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來到了後晉天福八年十月初五,李煜之第一次踏入契丹國皇室藏書閣。
“煜之,這個藏書閣是爺爺在的時候建的,總共有兩層。他非常重視各族的文化,因此專門派人收集了這些典籍,後來父王也派人收集了一些。這裏既有契丹國的重要文化典籍,也有來自中原的重要典籍,還有原渤海國,室韋,吐穀渾等國家和民族的重要典籍。我已經跟父王請示過了,這裏麵所有的典籍,你們都可以隨意看。”耶律呂不古熱情的介紹著。
“第一層主要是契丹族、室韋、吐穀渾、渤海這些民族的典籍,包含了各族的曆史、名人、星相、醫卜、祭司等方麵的知識和智慧。這裏不僅有珍貴的史料,還有關於各民族獨特技藝和傳統的記載。”
“第二層則是中原的文化典籍,這一層的書籍涵蓋了中原各個時代的典籍,即使是先秦以前的孤本也有。無論是曆史記載、名人傳記還是奇聞異事,這裏都應有盡有。甚至還有一些失傳已久的古籍。”
耶律呂不古的隨口介紹,讓李煜之頓時興致盎然,他激動地說:
“那我們現在上去看看吧!我想知道這裏都收藏了哪些時代的典籍,說不定還能發現一些稀有的珍本呢!”
看著李煜之興奮的樣子,耶律呂不古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她美麗的容顏如同春日盛開的花朵一般明豔動人。她輕輕地點點頭,然後引領著李煜之朝著藏書閣的二樓走去。
這一層都是中原書籍,不像一樓那樣,契丹文、室韋文、吐穀渾文、吐蕃文這些,李煜之、劉葵她們都看不懂。
“這裏大概有兩千多卷典籍,按照各個朝代都分門別類的擺放著。”
李煜之、劉葵、宋霞、陳婕、封雉、歐陽清、華莞、冼夢絲、黃梅嬌、孫琳、何碧分別走開,各看各的。
李煜之直接奔先秦以前的書架去,這個架子上擺放著幾十卷典籍,有帛書,有竹簡書,還有二十多個龜甲,每個龜甲都有一尺以上的長度,上麵寫有一些李煜之不懂的文字。
大概的翻閱了一遍,拿起一本帛書,李煜之瞬間來了興趣,因為書名叫《籀字解析》,作者署名是馬南郡。
籀文,也稱為籀字,是文字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書體稱謂,特指籀文,出現在周宣王時期。太史籀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和規範,著大篆十五篇,世稱《史籀篇》。《史籀篇》是一部字書,形態與古文大篆略異,主要用於識字啟蒙,規範天下文字。籀文雖被定為標準文字但沒有起到多大作用。秦國將籀文相對獨立地承襲下來,並對後來文字的改造產生了巨大影響。秦滅六國,統一文字,罷與秦文不合者,“李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秦滅六國前,籀文在秦國經曆數百年的曆史,在傳抄中難免被改寫,也會或多或少受到東方諸國文字的影響,但畢竟與後來的小篆有著一脈相承的血統。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體,廣義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稱“鍾鼎文”)與籀文(金文之繁化),而當代漢字學家推算秦朝應尚有甲骨文,所以也包括其中。大篆狹義上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綜上所述,籀字的演變是從大篆開始,經過秦國的傳承和發展,最終演變為小篆,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文字的規範化、線條化的趨勢,也反映了書寫工具和材料的變化對文字形式的影響。
李煜之看的入迷,連孫琳、何碧、耶律呂不古、歐陽清來過似乎都不知道,不過見李煜之看的入迷,幾人都沒有打擾他,又尋其它書籍去了。
將近一個時辰,李煜之才看完了三分之一,合上帛書,李煜之閉眼略作休息。
這時候孫琳、何碧、耶律呂不古、耶律嘲瑰再次走過來,耶律嘲瑰嘟嚷著:
“煜之哥哥,你看什麽看的這麽入神?我們都來了兩三次了。”
李煜之將帛書遞給了孫琳,孫琳接過來看了看,輕聲念道:“《籀字解析》,馬南郡…這馬南郡應該是東漢著名經學家馬融吧?他的字是季長,因為曾經任南郡太守,其別名就是南郡。”
李煜之讚同的點點頭,讚同的說道:“應該是他沒錯,馬融學究天人,乃是當時最出名的經學家之一,而且他擅長的就是古文經學,又曾經在東觀校勘書籍,有能力、有條件寫這樣的書,名字又叫馬南郡的應該就是馬融了。”
人的名、樹的影,既然知道書的作者是馬融,那這本書的可信度就是非常高的。
孫琳又說:“這樣一本好書,竟然沒有留名於世,如果不是在這裏看到了,任誰也不會知道馬融還寫了這樣一本書。”
李煜之以猜測的語氣說道:“或許是這本書成書的時間恰好比《說文解字》要晚一點吧?又或者說這本書問世的時間比《說文解字》晚一點,以馬融當時的名氣和才學,段然不會做出讓世人以為他欺世盜名的事情,所以就沒有留名於世。”
眾女深以為然的點點頭表示讚同。
這時候,李煜之詢問道:“你們呢?有沒有發現什麽特別的典籍?”
孫琳搖搖頭,微笑著說:“倒也沒有什麽特別的發現,雖然都是經典典籍,可是都沒有什麽特別的。或許是典籍太多,還沒有發現吧。”
孫琳知道李煜之所謂的特別的發現就是對修煉有用的典籍,她看到的都是文學、曆史記載,目前沒有什麽特別的發現。
歐陽清、何碧也是搖頭表示沒有。
“煜之,這個藏書閣是爺爺在的時候建的,總共有兩層。他非常重視各族的文化,因此專門派人收集了這些典籍,後來父王也派人收集了一些。這裏既有契丹國的重要文化典籍,也有來自中原的重要典籍,還有原渤海國,室韋,吐穀渾等國家和民族的重要典籍。我已經跟父王請示過了,這裏麵所有的典籍,你們都可以隨意看。”耶律呂不古熱情的介紹著。
“第一層主要是契丹族、室韋、吐穀渾、渤海這些民族的典籍,包含了各族的曆史、名人、星相、醫卜、祭司等方麵的知識和智慧。這裏不僅有珍貴的史料,還有關於各民族獨特技藝和傳統的記載。”
“第二層則是中原的文化典籍,這一層的書籍涵蓋了中原各個時代的典籍,即使是先秦以前的孤本也有。無論是曆史記載、名人傳記還是奇聞異事,這裏都應有盡有。甚至還有一些失傳已久的古籍。”
耶律呂不古的隨口介紹,讓李煜之頓時興致盎然,他激動地說:
“那我們現在上去看看吧!我想知道這裏都收藏了哪些時代的典籍,說不定還能發現一些稀有的珍本呢!”
看著李煜之興奮的樣子,耶律呂不古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她美麗的容顏如同春日盛開的花朵一般明豔動人。她輕輕地點點頭,然後引領著李煜之朝著藏書閣的二樓走去。
這一層都是中原書籍,不像一樓那樣,契丹文、室韋文、吐穀渾文、吐蕃文這些,李煜之、劉葵她們都看不懂。
“這裏大概有兩千多卷典籍,按照各個朝代都分門別類的擺放著。”
李煜之、劉葵、宋霞、陳婕、封雉、歐陽清、華莞、冼夢絲、黃梅嬌、孫琳、何碧分別走開,各看各的。
李煜之直接奔先秦以前的書架去,這個架子上擺放著幾十卷典籍,有帛書,有竹簡書,還有二十多個龜甲,每個龜甲都有一尺以上的長度,上麵寫有一些李煜之不懂的文字。
大概的翻閱了一遍,拿起一本帛書,李煜之瞬間來了興趣,因為書名叫《籀字解析》,作者署名是馬南郡。
籀文,也稱為籀字,是文字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書體稱謂,特指籀文,出現在周宣王時期。太史籀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和規範,著大篆十五篇,世稱《史籀篇》。《史籀篇》是一部字書,形態與古文大篆略異,主要用於識字啟蒙,規範天下文字。籀文雖被定為標準文字但沒有起到多大作用。秦國將籀文相對獨立地承襲下來,並對後來文字的改造產生了巨大影響。秦滅六國,統一文字,罷與秦文不合者,“李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秦滅六國前,籀文在秦國經曆數百年的曆史,在傳抄中難免被改寫,也會或多或少受到東方諸國文字的影響,但畢竟與後來的小篆有著一脈相承的血統。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體,廣義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稱“鍾鼎文”)與籀文(金文之繁化),而當代漢字學家推算秦朝應尚有甲骨文,所以也包括其中。大篆狹義上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綜上所述,籀字的演變是從大篆開始,經過秦國的傳承和發展,最終演變為小篆,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文字的規範化、線條化的趨勢,也反映了書寫工具和材料的變化對文字形式的影響。
李煜之看的入迷,連孫琳、何碧、耶律呂不古、歐陽清來過似乎都不知道,不過見李煜之看的入迷,幾人都沒有打擾他,又尋其它書籍去了。
將近一個時辰,李煜之才看完了三分之一,合上帛書,李煜之閉眼略作休息。
這時候孫琳、何碧、耶律呂不古、耶律嘲瑰再次走過來,耶律嘲瑰嘟嚷著:
“煜之哥哥,你看什麽看的這麽入神?我們都來了兩三次了。”
李煜之將帛書遞給了孫琳,孫琳接過來看了看,輕聲念道:“《籀字解析》,馬南郡…這馬南郡應該是東漢著名經學家馬融吧?他的字是季長,因為曾經任南郡太守,其別名就是南郡。”
李煜之讚同的點點頭,讚同的說道:“應該是他沒錯,馬融學究天人,乃是當時最出名的經學家之一,而且他擅長的就是古文經學,又曾經在東觀校勘書籍,有能力、有條件寫這樣的書,名字又叫馬南郡的應該就是馬融了。”
人的名、樹的影,既然知道書的作者是馬融,那這本書的可信度就是非常高的。
孫琳又說:“這樣一本好書,竟然沒有留名於世,如果不是在這裏看到了,任誰也不會知道馬融還寫了這樣一本書。”
李煜之以猜測的語氣說道:“或許是這本書成書的時間恰好比《說文解字》要晚一點吧?又或者說這本書問世的時間比《說文解字》晚一點,以馬融當時的名氣和才學,段然不會做出讓世人以為他欺世盜名的事情,所以就沒有留名於世。”
眾女深以為然的點點頭表示讚同。
這時候,李煜之詢問道:“你們呢?有沒有發現什麽特別的典籍?”
孫琳搖搖頭,微笑著說:“倒也沒有什麽特別的發現,雖然都是經典典籍,可是都沒有什麽特別的。或許是典籍太多,還沒有發現吧。”
孫琳知道李煜之所謂的特別的發現就是對修煉有用的典籍,她看到的都是文學、曆史記載,目前沒有什麽特別的發現。
歐陽清、何碧也是搖頭表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