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讀過嗎?”朱棣坐到妙錦身邊的藤椅上,四仰八叉,把身體的重量全都卸到藤椅上,閉上雙眼。
“讀過啊,小時候學會的”,妙錦望著他一動都不想動的樣子,心一抽一抽地疼,他肯定是累極了。
“背一遍”,他輕聲道,像是自言自語。
妙錦順從地開始背誦,沒有問什麽。
她不想讓他花費精力解釋或者應付,讓他能以他最省力的方式休息便好。
他急需補充元氣,這是以關心為名義的口舌都是徒勞的,他隻想不被打擾地休息片刻。
除了天生絕色外,妙錦最大的優點就是記憶力驚人。
背完之後,她靜靜地觀察他的反應。
他好像是睡著了,她給他蓋上薄毯,躡手躡腳地正要出去。
“妙錦”,他出聲叫住了她。
她停下腳步,快速瞟了他一眼。
“二十八名庶吉士沒有一個人能背誦全文”,朱棣的聲音裏有絲滄桑感。
“什麽?”妙錦沒反應過來。
“他們不會背《捕蛇者說》,不關注民間疾苦,他們心裏隻有官位!”朱棣氣憤而無奈,“他們隻想博得朕的青睞,加官進爵,心中沒有百姓”。
妙錦把管理店鋪的心得說出來,“考核的時候加上這一項,他們以後會關注的”
“那樣的話,他們是為了升官才關注的,不是心裏想關注”,朱棣仍不滿意。
“隻要關注就行了,不能奢求他們為了什麽”,妙錦小聲說道,“不能要求所有官員都像夏原吉那樣懂得民生艱難,不如先用著,同時加以約束,遇到更好的,再替換,也許讓他們親身經曆一番,才能感同身受,說不定能曆練出治世之才,他們還年輕,需要時間和機會磨練、成長,人都是曆練出來的,士兵長期不操練,戰鬥力也會下降”。
妙錦之所以說這麽多,不是為了賣弄,而是盡可能讓他省些力氣,他隻需要靜靜聽著便好。
朱棣欣慰地輕笑了一下,“看來跟有燉學習還是有效果的”。
“其實,也不全是跟有燉學的,是經營店鋪的心得,店鋪找到合適的管理人員不容易,知道他們有私心,有各種缺點,也得湊合著用,人無完人,不能強求,水至清則無魚。”妙錦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在擔心另一件事,立儲之前,文臣把太子誇得跟一朵花似的,太子的能力全是文臣誇出來的,不像老二,老二的本事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是經過對手檢驗的,如果太子的能力和心胸不能勝任太子之位……”朱棣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重重地歎了口氣。
“對於儲君來說,處理政務是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不如把一些政務試著交給太子,多給他一些練習的機會”,妙錦道。
“你以為帝王之道,隻在於處理政務?”朱棣顯然不認同妙錦的回答。
“帝王之道,在於文武製衡,相得益彰,既能保證邊境安全,防備外敵入侵,又能讓天下百姓生活富足”,妙錦回答。
“不錯,太子的文治武功都不行”,朱棣歎道。
“沒經過曆練,怎麽知道不行?太子的弱項在於騎射功夫,這一點可以通過皇長孫補足,皇長孫很喜歡騎馬,多加練習,很可能成為一位出色的將帥之才”,妙錦勸解道。
“你淨會說這些好聽的”,朱棣笑了笑,“老大的能力真是讓人不放心,聽說最近癡迷於書法,讓楊士奇勸諫了一番,才擱下,沒能力還不思進取,真是蠢到家了”。
“太子挺用功的”,妙錦輕聲道。
“你不用為他求情,他再這樣不知上進,我不是不可以廢了他”,朱棣肅然道。
妙錦被嚇得心跳加速,廢太子的處境有多慘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
他一向說到做到。
朱高熾即使當了太子,處境也沒改變多少,如同被架在火上烤。
朱棣臉上的慍色直到看見朱高爔才散開。
肉嘟嘟的小臉蛋似乎神奇的治愈功能,讓他爹親了又親。
“叫爹爹,叫爹——爹”,他百折不撓的教導沒起到任何效果,小胖子隻是咯咯地笑個不停。
小胖手摟著他爹的臉,像隻小笨熊般呆萌可愛。
妙錦親自下廚為他洗手做羹湯,生活的節奏有時需要慢一些,著急隻會適得其反,他有些焦慮,更需要親情的陪伴。
明天再向有燉討教一下,說不定能打開思路。
對於二十八位進士不會背《捕蛇者說》,有燉似乎一點兒都不意外。
“科舉考試書籍有明確的範圍,隻要考上了,對家族、對個人就有實實在在的好處,會不會背《捕蛇者說》根本不影響他們享受這些特權,免除徭役和糧稅,使喚奴婢,而且刑不上大夫”,有燉道,“一個人的時間、精力、金錢這些資源總是有限的,人們在配置資源的時候會本能地趨利避害,如果關注民間疾苦,背誦《捕蛇者說》,擠占了準備應試的時間、精力、金錢等可用資源,則會降低考中的機率。科舉考試三年一次,早考中和晚考中,中間的差別不小,大多數人都會盡力爭取盡早考中”。
“有沒有什麽辦法加以引導?”妙錦問道。
“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有燉回答,“比如說,經營店鋪,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建一支團隊,最重要的是團隊成員的實幹能力,讀數量不是考察人才的唯一標準,得綜合考慮各方麵的因素”。
“女衛變革管理方麵有什麽建議?”妙錦問道,這才是她最關心的問題,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團隊。
“結婚與否,不應成為是否提拔重用的衡量標準,人才難得,應注重考察能力,比如,隨機應變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獨擋一麵的能力,對市場的判斷能力,維護各方麵關係的能力……”,有燉道,“這些能力直接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相對應,一個成員有沒有相應的能力,一試便知。”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妙錦連連點頭,人才的確是稀缺資源,可遇不可求。
“如何選拔出能力卓越的人才?以什麽為標準?”妙錦問道。
“不同行業的店鋪所需要的能力也不盡相同,我試著寫了一下,你看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有燉遞過來兩張紙。
“讀過啊,小時候學會的”,妙錦望著他一動都不想動的樣子,心一抽一抽地疼,他肯定是累極了。
“背一遍”,他輕聲道,像是自言自語。
妙錦順從地開始背誦,沒有問什麽。
她不想讓他花費精力解釋或者應付,讓他能以他最省力的方式休息便好。
他急需補充元氣,這是以關心為名義的口舌都是徒勞的,他隻想不被打擾地休息片刻。
除了天生絕色外,妙錦最大的優點就是記憶力驚人。
背完之後,她靜靜地觀察他的反應。
他好像是睡著了,她給他蓋上薄毯,躡手躡腳地正要出去。
“妙錦”,他出聲叫住了她。
她停下腳步,快速瞟了他一眼。
“二十八名庶吉士沒有一個人能背誦全文”,朱棣的聲音裏有絲滄桑感。
“什麽?”妙錦沒反應過來。
“他們不會背《捕蛇者說》,不關注民間疾苦,他們心裏隻有官位!”朱棣氣憤而無奈,“他們隻想博得朕的青睞,加官進爵,心中沒有百姓”。
妙錦把管理店鋪的心得說出來,“考核的時候加上這一項,他們以後會關注的”
“那樣的話,他們是為了升官才關注的,不是心裏想關注”,朱棣仍不滿意。
“隻要關注就行了,不能奢求他們為了什麽”,妙錦小聲說道,“不能要求所有官員都像夏原吉那樣懂得民生艱難,不如先用著,同時加以約束,遇到更好的,再替換,也許讓他們親身經曆一番,才能感同身受,說不定能曆練出治世之才,他們還年輕,需要時間和機會磨練、成長,人都是曆練出來的,士兵長期不操練,戰鬥力也會下降”。
妙錦之所以說這麽多,不是為了賣弄,而是盡可能讓他省些力氣,他隻需要靜靜聽著便好。
朱棣欣慰地輕笑了一下,“看來跟有燉學習還是有效果的”。
“其實,也不全是跟有燉學的,是經營店鋪的心得,店鋪找到合適的管理人員不容易,知道他們有私心,有各種缺點,也得湊合著用,人無完人,不能強求,水至清則無魚。”妙錦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在擔心另一件事,立儲之前,文臣把太子誇得跟一朵花似的,太子的能力全是文臣誇出來的,不像老二,老二的本事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是經過對手檢驗的,如果太子的能力和心胸不能勝任太子之位……”朱棣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重重地歎了口氣。
“對於儲君來說,處理政務是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不如把一些政務試著交給太子,多給他一些練習的機會”,妙錦道。
“你以為帝王之道,隻在於處理政務?”朱棣顯然不認同妙錦的回答。
“帝王之道,在於文武製衡,相得益彰,既能保證邊境安全,防備外敵入侵,又能讓天下百姓生活富足”,妙錦回答。
“不錯,太子的文治武功都不行”,朱棣歎道。
“沒經過曆練,怎麽知道不行?太子的弱項在於騎射功夫,這一點可以通過皇長孫補足,皇長孫很喜歡騎馬,多加練習,很可能成為一位出色的將帥之才”,妙錦勸解道。
“你淨會說這些好聽的”,朱棣笑了笑,“老大的能力真是讓人不放心,聽說最近癡迷於書法,讓楊士奇勸諫了一番,才擱下,沒能力還不思進取,真是蠢到家了”。
“太子挺用功的”,妙錦輕聲道。
“你不用為他求情,他再這樣不知上進,我不是不可以廢了他”,朱棣肅然道。
妙錦被嚇得心跳加速,廢太子的處境有多慘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
他一向說到做到。
朱高熾即使當了太子,處境也沒改變多少,如同被架在火上烤。
朱棣臉上的慍色直到看見朱高爔才散開。
肉嘟嘟的小臉蛋似乎神奇的治愈功能,讓他爹親了又親。
“叫爹爹,叫爹——爹”,他百折不撓的教導沒起到任何效果,小胖子隻是咯咯地笑個不停。
小胖手摟著他爹的臉,像隻小笨熊般呆萌可愛。
妙錦親自下廚為他洗手做羹湯,生活的節奏有時需要慢一些,著急隻會適得其反,他有些焦慮,更需要親情的陪伴。
明天再向有燉討教一下,說不定能打開思路。
對於二十八位進士不會背《捕蛇者說》,有燉似乎一點兒都不意外。
“科舉考試書籍有明確的範圍,隻要考上了,對家族、對個人就有實實在在的好處,會不會背《捕蛇者說》根本不影響他們享受這些特權,免除徭役和糧稅,使喚奴婢,而且刑不上大夫”,有燉道,“一個人的時間、精力、金錢這些資源總是有限的,人們在配置資源的時候會本能地趨利避害,如果關注民間疾苦,背誦《捕蛇者說》,擠占了準備應試的時間、精力、金錢等可用資源,則會降低考中的機率。科舉考試三年一次,早考中和晚考中,中間的差別不小,大多數人都會盡力爭取盡早考中”。
“有沒有什麽辦法加以引導?”妙錦問道。
“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有燉回答,“比如說,經營店鋪,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建一支團隊,最重要的是團隊成員的實幹能力,讀數量不是考察人才的唯一標準,得綜合考慮各方麵的因素”。
“女衛變革管理方麵有什麽建議?”妙錦問道,這才是她最關心的問題,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團隊。
“結婚與否,不應成為是否提拔重用的衡量標準,人才難得,應注重考察能力,比如,隨機應變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獨擋一麵的能力,對市場的判斷能力,維護各方麵關係的能力……”,有燉道,“這些能力直接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相對應,一個成員有沒有相應的能力,一試便知。”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妙錦連連點頭,人才的確是稀缺資源,可遇不可求。
“如何選拔出能力卓越的人才?以什麽為標準?”妙錦問道。
“不同行業的店鋪所需要的能力也不盡相同,我試著寫了一下,你看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有燉遞過來兩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