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聽見外麵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朱棣猛然起身,疾步出屋,“世美!”
禪院裏空空如也,隻有風聲,哪有人影?
茫然四顧,不知不覺,熱淚盈眶。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妙錦緊跟著出屋,握緊他的手,陪他站在一起。
天空灰蒙蒙一片,雲層厚重,以威嚴的氣勢低低地壓下來,讓人透不過氣。
凜冽的寒風,掠過枯樹,發出嗚嗚的悲鳴,像是在哭泣。
殘留在枝頭的枯葉,耗盡了生命中的最後一絲力氣,再也支撐不住,簌簌落下,猶如一隻隻疲倦的蝴蝶,無望地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痛失愛將張玉,朱棣悲傷的食不下咽。
諸將紛紛站出來,主動承擔戰敗責任,免冠請罪。
朱棣哽咽著安慰眾人,“勝負乃兵家常事”,邊說邊淚流不止,自責不已,諸將亦紛紛落淚。
接連戰敗,折損主將,士氣降到了最低點,朱棣的心疲累至極,不想再出征,他累了,將士們也累了,都需要休息。
可是,道衍這個不安分的和尚,不讓他休息。
他以淩厲的目光冷冷地逼視著朱棣:“殿下以為,我們還有退路嗎?”
“那該怎麽辦?”他苦笑著,“早知如此,不如跟大師一道出家”。
對麵的道衍仍是一副不緊不慢的神情,好像在說著與自己無關的事情,“王爺,無法回頭了,如果失敗,我們隻能死。”
“那怎麽辦?”朱棣突然間很煩他,總是裝得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拿別人的性命榮辱布他的棋局。
“招募勇士,激勵士氣,出師再戰”,道衍說著拿出兩張紙,這是他為朱棣安排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論功行賞,擢升王真、費瓛、劉江、白義為北平都指揮金事。
第二件事,祭奠陣亡將士。
東昌之戰是靖難以來朝廷兵馬的首次大捷,傳至京師的戰報誇大其詞地聲稱“燕師精銳喪失幾盡”。
建文帝收到奏報,高興壞了,信心倍增,急忙下旨,讓齊泰、黃子澄官複原職,並且祭告太廟,告訴他爺爺,他打敗了自己的四叔。
真不知道,先帝的在天之靈聽到後會作何感想。
盛庸從此兵勢大振。
妙錦對朱棣說,“咱們以後南下,走徐州、沛縣這條路吧,無需和他們死死糾纏,打贏他們又能如何?奪下一座城池又如何?還得無休無止地打下去,不如直接占了京師,登基稱帝”。
這番大膽言論讓朱棣都驚得目瞪口呆。
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京師是那麽容易拿下的嗎?
不過,細細一想,也不無道理,這樣打來打去,何時是個頭?
登基所需各項設施全在京師,別的地方沒有。
費那麽多事兒,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妙錦暢想著,不知不覺,淚濕衣襟,她有點兒想回梅園了,也想長樂宮。
那些將領,真的在乎誰住在乾清宮嗎?
朱棣和朱允炆,對諸將而言,有什麽差別嗎?
相比之下,朱棣更懂他們,更知道他們的不易,更會善待他們,不會刻意用文臣牽製他們……
妙錦想著想著,不願再想下去,對於這些,她真的不懂。
她隻是覺得,這樣消耗下去沒意義,不如直奔京師,辯個清楚明白。
道衍一再催促,朱棣隻得重拾鬥誌。
妙錦為暗衛和女衛都提前準備了合身的服裝,並且偽造了身份,每人都配有腰牌,以免被盤問時露出破綻。
這些腰牌全是從朝廷陣亡將士的身上拿下來的。
暗衛將分批混入朝廷的兵馬中,謀為內應。
朱棣心灰意懶,就連夜裏對妙錦,都無半分越軌之舉,十分克己守禮。
每天倒頭就睡,連句葷話都懶得說。
妙錦真的很擔心。
二月初九,隆重的祭奠儀式如期舉行,祭奠東昌之戰的所有陣亡將士,特別是為救他傷重力竭而死的張玉。
朱棣他一字一句的讀著,泣不成聲。
“奸惡集兵,橫加戕害,圖危宗社。予不得已,起兵救禍,爾等皆忠秉義,誓同死生,以報我皇考之恩。今爾等奮力戰鬥,為我而死,吾恨不與偕,然豈愛此生,所以猶存視息者,以奸惡未除,大仇未報故也。
他說著說著,悲痛難忍,不禁失聲痛哭,不由得想起為救他而死的張玉,痛心不已,當即脫下戰袍,身旁的護衛來不及阻攔,已扔入火中。
他大聲說道:“將士在予,情意深厚,予豈能忘?吾焚此以示同死生,死者有知,鑒予此意”。
在場將士無不動容,紛紛請求出征,誓死效力,“人生百年,終必有死,而得人主哭祭如此,夫複何憾?我等當努力,上報國家,下為死者雪冤。”
二月十六,朱棣誓師南下。
出發前,朱棣召集諸將,慷慨陳詞:“比者東昌,才戰即退,棄前累勝之功,可為深惜。......若白溝河之戰,南軍怯懦,見戰即走,故得而殺之,所謂懼死者必死也。”
為激發將士的鬥誌,與對手決一死戰,朱棣重申紀律。
“有懼死退後者,是自求死”。
“有違紀律者,必殺無赦”。
此時,盛庸二十萬兵馬在德州,吳傑、平安在真定。
為了充分發揮擅長野戰的優勢,避免不善攻堅的弱點,燕兵到達保定後,沒有冒然攻打德州或真定,而是發兵於兩城之間,誘敵出戰、各個擊破。
二月二十一,燕兵東出移師紫圍八方。此時正值春分前後,春寒料峭,清早行軍,朱棣的紅色戰袍上凝結了層薄霜,看上去像是龍紋,栩栩如生,美如刺繡。
將士們發現這樣的吉兆,深感此次出征勝利在望,無不興奮異常,鬥誌昂揚。
三月初一,燕兵沿著滹沱河列陣紮營,並派遊騎前去定州、真定,用疑兵之計延緩平安、吳傑出兵時間,以集中力量攻擊盛庸。
盛庸這次的行動十分遲緩,直至三月十二,才行至達單家橋。
燕兵從陳家渡渡河後找不到盛庸所部的蹤跡。
朱棣不由得憂慮重重。
盛庸是否已與平安、吳傑會師?
如果他們已經合兵一處的話,燕兵將陷自己於不利境地。
朱棣再派遊騎沿著渡河來回搜尋,仍舊蹤跡全無。
忽然,河邊喧囂聲傳來。
原來,派遊在巡邏途中遇到的一隻在河邊咆哮的斑斕猛虎,虛驚一場。
這說明,盛庸尚未抵達,朱棣這才放心,不再擔憂遭到夾攻。
他趁機鼓舞將士道,“格殺猛獸,勝敵之征也!”
禪院裏空空如也,隻有風聲,哪有人影?
茫然四顧,不知不覺,熱淚盈眶。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妙錦緊跟著出屋,握緊他的手,陪他站在一起。
天空灰蒙蒙一片,雲層厚重,以威嚴的氣勢低低地壓下來,讓人透不過氣。
凜冽的寒風,掠過枯樹,發出嗚嗚的悲鳴,像是在哭泣。
殘留在枝頭的枯葉,耗盡了生命中的最後一絲力氣,再也支撐不住,簌簌落下,猶如一隻隻疲倦的蝴蝶,無望地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痛失愛將張玉,朱棣悲傷的食不下咽。
諸將紛紛站出來,主動承擔戰敗責任,免冠請罪。
朱棣哽咽著安慰眾人,“勝負乃兵家常事”,邊說邊淚流不止,自責不已,諸將亦紛紛落淚。
接連戰敗,折損主將,士氣降到了最低點,朱棣的心疲累至極,不想再出征,他累了,將士們也累了,都需要休息。
可是,道衍這個不安分的和尚,不讓他休息。
他以淩厲的目光冷冷地逼視著朱棣:“殿下以為,我們還有退路嗎?”
“那該怎麽辦?”他苦笑著,“早知如此,不如跟大師一道出家”。
對麵的道衍仍是一副不緊不慢的神情,好像在說著與自己無關的事情,“王爺,無法回頭了,如果失敗,我們隻能死。”
“那怎麽辦?”朱棣突然間很煩他,總是裝得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拿別人的性命榮辱布他的棋局。
“招募勇士,激勵士氣,出師再戰”,道衍說著拿出兩張紙,這是他為朱棣安排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論功行賞,擢升王真、費瓛、劉江、白義為北平都指揮金事。
第二件事,祭奠陣亡將士。
東昌之戰是靖難以來朝廷兵馬的首次大捷,傳至京師的戰報誇大其詞地聲稱“燕師精銳喪失幾盡”。
建文帝收到奏報,高興壞了,信心倍增,急忙下旨,讓齊泰、黃子澄官複原職,並且祭告太廟,告訴他爺爺,他打敗了自己的四叔。
真不知道,先帝的在天之靈聽到後會作何感想。
盛庸從此兵勢大振。
妙錦對朱棣說,“咱們以後南下,走徐州、沛縣這條路吧,無需和他們死死糾纏,打贏他們又能如何?奪下一座城池又如何?還得無休無止地打下去,不如直接占了京師,登基稱帝”。
這番大膽言論讓朱棣都驚得目瞪口呆。
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京師是那麽容易拿下的嗎?
不過,細細一想,也不無道理,這樣打來打去,何時是個頭?
登基所需各項設施全在京師,別的地方沒有。
費那麽多事兒,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妙錦暢想著,不知不覺,淚濕衣襟,她有點兒想回梅園了,也想長樂宮。
那些將領,真的在乎誰住在乾清宮嗎?
朱棣和朱允炆,對諸將而言,有什麽差別嗎?
相比之下,朱棣更懂他們,更知道他們的不易,更會善待他們,不會刻意用文臣牽製他們……
妙錦想著想著,不願再想下去,對於這些,她真的不懂。
她隻是覺得,這樣消耗下去沒意義,不如直奔京師,辯個清楚明白。
道衍一再催促,朱棣隻得重拾鬥誌。
妙錦為暗衛和女衛都提前準備了合身的服裝,並且偽造了身份,每人都配有腰牌,以免被盤問時露出破綻。
這些腰牌全是從朝廷陣亡將士的身上拿下來的。
暗衛將分批混入朝廷的兵馬中,謀為內應。
朱棣心灰意懶,就連夜裏對妙錦,都無半分越軌之舉,十分克己守禮。
每天倒頭就睡,連句葷話都懶得說。
妙錦真的很擔心。
二月初九,隆重的祭奠儀式如期舉行,祭奠東昌之戰的所有陣亡將士,特別是為救他傷重力竭而死的張玉。
朱棣他一字一句的讀著,泣不成聲。
“奸惡集兵,橫加戕害,圖危宗社。予不得已,起兵救禍,爾等皆忠秉義,誓同死生,以報我皇考之恩。今爾等奮力戰鬥,為我而死,吾恨不與偕,然豈愛此生,所以猶存視息者,以奸惡未除,大仇未報故也。
他說著說著,悲痛難忍,不禁失聲痛哭,不由得想起為救他而死的張玉,痛心不已,當即脫下戰袍,身旁的護衛來不及阻攔,已扔入火中。
他大聲說道:“將士在予,情意深厚,予豈能忘?吾焚此以示同死生,死者有知,鑒予此意”。
在場將士無不動容,紛紛請求出征,誓死效力,“人生百年,終必有死,而得人主哭祭如此,夫複何憾?我等當努力,上報國家,下為死者雪冤。”
二月十六,朱棣誓師南下。
出發前,朱棣召集諸將,慷慨陳詞:“比者東昌,才戰即退,棄前累勝之功,可為深惜。......若白溝河之戰,南軍怯懦,見戰即走,故得而殺之,所謂懼死者必死也。”
為激發將士的鬥誌,與對手決一死戰,朱棣重申紀律。
“有懼死退後者,是自求死”。
“有違紀律者,必殺無赦”。
此時,盛庸二十萬兵馬在德州,吳傑、平安在真定。
為了充分發揮擅長野戰的優勢,避免不善攻堅的弱點,燕兵到達保定後,沒有冒然攻打德州或真定,而是發兵於兩城之間,誘敵出戰、各個擊破。
二月二十一,燕兵東出移師紫圍八方。此時正值春分前後,春寒料峭,清早行軍,朱棣的紅色戰袍上凝結了層薄霜,看上去像是龍紋,栩栩如生,美如刺繡。
將士們發現這樣的吉兆,深感此次出征勝利在望,無不興奮異常,鬥誌昂揚。
三月初一,燕兵沿著滹沱河列陣紮營,並派遊騎前去定州、真定,用疑兵之計延緩平安、吳傑出兵時間,以集中力量攻擊盛庸。
盛庸這次的行動十分遲緩,直至三月十二,才行至達單家橋。
燕兵從陳家渡渡河後找不到盛庸所部的蹤跡。
朱棣不由得憂慮重重。
盛庸是否已與平安、吳傑會師?
如果他們已經合兵一處的話,燕兵將陷自己於不利境地。
朱棣再派遊騎沿著渡河來回搜尋,仍舊蹤跡全無。
忽然,河邊喧囂聲傳來。
原來,派遊在巡邏途中遇到的一隻在河邊咆哮的斑斕猛虎,虛驚一場。
這說明,盛庸尚未抵達,朱棣這才放心,不再擔憂遭到夾攻。
他趁機鼓舞將士道,“格殺猛獸,勝敵之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