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錦道:“班師後,父親向先帝請罪,先帝念在父親以往的功勞,沒有治罪,繼續讓父親在北方統兵鎮守。


    雙方博弈,來不得絲毫的放鬆、急躁或者過於樂觀。”


    有燉道:“這便是戰爭的殘酷性,時刻高度警惕對手來犯。


    李文忠統兵抵達口溫,那裏的蒙古部落棄營逃走。


    北元兵故技重施,仍想使用誘敵深入的計策,穩步撤退,引誘李文忠追趕。


    李文忠到達臚朐河後,留下輜重,令韓政看守,親率兵馬,縱馬急進,日夜兼程,直奔土刺河而去。


    北元太師蠻子、哈刺章驅使所率騎兵渡河,嚴陣以待。


    李文忠將其逼退,渡河西進。


    六月,在阿魯渾河,雙方展開激戰,咱們雖然最終獲勝,有所俘獲,但是損失慘重,大將曹良臣、周顯、常榮、張耀戰死。


    李文忠進一步逼近至稱海。


    此時,徐達所率中路軍已經撤退,北元騎兵源源不斷地向這邊聚集。


    李文忠很快感受到了這種壓力,於是“勒兵據險,椎牛享士,縱所獲馬畜於野,示以閑暇”。


    這副要跟元兵長期對峙的陣勢,令元將心中頓生疑惑,擔心李文忠設了埋伏,不敢久留,帶兵退走。


    沒有中路軍吸引北元軍主力,李文忠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見敵人撤走,立馬下令班師。


    馮勝所率的西路軍進展順利,但是遇上的北元兵民大多撤走,因此俘獲有限。


    馮勝棄城班師,隻把牛羊馬等牲畜趕回來。”


    有燉道:“這次北征失利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北元愛獻識裏達臘的地位愈發穩固,多次派兵襲擾咱們的北方邊境,再次占領興和、亦集乃和甘肅等地,他還派遣使者去雲南和高麗。


    洪武五年四月,北元和雲南梁王重新恢複了聯係。


    愛獻識裏達臘在給高麗的詔書中聲稱,“今以擴廓帖木兒為相,幾於中興。”


    高麗猶豫許久後,於洪武十年奉北元正朔,


    麵對北方邊境出現的嚴重危機,祖父不得不冷靜下來,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重新思考對付北元的策略。


    隊伍需要休整,衛所製度正在建立過程中。


    歸降的元兵需要整合。


    明軍主力以南方士兵為主,主要是步兵,騎兵數量少,不適合在廣闊的漠北草原跟北元騎兵作戰。


    而且,各地的農業生產正在恢複,需要休養生息,積蓄實力,進一步穩固根基。


    巴蜀地區尚處於明玉珍政權的統治下。


    雲南處於北元梁王的控製下。


    這些都是明軍北征的後顧之憂。


    既然北元的殘餘勢力難以在短時間內清除,不如暫停主動出擊,改為積極防禦。


    於是,祖父下令,讓北征明軍返回山西、北平駐守。


    洪武六年三月,祖父令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帶兵去北方操練兵馬,防禦邊境來犯之敵。


    諸將出發前,祖父反複強調:“禦邊之道,固當示以威武,尤必守以持重,來則禦之,去則勿追,斯為上策。若專務窮兵,朕所不取,卿等慎之。”


    也就是說,重在防禦,不主動出擊,若是敵軍來犯,將其擊退即可,以固守為本”。


    妙錦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先帝從此專注於強化自身勢力。


    有時候雙方博弈很簡單,看收入支出即可。


    不讓對方收入增加,不讓自己收入減少。


    誘使對方支出增加,直至不堪重負,不可持續。


    節約自身開支,將時間的影響運用到極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妙錦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弋塵讀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弋塵讀書並收藏妙錦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