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就是要舅舅那邊的人打傘?”吳凡重複了一遍。
“是的!”管事的人說道,“捧遺像的就由逝者本家族的人打傘,捧靈牌的就由逝者老婆娘家的人打傘!”
“這樣呀!”吳凡也大概知道這些風俗,於是對劉天生說道,“天生叔,你年紀大一些,替蘇雲姬打一下傘可以嗎?就當是她娘家人吧!”
“可以!”劉天生沒有任何推辭,說道,“確實要長輩打傘,你還太年輕了一點,我去吧!”
“好,好,那就請現在過去,我們好安排!”管理非常客氣地對劉天生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劉天生過去後,有兩個本村人走了過來,其中一個手裏捧著一大把點燃的香,另外一個手裏端著一盆米。
“各位,都拿一根香吧,口袋裏放一點點米!”她們來到人們的麵前時,熱情的招呼道。
“做什麽用的?”尼家小三一臉好奇地問道。
“好,香是悼念用的,一路送逝者到山上,米是辟邪的,可以保佑送葬的人平安!”來人解釋道。
“噢,好,好!”尼家小三應了一聲,趕緊拿過來一支香,還抓了一些米粒。
其他的人自然也不用疑惑了,大部分都是本縣的,知道這樣的習俗。
又過了十來分鍾,管事的人站在旁邊,最後檢查了一遍,看見十二大力士不僅紮好了棺材,而且龍扛都已經放肩膀上了,於是朝最前麵的人喊道:“鳴炮,奏樂,出發!”
最前麵放鞭炮的人馬上點燃了一串長長的鞭炮,同時樂隊奏響了送葬曲。
鞭炮聲就是命令,最前麵拿紙錢的人馬上快步向前,一邊用手把籃子裏的紙錢往空中飛酒。
招魂幡,花圈,挽聯等緊隨其後,浩浩蕩蕩出發。
十二大力士一聲吼,就把棺材穩穩地抬了起來,邁開步子往前走,並且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在他們將要起步的時候,孝子是要跪在前麵的,一是表示對大力士的感謝,二是表達對逝者的悲哀。
大力士現在不可能去攙扶她們起來,所以隻是做了一個起的手勢。
於是蘇雲姬和兄妹就趕緊起來了,捧著靈牌和相片走在了父親的前麵。
樂隊跟著棺材的後麵,奏響低沉悲哀的樂曲,讓人聞之落淚。
上萬名自發送葬的百姓跟在樂隊的後麵,神情凝重,隻能看見他們手中香的紅點在閃爍,有陣陣輕煙升騰。
一時之間,由於香的煙霧,加上放了不少的鞭炮,所以空氣中都是煙霧,人在煙霧中穿行,一切都變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
一個不是體製內的人,更加沒有一官半職,竟然有上萬名百姓自發送葬,其中還有不少各單位的大人物,就足以說明,一個人對社會有貢獻,心裏有百姓,做了一些對百姓有益的實事,百姓就會自發的擁護你。
人生一世,不管多麽風光,亦或是多麽倒黴,結局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總有一天會死去,會在這個人間消失。
貪再多的錢,死的時候也不能帶去一分;情人再多,也沒有一個人會陪葬;權力再大,死的時候也隻有一個棺材裝著,甚至還要化成灰。
看著浩浩蕩蕩的送葬人群,吳凡非常感慨,一邊走一邊在想著這些問題。
他覺得,隻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更加多的農民過上好日子,這樣的人生才有意思。
否則自己一個人一家人再怎麽富裕,也不過如此。
因為包曉山埋葬的地方有那麽遠,所以走了大約一公裏後,就要停下來休息了。
在十二大力士停下來後,有人把早早背在肩膀上的凳子伸到了棺材底下,這樣大力士就可以放下來,徹底的休息了。
而這時,孝子是要一直在那裏跪著的。
其實,每個轉彎的地方,或者是艱難行走的地方,孝子都要在前麵跪等。
一方麵是對大力士的辛苦表示感激,另一方麵也是乞求逝者保佑一路平安。
要知道,如果是比較陡的山裏,要抬著一個這麽大的棺材上去,是要費一番功夫的。
曾經有一個地方,就是因為其中一個大力士腳下一滑,結果所有人失去平衡,棺材翻滾下山不說,還把其中的一個大力士給砸死了。
吳凡等一直在離著棺材不遠的後麵,他其實也已經在心裏做好了準備,就是萬一有什麽不順利的時候,他可以及時的衝上去去,力挽狂瀾。
好在,一路上都非常順利,畢竟包曉山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在桃源公司的支持下,為百姓帶來幸福的人,所以老天爺也不會為難他的。
一個小時之後,送葬隊伍就來到了墓地。
逝者的女親人把火把點燃,伸進墓坑裏熏了一會,然後趕緊離開了。
捧花圈的則把花圈放在了墓地上的上麵,然後從旁邊下山,這樣就不會堵住抬棺材的人上來。
抬挽聯的則在最後一個上坡彎道時打道回府了,那些挽聯都是要抬回去的。
這樣,路上就隻剩下孝子,後麵就是棺材和送葬的人了,還有樂隊。
很快,棺材就抬到了墓地上,包曉山的兒女已經在那裏跪著等了。
在大力士放下棺材之後,他們就要依次給每個人下跪致謝。
緊接著,捧靈牌的蘇雲姬在劉天生的示意下,和包曉山的兒子一起下山,樂隊也隨之一起下山。
當然了,後麵的送葬人員在把手裏的那支香插在墳地四周後,也開始下山。
有的人還在下山前折一根樹枝,回去要插在逝者前的門口,寓意從此平平安安。
吳凡看了一眼棺材,心裏默默的念叨,“包大哥,來世再做兄弟吧,你的家裏人,我會照顧好的,你在天堂安息!”
隨之,就和範水冰等人一起回去了。
靈牌和遺像,在去的時候是麵朝外的,而回的時候,就要把麵朝內,就是不再給別人看見了。
樂隊時不時的吹響還魂曲,一路陪伴靈牌和遺像回家。
一個人的一生,到這裏就真正的結束了。
書閱屋
“是的!”管事的人說道,“捧遺像的就由逝者本家族的人打傘,捧靈牌的就由逝者老婆娘家的人打傘!”
“這樣呀!”吳凡也大概知道這些風俗,於是對劉天生說道,“天生叔,你年紀大一些,替蘇雲姬打一下傘可以嗎?就當是她娘家人吧!”
“可以!”劉天生沒有任何推辭,說道,“確實要長輩打傘,你還太年輕了一點,我去吧!”
“好,好,那就請現在過去,我們好安排!”管理非常客氣地對劉天生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劉天生過去後,有兩個本村人走了過來,其中一個手裏捧著一大把點燃的香,另外一個手裏端著一盆米。
“各位,都拿一根香吧,口袋裏放一點點米!”她們來到人們的麵前時,熱情的招呼道。
“做什麽用的?”尼家小三一臉好奇地問道。
“好,香是悼念用的,一路送逝者到山上,米是辟邪的,可以保佑送葬的人平安!”來人解釋道。
“噢,好,好!”尼家小三應了一聲,趕緊拿過來一支香,還抓了一些米粒。
其他的人自然也不用疑惑了,大部分都是本縣的,知道這樣的習俗。
又過了十來分鍾,管事的人站在旁邊,最後檢查了一遍,看見十二大力士不僅紮好了棺材,而且龍扛都已經放肩膀上了,於是朝最前麵的人喊道:“鳴炮,奏樂,出發!”
最前麵放鞭炮的人馬上點燃了一串長長的鞭炮,同時樂隊奏響了送葬曲。
鞭炮聲就是命令,最前麵拿紙錢的人馬上快步向前,一邊用手把籃子裏的紙錢往空中飛酒。
招魂幡,花圈,挽聯等緊隨其後,浩浩蕩蕩出發。
十二大力士一聲吼,就把棺材穩穩地抬了起來,邁開步子往前走,並且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在他們將要起步的時候,孝子是要跪在前麵的,一是表示對大力士的感謝,二是表達對逝者的悲哀。
大力士現在不可能去攙扶她們起來,所以隻是做了一個起的手勢。
於是蘇雲姬和兄妹就趕緊起來了,捧著靈牌和相片走在了父親的前麵。
樂隊跟著棺材的後麵,奏響低沉悲哀的樂曲,讓人聞之落淚。
上萬名自發送葬的百姓跟在樂隊的後麵,神情凝重,隻能看見他們手中香的紅點在閃爍,有陣陣輕煙升騰。
一時之間,由於香的煙霧,加上放了不少的鞭炮,所以空氣中都是煙霧,人在煙霧中穿行,一切都變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
一個不是體製內的人,更加沒有一官半職,竟然有上萬名百姓自發送葬,其中還有不少各單位的大人物,就足以說明,一個人對社會有貢獻,心裏有百姓,做了一些對百姓有益的實事,百姓就會自發的擁護你。
人生一世,不管多麽風光,亦或是多麽倒黴,結局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總有一天會死去,會在這個人間消失。
貪再多的錢,死的時候也不能帶去一分;情人再多,也沒有一個人會陪葬;權力再大,死的時候也隻有一個棺材裝著,甚至還要化成灰。
看著浩浩蕩蕩的送葬人群,吳凡非常感慨,一邊走一邊在想著這些問題。
他覺得,隻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更加多的農民過上好日子,這樣的人生才有意思。
否則自己一個人一家人再怎麽富裕,也不過如此。
因為包曉山埋葬的地方有那麽遠,所以走了大約一公裏後,就要停下來休息了。
在十二大力士停下來後,有人把早早背在肩膀上的凳子伸到了棺材底下,這樣大力士就可以放下來,徹底的休息了。
而這時,孝子是要一直在那裏跪著的。
其實,每個轉彎的地方,或者是艱難行走的地方,孝子都要在前麵跪等。
一方麵是對大力士的辛苦表示感激,另一方麵也是乞求逝者保佑一路平安。
要知道,如果是比較陡的山裏,要抬著一個這麽大的棺材上去,是要費一番功夫的。
曾經有一個地方,就是因為其中一個大力士腳下一滑,結果所有人失去平衡,棺材翻滾下山不說,還把其中的一個大力士給砸死了。
吳凡等一直在離著棺材不遠的後麵,他其實也已經在心裏做好了準備,就是萬一有什麽不順利的時候,他可以及時的衝上去去,力挽狂瀾。
好在,一路上都非常順利,畢竟包曉山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在桃源公司的支持下,為百姓帶來幸福的人,所以老天爺也不會為難他的。
一個小時之後,送葬隊伍就來到了墓地。
逝者的女親人把火把點燃,伸進墓坑裏熏了一會,然後趕緊離開了。
捧花圈的則把花圈放在了墓地上的上麵,然後從旁邊下山,這樣就不會堵住抬棺材的人上來。
抬挽聯的則在最後一個上坡彎道時打道回府了,那些挽聯都是要抬回去的。
這樣,路上就隻剩下孝子,後麵就是棺材和送葬的人了,還有樂隊。
很快,棺材就抬到了墓地上,包曉山的兒女已經在那裏跪著等了。
在大力士放下棺材之後,他們就要依次給每個人下跪致謝。
緊接著,捧靈牌的蘇雲姬在劉天生的示意下,和包曉山的兒子一起下山,樂隊也隨之一起下山。
當然了,後麵的送葬人員在把手裏的那支香插在墳地四周後,也開始下山。
有的人還在下山前折一根樹枝,回去要插在逝者前的門口,寓意從此平平安安。
吳凡看了一眼棺材,心裏默默的念叨,“包大哥,來世再做兄弟吧,你的家裏人,我會照顧好的,你在天堂安息!”
隨之,就和範水冰等人一起回去了。
靈牌和遺像,在去的時候是麵朝外的,而回的時候,就要把麵朝內,就是不再給別人看見了。
樂隊時不時的吹響還魂曲,一路陪伴靈牌和遺像回家。
一個人的一生,到這裏就真正的結束了。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