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錦沒有擇席,一覺睡到大天亮。
她住的這處宅院名為錦繡閣,是建文帝起的名字,王轍曾請示改名之事,妙錦沒有同意,沒必要在細枝末節上浪費太多精力。
錦繡閣內所有侍從全都換上了女衛,院子外圍的安全警戒也由暗衛負責。
“你說,建文帝有沒有可能藏在皇莊裏?”妙錦坐在院中的涼亭中問有燉。
“這裏的佃農一萬多人,想進行地毯式搜索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燉頭腦清醒,完全沒有宿醉的痕跡。
“地毯式搜索?”妙錦問道。
“比如,像農夫耕地一樣犁一遍”,有燉解釋道,轉眸望向不遠處的桑園,片刻後又說道,“景瑞回來說,有人跟著咱們的船”。
暗衛負責哨探的頭領名為景瑞。
“不會是建文帝吧?”妙錦沒感覺到危險,反正還要在東林皇莊住上十來天,她相信這段時間有燉能搞定一切。
“如果是建文帝,你怎麽辦?”有燉問道。
妙錦邊思考邊答,“養一支水師花費不低,首先得查清他的錢從哪兒來。”
“從何處入手?”有燉進一步問道。
“能快速來錢的生意無非那麽幾項,一個是販賣私鹽、私茶,或者販運貨物出海,牟取暴利,另一個和地方豪族勾結,許以重利,以獲得他們的支持”,妙錦答畢,望向有燉。
有燉點點頭,“沒錯,隻要查清經濟來源就限製對方的抵抗能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持續不斷的銀錢入賬,是不可能養得起一支水師的,隻要把財源掐斷了,他就翻騰不出多大浪花,無論他藏身何處,又有什麽關係?”
正說話間,秋心走過來,說王轍求見。
妙錦與有燉相視一笑,對秋心說道,“快請進來”。
王轍臉上帶著宿醉之後的疲憊,強打精神帶來了皇莊的所有賬冊,桑葚果酒和剛采摘的成熟桑葚。
“王公公辛苦了,快坐”,妙錦微笑道,“看賬冊不急,抽時間在莊子裏轉轉”。
王轍誠惶誠恐地謝恩後,仍不肯坐,垂首侍立在一旁。
有燉拿出一個蒲墩給他,笑著說道,“坐下吧,要不然我們和你說話,還得仰視,怪累的”。
王轍這才跪坐下來,“娘娘和世子爺如此抬舉奴才,奴才愧不敢當”。
“我們來的路上經過一個碼頭,船隻往來頻繁,特別熱鬧,那個地方為何那麽繁華?”妙錦問道。
“娘娘說的是上虞東碼頭吧?”王轍說著視線轉向有燉。
有燉點頭稱是。
“這個說起來有些緣故,上虞河原本不經過王家廟村,洪武三十二年,疏浚河道時,工部王侍郎讓調直河道,使河水流經王家廟村,並且修建了碼頭,從此王家廟便興旺起來了”,王轍答道。
“王侍郎是王家廟村的?”妙錦問道。
“正是這樣”,王轍回答,“王家廟的草市每天朝夕為市,比縣城還要熱鬧”。
“獲利最大的便是王侍郎家吧?”妙錦微微蹙眉,問道。
王轍點點頭,說道,“王家在整個蘇州府都是能排得上名的大族,碼頭巡檢司的巡檢是王家旁支出的舉人。後來王侍郎不知去向,王家廟村的繁榮倒沒受多大影響,王家富得流油,聽說光占的田地就多達兩千多頃”。
有燉臉色沉靜,陷入思索之中。
妙錦為了不打擾他思考,站起身,對王轍說,“你陪我在莊子裏轉轉吧”。
王轍急忙從地上爬起來,向有燉行禮告退後,跟著妙錦走出去。
“王轍,皇莊裏有多少莊頭?”妙錦問道。
王轍說了王家廟之事後,心裏便開始打鼓,七上八下的,總覺得要大禍臨頭,王家廟這麽引人注目的地方,自己卻沒覺察出異常,這不是失察是什麽?
辦差不用心,讓皇上知道了還能輕饒?
越想心裏越怕,王轍想得出神,根本沒聽到妙錦的問話。
“王轍”,妙錦提高音量道。
一見皇貴妃臉色不豫,王轍撲通一聲跪到地上,不言不語地不停磕頭。
“王轍,你起來”,妙錦皺眉嗬斥道,莫名其妙地突然跪下磕頭,這成何體統?!
王轍終於聽見了皇貴妃的話,忙應聲起身,恭恭敬敬站在妙錦身後。
“你怎麽了?為何跪下?”妙錦放輕語氣。
“王家廟之事,奴才沒提前稟報,奴才有罪?”王轍有意壓著聲音。
“王家廟什麽事?”妙錦差點兒扶額長歎。
王轍一臉茫然,立時反應不過來,愣在原地,見皇貴妃走遠,又急忙追了上去,跟在後麵。
妙錦不想王轍變成驚弓之鳥,和顏悅色地問道,“我剛才問你有多少莊頭?”
“一共六十七人”,王轍快速回答。
“都認識字嗎?”妙錦又問道。
“有大約一半識字”,王轍悄悄抹了把額頭的汗。
“明天你讓所有的莊頭都過來,參加測試”,妙錦正色吩咐道。
王轍應聲領命,妙錦揮揮手讓他退下。
回到錦繡閣,有燉已經起草好上奏文書,讓妙錦審閱。
妙錦大略看了一遍,還給他。
身為後宮嬪妃,她是沒資格在奏書上聯名的,但是朱棣要求有燉所有的奏書都得妙錦閱過之後才能上呈禦覽,妙錦也會在每日的私信中向朱棣簡略提及有燉的奏書。
有時候,她覺得,自己是朱棣派來監督有燉的。
即便她不來,有燉照樣能把事情處理好。
隻不過,她跟著過來,所有事情都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能確保有燉所奏全部屬實。
朱棣有些私下的意思也隻通過妙錦傳遞,而不用和有燉說。
總而言之,對於朱棣來說,妙錦更親近,更可信。
當然,也會有些私信,朱棣隻給有燉,不給妙錦,有選擇性地讓妙錦知道部分真相。
關於皇莊的管理,妙錦有意徹底調整一番,僅從已有數據來看,妙錦估算,皇莊的產出要低於平均水平。
如果能找到一個參照物就好了,這樣一來,經過真實數據的比較,將更有說服力。
從哪兒找整個參照物呢?妙錦想和有燉商量,但有燉不知何時不見了蹤影。
妙錦隻得先放下此事,讓秋心把賬冊分給女衛查閱,自己坐下來吃冰鎮桑葚。
真甜,涼爽甘甜,妙錦長舒一口氣。
不知建文帝此刻藏在何處,他真能找到支持他東山再起的地方豪紳嗎?
她住的這處宅院名為錦繡閣,是建文帝起的名字,王轍曾請示改名之事,妙錦沒有同意,沒必要在細枝末節上浪費太多精力。
錦繡閣內所有侍從全都換上了女衛,院子外圍的安全警戒也由暗衛負責。
“你說,建文帝有沒有可能藏在皇莊裏?”妙錦坐在院中的涼亭中問有燉。
“這裏的佃農一萬多人,想進行地毯式搜索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燉頭腦清醒,完全沒有宿醉的痕跡。
“地毯式搜索?”妙錦問道。
“比如,像農夫耕地一樣犁一遍”,有燉解釋道,轉眸望向不遠處的桑園,片刻後又說道,“景瑞回來說,有人跟著咱們的船”。
暗衛負責哨探的頭領名為景瑞。
“不會是建文帝吧?”妙錦沒感覺到危險,反正還要在東林皇莊住上十來天,她相信這段時間有燉能搞定一切。
“如果是建文帝,你怎麽辦?”有燉問道。
妙錦邊思考邊答,“養一支水師花費不低,首先得查清他的錢從哪兒來。”
“從何處入手?”有燉進一步問道。
“能快速來錢的生意無非那麽幾項,一個是販賣私鹽、私茶,或者販運貨物出海,牟取暴利,另一個和地方豪族勾結,許以重利,以獲得他們的支持”,妙錦答畢,望向有燉。
有燉點點頭,“沒錯,隻要查清經濟來源就限製對方的抵抗能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持續不斷的銀錢入賬,是不可能養得起一支水師的,隻要把財源掐斷了,他就翻騰不出多大浪花,無論他藏身何處,又有什麽關係?”
正說話間,秋心走過來,說王轍求見。
妙錦與有燉相視一笑,對秋心說道,“快請進來”。
王轍臉上帶著宿醉之後的疲憊,強打精神帶來了皇莊的所有賬冊,桑葚果酒和剛采摘的成熟桑葚。
“王公公辛苦了,快坐”,妙錦微笑道,“看賬冊不急,抽時間在莊子裏轉轉”。
王轍誠惶誠恐地謝恩後,仍不肯坐,垂首侍立在一旁。
有燉拿出一個蒲墩給他,笑著說道,“坐下吧,要不然我們和你說話,還得仰視,怪累的”。
王轍這才跪坐下來,“娘娘和世子爺如此抬舉奴才,奴才愧不敢當”。
“我們來的路上經過一個碼頭,船隻往來頻繁,特別熱鬧,那個地方為何那麽繁華?”妙錦問道。
“娘娘說的是上虞東碼頭吧?”王轍說著視線轉向有燉。
有燉點頭稱是。
“這個說起來有些緣故,上虞河原本不經過王家廟村,洪武三十二年,疏浚河道時,工部王侍郎讓調直河道,使河水流經王家廟村,並且修建了碼頭,從此王家廟便興旺起來了”,王轍答道。
“王侍郎是王家廟村的?”妙錦問道。
“正是這樣”,王轍回答,“王家廟的草市每天朝夕為市,比縣城還要熱鬧”。
“獲利最大的便是王侍郎家吧?”妙錦微微蹙眉,問道。
王轍點點頭,說道,“王家在整個蘇州府都是能排得上名的大族,碼頭巡檢司的巡檢是王家旁支出的舉人。後來王侍郎不知去向,王家廟村的繁榮倒沒受多大影響,王家富得流油,聽說光占的田地就多達兩千多頃”。
有燉臉色沉靜,陷入思索之中。
妙錦為了不打擾他思考,站起身,對王轍說,“你陪我在莊子裏轉轉吧”。
王轍急忙從地上爬起來,向有燉行禮告退後,跟著妙錦走出去。
“王轍,皇莊裏有多少莊頭?”妙錦問道。
王轍說了王家廟之事後,心裏便開始打鼓,七上八下的,總覺得要大禍臨頭,王家廟這麽引人注目的地方,自己卻沒覺察出異常,這不是失察是什麽?
辦差不用心,讓皇上知道了還能輕饒?
越想心裏越怕,王轍想得出神,根本沒聽到妙錦的問話。
“王轍”,妙錦提高音量道。
一見皇貴妃臉色不豫,王轍撲通一聲跪到地上,不言不語地不停磕頭。
“王轍,你起來”,妙錦皺眉嗬斥道,莫名其妙地突然跪下磕頭,這成何體統?!
王轍終於聽見了皇貴妃的話,忙應聲起身,恭恭敬敬站在妙錦身後。
“你怎麽了?為何跪下?”妙錦放輕語氣。
“王家廟之事,奴才沒提前稟報,奴才有罪?”王轍有意壓著聲音。
“王家廟什麽事?”妙錦差點兒扶額長歎。
王轍一臉茫然,立時反應不過來,愣在原地,見皇貴妃走遠,又急忙追了上去,跟在後麵。
妙錦不想王轍變成驚弓之鳥,和顏悅色地問道,“我剛才問你有多少莊頭?”
“一共六十七人”,王轍快速回答。
“都認識字嗎?”妙錦又問道。
“有大約一半識字”,王轍悄悄抹了把額頭的汗。
“明天你讓所有的莊頭都過來,參加測試”,妙錦正色吩咐道。
王轍應聲領命,妙錦揮揮手讓他退下。
回到錦繡閣,有燉已經起草好上奏文書,讓妙錦審閱。
妙錦大略看了一遍,還給他。
身為後宮嬪妃,她是沒資格在奏書上聯名的,但是朱棣要求有燉所有的奏書都得妙錦閱過之後才能上呈禦覽,妙錦也會在每日的私信中向朱棣簡略提及有燉的奏書。
有時候,她覺得,自己是朱棣派來監督有燉的。
即便她不來,有燉照樣能把事情處理好。
隻不過,她跟著過來,所有事情都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能確保有燉所奏全部屬實。
朱棣有些私下的意思也隻通過妙錦傳遞,而不用和有燉說。
總而言之,對於朱棣來說,妙錦更親近,更可信。
當然,也會有些私信,朱棣隻給有燉,不給妙錦,有選擇性地讓妙錦知道部分真相。
關於皇莊的管理,妙錦有意徹底調整一番,僅從已有數據來看,妙錦估算,皇莊的產出要低於平均水平。
如果能找到一個參照物就好了,這樣一來,經過真實數據的比較,將更有說服力。
從哪兒找整個參照物呢?妙錦想和有燉商量,但有燉不知何時不見了蹤影。
妙錦隻得先放下此事,讓秋心把賬冊分給女衛查閱,自己坐下來吃冰鎮桑葚。
真甜,涼爽甘甜,妙錦長舒一口氣。
不知建文帝此刻藏在何處,他真能找到支持他東山再起的地方豪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