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何庚年告他們什麽呢?如果是些小來小去的事兒,也不至於讓何庚年這樣固執,他記得何庚年不是個固執的人。
華長利對何曉華說:“這樣,這是我的電話,你記一下,你叔叔回來就讓他給我打電話。”
從山上下來,華長利回到青山大廈。宋華玉已經坐在他的房間裏,計大年和季彬他們還沒起床,宋華玉就陪著華長利到小餐廳吃早餐。
“華玉,我看你沒睡好覺吧?”華長利看到宋華玉的眼睛裏充滿著血絲。
宋華玉搪塞著說:“你愛不知道,哪裏有睡好覺的時候?昨晚你睡了,那幾個外國佬在洗浴間跟幾個女服務生打起來了,就非要把我叫去不可。”
“嗬,你還管這樣的事?”
宋華玉就坡下驢:“他們就知道找我啊,有什麽辦法?”
想到昨天古維峰拿走的錢,而華長利卻從來沒有開這個口,宋華玉就有些於心不忍,便在華長利跟前又提到錢的事,說:“天龍,你到石江當主抓文教的副市長,打開局麵如果需要錢的話,你跟我就別客氣了。”
“好,倒時我一定麻煩你。我問你個事兒。那個何庚年不是銷售科的副科長嗎?他怎麽下崗了?”
宋華玉一愣說:“你看到他了?”
“我看到他侄女了,她也在礦上工作?”
“那還不是為了照顧我們這個同學?全縣的人都想到礦上來上班,我哪有這麽多的崗位啊。”
“那何庚年是怎麽回事?”
“別提他,但凡他長進一些,我也不能讓郭凱敏把他辭了。好端端的合同他不簽,還跟人家老外打起來,他這是幹什麽?”
“有這事?”
“我又不能瞎說。”
“那好,何庚年畢竟是我們的同學,還是有些能力的,總不能讓他上山采藥過日子啊。”
宋華玉淡淡地說:“我現在叫他回來他都不回來呢。他現在一心要告倒我。”
華長利看著宋華玉:“他告你什麽?”
“還不是人人都知道的那些事兒?這樣的人你就別管他了。就該教訓一下,不然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宋華玉說得很是隨便,華長利也不知道何庚年到底抓住了宋華玉的什麽把柄,也就不好再問下去。從大青山的稀土礦回來,計大年坐一輛礦上的車回寧古,華長利和季彬又到河西村看了看,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已經是傍晚的時候。
大家已經知道他就要離去的消息。他讓季彬召集班子成員開了個會,算是對大家告別的話,由於不是正常的討論工作,就顯得十分的輕鬆。散了會,五大班子領導紛紛要求給他餞行,最後就合到了一起,定在今天晚上五套班子的縣級領導一起參加,人多也是熱鬧。華長利也就隻能同意。
看看還有時間,他對季彬說給他點清靜點的時間,華長利就回到辦公室。
華長利還很少有這樣清靜的時候,一清靜下來,思緒也就飛翔了起來。這時,寧古縣鍾樓頂端的電子鍾剛好當地響了一下,華長利記住了這個日子,此刻是2005年5月28日傍晚十七點三十分,雖然這對寧古縣五十多萬的人口隻是極其普通的一瞬,誰也不會記得這短暫的一下對他們有什麽影響,但對於在這個古老縣城執掌著最高權力的人來說,卻是預示著他在這個巨大的舞台上所上演的種種精彩或者不甚精彩的話劇,就要落幕了。他拿起筆,在麵前的台曆上寫了幾個字:今天是在寧古縣的最後一天。
他還想寫幾句什麽,但他的手卻停住了,似乎有太多的東西要寫出來,又不知從哪寫起似的。
他放下筆,把身子靠在椅背上,看著剛剛寫下的這幾個字,心裏不由得升起幾許感慨。
他出生在寧古縣的下城子村,在村裏上完了小學,又到鄉裏上了中學,二十歲那年,他從寧古縣的經貿學校畢業,以一個中專生的文憑,進入到寧古縣政府經委工業科,那時他怎麽也不會想到,他一個鄉下的毛頭小子,居然可以登上縣政府大樓上班。在他們那個下城子村,他是唯一的一個到縣政府大樓上班的人。
然而,人生就是這樣的出人意料,二十年過去,從那個少不更事的來自農村的毛頭小子,竟然擔任了這個聲名赫赫的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的縣委書記,而這個名氣也正是他創造出來的。整整二十年,他守著家鄉這快土地,他也沒有想過自己還會立刻自己縣委書記的交椅。可是世事難料,他升職了,明天,他的工作崗位就不在這裏了。
他的心緒既談不上平靜,也不能用煩亂來形容。其實,如果按照他的政績來衡量,他早就該離開這塊他創造出輝煌的土地了。但一切都要等待著時氣。時氣來了,你就上麵都有了。老話說得好,人走時氣馬走膘,兔子走時氣槍都打不著。
其實倒不是他華長利是個走時氣的人,他剛過四十歲就到石江這個在黑川省來說這個大市當主管文化的副市長,倒不是因為別的,隻有他自己知道,那就是他做事一個是想做就做,絕不囉嗦,拖泥帶水,難怪在寧古有做事霸道的惡名,再就是至少到現在為止,他基本上還算是個不貪不色的官人。
在這樣的時代,做個不貪不色的官人,你即使是個平庸的官人,也基本上就可以歸類到好官的那夥中了。
黨政辦公大樓的一到三樓,是政府各主要部門的辦公室,四樓五樓是政協和人大,六樓和七樓的縣委各個部門,八樓是縣委的幾個常委的辦公地點。九樓是多功能會議室。此刻的黨政大樓從一樓到八樓都十分的安靜,大家像是知道他此刻的心緒,不舍得打擾似的,他畢竟是這座黨政辦公大樓的主宰。
還有就是,他華長利給寧古縣帶來的好處是實際的。全國經濟百強縣這個稱呼絕不是吹牛吹出來的。gdp翻了幾番不說,各個階層的工資,也都實實在在地漲了幾次,比石江市所屬的其他幾個縣的工資要多上一些,這就惹得其他縣的各個行業的人嫉妒橫生,牢騷不斷。
華長利對何曉華說:“這樣,這是我的電話,你記一下,你叔叔回來就讓他給我打電話。”
從山上下來,華長利回到青山大廈。宋華玉已經坐在他的房間裏,計大年和季彬他們還沒起床,宋華玉就陪著華長利到小餐廳吃早餐。
“華玉,我看你沒睡好覺吧?”華長利看到宋華玉的眼睛裏充滿著血絲。
宋華玉搪塞著說:“你愛不知道,哪裏有睡好覺的時候?昨晚你睡了,那幾個外國佬在洗浴間跟幾個女服務生打起來了,就非要把我叫去不可。”
“嗬,你還管這樣的事?”
宋華玉就坡下驢:“他們就知道找我啊,有什麽辦法?”
想到昨天古維峰拿走的錢,而華長利卻從來沒有開這個口,宋華玉就有些於心不忍,便在華長利跟前又提到錢的事,說:“天龍,你到石江當主抓文教的副市長,打開局麵如果需要錢的話,你跟我就別客氣了。”
“好,倒時我一定麻煩你。我問你個事兒。那個何庚年不是銷售科的副科長嗎?他怎麽下崗了?”
宋華玉一愣說:“你看到他了?”
“我看到他侄女了,她也在礦上工作?”
“那還不是為了照顧我們這個同學?全縣的人都想到礦上來上班,我哪有這麽多的崗位啊。”
“那何庚年是怎麽回事?”
“別提他,但凡他長進一些,我也不能讓郭凱敏把他辭了。好端端的合同他不簽,還跟人家老外打起來,他這是幹什麽?”
“有這事?”
“我又不能瞎說。”
“那好,何庚年畢竟是我們的同學,還是有些能力的,總不能讓他上山采藥過日子啊。”
宋華玉淡淡地說:“我現在叫他回來他都不回來呢。他現在一心要告倒我。”
華長利看著宋華玉:“他告你什麽?”
“還不是人人都知道的那些事兒?這樣的人你就別管他了。就該教訓一下,不然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宋華玉說得很是隨便,華長利也不知道何庚年到底抓住了宋華玉的什麽把柄,也就不好再問下去。從大青山的稀土礦回來,計大年坐一輛礦上的車回寧古,華長利和季彬又到河西村看了看,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已經是傍晚的時候。
大家已經知道他就要離去的消息。他讓季彬召集班子成員開了個會,算是對大家告別的話,由於不是正常的討論工作,就顯得十分的輕鬆。散了會,五大班子領導紛紛要求給他餞行,最後就合到了一起,定在今天晚上五套班子的縣級領導一起參加,人多也是熱鬧。華長利也就隻能同意。
看看還有時間,他對季彬說給他點清靜點的時間,華長利就回到辦公室。
華長利還很少有這樣清靜的時候,一清靜下來,思緒也就飛翔了起來。這時,寧古縣鍾樓頂端的電子鍾剛好當地響了一下,華長利記住了這個日子,此刻是2005年5月28日傍晚十七點三十分,雖然這對寧古縣五十多萬的人口隻是極其普通的一瞬,誰也不會記得這短暫的一下對他們有什麽影響,但對於在這個古老縣城執掌著最高權力的人來說,卻是預示著他在這個巨大的舞台上所上演的種種精彩或者不甚精彩的話劇,就要落幕了。他拿起筆,在麵前的台曆上寫了幾個字:今天是在寧古縣的最後一天。
他還想寫幾句什麽,但他的手卻停住了,似乎有太多的東西要寫出來,又不知從哪寫起似的。
他放下筆,把身子靠在椅背上,看著剛剛寫下的這幾個字,心裏不由得升起幾許感慨。
他出生在寧古縣的下城子村,在村裏上完了小學,又到鄉裏上了中學,二十歲那年,他從寧古縣的經貿學校畢業,以一個中專生的文憑,進入到寧古縣政府經委工業科,那時他怎麽也不會想到,他一個鄉下的毛頭小子,居然可以登上縣政府大樓上班。在他們那個下城子村,他是唯一的一個到縣政府大樓上班的人。
然而,人生就是這樣的出人意料,二十年過去,從那個少不更事的來自農村的毛頭小子,竟然擔任了這個聲名赫赫的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的縣委書記,而這個名氣也正是他創造出來的。整整二十年,他守著家鄉這快土地,他也沒有想過自己還會立刻自己縣委書記的交椅。可是世事難料,他升職了,明天,他的工作崗位就不在這裏了。
他的心緒既談不上平靜,也不能用煩亂來形容。其實,如果按照他的政績來衡量,他早就該離開這塊他創造出輝煌的土地了。但一切都要等待著時氣。時氣來了,你就上麵都有了。老話說得好,人走時氣馬走膘,兔子走時氣槍都打不著。
其實倒不是他華長利是個走時氣的人,他剛過四十歲就到石江這個在黑川省來說這個大市當主管文化的副市長,倒不是因為別的,隻有他自己知道,那就是他做事一個是想做就做,絕不囉嗦,拖泥帶水,難怪在寧古有做事霸道的惡名,再就是至少到現在為止,他基本上還算是個不貪不色的官人。
在這樣的時代,做個不貪不色的官人,你即使是個平庸的官人,也基本上就可以歸類到好官的那夥中了。
黨政辦公大樓的一到三樓,是政府各主要部門的辦公室,四樓五樓是政協和人大,六樓和七樓的縣委各個部門,八樓是縣委的幾個常委的辦公地點。九樓是多功能會議室。此刻的黨政大樓從一樓到八樓都十分的安靜,大家像是知道他此刻的心緒,不舍得打擾似的,他畢竟是這座黨政辦公大樓的主宰。
還有就是,他華長利給寧古縣帶來的好處是實際的。全國經濟百強縣這個稱呼絕不是吹牛吹出來的。gdp翻了幾番不說,各個階層的工資,也都實實在在地漲了幾次,比石江市所屬的其他幾個縣的工資要多上一些,這就惹得其他縣的各個行業的人嫉妒橫生,牢騷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