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收編神靈回歸本真
我,超人,至尊大統領 作者:位麵研究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五在三百六十五司判神像之中,看到了一位“熟人”。
【京都司判: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號文成公。明朝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開國元勳。輔佐明太祖平定九州,治國安民,推崇法治。雄才大略,剛正不阿,功德千秋,天地可見。天父地母律令,敇封京都司判之位。】
這京都司判,儼然就是之前京都城隍廟中供奉那位劉伯溫。
此時神像換了一身官服,手執玉圭,儼然與人間官員打扮相仿。周圍各地司判,也都是這身打扮。
王五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天尊教不是要除掉舊時神佛,而是把他們收編了!】
隨後在輪回殿又看到了幾位“熟人”,王五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
這三百六十五司判,一半都是原先的各地城隍。還有一半則是以天父地母名義新敇封的,不少是當年業火天災時犧牲的豪傑和官員。
神像前麵都有一塊碑文,記載著這些神靈來曆、生前功績。
王五看了一遍就猜到為何有一半城隍沒能入駐這輪回殿,估計是那部分城隍功德不夠或者幹脆就事跡有水分。
畢竟不少城隍是某些官商豪強為了死後享受眾生香火,偽造出來的名聲。有些甚至幹脆就是當時的貪官汙吏,權臣奸臣。
如今朝廷以天尊教的名義整頓神佛宗教信仰,自然要把這些混進來的垃圾清理出去。
到了中層,司判裏麵是六尊大上一號更加威武的神像,六位閻君。
監察、道德、司法、刑罰、崇善、鎮魔,分別負責六種不同職能。
監察閻君負責記錄眾生生平事跡,人死後要經過道德和司法雙重審判,再由刑罰崇善兩位閻君分別處置。而鎮魔閻君,負責緝捕消滅邪魔惡鬼。
【果然如此,老夫果然是慧眼如炬。】
王五老頭兒得意地想道。
不出他的意料,六位閻君也是熟人。
監察閻君魏征,道德閻君孔明,司法閻君包拯,刑罰閻君崔琰,崇善閻君陸之道,鎮魔閻君燕赤霞。
輪回殿最內層,大殿正中是一尊三十丈高的坐姿神女銅像。
【身化輪回功德無量。】
【慈悲地母後土娘娘。】
正是輪回殿中地位最為尊崇的主神,後土娘娘。
神像周圍環形牆麵上,布滿黑色銘文浮雕,介紹輪回眾神的職能職位職務,以及生死輪回的基本過程。
眾人看了,大受震撼。以前的寺廟總是藏著掖著,把生死輪回之事說得不清不楚,像眼神這麽掰開來揉碎了通俗易懂的說清楚,還是破天荒頭一回。
【凡人皆有一死,死後按生前功過善惡賞罰。功德者至善者升天界享福,無功無過者輪回轉世,作惡者下地獄贖過,十惡不赦者魂飛魄散不得超生。】
【輪回殿中審判,陰神各司其職。閻君,司判,陰差,十年小測,百年大考,能者上庸者下,並無定席。凡人亦可成神。】
【……】
在場老頭老太太紛紛琢磨著,回去以後是不是多加鞭策子孫,說不定後人有出息,也能在這輪回殿混個一官半職當當。
輪回殿另一側的英靈殿。
天尊宮開放這一天,大佛寺、白馬寺、靈隱寺、金山寺……各大佛門傳承都派出人來查看情況。
一群光頭和尚尼姑站佛祖的金色佛像麵前,心情複雜。
【人族聖靈: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原名悉達多·喬達摩,生卒不詳,佛教創始人。成佛後被尊稱為佛祖,也稱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
【……教化世人,主張棄惡從善、眾生平等、超脫苦難,開辟成佛之道,功德無量。天父地母敇令,封為世尊佛祖,主持上善佛道。】
佛像麵前的碑文記載著佛祖的生平事跡、功德、思想教義。
佛祖左右還站著四位菩薩,十八位羅漢,塑像前也均有碑文,顯示其生平來曆、功德業果。
諸多佛像單獨占據一個展區,佛像之後的牆上,還有一百零八位高僧法師的畫像和簡介。如法顯、玄藏、慧能、鳩摩羅什……
無一例外,菩薩和羅漢也都是由凡人修行而成,並且簡介中刪除了許多神化的描述,變得像是凡人的簡介。種種以前凡人不可知曉、不會放在明麵,甚至宗教避諱不談的信息,被赤裸裸公開。
“荒唐!”
一位師太忍不住動怒,指著佛像前的碑文嗬斥道:“這是對諸佛的褻瀆!”
“阿彌陀佛……靜逸長老莫要亂動嗔念。這樣或許並非壞事。”
旁邊一位德高望重的佛門長老平靜的道,看著碑文上關於佛教的闡釋和定位,眼中閃爍著思索光芒。
“悟能大師此言何意?還請明示。”師太略帶不滿地道。
大家都是大寺廟的長老,憑什麽你對我說教?就因為你是大佛寺出來的?
老尼可聽說,你大佛寺可是自己拆了山門,當了朝廷的舔狗!
“不可說,自可悟。”
老和尚打了一句禪機,隨後就對著佛像虔誠念誦起經文來。
在場佛門眾人有的若有所思,有的麵帶困惑,反應不一。
這時候,旁邊傳來一個老太太的驚呼。
“哎呀!原來天尊宮裏麵也有菩薩,老身還以為以後都拜不到菩薩了呢!”
“我就說嘛,觀音菩薩這麽慈悲,怎麽可能是壞神仙?”
“是啊。看來吾等錯怪朝廷了。”
“我剛才在那邊也看到三清四禦了,道家好多神仙都在。”
“這麽說,朝廷是想把各路神仙都集中到一個地方,方便我等百姓祭拜?”
“這是好事啊!”
周圍百姓議論紛紛。傳入僧眾耳中,幾位佛法高深的僧人,頓時眼睛一亮若有所悟。
這是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高興地拿出隨身攜帶的香燭,就地祭拜起觀音菩薩來。
這英靈殿每座神像前都設有香爐蒲團,供人祭拜使用。
老太太點燃香燭插上,虔誠跪拜祈禱道:“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再上,保佑我兒生個大胖兒子,最好一胎兩胞,兒女雙全……菩薩保佑!”
這時,在旁邊負責引導百姓維持秩序的天尊宮工作人員走了過來。
說道:“咳咳,這位老夫人。若是要求子,您還是去拜那邊的女媧娘娘,送子不歸菩薩管。”
【京都司判: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號文成公。明朝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開國元勳。輔佐明太祖平定九州,治國安民,推崇法治。雄才大略,剛正不阿,功德千秋,天地可見。天父地母律令,敇封京都司判之位。】
這京都司判,儼然就是之前京都城隍廟中供奉那位劉伯溫。
此時神像換了一身官服,手執玉圭,儼然與人間官員打扮相仿。周圍各地司判,也都是這身打扮。
王五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天尊教不是要除掉舊時神佛,而是把他們收編了!】
隨後在輪回殿又看到了幾位“熟人”,王五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
這三百六十五司判,一半都是原先的各地城隍。還有一半則是以天父地母名義新敇封的,不少是當年業火天災時犧牲的豪傑和官員。
神像前麵都有一塊碑文,記載著這些神靈來曆、生前功績。
王五看了一遍就猜到為何有一半城隍沒能入駐這輪回殿,估計是那部分城隍功德不夠或者幹脆就事跡有水分。
畢竟不少城隍是某些官商豪強為了死後享受眾生香火,偽造出來的名聲。有些甚至幹脆就是當時的貪官汙吏,權臣奸臣。
如今朝廷以天尊教的名義整頓神佛宗教信仰,自然要把這些混進來的垃圾清理出去。
到了中層,司判裏麵是六尊大上一號更加威武的神像,六位閻君。
監察、道德、司法、刑罰、崇善、鎮魔,分別負責六種不同職能。
監察閻君負責記錄眾生生平事跡,人死後要經過道德和司法雙重審判,再由刑罰崇善兩位閻君分別處置。而鎮魔閻君,負責緝捕消滅邪魔惡鬼。
【果然如此,老夫果然是慧眼如炬。】
王五老頭兒得意地想道。
不出他的意料,六位閻君也是熟人。
監察閻君魏征,道德閻君孔明,司法閻君包拯,刑罰閻君崔琰,崇善閻君陸之道,鎮魔閻君燕赤霞。
輪回殿最內層,大殿正中是一尊三十丈高的坐姿神女銅像。
【身化輪回功德無量。】
【慈悲地母後土娘娘。】
正是輪回殿中地位最為尊崇的主神,後土娘娘。
神像周圍環形牆麵上,布滿黑色銘文浮雕,介紹輪回眾神的職能職位職務,以及生死輪回的基本過程。
眾人看了,大受震撼。以前的寺廟總是藏著掖著,把生死輪回之事說得不清不楚,像眼神這麽掰開來揉碎了通俗易懂的說清楚,還是破天荒頭一回。
【凡人皆有一死,死後按生前功過善惡賞罰。功德者至善者升天界享福,無功無過者輪回轉世,作惡者下地獄贖過,十惡不赦者魂飛魄散不得超生。】
【輪回殿中審判,陰神各司其職。閻君,司判,陰差,十年小測,百年大考,能者上庸者下,並無定席。凡人亦可成神。】
【……】
在場老頭老太太紛紛琢磨著,回去以後是不是多加鞭策子孫,說不定後人有出息,也能在這輪回殿混個一官半職當當。
輪回殿另一側的英靈殿。
天尊宮開放這一天,大佛寺、白馬寺、靈隱寺、金山寺……各大佛門傳承都派出人來查看情況。
一群光頭和尚尼姑站佛祖的金色佛像麵前,心情複雜。
【人族聖靈: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原名悉達多·喬達摩,生卒不詳,佛教創始人。成佛後被尊稱為佛祖,也稱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
【……教化世人,主張棄惡從善、眾生平等、超脫苦難,開辟成佛之道,功德無量。天父地母敇令,封為世尊佛祖,主持上善佛道。】
佛像麵前的碑文記載著佛祖的生平事跡、功德、思想教義。
佛祖左右還站著四位菩薩,十八位羅漢,塑像前也均有碑文,顯示其生平來曆、功德業果。
諸多佛像單獨占據一個展區,佛像之後的牆上,還有一百零八位高僧法師的畫像和簡介。如法顯、玄藏、慧能、鳩摩羅什……
無一例外,菩薩和羅漢也都是由凡人修行而成,並且簡介中刪除了許多神化的描述,變得像是凡人的簡介。種種以前凡人不可知曉、不會放在明麵,甚至宗教避諱不談的信息,被赤裸裸公開。
“荒唐!”
一位師太忍不住動怒,指著佛像前的碑文嗬斥道:“這是對諸佛的褻瀆!”
“阿彌陀佛……靜逸長老莫要亂動嗔念。這樣或許並非壞事。”
旁邊一位德高望重的佛門長老平靜的道,看著碑文上關於佛教的闡釋和定位,眼中閃爍著思索光芒。
“悟能大師此言何意?還請明示。”師太略帶不滿地道。
大家都是大寺廟的長老,憑什麽你對我說教?就因為你是大佛寺出來的?
老尼可聽說,你大佛寺可是自己拆了山門,當了朝廷的舔狗!
“不可說,自可悟。”
老和尚打了一句禪機,隨後就對著佛像虔誠念誦起經文來。
在場佛門眾人有的若有所思,有的麵帶困惑,反應不一。
這時候,旁邊傳來一個老太太的驚呼。
“哎呀!原來天尊宮裏麵也有菩薩,老身還以為以後都拜不到菩薩了呢!”
“我就說嘛,觀音菩薩這麽慈悲,怎麽可能是壞神仙?”
“是啊。看來吾等錯怪朝廷了。”
“我剛才在那邊也看到三清四禦了,道家好多神仙都在。”
“這麽說,朝廷是想把各路神仙都集中到一個地方,方便我等百姓祭拜?”
“這是好事啊!”
周圍百姓議論紛紛。傳入僧眾耳中,幾位佛法高深的僧人,頓時眼睛一亮若有所悟。
這是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高興地拿出隨身攜帶的香燭,就地祭拜起觀音菩薩來。
這英靈殿每座神像前都設有香爐蒲團,供人祭拜使用。
老太太點燃香燭插上,虔誠跪拜祈禱道:“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再上,保佑我兒生個大胖兒子,最好一胎兩胞,兒女雙全……菩薩保佑!”
這時,在旁邊負責引導百姓維持秩序的天尊宮工作人員走了過來。
說道:“咳咳,這位老夫人。若是要求子,您還是去拜那邊的女媧娘娘,送子不歸菩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