆人都攆到院子中,陳會還有個兒子,今年剛滿十歲。
阿三看著那才半人高的小孩,歎了一聲,“這麽好的年紀,可惜了,要去邊關為陳大人犯下的孽贖罪了...”
“所有人都聽著,陳會中飽私囊,現入獄牢中,聽候發落,陳家男丁發配邊關,所有女眷即刻起搬離陳府,永世不得入京!”
陳會被兩個侍衛左右押解,笏板在掙紮之間被丟下路麵上,被來來往往的人踩踏數次。
阿三冷哼一聲,帶著人回去複命了。
陳會便在罵罵咧咧之中下了邢獄。
紀元正帶著實打實的糧草去往邊郡,停留數日,蠻夷盡退。
紀元正摸著胸口處那封硬質的信件,是從京中帶過來的密信。信中直言,大曆朝會和蠻戎有一場百年來的硬仗。
蠻戎在大曆朝之北,每每境內人馬都饑餓潦倒的時候,蠻戎第一個目標就是攻擊富庶的大曆朝,兩軍打的難舍難分,最終大曆朝會因為糧草不足,平白葬送了許多將士的性命,而後大曆朝累累敗績之上,每年還會送予蠻戎數不清的賠償。
百年間,無一不是如此。
寧容璋決心要扭轉這一局麵,首先就得派出精兵良將,一招退敵,還要深入蠻戎,讓他們心存膽寒,再不敢隨便入侵大曆朝。
紀元正手中的那封密函,就是寧容璋給他的軍令,必要時刻,可調遣北地駐軍,齊入蠻戎。
蠻戎早就跟紀元正交過手,深知他的厲害,一聽說邊郡來了個姓紀的將軍,頓時嚇得五裏開外,老老實實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心想著等紀元正何時走了,再來搶掠邊境。
誰道紀元正這麽一來就不走了.....
都說大曆朝內亂,那皇帝根本就不管事了,掌握著大曆朝實權之人還是個年輕的攝政王。
蠻戎可汗咬著牛肉幹,道,“管他什麽攝政王攝圓王,來了就打,難不成要我們活活餓死嗎?待攻入大曆朝腹地,擄了新君過來,那大曆朝還不是任我們宰割?!啊哈哈哈哈——”
蠻戎可汗豪邁的揮了揮手,道,“來啊,眾將士,拿出你們的看家本領,今歲秋日,把我們的馬喂得肥肥的,吃飽喝足,隨本汗征戰四方!”
尚在京都的寧容璋尚且不知這裏的豪情壯誌,隻知最近薑夫人張羅著紀夢舒的親事。紀夢舒是何許人也?
這可就說來話長的,之前是太後娘娘金口玉言,定下紀家五姑娘和當今陛下的婚事,哪成想,婚事有變,紀家三姑娘反倒成了陛下的妃子。
紀五姑娘的婚事就這麽被擱置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