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雲在《帝望》裏的所作所為,都是有其深意的。


    覆滅氐人,除了向《帝望》諸國各方勢力宣告自己的存在,並為解決五胡亂華特殊曆史劇情做鋪陳以外,也為漢靈帝和那些世家豪門照亮前路,讓他們將目光漸漸地從大漢帝國內部移向外部。


    殺胡令的頒布,既降低了黃巾之亂的影響,也對大漢帝國周邊的蠻夷勢力形成威懾,為烏桓日後的內附埋下伏筆。


    重點是,此舉緩和了公孫瓚與劉虞之間的理念不合,並使丁原放下心中對呂布的成見。


    覆滅羌人,除進一步擴大沐雲的影響力,並使五胡亂華特殊曆史劇情的存在消失進入倒計時,也促使董卓西進,收複西域諸國,降低董卓之亂曆史劇情觸發的可能。


    發出最後通牒,命烏桓內附,在解決五胡亂華特殊曆史劇情的同時,也激化了大漢帝國與鮮卑之間的矛盾和戰爭,使漢靈帝和世家豪門將目光移至鮮卑那邊,為那些世家豪門走出大漢帝國埋下伏筆。


    重點是,沐雲借此讓公孫瓚和劉虞分開,並使丁原和呂布走出了大漢帝國。


    在沐雲的影響下,公孫瓚和劉虞的關係雖然和緩了許多,可其理念衝突還是存在的,要是讓他們兩個繼續待在幽州不動,難保他們兩個不會在命運之力的修正作用下,再次發生衝突。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公孫瓚去打仗,然後讓劉虞留守幽州。


    真別說,這兩個人雖然矛盾重重,可配合起來卻是異常地合拍,一個隻管在原烏桓疆域殺個酣暢淋漓,一個負責在幽州運籌帷幄,一邊梳理幽州的內政工作,一邊有條不紊地為北伐鮮卑的大軍提供各項後勤支援,配合得恰到好處。


    至於公孫瓚和劉虞二人,為什麽會照著沐雲的想法進行分工,且不擔心對方使絆子,這就得提一提前文曾提過的【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典故


    公元七十四年,漢朝重新設立西域都護,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


    次年,北匈奴單於派兵進攻車師,殺死車師後王,轉而攻打耿恭駐地,將其圍入城中。此時正值漢明帝駕崩而無暇發兵,救兵不至,車師國又背叛漢朝,與匈奴合兵進攻耿恭。


    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戰的時候,萬裏之外的東漢首都洛陽,皇帝與大臣,也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辯論:要不要派救兵?


    那個時候,通訊極其不便,反對派救兵的一幫人說:咱們接到消息的時候,他們已被匈奴重重圍困,等到咱們援兵趕到的時候,他們估計早已屍骨無存了。


    此時,另一高官司徒鮑昱站出來,竭力請求派援兵,他麵對漢章帝和文武百官,說出了在曆史上有名的一段話,至今讀起來,仍蕩氣回腸:


    〝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複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這是古代版的【不拋棄、不放棄】——咱們大漢,做人做事要厚道,將士遠征,危難之際,不管他們了,對外是縱容了殘暴的蠻夷,對內是傷了那些忠臣良將的心。現在要是不救他們,以後匈奴再卷土重來,誰還為大漢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


    漢章帝雖然剛登基,有著滿滿的血性,於是下令:啟動救援計劃!


    漢兵糧盡,陷入困境。他們煮鎧弩食其筋革,拒絕匈奴的招降,堅守城池。直至章帝繼位,才出兵戰敗匈奴。


    當援兵來到耿恭守城時,城中僅餘二十六人。待隨漢軍回至玉門關時,僅剩了十三人,而且衣服洞破襤褸,形容憔悴枯槁。玉門關守將感動得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


    這段典故,使大漢帝國漢室與那些世家豪門之間的鬥爭僅限於【內戰】,一旦出了國門便會一致對外,不會有人在暗中使絆子。


    公孫瓚和劉虞雖然理念不合,可在這種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他們還是有覺悟的。


    丁原和呂布的部分,則又是另外一個情況。


    丁原雖然文韜武略都有一定的造詣,可相較於那些世家豪門的精英,以及李儒和王允這種屬狐狸的家夥,那就顯得有些拉垮。


    丁原如此,就更不用說是腦袋一根筋的呂布了。


    與其讓他們兩個進朝堂,然後被那些人給玩死玩殘,還不如讓他們去北邊和鮮卑作戰。


    正是基於這些考量,沐雲才會透過種種布局,提前激活大漢帝國與鮮卑之間的戰爭。


    隻是,這般作為也產生了負麵效果,所以沐雲才會拿出石製令牌進行拍賣,使人間界與《帝望》接軌,讓漢靈帝等人離開《帝望》,並藉由前麵的這些布置,引導他們頒布諸夏令這樣的政策。


    沐雲,又或者該說征西將軍沐雲的存在,讓許多人看得很是眼紅,隻是因為前文提到的曆史殘留原因,以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實力,才讓那些世家豪門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隻不過,這些人雖然不敢自己動手,卻不代表他們什麽事情都不會做。


    在大漢帝國的朝堂上,有資格和沐雲對線的人不多,會傻到被他們當槍使的更少,翻來覆去也就袁術這個腦回路清奇,又沒有被社會毒打過的家夥會上他們的當,在經過一番吹捧和慫恿以後,就傻乎乎地跟沐雲對線。


    對此早有預料的沐雲,直接來了個將計就計,把袁術這個不安定因素給安排上了。


    整出征西將軍沐雲這個本命幻影卡牌分身,並使他凝聚諸侯朝運,就是沐雲的應對措施。


    在征西將軍沐雲凝聚朝運以後,隻要漢靈帝和那些世家豪門不傻,就會對袁術做出相應的處置。


    隻是在處置完袁術以後,征西將軍沐雲也會將那些世家豪門給得罪,他們雖然表麵上不會說什麽,暗地裏做些小動作卻是免不了的。


    不管是征西將軍沐雲也好,漢靈帝也罷,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會出現賜婚、迎親,以及各方勢力對迎親隊伍發動襲擊的事情。


    在確定征西將軍沐雲在大漢帝國的地位以後,諸夏令的頒布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這時,沐雲假借征西將軍沐雲之手,讓漢靈帝知道餘夫和肅慎可能被鮮卑說動的消息,漢靈帝為了讓那些世家豪門照著他的規劃走,才會借機奪下何進的兵權,並將其發配至原烏桓疆域。


    那些世家豪門在知道這個消息以後,自然會有所動作,以汝南袁氏的實力,想從何進手上拿下一個員額分潤戰功,根本就不是事兒。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孫瓚拿到開拓令並成功封王,那些世家豪門會有什麽反應也就不言而喻了。


    對汝南袁氏當前的狀況來說,推袁紹上位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將身份、地位、榮譽和自己的麵子看得比什麽都重的袁術,會在這時候跳出來與袁氏的族老們唱反調,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可以說,早在那些世家豪門有所動作以前,袁術這貨就已經被沐雲給安排了個明明白白的。


    至於袁術會提出這樣的理由說服袁氏的族老們,然後在南陽做出這些騷操作,沐雲其實並不意外。


    因為袁術這家夥,雖然腦回路清奇了一點兒,可終究是經由世家豪門那一套精英教育培養出來的,能力或許差了一點兒,卻沒有差到哪兒去,不然也得不到袁氏的看重和力推,在這個年紀就進入大漢帝國的朝堂。


    同理,隻要對他那清奇的腦回路,以及他那講義氣而又特別小心眼的別扭性子有所了解,就能明白他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也正因如此,沐雲才會擔心這貨會不會在命運之力的作用下,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走向原本的老路。


    不過擔心歸擔心,沐雲卻不是很在意就是了,因為該做的沐雲都已經做了,袁術要是這樣還走回原本的老路,那就是他的命,之後落得什麽下場便與沐雲無關。


    因為,就算袁術真走回原本的老路,沐雲也有足夠的後手來治他,不會影響到沐雲的後續布置。


    當然,袁術若能這樣發展下去,無疑是最好的。


    搖了搖頭,沐雲便將目光拉到那些重生者的身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博學者的二次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世木魚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世木魚1並收藏大博學者的二次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