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曾提過,黑潮是深海力量的濃度在出現極大的落差以後,所衍生出來的一種由高濃度朝低濃度擴散的現象,隻不過它的擴散方式較為劇烈,像是在滾燙的熱油中滴水。
也就是說,黑潮是發生在深海力量的正常擴散,不足以維持深海力量的濃度平衡,導致一個範圍內的深海力量與其範圍外的深海力量出現一定的落差,才會觸發的一種現象。
當深海力量的落差趨於平緩,亦或者深海力量的高低濃度落差低於黑潮觸發的標準,黑潮便會自然而然地平息下來。
(這也是學院艦在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淨化深海力量時,沒有產生黑潮的原因,因為學院艦淨化的速度雖快,卻沒有辦法直接抽幹一個範圍內的深海力量,形成觸發黑潮的高低濃度差,而在沒有辦法形成黑潮的情況下,要想最大限度地維持學院艦的淨化,要嘛主動挪位子,要嘛靜待深海力量的濃度自己平衡過來。)
嗯,一般來說是這樣沒錯,可是法迪默在三大聯邦的布置不太一樣。
它先利用三大聯邦勢力範圍內之海域,與外界海域之間的高低濃度差觸發黑潮,再透過基土牆麵和堤壩的進行區隔和分流,然後借著鎮守府和資源點進行深海力量的淨化,逐步降低深海力量的濃度,形成對深海力量的虹吸效應。
因此,隨著黑潮湧入三大聯邦勢力範圍之海域的深海力量,並沒有像一般的黑潮那樣,在短時間裏麵便平衡過來的關係而平息下來,仍依照黑潮觸發時的流速,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但是卻沒有再發生黑潮被觸發時那樣的大動靜。
也正因如此,在三大聯邦將隨著黑潮而來的海獸和低等深海給剿滅以後,雖然時不時會有海獸和低等深海在經過這片海域時,被深海力量的湧動給吸引過去,可基本上都是一小股一小股零零散散的那種,沒有再出現黑潮觸發時那樣的龐大規模。
不得不說,瓦爾星的深海侵蝕確實相當地嚴重,深海力量循著黑潮湧入三大聯邦勢力範圍內之海域,然後在裏麵兜兜轉轉了一大圈,經過鎮守府和資源點的層層淨化以後,才在即將流入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時,將其濃度降至基本無害(不會使海洋生物蛻變成海獸)的程度。
在渡過黑潮以後,三大聯邦就像三台超巨型的抽水機,不斷地抽取著瓦爾星的深海力量,然後將之淨化掉。
與此同時,隨著深海力量一同湧入三大聯邦勢力範圍內之海域,然後未能被三大聯邦裏的鎮守府和資源點給提煉幹淨的納米原質,最後與殘存的深海力量一同注入了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
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之所以能在深海侵蝕的強度不斷下降的過程中,維持住納米原質的含量,最主要的原因就在這裏。
不過話說回來,三大聯邦及其所屬的提督和艦娘,雖然借此獲取了十分可觀的利益,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不說基土牆麵的設置,與抗擊海獸和低等深海的消耗,光是平民的遷徙和安置,以及黑潮過後的戰後複原工作,就是一筆十分龐大的開銷。
三大聯邦在總督府入駐瓦爾星以後所得到的資源,基本上都砸了進去,甚至還倒貼了不少。
這也導致三大聯邦雖然借此獲得階段性的勝利,並大幅提升鎮守府和資源點的資源產出,可還是得花上好一段時間來進行修整,才有辦法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
其中,最令三大聯邦感到頭痛的,莫過於糧食獲取方麵的問題,然後是礦產和木材等資源的開發和再利用的問題。
因瓦爾星的地理環境限製,三大聯邦雖有進行農作物的種植,可其糧食卻是以各式各樣的漁產為主。
在海洋生物流進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三大聯邦的農田也被海獸和低等深海摧毀大半的情況下,三大聯邦雖有一定的糧食儲備,可還是陷入了糧食危機。
賽特文明的四資源,雖然能轉化成一般人可以食用的食物,轉化的消耗也不算大,卻架不住三大聯邦那龐大的人口基數,用四資源來應急一下還可以,想用四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嗬嗬,想多了!把三大聯邦出產的資源盡數搭上去都不夠。
木材和礦產等資源的情況也差不多,但卻沒有糧食這般棘手,畢竟這些東西雖有極大的需求,卻不像糧食這般屬於硬需資源。
真有急需,拿四資源頂一下就是了。
不得不說,法迪默的腦子確實很好,不僅預料到這個情況,還早早地做好了配套的措施,那就是將沐雲透過麾下領地自產,以及經由禦魂商團的渠道,從《帝望》裏低價買來的資源對三大聯邦傾銷。
此舉不但解決了三大聯邦的問題,也為總督府商團和禦魂商團創造了頗為可觀的收益。
為什麽?
因為三大聯邦是用賽特文明的四資源來與法迪默進行交易的。
沐雲從布萊妮那邊購買鋼材、油料和彈藥,一單位就要一枚毫金幣,鋁材的部分更貴,一單位要價兩枚毫金幣。
四資源各一單位,可以製作成一百個成年人吃一餐的食物,以《帝望》一枚毫金幣可兌換一萬枚金幣的兌換比進行換算,一個人一餐便需要消耗五百枚金幣。
要知道,零點五公斤(一斤)的糧食,也就是一單位的糧食,便能讓一名a級和以下的成年男性飽餐一頓,亦或滿足其在不從事重勞力工作的情況下,一天的日常生活所需。
在《帝望》,一般品質的大米和小麥等糧食,一單位才多少錢?
即便是在糧食最為短缺的時候,也才被玩家炒到一單位一枚銀幣的程度,一般多在十五至二十枚銅幣的區間波動。
沐雲透過禦魂商團的渠道,獲取這類糧食的成本就更低了,每單位的均價大約在十二枚銅幣左右。
禦魂商團以一單位一枚銀幣的高價轉手賣給總督府商團,然後法迪默再藉由總督府商團的渠道,以一單位一枚金幣的價格賣給三大聯邦。
這一來一往……嘖嘖嘖,賺翻了!
禦魂商團先賺了八倍的利潤,然後總督府商團更賺,一轉手就是百倍利潤。
不過,三大聯邦也不虧,消耗降低了整整五百倍不說,還成功地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可謂皆大歡喜。
糧食的部份如此,木材和礦產的資源的情況也差不多,隻是前者的利潤較低,但交易的數量較大,後者則剛好相反,雖然交易量要少上許多,可是利潤更高。
也就是說,黑潮是發生在深海力量的正常擴散,不足以維持深海力量的濃度平衡,導致一個範圍內的深海力量與其範圍外的深海力量出現一定的落差,才會觸發的一種現象。
當深海力量的落差趨於平緩,亦或者深海力量的高低濃度落差低於黑潮觸發的標準,黑潮便會自然而然地平息下來。
(這也是學院艦在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淨化深海力量時,沒有產生黑潮的原因,因為學院艦淨化的速度雖快,卻沒有辦法直接抽幹一個範圍內的深海力量,形成觸發黑潮的高低濃度差,而在沒有辦法形成黑潮的情況下,要想最大限度地維持學院艦的淨化,要嘛主動挪位子,要嘛靜待深海力量的濃度自己平衡過來。)
嗯,一般來說是這樣沒錯,可是法迪默在三大聯邦的布置不太一樣。
它先利用三大聯邦勢力範圍內之海域,與外界海域之間的高低濃度差觸發黑潮,再透過基土牆麵和堤壩的進行區隔和分流,然後借著鎮守府和資源點進行深海力量的淨化,逐步降低深海力量的濃度,形成對深海力量的虹吸效應。
因此,隨著黑潮湧入三大聯邦勢力範圍之海域的深海力量,並沒有像一般的黑潮那樣,在短時間裏麵便平衡過來的關係而平息下來,仍依照黑潮觸發時的流速,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但是卻沒有再發生黑潮被觸發時那樣的大動靜。
也正因如此,在三大聯邦將隨著黑潮而來的海獸和低等深海給剿滅以後,雖然時不時會有海獸和低等深海在經過這片海域時,被深海力量的湧動給吸引過去,可基本上都是一小股一小股零零散散的那種,沒有再出現黑潮觸發時那樣的龐大規模。
不得不說,瓦爾星的深海侵蝕確實相當地嚴重,深海力量循著黑潮湧入三大聯邦勢力範圍內之海域,然後在裏麵兜兜轉轉了一大圈,經過鎮守府和資源點的層層淨化以後,才在即將流入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時,將其濃度降至基本無害(不會使海洋生物蛻變成海獸)的程度。
在渡過黑潮以後,三大聯邦就像三台超巨型的抽水機,不斷地抽取著瓦爾星的深海力量,然後將之淨化掉。
與此同時,隨著深海力量一同湧入三大聯邦勢力範圍內之海域,然後未能被三大聯邦裏的鎮守府和資源點給提煉幹淨的納米原質,最後與殘存的深海力量一同注入了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
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之所以能在深海侵蝕的強度不斷下降的過程中,維持住納米原質的含量,最主要的原因就在這裏。
不過話說回來,三大聯邦及其所屬的提督和艦娘,雖然借此獲取了十分可觀的利益,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不說基土牆麵的設置,與抗擊海獸和低等深海的消耗,光是平民的遷徙和安置,以及黑潮過後的戰後複原工作,就是一筆十分龐大的開銷。
三大聯邦在總督府入駐瓦爾星以後所得到的資源,基本上都砸了進去,甚至還倒貼了不少。
這也導致三大聯邦雖然借此獲得階段性的勝利,並大幅提升鎮守府和資源點的資源產出,可還是得花上好一段時間來進行修整,才有辦法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
其中,最令三大聯邦感到頭痛的,莫過於糧食獲取方麵的問題,然後是礦產和木材等資源的開發和再利用的問題。
因瓦爾星的地理環境限製,三大聯邦雖有進行農作物的種植,可其糧食卻是以各式各樣的漁產為主。
在海洋生物流進三大聯邦之間的洋區,三大聯邦的農田也被海獸和低等深海摧毀大半的情況下,三大聯邦雖有一定的糧食儲備,可還是陷入了糧食危機。
賽特文明的四資源,雖然能轉化成一般人可以食用的食物,轉化的消耗也不算大,卻架不住三大聯邦那龐大的人口基數,用四資源來應急一下還可以,想用四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嗬嗬,想多了!把三大聯邦出產的資源盡數搭上去都不夠。
木材和礦產等資源的情況也差不多,但卻沒有糧食這般棘手,畢竟這些東西雖有極大的需求,卻不像糧食這般屬於硬需資源。
真有急需,拿四資源頂一下就是了。
不得不說,法迪默的腦子確實很好,不僅預料到這個情況,還早早地做好了配套的措施,那就是將沐雲透過麾下領地自產,以及經由禦魂商團的渠道,從《帝望》裏低價買來的資源對三大聯邦傾銷。
此舉不但解決了三大聯邦的問題,也為總督府商團和禦魂商團創造了頗為可觀的收益。
為什麽?
因為三大聯邦是用賽特文明的四資源來與法迪默進行交易的。
沐雲從布萊妮那邊購買鋼材、油料和彈藥,一單位就要一枚毫金幣,鋁材的部分更貴,一單位要價兩枚毫金幣。
四資源各一單位,可以製作成一百個成年人吃一餐的食物,以《帝望》一枚毫金幣可兌換一萬枚金幣的兌換比進行換算,一個人一餐便需要消耗五百枚金幣。
要知道,零點五公斤(一斤)的糧食,也就是一單位的糧食,便能讓一名a級和以下的成年男性飽餐一頓,亦或滿足其在不從事重勞力工作的情況下,一天的日常生活所需。
在《帝望》,一般品質的大米和小麥等糧食,一單位才多少錢?
即便是在糧食最為短缺的時候,也才被玩家炒到一單位一枚銀幣的程度,一般多在十五至二十枚銅幣的區間波動。
沐雲透過禦魂商團的渠道,獲取這類糧食的成本就更低了,每單位的均價大約在十二枚銅幣左右。
禦魂商團以一單位一枚銀幣的高價轉手賣給總督府商團,然後法迪默再藉由總督府商團的渠道,以一單位一枚金幣的價格賣給三大聯邦。
這一來一往……嘖嘖嘖,賺翻了!
禦魂商團先賺了八倍的利潤,然後總督府商團更賺,一轉手就是百倍利潤。
不過,三大聯邦也不虧,消耗降低了整整五百倍不說,還成功地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可謂皆大歡喜。
糧食的部份如此,木材和礦產的資源的情況也差不多,隻是前者的利潤較低,但交易的數量較大,後者則剛好相反,雖然交易量要少上許多,可是利潤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