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陪著縣長走親戚
媳婦鄧曉陽我叫李朝陽 作者:鄧曉陽與李朝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問曉陽:“安平的車?曉陽,你沒看錯吧,這全地區縣級領導現在都坐這種新款的車”。曉陽說道,這車前兩天你也見了,你知道這車裏是誰嗎?這車裏是城關鎮的廖叔叔,這車牌號我記得清清楚楚,廖叔叔老家就是咱們縣城的,根本不是曹河的人。
我說,曉陽,你的意思是,廖叔叔的車在曹河縣委大院,這是來給鍾書記拜年的?
曉陽說,既然廖叔叔的車出現,那人肯定是在車上,這目的自然是給鍾書記拜年。曉陽思索了一下又說道,咱們都來給鍾書記拜年,這廖書記來咱也不意外,畢竟他現在隻是縣政府的黨組成員,還不是副縣長,下一步的進步,如果得不到鍾書記的支持,是不可能再走一步。而且,根據現在的新出的規定,下一步,如果我爸進步,也不可能在咱們縣城了,隻有到其他地方任職。
我說,曉陽,意思是鄧叔叔在咱們縣城隻能做到縣長,如果往上走就要去其他地方?
曉陽點了點頭說:“對,這是規定,我們趕緊回家吃了午飯,我爸說要帶咱們去走親戚”。
鄧叔叔帶我們走親戚,我心裏想,難道這是鄧叔叔帶我們去那個領導家裏拜年。但反過來一想,又覺得不太可能,畢竟這不符合鄧叔叔和阿姨的性格,叔叔阿姨的態度就是自己的路自己走。
那個時候過年放假的管理並不嚴格,沒有現在必須什麽時候放假什麽時候上班的嚴格規定,大家都在遵循約定俗成的規矩行事,辦完手頭的事,各單位基本允許大家準備過年。
到了家,阿姨已經準備了午飯,等到我們回來,鄧叔叔笑嗬嗬地從書房裏披著軍大衣走了出來。聽說鍾毅書記在家包餃子,則微笑著說,這鍾毅同誌還有這一手?這我倒沒想到,等到正月十五的時候,我看可以讓鍾毅同誌到咱家一起來包餃子。
阿姨說:“老鄧,算了吧你,都說人家老鍾是個顧家的人,人家家在曹河,我聽說他每天還是要下班回去,早上的時候還不遲到,這正月十五,年都沒過完,還留人家包餃子,我看,還是等過完年找時間再說”。
鄧叔叔端詳著鍾書記讓帶回來的“曹河大曲”,說道,這曹河酒廠是鍾毅同誌當縣長時候的傑作,當年全縣九縣一區都想著辦酒廠,但是這真正產生效益的酒廠屬實不多,這曹河酒廠算一個,當年我們還去參觀過。咱們縣的酒廠這兩年則不瘟不火,在咱們縣城的銷量還算將就,但是這出了咱們縣城,銷量一直沒有打開。看這“曹河大曲”的包裝,就比咱們縣的酒看著有檔次。
曉陽說,爸,雖然我不喝酒,但這酒我覺得就和人一樣,咱不能隻看包裝,這最關鍵的是包裝裏麵的酒好不好喝。這就和人一樣,知人知麵不知心。
鄧叔叔手裏還是沒有放下酒,而是打開了包裝,說道,曉陽,你這是話裏有話呀,今天去鍾毅同誌那裏是遇到了什麽人吧。
曉陽看了我一眼,有些猶豫,正打算開腔,阿姨端著一筐新蒸的菜包正好過來,這兩人的談話自然是被聽到。還沒等曉陽開腔,阿姨說,曉陽,朝陽,你們在鍾毅書記那裏遇到誰我們都不意外,你倆也不用說,我和你爸也不關心。這是多正常的事,鍾毅同誌是縣委一把手,這縣委、縣政府、鄉鎮、各大局的領導去拜個年,這是人之常情。你看咱家這幾天,還不是人來人往,但是咱要守住底線,東西都不能要。所以,你倆看到了也就當沒看到,知道沒有,咱們要理解同誌們的心情。
鄧叔叔擰開了瓶蓋,聞了聞,說道,好酒好酒。曉陽,朝陽,你媽說得對,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們要保持自己的清醒,要理解同誌們的心情。這幾天過年了,我把小曹和小盧都放了假,下午的時候,你倆陪我去走個親戚,你媽蒸的這些饅頭和菜包裝上一些,然後到招待所門口的供銷社,接上你們李叔。
叔叔阿姨說完這些道理,曉陽自然也沒有再往下接城關鎮廖書記的事。問道,爸,你這是走的什麽親戚,難道你也要人情往來?鄧叔叔則說,去帶你們見一位老友!
吃了飯,我把阿姨準備好的東西搬到了車上,滿滿當當的後備箱堆了不少,倒都是些過年新蒸的饅頭、菜包和不少的糕點。到了供銷社,李叔已經在門口等待,他的腳下堆了不少的鞭炮。我和曉陽下了車,幫忙把東西搬到車上。鄧叔叔見了李叔:說道,老李,看時間不早了,我們早點過去,別讓大家都等著我們。
李叔說:他們今天要在那邊幫忙收拾,還要幫著包餃子,中午要和大嫂一起吃午飯,現在我們過去,這時間正好。李叔說,朝陽,出發,去黃平集。我原本以為要去地區,沒承想確實到黃平集。說到這黃平集,也算是縣裏最窮的幾個鄉之一了,因為這黃平集屬於黃河灘區,在以前黃河沒治理的時候,每隔幾年十幾年,隻要黃河發大水,這黃平集就要被上漲的黃河水淹沒。之所以叫黃平集,就是說這地方和黃河水一樣平。正是由於經常被淹,所以這黃平集才一直過得窮,因為每淹上一次,當地的群眾就損失慘重。有些地方的人已經投親靠友的走了,但是這黃平集還是個幾萬人的大鄉,安土重遷自然是刻在骨子裏對鄉土的執著,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大多數人自然是故土難離,世世代代在這黃河灘區裏刨食。
路上,一向健談的李叔話都不再多,他們似乎心裏都有很重的心事。到了黃平集,正好趕上黃平集過年的最後一個大集,雖然已經兩點多鍾,但是鄉鎮大街上依然是人山人海,大家買得最多的還是過年的春聯、年畫,大人孩子新衣服,自然也少不了豬肉和各種平時冬天不常見的蔬菜。
李叔說每年都這樣,往北走,繞過去。鄧叔叔又說道:“朝陽,你是1985年退伍,當時你們團在前線待了多久”。我說:“待了三個月,就換下來了”。
鄧叔叔又說,當時你們連回來了多少人。我介紹道,我們那時候,主要就是炮戰,步兵沒怎麽衝,84年相對慘烈一些,但84年我們師還沒上去。曉陽說,爸、李叔,咱們跑這麽遠,到底是看誰?你們的戰友呀!鄧叔叔說道,不是一個戰友,是一群戰友。
沿著鄉間小路,進了一個不知道什麽名字的村子,在李叔的指揮下,我們來到了一個院落門前,進村的時候,不時有人注視著這輛轎車。這個村子已經屬於黃河灘區,和其他村子不一樣,黃河灘區裏的村子都是在高台之上,下麵至少是比平地高一米多的夯土,這也是群眾的智慧,隻要不是特別大的漲水,莊稼地淹了,起碼房子還在,房子在,家就在。
裏麵的人聽到了汽車的聲音,自然就出來了,這一出來不打緊,起碼有十七八人,看這房子外觀倒是不錯,應是這幾年新起的紅磚院子。在那個年代,村裏的院子主要就是三種,一種是這種用紅磚蓋的新院子,一種是六七十年代用厚重的青磚蓋的老院子,還有一種是用泥土柴草摻雜著特殊混合物的矮土房子。那個時候,能起一座紅磚院子是不得了的大事。
鄧叔叔和李叔下了車,我和曉陽忙幫忙搬著東西。有幾個年輕人也搭了一把手,這些人都穿著那個年代標準的藍色和黑色的衣服,年齡大的和鄧叔叔相仿,年齡小的則和我差不多,這些人身上,有著一股讓我熟悉的氣質,那就是軍人的氣質。
鄧叔叔和李叔與眾人握著手,這些七八個年齡大的看到鄧叔叔自是十分地高興,大家說話也是親切。鄧叔叔也是給眾人介紹了我和曉陽。這是閨女,曉陽,這是女婿、朝陽。曉陽碰了碰我的胳膊,說道,這些人中,有幾個麵熟,其中一個還是黃平集的鄉長樊從林。
眾人圍擁著鄧叔叔走進了院子,這院子裏麵擺了兩張桌子,看樣子應該是剛剛吃過飯。院子不大,但打掃得幹幹淨淨,是農村少有的幹淨。院子裏有個五六十歲的大娘自然是主人,這老大娘的膝下是一個六七歲的男孩,臉蛋凍得紅撲撲的。
鄧叔叔上去握住了大娘的手說:“大嫂,我來看您來了,今天我把孩子也帶來了”,說著,給我和曉陽招了招手。說道:“大嫂,閨女結婚了,這個是閨女曉陽,這個是女婿朝陽”。
大娘忙伸出了那槐樹皮一般的手,撫摸著曉陽的臉,說道:“牧為,這是你閨女,都這麽大了,長得俊”。說著,又看了看我,說道“這女婿也好”。
鄧叔叔說道,朝陽也是從前線回來的,他比小何晚回來一年。
大娘聽說我也是從前線回來的,伸出了手,拉著我的手,那手摸在手上,如同樹皮在手上搓來搓去。說道:“也是上了前線的?好、好、回來就好,回來就好”。說著指了指院子裏的人又接著說道,他們也是上了前線的,你們命好,都回來了。這大娘一指,我才看清,這七八個同齡人應當也是上過前線!這大娘身後的小男孩,一雙明亮亮的大眼睛說道:“奶奶,他們都回來了,為啥我爸爸還不回來,你不是說,等我好好上學他就回來了嗎?”
老大娘撫摸著小孫子的頭說,振華,你爸爸,你爸爸會回來的。鄧叔叔說,快,曉陽,箱子裏有玩具,有糖,拿出來,給振華。曉陽打開紙箱,裏麵裝得滿滿當當,除了幾件衣服,還有一些吃的,曉陽拿出了糖果,給了振華。振華看到曉陽遞過來的東西,並不敢接,反而是往後麵縮了一縮。
曉陽說,小弟弟,來,拿著,奶奶讓吃。鄧叔叔和李叔也蹲了下來,鄧叔叔從紙箱裏拿出一把玩具槍,說道,振華,去年來你說想要一支槍,來,這個拿給你。小振華看了一眼奶奶,老大娘一臉寵溺地說道,拿著吧振華,他們都是咱家的親戚。小振華接過玩具槍,也就自顧自地跑開玩了起來。李叔看了看表,說道,要不我們現在去?
這樊鄉長也說,牧為,看時間差不多了,這大家回來,你們還要回縣裏,有幾個離得也不近,二三十公裏。鄧叔叔看了看太陽,就安排我們把東西搬進了屋子裏。走進屋裏一看,這房間裏堆滿了各種禮品,除了常見的糕點,最多的還是各種饅頭、菜包。這饅頭和菜包一看就是很多家送來的,因為從顏色就可以區別。而比這些吃的更吸引人的,則是牆上的照片,這照片我太過熟悉。當年我們向前線之前,所有人都拍了穿軍裝的標準照,拍這個照片,連長專門囑咐我們,誰也不能笑。我不由自主地被照片吸引了,除了標準照,還有幾張連隊的合影,這振華的爸爸,應當是一個幹部,他穿的是四個兜的軍裝。還有一張連隊的合影,這應當是所在部隊連隊的集體照,上麵寫的是某部機步一連全體官兵合影。
我正看的照片入迷,曉陽突然拉了拉我的胳膊,指向了另外的一麵牆,我原本以為是孩子的獎狀,走近一看,是革命烈士證明書,而且是兩張,一張72年,一張84年。看到這,我心裏一下就明白了。72年的這張是在執行任務,84年的這張是在戰鬥中犧牲。我和曉陽看到之後,自然也就明白了,這也應該是鄧叔叔和李叔的戰友,而這張84年的,應當是小振華的爸爸。
李叔見我們沒有出來,就進了屋。看我和曉陽對著牆發呆,自然知道我們對一門兩烈士有著濃厚的興趣。李叔揉了揉鼻子說道,這何魯軍是我們的戰友,犧牲的時候是團參謀長,72年執行任務進高原,遇到落石,連人帶車都掉進了山溝,下麵是江,你爸帶著一個營的人撈了幾天都沒找著人,老樊我們七八個都是同年從咱們縣走的。這第二張是振華的爸爸,犧牲的時候是副連長,當時為了奪一個陣地,他衝在了最前麵,腸子都被炸了出來,他把腸子塞進去,又往上爬,陣地奪了回來,人就沒回來,那七八個是他的戰友。李叔歎了一口氣說道:“我們走,過年了,讓他們也熱鬧熱鬧”。
我和曉陽就跟著李叔出了門,鄧叔叔說,大嫂,我們到地裏看一看,放放炮,這箱子裏麵有些零錢,你早點收起來。大娘說:“牧為,你們每年都給錢,這振華他爸犧牲,國家給的兩千塊錢都沒有動,我們娘倆花不到錢”,說著就要進屋。
鄧叔叔忙拉住了大娘,說道:“大嫂,這錢是給孩子的壓歲錢,您別往外拿了”。說著,就讓我們往外走!大娘說,牧為,尚武,老樊,你們等等,我有話說,今天你們能不能把小振華帶上,讓他爺爺、他爸爸看看,孩子沒有爹媽,我也給他們拉扯大了!你告訴孩子他爸,等到孩子再大些,我就帶著孩子去雲南看他,如果我老了走不動,孩子以後也會去!
鄧叔叔說,行,大嫂,一會我們再把振華送回來!鄧叔叔說:“曉陽,朝陽,你們把孩子帶著。李叔打開了後備箱,招呼眾人抱著鞭炮和煙花,曉陽和我牽著小振華的手”。路上,李叔告訴我,孩子奶奶以前隨軍,爺爺沒了後,就回到了老家,孩子爸爸前幾年走了,孩子的媽受不了刺激,撇下孩子也走了,這一回我們去的地方,算是孩子爸爸和爺爺的衣冠塚。
走過村子,不時有人給樊鄉長打著招呼,出了村不遠,便是農田,前幾天下的雪已經融化,地裏一眼望去綠油油的全是小麥,這小麥才剛剛淹沒腳底。走在軟軟的地裏,看著不遠處已經有兩個孤零零的墳塋。他們仍像戰士一樣,俯瞰守衛著這片生育滋養他們的土地。
鞭炮李叔買了不少,來的路上就有人撿了兩根長長的杆子,大家把這鞭炮掛了起來,年輕的小夥自然負責點火放炮舉杆。年齡長些的則清理墳塋上的雜草。小振華捂著耳朵,靜靜地看著這鞭炮在空中劈裏啪啦地響著。不止是誰,還燃了幾炷清香。放完了鞭炮,樊鄉長開始整隊,鄧叔叔李叔和十七八人站成了兩排,我也算是退伍老兵,自然加入了隊列。曉陽牽著孩子的手,在邊上注視著我們。
立正,消息,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聽著樊鄉長渾厚的口令,在這空曠的原野上讓人打起了精神。向英雄三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禮畢!
樊鄉長又喊道,曹寶旺出列,為英雄唱歌!一個年輕些的人跑步出列,來到了隊列前方,說道,英雄無淚,大地有情,今天我們為英雄,再唱一支歌,今年,我們唱血染的風采: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預備——起!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也許我(你)長眠將不能醒來,你是否(我會)相信我(你)化作了山脈?這首87年軍民聯歡會上英雄徐良演唱的《血染的風采》,成為我們那個時代最動聽的音樂。
春風吹在身上,淚水流在臉上,我們每個人都回憶起了自己的軍旅往事。曉陽看著我們,看著眼圈泛紅的鄧叔叔,也是眼含熱淚。歌曲唱完,小振華指著兩個墳塋說,這個大的是我爸爸,那個小的是我爺爺,其實,他們早就死了,他們再也不會回來了,他們說我是沒人要的孩子了!我不敢告訴奶奶,奶奶要流淚,我小時候奶奶天天晚上流淚,我問奶奶,你現在咋不流淚了。奶奶說,她的眼淚已經在我小時候流完了!這話是給他自己說,是給曉陽說,也是給我們說!
我們這群大老爺們再也抑製不住眼裏的淚水。除了小振華,我想,他的眼淚在小時候也已經流幹了!鄧叔叔用手絹擦了擦眼睛,走向前,抱起了小振華,說道。振華,你不是沒人要的孩子,我們幾個都是你的爺爺,他們幾個都是你的爸爸。你的名字還是爺爺給你起的,你要好好上學,長大了,要報效咱國家。
小振華興奮舉著玩具槍說:“對,我知道,我上一年級了,俺老師還說我的名字起得好,振興中華”!臨行之際,鄧叔叔與眾人告別,專門囑咐了樊鄉長,一定要把英雄的孩子照顧好,英雄的血不能白流。
路上,鄧叔叔和李叔還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之中,曉陽也是沒有說話。直到半路,李叔才又跟鄧叔叔聊起了工業園區的事。李叔說道:“咱這工業園區的牌子是掛起來了,但是園區裏麵還沒有正兒八經的企業,能不能把縣裏的幾家企業搬遷過去”。
鄧叔叔說,老李,咱這建設工業園區不是為了掙個什麽麵子工程,最根本的還是要把企業引進來創造效益,這把縣裏的國有企業搬遷過去,這本身不僅不創造價值產生利潤,反而是勞民傷財的瞎折騰。
李叔說道:牧為,我們也想了,這招商引資的事要動起來,我們這人手力量還有些薄弱,能不能再給我們來幾個人。
鄧叔叔說道:怎麽,老李,你是想打曉陽的主意還是想打朝陽的主意?我看,這個想法不要有,這倆孩子還得在基層曆練。老李,我建議,咱這裏過年,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回來了,咱們近百萬人的大縣,你們可以摸排一下,那些人有人脈,要主動去上門拜訪,希望他們牽線搭橋、建設家鄉,如有必要,我可以出麵。
李叔說道:牧為,我倒是知道幾個,前期也做了工作,但是你看,我們工業園區新成立,你給我們批的經費,這桌椅板凳買下來就剩幾個鋼鏰了,我這不能空手套白狼吧,再撇咱們縣裏酒廠的“假酒”我總要提上兩瓶吧。如果合適,我羊肉湯總要請別人喝上一碗吧。
鄧叔叔說道:老李,我要是有錢我還找你幹什麽,你要政策可以寬鬆、要人可以研究、要錢沒得商量。你要想著,給你劃了那麽大一片地,怎麽在這片土地上做加法,而不能想著把縣裏的企業搞移花接木的路子,土地就是最大的財富。
李說說道:牧為,我給你說,我還真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這還有三四天過年,縣城裏你發現沒有,這汽車多起來了,這些車不少都是外地車牌,這些人其實多數都是咱老家的人,你剛才那句話點醒了,我就帶著我們園區的人,到馬路上攔車,攔到之後就問問人家在那裏發財,能不能給咱老家做點貢獻。
鄧叔叔笑著說道,老李,我就知道,你有辦法,過程我不關心,我要看結果,你別忘了你是給縣委政府立了軍令狀的。
李叔說,那行,過年前後,我們組織開個在外知名人士座談會,牧為,到時候你別說自己沒時間。
鄧叔叔說,老李,你放心,這個座談會隻要開,我一定參加。送了李叔,又回了縣委大院的家屬院。鄧叔叔洗了臉,剛剛坐下,曉陽就走了過去。說我們已經把之前安排的稿子寫好了!
鄧叔叔饒有興致地說,不錯,提前兩天交稿。曉陽雙手把稿子遞了過去,鄧叔叔接了過去,看到稿子,先點了點頭,說道,朝陽,你的字寫的不錯,有些功底。曉陽,字如其人,這一點,你要向朝陽同誌學習。
曉陽說:爸,你咋和媽一樣,胳膊肘子往外拐!然後看了我一眼,那意思我懂了,兄弟,幹得漂亮!
鄧叔叔翻閱認真,看了第一遍,沒有說話,隻是伸了手,曉陽忙從手包裏拿出了自己的筆,又是雙手遞了過去。鄧叔叔在稿子上認真地圈著畫著。阿姨給鄧叔叔端來了茶水,又自顧自地去忙!鄧叔叔又圈閱了一遍。
把筆帽蓋上說道:“這篇稿子,寫得不錯,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這個關鍵,一看你們是用了心,態度是端正的,這一點我很高興”。鄧叔叔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說道:這稿子還存在三方麵的問題,這第一,這稿子理論高度到位,但從具體解決問題的實踐方麵來講,還有偏差,你就比如,說要依法辦事,怎麽依法,誰來辦,怎樣監督,這些都沒有體現。第二個,我覺得還是要圍繞解決營商環境的問題上思考,這向陽賣雞也算是經商行為,我們應該怎麽去構建一個好的營商環境,你們要多做思考。思君同誌理論水平高,你倆這是得到了她的真傳。最後補充一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具體修改意見都寫上了,你倆慢慢去體會慢慢修改!
說吧,鄧叔叔喝了一口茶,正襟危坐的看著我說,朝陽,我聽說,你現在有些想法?
我說,曉陽,你的意思是,廖叔叔的車在曹河縣委大院,這是來給鍾書記拜年的?
曉陽說,既然廖叔叔的車出現,那人肯定是在車上,這目的自然是給鍾書記拜年。曉陽思索了一下又說道,咱們都來給鍾書記拜年,這廖書記來咱也不意外,畢竟他現在隻是縣政府的黨組成員,還不是副縣長,下一步的進步,如果得不到鍾書記的支持,是不可能再走一步。而且,根據現在的新出的規定,下一步,如果我爸進步,也不可能在咱們縣城了,隻有到其他地方任職。
我說,曉陽,意思是鄧叔叔在咱們縣城隻能做到縣長,如果往上走就要去其他地方?
曉陽點了點頭說:“對,這是規定,我們趕緊回家吃了午飯,我爸說要帶咱們去走親戚”。
鄧叔叔帶我們走親戚,我心裏想,難道這是鄧叔叔帶我們去那個領導家裏拜年。但反過來一想,又覺得不太可能,畢竟這不符合鄧叔叔和阿姨的性格,叔叔阿姨的態度就是自己的路自己走。
那個時候過年放假的管理並不嚴格,沒有現在必須什麽時候放假什麽時候上班的嚴格規定,大家都在遵循約定俗成的規矩行事,辦完手頭的事,各單位基本允許大家準備過年。
到了家,阿姨已經準備了午飯,等到我們回來,鄧叔叔笑嗬嗬地從書房裏披著軍大衣走了出來。聽說鍾毅書記在家包餃子,則微笑著說,這鍾毅同誌還有這一手?這我倒沒想到,等到正月十五的時候,我看可以讓鍾毅同誌到咱家一起來包餃子。
阿姨說:“老鄧,算了吧你,都說人家老鍾是個顧家的人,人家家在曹河,我聽說他每天還是要下班回去,早上的時候還不遲到,這正月十五,年都沒過完,還留人家包餃子,我看,還是等過完年找時間再說”。
鄧叔叔端詳著鍾書記讓帶回來的“曹河大曲”,說道,這曹河酒廠是鍾毅同誌當縣長時候的傑作,當年全縣九縣一區都想著辦酒廠,但是這真正產生效益的酒廠屬實不多,這曹河酒廠算一個,當年我們還去參觀過。咱們縣的酒廠這兩年則不瘟不火,在咱們縣城的銷量還算將就,但是這出了咱們縣城,銷量一直沒有打開。看這“曹河大曲”的包裝,就比咱們縣的酒看著有檔次。
曉陽說,爸,雖然我不喝酒,但這酒我覺得就和人一樣,咱不能隻看包裝,這最關鍵的是包裝裏麵的酒好不好喝。這就和人一樣,知人知麵不知心。
鄧叔叔手裏還是沒有放下酒,而是打開了包裝,說道,曉陽,你這是話裏有話呀,今天去鍾毅同誌那裏是遇到了什麽人吧。
曉陽看了我一眼,有些猶豫,正打算開腔,阿姨端著一筐新蒸的菜包正好過來,這兩人的談話自然是被聽到。還沒等曉陽開腔,阿姨說,曉陽,朝陽,你們在鍾毅書記那裏遇到誰我們都不意外,你倆也不用說,我和你爸也不關心。這是多正常的事,鍾毅同誌是縣委一把手,這縣委、縣政府、鄉鎮、各大局的領導去拜個年,這是人之常情。你看咱家這幾天,還不是人來人往,但是咱要守住底線,東西都不能要。所以,你倆看到了也就當沒看到,知道沒有,咱們要理解同誌們的心情。
鄧叔叔擰開了瓶蓋,聞了聞,說道,好酒好酒。曉陽,朝陽,你媽說得對,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們要保持自己的清醒,要理解同誌們的心情。這幾天過年了,我把小曹和小盧都放了假,下午的時候,你倆陪我去走個親戚,你媽蒸的這些饅頭和菜包裝上一些,然後到招待所門口的供銷社,接上你們李叔。
叔叔阿姨說完這些道理,曉陽自然也沒有再往下接城關鎮廖書記的事。問道,爸,你這是走的什麽親戚,難道你也要人情往來?鄧叔叔則說,去帶你們見一位老友!
吃了飯,我把阿姨準備好的東西搬到了車上,滿滿當當的後備箱堆了不少,倒都是些過年新蒸的饅頭、菜包和不少的糕點。到了供銷社,李叔已經在門口等待,他的腳下堆了不少的鞭炮。我和曉陽下了車,幫忙把東西搬到車上。鄧叔叔見了李叔:說道,老李,看時間不早了,我們早點過去,別讓大家都等著我們。
李叔說:他們今天要在那邊幫忙收拾,還要幫著包餃子,中午要和大嫂一起吃午飯,現在我們過去,這時間正好。李叔說,朝陽,出發,去黃平集。我原本以為要去地區,沒承想確實到黃平集。說到這黃平集,也算是縣裏最窮的幾個鄉之一了,因為這黃平集屬於黃河灘區,在以前黃河沒治理的時候,每隔幾年十幾年,隻要黃河發大水,這黃平集就要被上漲的黃河水淹沒。之所以叫黃平集,就是說這地方和黃河水一樣平。正是由於經常被淹,所以這黃平集才一直過得窮,因為每淹上一次,當地的群眾就損失慘重。有些地方的人已經投親靠友的走了,但是這黃平集還是個幾萬人的大鄉,安土重遷自然是刻在骨子裏對鄉土的執著,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大多數人自然是故土難離,世世代代在這黃河灘區裏刨食。
路上,一向健談的李叔話都不再多,他們似乎心裏都有很重的心事。到了黃平集,正好趕上黃平集過年的最後一個大集,雖然已經兩點多鍾,但是鄉鎮大街上依然是人山人海,大家買得最多的還是過年的春聯、年畫,大人孩子新衣服,自然也少不了豬肉和各種平時冬天不常見的蔬菜。
李叔說每年都這樣,往北走,繞過去。鄧叔叔又說道:“朝陽,你是1985年退伍,當時你們團在前線待了多久”。我說:“待了三個月,就換下來了”。
鄧叔叔又說,當時你們連回來了多少人。我介紹道,我們那時候,主要就是炮戰,步兵沒怎麽衝,84年相對慘烈一些,但84年我們師還沒上去。曉陽說,爸、李叔,咱們跑這麽遠,到底是看誰?你們的戰友呀!鄧叔叔說道,不是一個戰友,是一群戰友。
沿著鄉間小路,進了一個不知道什麽名字的村子,在李叔的指揮下,我們來到了一個院落門前,進村的時候,不時有人注視著這輛轎車。這個村子已經屬於黃河灘區,和其他村子不一樣,黃河灘區裏的村子都是在高台之上,下麵至少是比平地高一米多的夯土,這也是群眾的智慧,隻要不是特別大的漲水,莊稼地淹了,起碼房子還在,房子在,家就在。
裏麵的人聽到了汽車的聲音,自然就出來了,這一出來不打緊,起碼有十七八人,看這房子外觀倒是不錯,應是這幾年新起的紅磚院子。在那個年代,村裏的院子主要就是三種,一種是這種用紅磚蓋的新院子,一種是六七十年代用厚重的青磚蓋的老院子,還有一種是用泥土柴草摻雜著特殊混合物的矮土房子。那個時候,能起一座紅磚院子是不得了的大事。
鄧叔叔和李叔下了車,我和曉陽忙幫忙搬著東西。有幾個年輕人也搭了一把手,這些人都穿著那個年代標準的藍色和黑色的衣服,年齡大的和鄧叔叔相仿,年齡小的則和我差不多,這些人身上,有著一股讓我熟悉的氣質,那就是軍人的氣質。
鄧叔叔和李叔與眾人握著手,這些七八個年齡大的看到鄧叔叔自是十分地高興,大家說話也是親切。鄧叔叔也是給眾人介紹了我和曉陽。這是閨女,曉陽,這是女婿、朝陽。曉陽碰了碰我的胳膊,說道,這些人中,有幾個麵熟,其中一個還是黃平集的鄉長樊從林。
眾人圍擁著鄧叔叔走進了院子,這院子裏麵擺了兩張桌子,看樣子應該是剛剛吃過飯。院子不大,但打掃得幹幹淨淨,是農村少有的幹淨。院子裏有個五六十歲的大娘自然是主人,這老大娘的膝下是一個六七歲的男孩,臉蛋凍得紅撲撲的。
鄧叔叔上去握住了大娘的手說:“大嫂,我來看您來了,今天我把孩子也帶來了”,說著,給我和曉陽招了招手。說道:“大嫂,閨女結婚了,這個是閨女曉陽,這個是女婿朝陽”。
大娘忙伸出了那槐樹皮一般的手,撫摸著曉陽的臉,說道:“牧為,這是你閨女,都這麽大了,長得俊”。說著,又看了看我,說道“這女婿也好”。
鄧叔叔說道,朝陽也是從前線回來的,他比小何晚回來一年。
大娘聽說我也是從前線回來的,伸出了手,拉著我的手,那手摸在手上,如同樹皮在手上搓來搓去。說道:“也是上了前線的?好、好、回來就好,回來就好”。說著指了指院子裏的人又接著說道,他們也是上了前線的,你們命好,都回來了。這大娘一指,我才看清,這七八個同齡人應當也是上過前線!這大娘身後的小男孩,一雙明亮亮的大眼睛說道:“奶奶,他們都回來了,為啥我爸爸還不回來,你不是說,等我好好上學他就回來了嗎?”
老大娘撫摸著小孫子的頭說,振華,你爸爸,你爸爸會回來的。鄧叔叔說,快,曉陽,箱子裏有玩具,有糖,拿出來,給振華。曉陽打開紙箱,裏麵裝得滿滿當當,除了幾件衣服,還有一些吃的,曉陽拿出了糖果,給了振華。振華看到曉陽遞過來的東西,並不敢接,反而是往後麵縮了一縮。
曉陽說,小弟弟,來,拿著,奶奶讓吃。鄧叔叔和李叔也蹲了下來,鄧叔叔從紙箱裏拿出一把玩具槍,說道,振華,去年來你說想要一支槍,來,這個拿給你。小振華看了一眼奶奶,老大娘一臉寵溺地說道,拿著吧振華,他們都是咱家的親戚。小振華接過玩具槍,也就自顧自地跑開玩了起來。李叔看了看表,說道,要不我們現在去?
這樊鄉長也說,牧為,看時間差不多了,這大家回來,你們還要回縣裏,有幾個離得也不近,二三十公裏。鄧叔叔看了看太陽,就安排我們把東西搬進了屋子裏。走進屋裏一看,這房間裏堆滿了各種禮品,除了常見的糕點,最多的還是各種饅頭、菜包。這饅頭和菜包一看就是很多家送來的,因為從顏色就可以區別。而比這些吃的更吸引人的,則是牆上的照片,這照片我太過熟悉。當年我們向前線之前,所有人都拍了穿軍裝的標準照,拍這個照片,連長專門囑咐我們,誰也不能笑。我不由自主地被照片吸引了,除了標準照,還有幾張連隊的合影,這振華的爸爸,應當是一個幹部,他穿的是四個兜的軍裝。還有一張連隊的合影,這應當是所在部隊連隊的集體照,上麵寫的是某部機步一連全體官兵合影。
我正看的照片入迷,曉陽突然拉了拉我的胳膊,指向了另外的一麵牆,我原本以為是孩子的獎狀,走近一看,是革命烈士證明書,而且是兩張,一張72年,一張84年。看到這,我心裏一下就明白了。72年的這張是在執行任務,84年的這張是在戰鬥中犧牲。我和曉陽看到之後,自然也就明白了,這也應該是鄧叔叔和李叔的戰友,而這張84年的,應當是小振華的爸爸。
李叔見我們沒有出來,就進了屋。看我和曉陽對著牆發呆,自然知道我們對一門兩烈士有著濃厚的興趣。李叔揉了揉鼻子說道,這何魯軍是我們的戰友,犧牲的時候是團參謀長,72年執行任務進高原,遇到落石,連人帶車都掉進了山溝,下麵是江,你爸帶著一個營的人撈了幾天都沒找著人,老樊我們七八個都是同年從咱們縣走的。這第二張是振華的爸爸,犧牲的時候是副連長,當時為了奪一個陣地,他衝在了最前麵,腸子都被炸了出來,他把腸子塞進去,又往上爬,陣地奪了回來,人就沒回來,那七八個是他的戰友。李叔歎了一口氣說道:“我們走,過年了,讓他們也熱鬧熱鬧”。
我和曉陽就跟著李叔出了門,鄧叔叔說,大嫂,我們到地裏看一看,放放炮,這箱子裏麵有些零錢,你早點收起來。大娘說:“牧為,你們每年都給錢,這振華他爸犧牲,國家給的兩千塊錢都沒有動,我們娘倆花不到錢”,說著就要進屋。
鄧叔叔忙拉住了大娘,說道:“大嫂,這錢是給孩子的壓歲錢,您別往外拿了”。說著,就讓我們往外走!大娘說,牧為,尚武,老樊,你們等等,我有話說,今天你們能不能把小振華帶上,讓他爺爺、他爸爸看看,孩子沒有爹媽,我也給他們拉扯大了!你告訴孩子他爸,等到孩子再大些,我就帶著孩子去雲南看他,如果我老了走不動,孩子以後也會去!
鄧叔叔說,行,大嫂,一會我們再把振華送回來!鄧叔叔說:“曉陽,朝陽,你們把孩子帶著。李叔打開了後備箱,招呼眾人抱著鞭炮和煙花,曉陽和我牽著小振華的手”。路上,李叔告訴我,孩子奶奶以前隨軍,爺爺沒了後,就回到了老家,孩子爸爸前幾年走了,孩子的媽受不了刺激,撇下孩子也走了,這一回我們去的地方,算是孩子爸爸和爺爺的衣冠塚。
走過村子,不時有人給樊鄉長打著招呼,出了村不遠,便是農田,前幾天下的雪已經融化,地裏一眼望去綠油油的全是小麥,這小麥才剛剛淹沒腳底。走在軟軟的地裏,看著不遠處已經有兩個孤零零的墳塋。他們仍像戰士一樣,俯瞰守衛著這片生育滋養他們的土地。
鞭炮李叔買了不少,來的路上就有人撿了兩根長長的杆子,大家把這鞭炮掛了起來,年輕的小夥自然負責點火放炮舉杆。年齡長些的則清理墳塋上的雜草。小振華捂著耳朵,靜靜地看著這鞭炮在空中劈裏啪啦地響著。不止是誰,還燃了幾炷清香。放完了鞭炮,樊鄉長開始整隊,鄧叔叔李叔和十七八人站成了兩排,我也算是退伍老兵,自然加入了隊列。曉陽牽著孩子的手,在邊上注視著我們。
立正,消息,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聽著樊鄉長渾厚的口令,在這空曠的原野上讓人打起了精神。向英雄三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禮畢!
樊鄉長又喊道,曹寶旺出列,為英雄唱歌!一個年輕些的人跑步出列,來到了隊列前方,說道,英雄無淚,大地有情,今天我們為英雄,再唱一支歌,今年,我們唱血染的風采: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預備——起!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也許我(你)長眠將不能醒來,你是否(我會)相信我(你)化作了山脈?這首87年軍民聯歡會上英雄徐良演唱的《血染的風采》,成為我們那個時代最動聽的音樂。
春風吹在身上,淚水流在臉上,我們每個人都回憶起了自己的軍旅往事。曉陽看著我們,看著眼圈泛紅的鄧叔叔,也是眼含熱淚。歌曲唱完,小振華指著兩個墳塋說,這個大的是我爸爸,那個小的是我爺爺,其實,他們早就死了,他們再也不會回來了,他們說我是沒人要的孩子了!我不敢告訴奶奶,奶奶要流淚,我小時候奶奶天天晚上流淚,我問奶奶,你現在咋不流淚了。奶奶說,她的眼淚已經在我小時候流完了!這話是給他自己說,是給曉陽說,也是給我們說!
我們這群大老爺們再也抑製不住眼裏的淚水。除了小振華,我想,他的眼淚在小時候也已經流幹了!鄧叔叔用手絹擦了擦眼睛,走向前,抱起了小振華,說道。振華,你不是沒人要的孩子,我們幾個都是你的爺爺,他們幾個都是你的爸爸。你的名字還是爺爺給你起的,你要好好上學,長大了,要報效咱國家。
小振華興奮舉著玩具槍說:“對,我知道,我上一年級了,俺老師還說我的名字起得好,振興中華”!臨行之際,鄧叔叔與眾人告別,專門囑咐了樊鄉長,一定要把英雄的孩子照顧好,英雄的血不能白流。
路上,鄧叔叔和李叔還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之中,曉陽也是沒有說話。直到半路,李叔才又跟鄧叔叔聊起了工業園區的事。李叔說道:“咱這工業園區的牌子是掛起來了,但是園區裏麵還沒有正兒八經的企業,能不能把縣裏的幾家企業搬遷過去”。
鄧叔叔說,老李,咱這建設工業園區不是為了掙個什麽麵子工程,最根本的還是要把企業引進來創造效益,這把縣裏的國有企業搬遷過去,這本身不僅不創造價值產生利潤,反而是勞民傷財的瞎折騰。
李叔說道:牧為,我們也想了,這招商引資的事要動起來,我們這人手力量還有些薄弱,能不能再給我們來幾個人。
鄧叔叔說道:怎麽,老李,你是想打曉陽的主意還是想打朝陽的主意?我看,這個想法不要有,這倆孩子還得在基層曆練。老李,我建議,咱這裏過年,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回來了,咱們近百萬人的大縣,你們可以摸排一下,那些人有人脈,要主動去上門拜訪,希望他們牽線搭橋、建設家鄉,如有必要,我可以出麵。
李叔說道:牧為,我倒是知道幾個,前期也做了工作,但是你看,我們工業園區新成立,你給我們批的經費,這桌椅板凳買下來就剩幾個鋼鏰了,我這不能空手套白狼吧,再撇咱們縣裏酒廠的“假酒”我總要提上兩瓶吧。如果合適,我羊肉湯總要請別人喝上一碗吧。
鄧叔叔說道:老李,我要是有錢我還找你幹什麽,你要政策可以寬鬆、要人可以研究、要錢沒得商量。你要想著,給你劃了那麽大一片地,怎麽在這片土地上做加法,而不能想著把縣裏的企業搞移花接木的路子,土地就是最大的財富。
李說說道:牧為,我給你說,我還真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這還有三四天過年,縣城裏你發現沒有,這汽車多起來了,這些車不少都是外地車牌,這些人其實多數都是咱老家的人,你剛才那句話點醒了,我就帶著我們園區的人,到馬路上攔車,攔到之後就問問人家在那裏發財,能不能給咱老家做點貢獻。
鄧叔叔笑著說道,老李,我就知道,你有辦法,過程我不關心,我要看結果,你別忘了你是給縣委政府立了軍令狀的。
李叔說,那行,過年前後,我們組織開個在外知名人士座談會,牧為,到時候你別說自己沒時間。
鄧叔叔說,老李,你放心,這個座談會隻要開,我一定參加。送了李叔,又回了縣委大院的家屬院。鄧叔叔洗了臉,剛剛坐下,曉陽就走了過去。說我們已經把之前安排的稿子寫好了!
鄧叔叔饒有興致地說,不錯,提前兩天交稿。曉陽雙手把稿子遞了過去,鄧叔叔接了過去,看到稿子,先點了點頭,說道,朝陽,你的字寫的不錯,有些功底。曉陽,字如其人,這一點,你要向朝陽同誌學習。
曉陽說:爸,你咋和媽一樣,胳膊肘子往外拐!然後看了我一眼,那意思我懂了,兄弟,幹得漂亮!
鄧叔叔翻閱認真,看了第一遍,沒有說話,隻是伸了手,曉陽忙從手包裏拿出了自己的筆,又是雙手遞了過去。鄧叔叔在稿子上認真地圈著畫著。阿姨給鄧叔叔端來了茶水,又自顧自地去忙!鄧叔叔又圈閱了一遍。
把筆帽蓋上說道:“這篇稿子,寫得不錯,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這個關鍵,一看你們是用了心,態度是端正的,這一點我很高興”。鄧叔叔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說道:這稿子還存在三方麵的問題,這第一,這稿子理論高度到位,但從具體解決問題的實踐方麵來講,還有偏差,你就比如,說要依法辦事,怎麽依法,誰來辦,怎樣監督,這些都沒有體現。第二個,我覺得還是要圍繞解決營商環境的問題上思考,這向陽賣雞也算是經商行為,我們應該怎麽去構建一個好的營商環境,你們要多做思考。思君同誌理論水平高,你倆這是得到了她的真傳。最後補充一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具體修改意見都寫上了,你倆慢慢去體會慢慢修改!
說吧,鄧叔叔喝了一口茶,正襟危坐的看著我說,朝陽,我聽說,你現在有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