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了一袋米是十斤的,還有一千元錢,相關部門這點還是好,災難發生後幾天,這些錢和糧就送過來了,讓我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一個老人感激地說道。
吳凡和範水冰相視一眼,已經算是明白了。
那就是整個村的百姓領到的救濟款都是一千元了。
具體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就隻能去查了。
為了不影響兩個老人的心情,吳凡並沒有把這事說出來,而是順著老頭的話問道:“對了,你剛才說有一些人是吃冤枉所以才成了有錢人,是嗎?”
“是呀,這些冤枉鬼,大錢大吃,小錢小吃,隻要有機會,就一定要雁過拔毛,村裏以前搞工程,都是虛報造價的,還有把村裏的一些山林賣給別人,錢又沒有到村民手裏,他們家裏個個建別墅,買小車,鬼都知道他們一定是吃了冤枉,要不然就靠那點村幹部的補貼,能有那麽好的生活嗎,我呸!”老人說到這裏,似乎有一些氣憤,還朝地下呸了一下。
“你說這些有沒有什麽證據呀?還是隻是你們這樣認為呀?”吳凡笑著繼續問道。
“證據?”老人愣了一下,“哪會有什麽證據,但是全村人都心知肚明呀,就是不敢說出來了,也不敢去找什麽證據,你們知道嗎?”
那個老人說到這裏時,眼睛警惕地看了看四周,似乎怕有別的人過來聽見了。
“知道什麽?”範水冰適時地問了一句。
老頭見四周並沒有別的人,於是直接說道:“我們村有一個人,非常正義,看不慣那些以權謀私的事情,也是懷疑他們在侵占村民的利益,於是就買了一個相機,偷偷地去拍他們,以便掌握一些證據,結果被發現了,那些人沒收了他的相機。”
“他不服氣呀,就去村委找他們,脾氣來了時,還說要打他們,要炸了村委。他隻是一時生氣說說而已,其實他才不會去幹違法的事情呢,要不然也不會想到去搜集證據,是吧?”
“結果,那些人說他有精神病,要把他強行送去精神病院,有鄉裏來人和精神病院的醫生一起抓他,他當然就會反抗,結果更加被當成了精神病的症狀,說他有暴力傾向,不用家裏同意,就直接把他弄到精神病院去了。”
“他本身是正常的呀,所以在精神病院總是說自己是正常的,要出去,結果更加被認為是精神狂躁,出去會有嚴重暴力可能,因此一直關在裏麵呀。”
“他家裏有一個老娘,老娘知道兒子被送進精神病院去了,也是擔心的不得了,就去找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就讓他去精神病院探視一下兒子。”
“誰知道,老人進去後,也被當成精神病給關了起來了,原因就是兒子瘋了後,她精神也失常了,雖然不會打人,但是家裏沒有其他人,所以村裏就當是她的監護人,有權把她送去治療,其實她也根本沒有精神病,隻是擔心兒子而已,可能說了一些過激的話。”
“就這樣,母子倆到現在也沒有出來,不知道怎麽樣了。你說,就是這樣的現狀,誰敢說什麽,更加不可能有人去搜集什麽證據,一不小心就會被認為是精神病呀,你隻要說一句重話,或者太激動了,就會被認為精神不正常,有暴力傾向,他們就可以不經過家裏人同意,直接把你送精神病院呀,進去想要出來就難喲,恐怖吧!”
說到這裏,兩個老人都搖了搖頭,並且再一次看向四周。
並且,有一個老頭還看了一眼兩個人,說道:“年輕人,我隻是看你釣魚那麽厲害,也不像是一個壞人,所以才跟你說這些,你可不要跟別人說我說了,不然我也會被當成精神病送進去的,我還想自由自在地釣魚呀!”
“你放心吧!”吳凡非常幹脆地說道,“我可以保證不說出去,並且我們今天認識了,也算是有緣,我可以保證沒有人會傷害你們的。”
“你們到底是什麽人呀,我總感覺到你們不是凡人?是不是上麵派來暗訪的人呀?”那老人明確地說道。
“不是,不過我們懂法,也認識一些有良知有正義感的好官!”吳凡如實說道。
“是吧,那就好,有機會,跟你認識的官好好反映一下我們村的事情呀!”老人似乎看見希望,眼睛明顯亮了一些。
“可以,對了,那個被當成精神病的人叫什麽名字呀?”吳凡心裏有了要幫他的打算,所以自然要了解清楚。
“叫李加程,四十多歲,他媽媽七十來歲!”
“噢,我明白了,有機會我會過問一下他們母子倆的事情!”吳凡心情沉重地說道。
就在這時,又有一條魚上鉤了,於是大家自然又變得高興起來。
看見吳凡連釣了六條大魚了,老人似乎心癢了,說道:“我還從來沒有釣過大魚呢,讓我來過一下癮!”
吳凡自然是很高興地把魚竿遞回給了他。
隻是讓老人有一些氣餒的是,他釣了十幾分鍾,別說是大魚了,就是小蝦都沒有一條。
開始他還在安慰自己,隻要下了竿就有希望,別人能釣到,自己怎麽可能釣不到呢。
確實是這樣的,釣魚就是一件給人希望的活動。每拋下一竿都有可能會釣上東西來,即使這竿沒有收獲,也會對下一竿充滿希望。
不過,當真正的長時間沒有釣到魚之後,隻怕希望就會變成失望了。
老人也沒有這麽好的耐心了,把魚竿往地上一扔,喊道:“不釣了,奇怪了,為什麽你能釣得到魚,而且釣到的還都是大魚,到了我手上,別說是大魚了,就是小魚都沒有一條了,之前還能釣到一些小魚呀,不釣了,還是你來!”
旁邊的另一個老頭笑道:“之前我們釣的時候隻有小魚,所以能釣到,而他釣的時候,來了大魚了,小魚看見大魚來了,自然是害怕的走了,所以現在要麽隻能釣到大魚,要麽就是連小魚也釣不到了。”
吳凡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他的說法。
書閱屋
吳凡和範水冰相視一眼,已經算是明白了。
那就是整個村的百姓領到的救濟款都是一千元了。
具體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就隻能去查了。
為了不影響兩個老人的心情,吳凡並沒有把這事說出來,而是順著老頭的話問道:“對了,你剛才說有一些人是吃冤枉所以才成了有錢人,是嗎?”
“是呀,這些冤枉鬼,大錢大吃,小錢小吃,隻要有機會,就一定要雁過拔毛,村裏以前搞工程,都是虛報造價的,還有把村裏的一些山林賣給別人,錢又沒有到村民手裏,他們家裏個個建別墅,買小車,鬼都知道他們一定是吃了冤枉,要不然就靠那點村幹部的補貼,能有那麽好的生活嗎,我呸!”老人說到這裏,似乎有一些氣憤,還朝地下呸了一下。
“你說這些有沒有什麽證據呀?還是隻是你們這樣認為呀?”吳凡笑著繼續問道。
“證據?”老人愣了一下,“哪會有什麽證據,但是全村人都心知肚明呀,就是不敢說出來了,也不敢去找什麽證據,你們知道嗎?”
那個老人說到這裏時,眼睛警惕地看了看四周,似乎怕有別的人過來聽見了。
“知道什麽?”範水冰適時地問了一句。
老頭見四周並沒有別的人,於是直接說道:“我們村有一個人,非常正義,看不慣那些以權謀私的事情,也是懷疑他們在侵占村民的利益,於是就買了一個相機,偷偷地去拍他們,以便掌握一些證據,結果被發現了,那些人沒收了他的相機。”
“他不服氣呀,就去村委找他們,脾氣來了時,還說要打他們,要炸了村委。他隻是一時生氣說說而已,其實他才不會去幹違法的事情呢,要不然也不會想到去搜集證據,是吧?”
“結果,那些人說他有精神病,要把他強行送去精神病院,有鄉裏來人和精神病院的醫生一起抓他,他當然就會反抗,結果更加被當成了精神病的症狀,說他有暴力傾向,不用家裏同意,就直接把他弄到精神病院去了。”
“他本身是正常的呀,所以在精神病院總是說自己是正常的,要出去,結果更加被認為是精神狂躁,出去會有嚴重暴力可能,因此一直關在裏麵呀。”
“他家裏有一個老娘,老娘知道兒子被送進精神病院去了,也是擔心的不得了,就去找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就讓他去精神病院探視一下兒子。”
“誰知道,老人進去後,也被當成精神病給關了起來了,原因就是兒子瘋了後,她精神也失常了,雖然不會打人,但是家裏沒有其他人,所以村裏就當是她的監護人,有權把她送去治療,其實她也根本沒有精神病,隻是擔心兒子而已,可能說了一些過激的話。”
“就這樣,母子倆到現在也沒有出來,不知道怎麽樣了。你說,就是這樣的現狀,誰敢說什麽,更加不可能有人去搜集什麽證據,一不小心就會被認為是精神病呀,你隻要說一句重話,或者太激動了,就會被認為精神不正常,有暴力傾向,他們就可以不經過家裏人同意,直接把你送精神病院呀,進去想要出來就難喲,恐怖吧!”
說到這裏,兩個老人都搖了搖頭,並且再一次看向四周。
並且,有一個老頭還看了一眼兩個人,說道:“年輕人,我隻是看你釣魚那麽厲害,也不像是一個壞人,所以才跟你說這些,你可不要跟別人說我說了,不然我也會被當成精神病送進去的,我還想自由自在地釣魚呀!”
“你放心吧!”吳凡非常幹脆地說道,“我可以保證不說出去,並且我們今天認識了,也算是有緣,我可以保證沒有人會傷害你們的。”
“你們到底是什麽人呀,我總感覺到你們不是凡人?是不是上麵派來暗訪的人呀?”那老人明確地說道。
“不是,不過我們懂法,也認識一些有良知有正義感的好官!”吳凡如實說道。
“是吧,那就好,有機會,跟你認識的官好好反映一下我們村的事情呀!”老人似乎看見希望,眼睛明顯亮了一些。
“可以,對了,那個被當成精神病的人叫什麽名字呀?”吳凡心裏有了要幫他的打算,所以自然要了解清楚。
“叫李加程,四十多歲,他媽媽七十來歲!”
“噢,我明白了,有機會我會過問一下他們母子倆的事情!”吳凡心情沉重地說道。
就在這時,又有一條魚上鉤了,於是大家自然又變得高興起來。
看見吳凡連釣了六條大魚了,老人似乎心癢了,說道:“我還從來沒有釣過大魚呢,讓我來過一下癮!”
吳凡自然是很高興地把魚竿遞回給了他。
隻是讓老人有一些氣餒的是,他釣了十幾分鍾,別說是大魚了,就是小蝦都沒有一條。
開始他還在安慰自己,隻要下了竿就有希望,別人能釣到,自己怎麽可能釣不到呢。
確實是這樣的,釣魚就是一件給人希望的活動。每拋下一竿都有可能會釣上東西來,即使這竿沒有收獲,也會對下一竿充滿希望。
不過,當真正的長時間沒有釣到魚之後,隻怕希望就會變成失望了。
老人也沒有這麽好的耐心了,把魚竿往地上一扔,喊道:“不釣了,奇怪了,為什麽你能釣得到魚,而且釣到的還都是大魚,到了我手上,別說是大魚了,就是小魚都沒有一條了,之前還能釣到一些小魚呀,不釣了,還是你來!”
旁邊的另一個老頭笑道:“之前我們釣的時候隻有小魚,所以能釣到,而他釣的時候,來了大魚了,小魚看見大魚來了,自然是害怕的走了,所以現在要麽隻能釣到大魚,要麽就是連小魚也釣不到了。”
吳凡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他的說法。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