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轉,春華秋實。


    這月餘來,潘小安每日在坐堂之後,便是出去閑逛。


    他北去五蓮,南去東海。逍遙快活,不理政事。


    趙同知樂的哈哈大笑。


    “到底是少年人心性,耐不住寂寞。”


    潘小安的大放權也換來回報。


    趙同知他們同意了在東潘修建碼頭。還撥了一處宅院給潘小安做學院。


    同意在東潘建碼頭,是因為趙同知他們認為這碼頭根本建不起來。


    最好是建不成,那樣就狠狠打了潘小安的臉麵。


    而當他們聽到潘小安要建一個技工學堂時,更是滿口答應。


    世人皆重做學問,私塾做好了,有教化百姓,正社會風氣之功。


    潘小安倒好,弄什麽技工學院。你是要讓年輕人都去做工人嗎?


    再說學手藝不都是跟著師傅學嗎?怎麽還弄起學院來了。


    趙同知他們等著看潘小安的笑話。


    這正合潘小安的意思。不怕你們笑話我,就怕你們不參與。


    潘小安建立這個技工學院,正好可以帶著這些學生去碼頭實習。


    所以,他的這間東夷技工學院隻是掛了一個牌子。


    而前來報名的學生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名。


    這些學生大多來自貧家。他們家裏人口眾多,難以養活。


    而父母把他們送到學院裏來,不是為了讓他們成材,而是讓他們有口飯吃。


    潘小安開出條件,學期三到五年,吃住全免。


    他沒有提給工錢的事情,這樣能盡可能保持學生的純度。


    潘小安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


    鳳凰郡也迎來了大豐收。


    這漫山遍野的花生,地瓜在張月如的精心照料下,終於到了收獲的季節。


    富貴吉祥以及羅山下的村民,早早來到地頭,等著張月如下達收獲的命令。


    他們對於地裏的農作物充滿了好奇。這些碧綠秧苗下,到底隱藏著什麽神奇的寶貝呢?


    張月如帶著王小穎來到毛河大屋。


    她看著滿地的莊稼,也露出喜悅的笑容。


    張月如站在地頭上彎腰拔下一棵花生秧。那潔白的花生長的密密麻麻。


    張月如扒開一顆,白色的花生殼裏,是豐滿的紅色花生米。


    張月如吃了一粒,“甜,香,油分十足,是為上等。”


    “開工”張月如大喊一聲。


    這些農人每人一壟,便開始拔起來。


    夫人有令:幹活的時候,不要偷吃。等收工以後,自會給你們分發。


    農活辛苦,每人每天三十銅板。每日有白麵饅頭,肥羊肥豬供應。


    後勤有保障,幹活有工錢。這下大家的勁頭足了起來。


    拔花生,摔花生,曬花生,裝花生。這幾十畝地,足足忙了十天有餘。


    但收獲的也多。這次收獲了足有五萬斤幹花生。


    看著堆成山的布袋,張月如喜極而泣。這半年的辛苦,總算有了回報。


    這可是官人和自己的心血。


    而地瓜收獲的更多。這些優質品種,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肆意生長。


    每一畝地都收獲了四五千斤。看著滿山遍野的地瓜袋子,張月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多麽希望自己的男人,此刻就站在自己身邊啊!


    潘小安快馬加鞭往鳳凰郡趕來。


    這些花生,地瓜對於潘小安來說,實在太過重要。


    他要靠著這兩樣東西,實現巨大的經濟轉換。


    花生和地瓜可以無限延伸各種美食。並且這兩種農作物產量奇高。


    他還要建立一個農學院,專門用來教農人精耕細作,培育種苗。


    張月如看到風塵仆仆的潘小安。


    她顧不得人多,便撲進了他的懷裏。


    “官人,我就知道你一定會回來。”


    潘小安摘去張月如頭上的葉子,又拍去她身上的黃土。


    “傻妮,現在有這麽多人在幹活,你怎麽還自己動手呢?”


    張月如微笑,“我喜歡幹農活。一點也不累。”


    “那你跟在我身後,咱們來一出夫唱婦隨。”


    潘小安接過潘吉手裏的耙勾,“潘吉,刨地瓜要用巧勁。


    這樣不但不會損傷地瓜,還能把它們連根刨起,一個不剩。”


    說著話,潘小安就哼哧哧刨了起來。


    這些農活,他是幹的熟練無比。


    其他農人,看到堂堂知府大人竟然會刨地,無不驚訝莫名。


    而看到他刨的如此好,幹活如此快時,更是發出感歎。


    “難怪人家能當知府。便是不當知府,種地也比別人好一些。”


    等到所有的莊稼收回倉庫。潘小安開始做了分配。


    現如今有如此多的種子,明年就可以在鳳凰郡和東夷府普遍種植。


    雖然現在鳳凰郡的知縣已經換作他人。但這點麵子,他還是會給潘小安的。


    潘小安精選了二百斤花生,五百斤地瓜,派廖望和王大福送往京城。


    他現在貴為知府,有直接向皇上進貢物品的權利。


    為了犒勞大院裏的農人辛苦,潘小安和張月如為他們準備了豐盛的篝火晚宴。


    而幾天之後,廖望和王大福也來到汴梁。


    廖望喜歡吃花生。他在騎馬慢行的時候,就喜歡扒一顆吃。


    這嘎嘣脆的紅色小花生,真是太香,太好吃了。


    潘小安不但送去了花生地瓜,還送去了花生地瓜的各種做法。


    待到晚宴的時候,太監李延站在徽宗皇帝身邊陪著他用膳。


    徽宗皇帝看著餐桌上今日多了兩盤新菜,有些好奇。


    “李延,這兩盤是什麽菜?”


    李延早已吃過。比起嘎嘣脆的花生,他更喜歡吃拔絲土瓜。


    隻是這個東西不能多吃,吃多了會有點脹氣。


    “陛下,這金黃帶著糖絲的叫做拔絲土瓜。”


    “拔絲地瓜?”徽宗不解。


    “陛下,你用禦筷一夾便知。”


    徽宗玩心起。他夾了一塊地瓜,地瓜拉扯糖稀,拉出絲絲好看的糖線。


    “原來是這樣”徽宗吃了一口,外麵焦糖甜脆,裏麵地瓜軟糯。


    “味道不錯。這是哪裏來的土特產?”徽宗皇帝問道。


    “陛下,你在嚐嚐另一盤。”


    徽宗看著李延神神秘秘的,不由啞然失笑。


    “你呀,也給朕打起啞迷”


    徽宗皇帝手上有力氣,夾花生米一下就夾了起來。


    他吃了一粒,焦脆酥香,便又夾了一粒品嚐。


    “李延,這兩個菜倒是同出一處。菜裏隱隱有泥土的氣味,莫不是都在地裏長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農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沭河小花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沭河小花生並收藏大宋小農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