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接受了金冊金寶,穿上貴妃服飾去乾清宮謝恩,妙錦的皇貴妃身份算是在皇宮範圍內公開了,雖然正式的冊封儀式要等皇後的冊封大典之後舉行,但是各項待遇都已到位。
朱權回到京師了,他帶來一個好消息,王妃將擇日啟程,帶著三子朱高燧和幾個女兒返京,她接受了朱棣的提議。
朱權找人捎話說,想見妙錦。
可是,妙錦不想見他,擔心他又說些毫無顧忌的瘋話,但是朱棣也勸妙錦去見一麵。
見麵的地點定在梅園,由朱有燉作陪。
雖然妙錦對朱有燉的敵意仍未消退,但是他畢竟比朱權靠譜,行為和情緒相當穩定,也不會對妙錦生出些不該有的念頭。
妙錦的婦人服飾,紮得朱權的心鮮血直流。
朱權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朱有燉不停地拍著他的後背,為他順氣。
“別以為四哥任何時候都能護著你”,朱權用手絹抹了下眼淚,“那一大家子人,除了四哥,沒人希望你嫁過去,你不知道給自個兒招了多少仇恨。成親是關係世世代代的事,哪有你這樣不管不顧地?就算你現在生個兒子,非嫡非長,能落下什麽好?!得自己長點兒心眼兒,當皇孫師這主意不錯,說明你還沒傻透”。
皇孫師?這話從何說起,有燉才是今上選定的皇孫師,我何德何能,當得了皇孫師?妙錦疑惑地看向朱有燉。
朱有燉眼神閃爍,伸手摸了摸鼻子。
搞什麽鬼?!
“沒事兒,妙錦,當皇孫師也沒什麽難的,天下也沒哪條規矩說,女子不能當先生,遇上難題,我和有燉都能教你,先有個公開正式的身份再說,不能總讓人稱呼“大小姐”,父皇和碽母妃都不在了,你算哪門子大小姐?”朱權繼續絮叨,“你那王妃姐姐也是同意了的,把你和世子一家綁定到一起,世子才有可能登上太子之位,他們也不虧,他們一家人既然都接受了你這個身份,日後若是反悔,也是會遭人指責的,不懂尊師重道之人,如何贏得天下人的信任?”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得提防著哪一家把你吃得連骨頭都不剩,趕緊先生個孩子穩固自己的地位要緊,要被別人奪了寵愛,往後的日子就更難了……”
朱權嘮嘮叨叨說了一下午,妙錦的耳朵都生繭子了。
當皇孫師一事,朱棣可能還不知道,得提前跟他通個氣。
當晚回到長樂宮,妙錦便把朱權的話跟朱棣說了一遍。
想不到朱棣毫不意外,“這事兒我知道啊,有燉寫完信就跟我說了”。
合著就我一個人被蒙在鼓裏?妙錦撓撓頭。
他的手從她身後粘過來,“有燉這孩子辦事挺靠譜的,給你留了條後路”,他摟緊她的細腰,“你是我的妻,不管別人怎麽鬧,都改變不了”。
妙錦突然想起朱玉英那張猙獰的臉,在罵街打架這方麵,妙錦的確比她差得太遠。
人生在世,有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的。
皇孫師這份差事,先應下來吧。
不過,在此之前,她想生個孩子,已經二十二歲了,年齡不小了。
她攀爬在他身上,緊緊纏繞,以似火的熱情親吻著他的唇。
孩子的事兒,不是他不想,而是王妃以死相要挾,他沒辦法。
相知多年的夫妻,竟然到了這個地步。
想想都令人心痛。
在世子被冊立為太子之前,妙錦不能有孩子,這是王妃提出的條件,否則她和她的孩子都不來京師,老二朱高煦除外。
如果朱棣中途反悔,王妃會立馬自刎。
即使夫妻緣盡,他也不能看著妙雲自盡而不管。
他隻能硬著頭皮應下來。
他對不起妙錦,他虧欠她太多,怎麽都難以彌補。
對於建文帝的遺臣,朱棣的態度是,除了首惡齊泰、黃子澄,其餘官員,隻要願意歸附,一律赦免。
朱棣登基後的第三天,便以天子之禮安葬了建文帝。
從此,大明朝隻有一個皇帝,那便是朱棣。
此時,盛庸帶著些殘兵滯留在江淮,盛庸等人身為大明之臣,若是仍不肯歸降,他們便是大明的叛逆。
此事宜速不宜遲,假如建文帝果真外逃,與他匯合,天下將再起戰禍。
盛庸迫於壓力,不得不率餘眾歸降。
朱棣隨即下旨,令其駐守淮安。
淮安的守將梅殷收到妻子寧國公主的一封血書,梅殷向送信使者詢問建文帝的下落。
使者回答,將文帝已死。
梅殷悲痛萬分,“君亡與亡,君存與存,吾姑忍俟之。”
從梅殷的內心而言,他並未打算歸降朱棣,隻是被形勢所迫。
梅殷離開淮安前,有一位文臣到軍中建議,為建文帝定諡號。
此人名為黃彥清,徽州歙縣人,是國子監博士。
梅殷決定私自為建文帝發喪,追諡孝湣,上廟號神宗。
對於梅殷的這番舉動,朱棣早接到了奏報。
但是他權當不知情,親自到宮外迎接,“駙馬勞苦。”
梅殷絲毫不給麵子,冷冰冰地回答,“勞而無功耳。”
朱棣無言以對,隻能沉默。
梅殷雖然俯首稱臣,但憤懣之情仍存,經常掛在臉上,發些牢騷。
朱棣沒有降罪,隻是令錦衣衛小心防範。
此後梅殷的憤怒之情久久不能平息,經常有不平的言語和神態。
燕軍渡江時,鐵鉉屯兵於淮上,被擊敗後退回濟南。
朱棣發兵至濟南,鐵鉉寡不敵眾,率殘兵逃出城,在淮南遭到伏兵攻擊,被生擒後接送至京師。
被綁縛到朱棣麵前時,他背對朱棣而坐,大罵不止。
朱棣讓他轉過頭來,跪拜稱臣。
鐵鉉始終不肯,誓將心中的氣節堅持到底。
與鐵鉉同樣慷慨赴死的還有方孝孺。
朱棣將他召到宮中,令其起草即位詔書。
方孝孺悲慟之聲響徹殿宇。
朱棣走上前安慰道:“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
方孝孺問道:“成王安在?”
朱棣回答:“彼自焚死”。
方孝孺又問:“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答:“ 國賴長君。”
方孝孺繼續問道:“何不立成王之弟?”
“此朕家事”,朱棣一甩袖子,令宮人把筆墨紙張呈上來,“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方孝孺將筆扔在地上,寧死不肯,大哭怒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朱權回到京師了,他帶來一個好消息,王妃將擇日啟程,帶著三子朱高燧和幾個女兒返京,她接受了朱棣的提議。
朱權找人捎話說,想見妙錦。
可是,妙錦不想見他,擔心他又說些毫無顧忌的瘋話,但是朱棣也勸妙錦去見一麵。
見麵的地點定在梅園,由朱有燉作陪。
雖然妙錦對朱有燉的敵意仍未消退,但是他畢竟比朱權靠譜,行為和情緒相當穩定,也不會對妙錦生出些不該有的念頭。
妙錦的婦人服飾,紮得朱權的心鮮血直流。
朱權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朱有燉不停地拍著他的後背,為他順氣。
“別以為四哥任何時候都能護著你”,朱權用手絹抹了下眼淚,“那一大家子人,除了四哥,沒人希望你嫁過去,你不知道給自個兒招了多少仇恨。成親是關係世世代代的事,哪有你這樣不管不顧地?就算你現在生個兒子,非嫡非長,能落下什麽好?!得自己長點兒心眼兒,當皇孫師這主意不錯,說明你還沒傻透”。
皇孫師?這話從何說起,有燉才是今上選定的皇孫師,我何德何能,當得了皇孫師?妙錦疑惑地看向朱有燉。
朱有燉眼神閃爍,伸手摸了摸鼻子。
搞什麽鬼?!
“沒事兒,妙錦,當皇孫師也沒什麽難的,天下也沒哪條規矩說,女子不能當先生,遇上難題,我和有燉都能教你,先有個公開正式的身份再說,不能總讓人稱呼“大小姐”,父皇和碽母妃都不在了,你算哪門子大小姐?”朱權繼續絮叨,“你那王妃姐姐也是同意了的,把你和世子一家綁定到一起,世子才有可能登上太子之位,他們也不虧,他們一家人既然都接受了你這個身份,日後若是反悔,也是會遭人指責的,不懂尊師重道之人,如何贏得天下人的信任?”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得提防著哪一家把你吃得連骨頭都不剩,趕緊先生個孩子穩固自己的地位要緊,要被別人奪了寵愛,往後的日子就更難了……”
朱權嘮嘮叨叨說了一下午,妙錦的耳朵都生繭子了。
當皇孫師一事,朱棣可能還不知道,得提前跟他通個氣。
當晚回到長樂宮,妙錦便把朱權的話跟朱棣說了一遍。
想不到朱棣毫不意外,“這事兒我知道啊,有燉寫完信就跟我說了”。
合著就我一個人被蒙在鼓裏?妙錦撓撓頭。
他的手從她身後粘過來,“有燉這孩子辦事挺靠譜的,給你留了條後路”,他摟緊她的細腰,“你是我的妻,不管別人怎麽鬧,都改變不了”。
妙錦突然想起朱玉英那張猙獰的臉,在罵街打架這方麵,妙錦的確比她差得太遠。
人生在世,有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的。
皇孫師這份差事,先應下來吧。
不過,在此之前,她想生個孩子,已經二十二歲了,年齡不小了。
她攀爬在他身上,緊緊纏繞,以似火的熱情親吻著他的唇。
孩子的事兒,不是他不想,而是王妃以死相要挾,他沒辦法。
相知多年的夫妻,竟然到了這個地步。
想想都令人心痛。
在世子被冊立為太子之前,妙錦不能有孩子,這是王妃提出的條件,否則她和她的孩子都不來京師,老二朱高煦除外。
如果朱棣中途反悔,王妃會立馬自刎。
即使夫妻緣盡,他也不能看著妙雲自盡而不管。
他隻能硬著頭皮應下來。
他對不起妙錦,他虧欠她太多,怎麽都難以彌補。
對於建文帝的遺臣,朱棣的態度是,除了首惡齊泰、黃子澄,其餘官員,隻要願意歸附,一律赦免。
朱棣登基後的第三天,便以天子之禮安葬了建文帝。
從此,大明朝隻有一個皇帝,那便是朱棣。
此時,盛庸帶著些殘兵滯留在江淮,盛庸等人身為大明之臣,若是仍不肯歸降,他們便是大明的叛逆。
此事宜速不宜遲,假如建文帝果真外逃,與他匯合,天下將再起戰禍。
盛庸迫於壓力,不得不率餘眾歸降。
朱棣隨即下旨,令其駐守淮安。
淮安的守將梅殷收到妻子寧國公主的一封血書,梅殷向送信使者詢問建文帝的下落。
使者回答,將文帝已死。
梅殷悲痛萬分,“君亡與亡,君存與存,吾姑忍俟之。”
從梅殷的內心而言,他並未打算歸降朱棣,隻是被形勢所迫。
梅殷離開淮安前,有一位文臣到軍中建議,為建文帝定諡號。
此人名為黃彥清,徽州歙縣人,是國子監博士。
梅殷決定私自為建文帝發喪,追諡孝湣,上廟號神宗。
對於梅殷的這番舉動,朱棣早接到了奏報。
但是他權當不知情,親自到宮外迎接,“駙馬勞苦。”
梅殷絲毫不給麵子,冷冰冰地回答,“勞而無功耳。”
朱棣無言以對,隻能沉默。
梅殷雖然俯首稱臣,但憤懣之情仍存,經常掛在臉上,發些牢騷。
朱棣沒有降罪,隻是令錦衣衛小心防範。
此後梅殷的憤怒之情久久不能平息,經常有不平的言語和神態。
燕軍渡江時,鐵鉉屯兵於淮上,被擊敗後退回濟南。
朱棣發兵至濟南,鐵鉉寡不敵眾,率殘兵逃出城,在淮南遭到伏兵攻擊,被生擒後接送至京師。
被綁縛到朱棣麵前時,他背對朱棣而坐,大罵不止。
朱棣讓他轉過頭來,跪拜稱臣。
鐵鉉始終不肯,誓將心中的氣節堅持到底。
與鐵鉉同樣慷慨赴死的還有方孝孺。
朱棣將他召到宮中,令其起草即位詔書。
方孝孺悲慟之聲響徹殿宇。
朱棣走上前安慰道:“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
方孝孺問道:“成王安在?”
朱棣回答:“彼自焚死”。
方孝孺又問:“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答:“ 國賴長君。”
方孝孺繼續問道:“何不立成王之弟?”
“此朕家事”,朱棣一甩袖子,令宮人把筆墨紙張呈上來,“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方孝孺將筆扔在地上,寧死不肯,大哭怒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