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吞噬星球第二階段
我,超人,至尊大統領 作者:位麵研究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地球紀元2058年4月,天王星。
【老家老家,這裏是吞星者3號,我們已抵達預定位置。】
【老家收到。請檢查空間情況,按計劃開展作業。】
【明白!】
天王星衛星軌道上,環繞著近三十顆衛星,億萬年來靜靜圍繞著天王星運轉,秩序井然。
這天,衛星軌道上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顆比天王星最大衛星“天衛一”還要大上幾號的銀色星球,從深邃黑暗太空深處駛來,徑直撲向天衛一。
接近天衛一之後,這顆通體猶如銀灰色金屬構造的星球忽然像倉鼠球一樣打開,變成半球狀,露出內部光芒閃爍的巨大空間,將直徑一千多公裏的天衛一整個吞了進去。
隨後球麵重新閉合,恢複成為完整的球形,取代了天衛一原本的位置,像一顆銀灰色衛星,緩緩圍繞天王星轉動。
【天衛一捕獲完成。】
【啟動加工程序。】
銀灰色星球內部,綻放出耀眼的電弧,無數粗達數公裏、十幾公裏的巨型閃電攜帶著可怕的能量,轟擊在天衛一身上,偌大的衛星仿佛浸泡在雷電的海洋中。
就在無窮閃電的持續轟擊下,天衛一漸漸變得通紅,炙熱,融化為岩漿。從表麵開始分崩離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瓦解。
【加工進度0.01%……0.02%……0.03%……】
【……100%。加工完成!】
兩個月後,天衛一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吞噬”了天衛一的銀灰色星球大了一圈。
隨後銀灰色星球又開始移動,往下一顆天王星衛星駛去。
“報告吞星者3號情況。”
“能源係統正常。”
“星體結構穩定。”
“天體加工車間運行良好。”
一項項指標和參數,迅速反饋到吞星者3號指揮官手中。
劉培強認真仔細看完所有報告,這才放心下達指令,指揮開始吞噬第二顆衛星。
看著腳下的人造物,發揮出神鬼莫測的偉力,把一顆巨大星體融化分解,分離成一團團金屬、單質、化合物,又在光束力場重塑下,變成一個個構造元件,成為吞星者3號的一部分。
劉培強不禁感歎這一造物的神奇強大。
【不愧是能夠在多元宇宙旅行的特殊存在,這樣強大的造物,要是單單依靠人類自己,不知要幾個世紀才能造出來……】
2054年,補天計劃第一階段完成的慶祝日上,旅行者再次現身,向地球文明贈送了一件名為【吞星者】的天體級造物。
用來幫助人類開展補天計劃第二階段的工程。
【吞星者】既是一艘飛船,也是一座天體級的加工廠,它能夠以最高百分之五光速的速度航行,直接對不超過自身體積三分之二大小的天體進行整體加工。
——【吞星者】的直徑是5000公裏,總質量約為0.05個地球,幾乎跟水星一樣大。
事實上,後來聯合政府發現,旅行者贈送的被命名為吞星者1號的造物,正是由水星改造而成。原本水星所在的軌道已經空無一物,太陽係八顆行星,就這麽突然地沒了一顆。
2054年底,吞星者1號(初始機)被聯合政府派往木星,開采木星衛星資源。
【吞星者】表現出來的強大能力,令人震撼。正如它的名字,吞星,它真的可以吞噬星球。
在吞噬了木衛一、木衛二之後,吞星者1號體積增大了差不多一倍。吞噬了木衛三這顆太陽係中最大的衛星之後,更是實現了自我複製,生產出了一顆新的吞星者。
吞星者上麵具備的科技,遠超地球文明想象。一顆人造星體,竟然能像生物那樣進食、成長和自我繁殖,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見過吞星者“進食”和“生產”的人類都有種錯覺, 仿佛這並不是什麽機械,而是一個活著的巨大細菌。
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二倍數的數量擴增,就跟細菌一樣。
劉培強有幸被聯合政府選中,成為吞星者3號的指揮官,也是艦長。
吞星者雖然具備高度智能化,幾乎能夠全自動運行,但還是需要大量人類負責關鍵崗位,以確保這一危險的造物,不會脫離人類掌控。
別的不說,要是吞星者亂跑,撞上地球,那麽比當年月球危機嚴重得多,地球直接就打出gg了。
吞星者3號上,一共有乘員110萬人,等同於一座現代城市的人口。這麽多人分布在有小半個地球大的造物上,其實十分稀疏,人均“居住”麵積近百平方公裏。
什麽概念?就相當於一個縣那麽大的地方,就你一個人住……
2056年,吞星者2號建造完成,被派往土星,開采土星衛星資源。
2058年,吞星者3號、4號差不多同時下線,被分別派往天王星、海王星采集衛星資源,用於自我複製。
——吞星者的“繁殖”周期,大概是兩年左右。
預計到2060年,吞星者的數量將達到8顆,屆時其中6顆將派往海王星,正式對海王星進行開采。
是的,吞星者其實成套的,分開來可以單獨運行,組合在一起,則可以形成一套係統,對大型天體進行開采。
理論上隻需要2顆吞星者,就能開采地球這麽大的天體。6顆吞星者,就可以開采海王星……天體質量越大,需要的吞星者數量越多。
當吞星者數量足夠多之後,人類就能開采土星和木星,把太陽係中除了太陽、地球和火星以外的所有天體,統統拆解,轉化為吞星者或者資源星體。
而在此期間,地球和火星,將承擔起加工廠的作用,把吞星者采集的資源,轉化為【太陽聚變控製器】的構件。
吞星者本身也可以拆解開來,成為生產原材料。
補天計劃第二階段,預計耗時三十年,依次完成海王星、天王星、金星、土星、木星的拆解,並圍繞太陽建成【太陽聚變控製器】。
【太陽聚變控製器】將建造在距離太陽1500萬公裏左右(約0.1天文單位)的地方,剛好處於被稱為阿爾文分界線的太陽大氣層邊緣。
【老家老家,這裏是吞星者3號,我們已抵達預定位置。】
【老家收到。請檢查空間情況,按計劃開展作業。】
【明白!】
天王星衛星軌道上,環繞著近三十顆衛星,億萬年來靜靜圍繞著天王星運轉,秩序井然。
這天,衛星軌道上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顆比天王星最大衛星“天衛一”還要大上幾號的銀色星球,從深邃黑暗太空深處駛來,徑直撲向天衛一。
接近天衛一之後,這顆通體猶如銀灰色金屬構造的星球忽然像倉鼠球一樣打開,變成半球狀,露出內部光芒閃爍的巨大空間,將直徑一千多公裏的天衛一整個吞了進去。
隨後球麵重新閉合,恢複成為完整的球形,取代了天衛一原本的位置,像一顆銀灰色衛星,緩緩圍繞天王星轉動。
【天衛一捕獲完成。】
【啟動加工程序。】
銀灰色星球內部,綻放出耀眼的電弧,無數粗達數公裏、十幾公裏的巨型閃電攜帶著可怕的能量,轟擊在天衛一身上,偌大的衛星仿佛浸泡在雷電的海洋中。
就在無窮閃電的持續轟擊下,天衛一漸漸變得通紅,炙熱,融化為岩漿。從表麵開始分崩離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瓦解。
【加工進度0.01%……0.02%……0.03%……】
【……100%。加工完成!】
兩個月後,天衛一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吞噬”了天衛一的銀灰色星球大了一圈。
隨後銀灰色星球又開始移動,往下一顆天王星衛星駛去。
“報告吞星者3號情況。”
“能源係統正常。”
“星體結構穩定。”
“天體加工車間運行良好。”
一項項指標和參數,迅速反饋到吞星者3號指揮官手中。
劉培強認真仔細看完所有報告,這才放心下達指令,指揮開始吞噬第二顆衛星。
看著腳下的人造物,發揮出神鬼莫測的偉力,把一顆巨大星體融化分解,分離成一團團金屬、單質、化合物,又在光束力場重塑下,變成一個個構造元件,成為吞星者3號的一部分。
劉培強不禁感歎這一造物的神奇強大。
【不愧是能夠在多元宇宙旅行的特殊存在,這樣強大的造物,要是單單依靠人類自己,不知要幾個世紀才能造出來……】
2054年,補天計劃第一階段完成的慶祝日上,旅行者再次現身,向地球文明贈送了一件名為【吞星者】的天體級造物。
用來幫助人類開展補天計劃第二階段的工程。
【吞星者】既是一艘飛船,也是一座天體級的加工廠,它能夠以最高百分之五光速的速度航行,直接對不超過自身體積三分之二大小的天體進行整體加工。
——【吞星者】的直徑是5000公裏,總質量約為0.05個地球,幾乎跟水星一樣大。
事實上,後來聯合政府發現,旅行者贈送的被命名為吞星者1號的造物,正是由水星改造而成。原本水星所在的軌道已經空無一物,太陽係八顆行星,就這麽突然地沒了一顆。
2054年底,吞星者1號(初始機)被聯合政府派往木星,開采木星衛星資源。
【吞星者】表現出來的強大能力,令人震撼。正如它的名字,吞星,它真的可以吞噬星球。
在吞噬了木衛一、木衛二之後,吞星者1號體積增大了差不多一倍。吞噬了木衛三這顆太陽係中最大的衛星之後,更是實現了自我複製,生產出了一顆新的吞星者。
吞星者上麵具備的科技,遠超地球文明想象。一顆人造星體,竟然能像生物那樣進食、成長和自我繁殖,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見過吞星者“進食”和“生產”的人類都有種錯覺, 仿佛這並不是什麽機械,而是一個活著的巨大細菌。
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二倍數的數量擴增,就跟細菌一樣。
劉培強有幸被聯合政府選中,成為吞星者3號的指揮官,也是艦長。
吞星者雖然具備高度智能化,幾乎能夠全自動運行,但還是需要大量人類負責關鍵崗位,以確保這一危險的造物,不會脫離人類掌控。
別的不說,要是吞星者亂跑,撞上地球,那麽比當年月球危機嚴重得多,地球直接就打出gg了。
吞星者3號上,一共有乘員110萬人,等同於一座現代城市的人口。這麽多人分布在有小半個地球大的造物上,其實十分稀疏,人均“居住”麵積近百平方公裏。
什麽概念?就相當於一個縣那麽大的地方,就你一個人住……
2056年,吞星者2號建造完成,被派往土星,開采土星衛星資源。
2058年,吞星者3號、4號差不多同時下線,被分別派往天王星、海王星采集衛星資源,用於自我複製。
——吞星者的“繁殖”周期,大概是兩年左右。
預計到2060年,吞星者的數量將達到8顆,屆時其中6顆將派往海王星,正式對海王星進行開采。
是的,吞星者其實成套的,分開來可以單獨運行,組合在一起,則可以形成一套係統,對大型天體進行開采。
理論上隻需要2顆吞星者,就能開采地球這麽大的天體。6顆吞星者,就可以開采海王星……天體質量越大,需要的吞星者數量越多。
當吞星者數量足夠多之後,人類就能開采土星和木星,把太陽係中除了太陽、地球和火星以外的所有天體,統統拆解,轉化為吞星者或者資源星體。
而在此期間,地球和火星,將承擔起加工廠的作用,把吞星者采集的資源,轉化為【太陽聚變控製器】的構件。
吞星者本身也可以拆解開來,成為生產原材料。
補天計劃第二階段,預計耗時三十年,依次完成海王星、天王星、金星、土星、木星的拆解,並圍繞太陽建成【太陽聚變控製器】。
【太陽聚變控製器】將建造在距離太陽1500萬公裏左右(約0.1天文單位)的地方,剛好處於被稱為阿爾文分界線的太陽大氣層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