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學生活
年代文邊緣人物的美好生活 作者:餘意喻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老師一臉不相信地看著她,“我就不坐了。我聽郭萍同學說有兩個人在吵架,吵得臉紅耳赤,杯子都砸在地上。”
“我們是在討論睡上鋪好,還是睡下鋪好。嚴頤和蘇白看法不同,辯論起來就顯得像是在吵架。”一個都結束了的爭吵,林映羨不想再次被挑起,把事情鬧大。
羅新維說:“辯論賽都是這樣,吵得麵紅耳赤。辯論一結束,大家都是好室友好同學。”
蘇白也說是這樣的,她沒和嚴頤鬧矛盾,杯子是不小心撞倒的。
“哦,那最後辯論的是哪一方贏了?”金老師饒有興趣地看著她們。
嚴頤努了努嘴巴,“蘇白贏了,她認為睡上鋪好。”
“那為什麽她不睡上鋪,你睡了上鋪?”
“因為上鋪貼的是我的名字,不能因為她贏了,就違反安排睡上鋪。”
大家都努力把這次爭吵化為辯論,金老師沒有執意指責懲罰誰,很快就離開了。
郭萍忐忑地說:“我是不是做錯事了?不應該把輔導員喊來的。”
“沒事兒,你這個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牧和娟讓她放寬心,沒有人怪她。郭萍的忐忑心情才消散。
到吃飯的時候,林映羨把今天撿到的書放到失物認領處,她在登記撿到這本書的信息的時候,發現今天撿到東西的登記信息比以前的多。
林映羨剛登記完,就看到那位眼熟的徐公安徐桓走過來。
徐桓看到林映羨也很意外,雖然有幾年沒見,但他還是一眼認出林映羨,可能是因為那一次辦案他對林映羨有比較深的印象。
“好久不見,沒想到在這裏見到你。”
林映羨臉上露出微笑,“好久不見,徐公安。我撿到一本書,裏麵夾著一張準考證,上麵的照片有些像你,不知道是不是你的書?”
徐桓看到認領處桌子上的書,一看就知道是他的書,他和林映羨道謝。
林映羨說不客氣,然後就離開了,羅新維在不遠處等著她過去,她們一起去吃飯。
失物認領處管理員把林映羨寫的登記信息劃掉,把書遞給徐桓,“你們也是有緣分,她前腳來登記撿到失物,你就過來認領了。”
徐桓笑了笑,接過書,沒有說話。
羅新維看到林映羨在和一個陌生的男同誌說話,等林映羨走過來後,問她是誰。
林映羨說是在江城認識的一個公安同誌,見麵打了一下招呼。
晚上大家商量選宿舍長,牧和娟積極地說她想當宿舍長,大家沒有什麽意見,因為彼此還不熟悉,誰積極想當,那就誰當。
大家聊了一會兒天後,熄燈上床睡覺了。
林映羨過了幾天七十年代末的大學生活,感覺還不錯,其實她是第一次過這樣平靜的大學生活,因為她在原來的世界上的是電影學院,她又很早就進娛樂圈,大一大二要在學校上課,周末或節假日就去跑通告,拍廣告拍綜藝,到了寒暑假就客串,出演一些戲份不重的角色,到了大三又開始以前的拍戲頻率。
後麵她才有選擇權,沒有那麽累,可以休息下來享受生活,然後去留學進修一兩年,為什麽要去國外留學進修呢,因為國外沒什麽人認識她,她可以安心投入到學習中。她回國後,變得不溫不火起來,不過她也不介意,因為她還有戲拍,有錢賺,偶爾還能拿到獎,沒有那麽多瘋狂的粉絲跟隨,她更加自在。
林映羨第一次上會計課時,發現那位給大家講課的教授是當年夜校的聞老師。聞老師講課的風格還是一如當年,班上的同學沒那麽多,又是上班上課,聞老師似乎對林映羨有些印象,兩堂課下來,她點林映羨回答問題不下五次。
林映羨聽到聞老師說“我有個問題要提問同學們。”她就努力地想答案,怕聞老師又提問到她,然後她就被聞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不過後麵再上會計課時,聞老師就沒有對她特別關注了,偶爾點她起來回答一兩個問題。
原本舍友們都問林映羨她和聞老師是不是有什麽特殊關係,聞老師為什麽這麽關照她。林映羨說沒有特殊關係,隻是以前在夜校上過聞老師的課。後麵舍友們見聞老師沒有再對林映羨有特殊對待,才沒有繼續追問她和聞老師的關係。
一日上英語課,也是小班課,英語老師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看起來有四五十歲的樣子,他緩緩走進教室,從和大家打招呼開始就說英文,一句中文不講。
他們不是英語係學生,是財政係學生,高考沒有參加外語加試,有些同學還沒上過英語課,懂得二十六個字母就不錯了,別提開口流利講英語,聽懂英語。所以很多人聽到一頭霧水,隻有少數學生能跟得上老師的上課節奏。
英語老師看到有些同學是聽懂英文的,他就說起了一個熱議的新聞,國家以“全方位”推進經濟外交,問同學們對此有什麽看法。他就根據之前的觀察,走到一位同學座位麵前,請這位同學來回答問題。
英語課變成以英語為上課語言的政治課,之前每一個聽懂英語老師講話的同學都被他叫起來回答問題,有時他還會根據上一位同學回答的內容來提問下一位同學。
林映羨曾經在《參考消息》看到類似的報道,她回憶了一下報道的內容,等到英語老師叫到她時,她就用英語把自己對那篇報道的理解說出來,盡量做到用詞準確不激進。
英語老師聽到她的回答有些驚喜,問她是不是經常看報紙,關注時事新聞,她是怎麽學習英語的。
在七十年代後期,收音機上人民廣播台正式開播業餘外語廣播講座,這門外語就是英語,還有配套的教材,林映羨就托鍾述岑在首都出差時替她買一套教材,她會英語就開始有了明路。
一些不懂英語的同學在聽到會英語的同學的翻譯後,舉手問老師能不能用中文回答他的問題,因為他們目前還不能用英語回答他的問題。
“我們是在討論睡上鋪好,還是睡下鋪好。嚴頤和蘇白看法不同,辯論起來就顯得像是在吵架。”一個都結束了的爭吵,林映羨不想再次被挑起,把事情鬧大。
羅新維說:“辯論賽都是這樣,吵得麵紅耳赤。辯論一結束,大家都是好室友好同學。”
蘇白也說是這樣的,她沒和嚴頤鬧矛盾,杯子是不小心撞倒的。
“哦,那最後辯論的是哪一方贏了?”金老師饒有興趣地看著她們。
嚴頤努了努嘴巴,“蘇白贏了,她認為睡上鋪好。”
“那為什麽她不睡上鋪,你睡了上鋪?”
“因為上鋪貼的是我的名字,不能因為她贏了,就違反安排睡上鋪。”
大家都努力把這次爭吵化為辯論,金老師沒有執意指責懲罰誰,很快就離開了。
郭萍忐忑地說:“我是不是做錯事了?不應該把輔導員喊來的。”
“沒事兒,你這個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牧和娟讓她放寬心,沒有人怪她。郭萍的忐忑心情才消散。
到吃飯的時候,林映羨把今天撿到的書放到失物認領處,她在登記撿到這本書的信息的時候,發現今天撿到東西的登記信息比以前的多。
林映羨剛登記完,就看到那位眼熟的徐公安徐桓走過來。
徐桓看到林映羨也很意外,雖然有幾年沒見,但他還是一眼認出林映羨,可能是因為那一次辦案他對林映羨有比較深的印象。
“好久不見,沒想到在這裏見到你。”
林映羨臉上露出微笑,“好久不見,徐公安。我撿到一本書,裏麵夾著一張準考證,上麵的照片有些像你,不知道是不是你的書?”
徐桓看到認領處桌子上的書,一看就知道是他的書,他和林映羨道謝。
林映羨說不客氣,然後就離開了,羅新維在不遠處等著她過去,她們一起去吃飯。
失物認領處管理員把林映羨寫的登記信息劃掉,把書遞給徐桓,“你們也是有緣分,她前腳來登記撿到失物,你就過來認領了。”
徐桓笑了笑,接過書,沒有說話。
羅新維看到林映羨在和一個陌生的男同誌說話,等林映羨走過來後,問她是誰。
林映羨說是在江城認識的一個公安同誌,見麵打了一下招呼。
晚上大家商量選宿舍長,牧和娟積極地說她想當宿舍長,大家沒有什麽意見,因為彼此還不熟悉,誰積極想當,那就誰當。
大家聊了一會兒天後,熄燈上床睡覺了。
林映羨過了幾天七十年代末的大學生活,感覺還不錯,其實她是第一次過這樣平靜的大學生活,因為她在原來的世界上的是電影學院,她又很早就進娛樂圈,大一大二要在學校上課,周末或節假日就去跑通告,拍廣告拍綜藝,到了寒暑假就客串,出演一些戲份不重的角色,到了大三又開始以前的拍戲頻率。
後麵她才有選擇權,沒有那麽累,可以休息下來享受生活,然後去留學進修一兩年,為什麽要去國外留學進修呢,因為國外沒什麽人認識她,她可以安心投入到學習中。她回國後,變得不溫不火起來,不過她也不介意,因為她還有戲拍,有錢賺,偶爾還能拿到獎,沒有那麽多瘋狂的粉絲跟隨,她更加自在。
林映羨第一次上會計課時,發現那位給大家講課的教授是當年夜校的聞老師。聞老師講課的風格還是一如當年,班上的同學沒那麽多,又是上班上課,聞老師似乎對林映羨有些印象,兩堂課下來,她點林映羨回答問題不下五次。
林映羨聽到聞老師說“我有個問題要提問同學們。”她就努力地想答案,怕聞老師又提問到她,然後她就被聞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不過後麵再上會計課時,聞老師就沒有對她特別關注了,偶爾點她起來回答一兩個問題。
原本舍友們都問林映羨她和聞老師是不是有什麽特殊關係,聞老師為什麽這麽關照她。林映羨說沒有特殊關係,隻是以前在夜校上過聞老師的課。後麵舍友們見聞老師沒有再對林映羨有特殊對待,才沒有繼續追問她和聞老師的關係。
一日上英語課,也是小班課,英語老師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看起來有四五十歲的樣子,他緩緩走進教室,從和大家打招呼開始就說英文,一句中文不講。
他們不是英語係學生,是財政係學生,高考沒有參加外語加試,有些同學還沒上過英語課,懂得二十六個字母就不錯了,別提開口流利講英語,聽懂英語。所以很多人聽到一頭霧水,隻有少數學生能跟得上老師的上課節奏。
英語老師看到有些同學是聽懂英文的,他就說起了一個熱議的新聞,國家以“全方位”推進經濟外交,問同學們對此有什麽看法。他就根據之前的觀察,走到一位同學座位麵前,請這位同學來回答問題。
英語課變成以英語為上課語言的政治課,之前每一個聽懂英語老師講話的同學都被他叫起來回答問題,有時他還會根據上一位同學回答的內容來提問下一位同學。
林映羨曾經在《參考消息》看到類似的報道,她回憶了一下報道的內容,等到英語老師叫到她時,她就用英語把自己對那篇報道的理解說出來,盡量做到用詞準確不激進。
英語老師聽到她的回答有些驚喜,問她是不是經常看報紙,關注時事新聞,她是怎麽學習英語的。
在七十年代後期,收音機上人民廣播台正式開播業餘外語廣播講座,這門外語就是英語,還有配套的教材,林映羨就托鍾述岑在首都出差時替她買一套教材,她會英語就開始有了明路。
一些不懂英語的同學在聽到會英語的同學的翻譯後,舉手問老師能不能用中文回答他的問題,因為他們目前還不能用英語回答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