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不去管“其他的東西”,他隻管幫潘小安賺銀子。
他同王大福一樣,對潘小安的知遇之恩銘記在心。
沒有潘小安的提攜與幫助,他們不會有今天的身份與地位。
“小安哥,你要往汴梁送多少銀子?”
潘小安想了想,“給二百二十萬兩吧。”
潘忠點點頭,“我回去之後,馬上就辦。”
潘小安告訴潘忠,“小忠,你讓潘富再送一百萬兩銀子來梁山。
我需要用這筆銀子,給當地的百姓借貸。讓他們能有銀錢,修建房屋,置辦土地。
潘小安本來想發放這些金銀,給當地的百姓。但有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
白得的東西,沒人會珍惜。
潘小安就換了思路。他要把這些銀子,借給梁山的百姓免費使用。
起先三年,沒有利息。可以還金銀,也可以用糧食和鐵器歸還。
潘小安已經做好了一多半壞賬的準備。他借貸這些金銀,隻是讓這裏的百姓知道:
這些銀子是借來的,還得還。
這樣以來,他們中的多數人就會努力幹活。好掙上工錢,把這些銀兩還上。
“小安哥,這次去汴梁送銀子,讓誰去呢?”
“小忠,這次我要親自去一趟汴梁。很多事情,我需要給皇帝好好的說明白。”
潘忠表示認同。“我也覺得小安哥,你該去汴梁一趟。”
潘小安把這裏的事情,交給了令狐蔥。令狐蔥卸任了樂陵縣知縣一職。
潘小安讓他做了明威軍的隨軍參謀。
“令狐蔥,我走之後,這裏由你全權負責。前線戰事不用咱們管。
宋江與盧俊義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區區田虎,在他們麵前根本不值一提。
這場戰爭咱們肯定會勝利,隻是時間長短問題。
咱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前線需要什麽,咱們就盡量供給什麽。
要讓士兵手上有武器,肚子裏有糧食。睡覺有地方,治傷有草藥。”
令狐蔥是老行伍,原也不用潘小安交代。
“大將軍自去便是。卑職一定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
離開冠縣,潘小安與潘忠一起回到東夷府。
東潘村的倉庫裏,這滿滿的金銀確實看的人眼花繚亂。
“小忠,你實話實說,看到這麽多金銀,你有沒有動心過?”
潘忠嘿嘿笑起來,“小安哥,說不動心是假的。但我知道,什麽銀子該拿,什麽銀子不該拿。”
潘小安拍拍潘忠的肩膀,“小忠,你比我認識的深刻啊。”
潘忠命人抬出四百四十個箱子。
“小安哥,這得裝二百多輛馬車啊。”
潘小安看著長長的車隊,也感到特別震撼。
“小安哥,這筆銀子太多。你要多帶些護衛。”
“小忠,你放心吧。這一路都在咱們明威軍的控製之下。
我隻要這五百親衛隊,就足夠保護這些金銀。”
潘忠知道潘小安的本領。他就沒有再說什麽。
張月如他們已經搬去了濟南府。潘小安也不能再回府衙居住。
他在月安客棧住了一晚,便押著金銀啟程去汴梁。
他們走臨城,經棗莊,去往汴梁。
沿途走來,處處可見綠色的地瓜秧與花生苗。
東夷,臨城,棗莊,這些農作物,已經在魯南有了廣泛的種植基礎。
看到這些綠色的農作物,潘小安比吃了一斤蜂蜜還高興。
這種戰亂的時代,沒有任何一種植物的美,可以比過莊稼的美。
而這些秀穗的麥子,正在慢慢變得金黃。南風天,一天比一天熱。麥子也一天比一天成熟。
隻是很多地方,麥子長的並不好,二十多公分的麥秸,小拇指大小的麥穗。
這一畝土地,看著也就能打個二三百斤糧食。
但就算是如此產量,若是沒有天災人禍,百姓也足夠豐衣足食。
不論什麽時代,隻要百姓有土地,就不會被餓到。
“小安哥,這麥子長的不咋好啊!”莫前川又跑到潘小安身邊。
“小川,就這麥子,都是種地的好手種出來的。
很多人不懂農業,以為把種子撒在地裏,就不用管了。
他們不會知道,幹旱時,百姓會給小麥澆多少次水。
他們也不會知道,每年開春到麥子成熟時,要拔幾次草。
這滿地的蒿草,如果不及時清理,等到明年春天,就看不到麥子了。”
莫前川被潘小安說的連連點頭。
“小安哥,你都是從哪裏學來的,這些種地的知識?
為什麽很多辦法,我在書籍裏都沒有找到呢?”
“前川,盡信書不如無書。你要是有時間,就多出來走走,多問一問這些種地的百姓。
他們腦袋裏的知識,比書本裏的更管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是這個意思吧,小安哥。”
潘小安點點頭:“也有這樣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莫前川琢磨著潘小安說的這句話,越琢磨越有道理。
“小安哥,你這句話是哪首古詩嗎?我想遍唐詩三百首,也沒有找到這句話的出處。”
潘小安說漏了嘴。這兩句詩出自陸遊的《冬夜讀書示子聿》。
此時的陸遊還隻是個小孩子。這兩句詩,他是萬萬做做不出的。
想到陸遊,就想到唐婉。想到唐婉就想到唐翊。
那個在唐翊書房裏的小女孩,將來會嫁給陸遊。
而陸遊卻辜負了她,空留一首《釵頭鳳》,徒自悲傷。
“前川,這是我隨口亂說的。算不得詩,更不是唐詩。你肯定找不到出處。”
莫前川讚歎道:“小安哥,你可真厲害。隨口就能說出如此哲理的話。”
潘小安臉上發燙,他並不願意盜用別人的詩詞,來裝點自己的門麵。
可很多詩句,他平日裏無意識的就會說出來。
這些刻在腦海裏的話,就像血液流淌,已經融入到他的身體。
上下五千年,這些先人的優秀詩篇,是最珍貴的文化寶藏。
後人讀起他們的詩篇,不但朗朗上口,還唇齒留香。
“前川,你隻要好好學習,將來也能寫出很多優美的詩句。”
莫前川搖搖頭,“小安哥,我不喜歡做詩詞。我喜歡跟著你,學習治世經濟的學問。”
他同王大福一樣,對潘小安的知遇之恩銘記在心。
沒有潘小安的提攜與幫助,他們不會有今天的身份與地位。
“小安哥,你要往汴梁送多少銀子?”
潘小安想了想,“給二百二十萬兩吧。”
潘忠點點頭,“我回去之後,馬上就辦。”
潘小安告訴潘忠,“小忠,你讓潘富再送一百萬兩銀子來梁山。
我需要用這筆銀子,給當地的百姓借貸。讓他們能有銀錢,修建房屋,置辦土地。
潘小安本來想發放這些金銀,給當地的百姓。但有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
白得的東西,沒人會珍惜。
潘小安就換了思路。他要把這些銀子,借給梁山的百姓免費使用。
起先三年,沒有利息。可以還金銀,也可以用糧食和鐵器歸還。
潘小安已經做好了一多半壞賬的準備。他借貸這些金銀,隻是讓這裏的百姓知道:
這些銀子是借來的,還得還。
這樣以來,他們中的多數人就會努力幹活。好掙上工錢,把這些銀兩還上。
“小安哥,這次去汴梁送銀子,讓誰去呢?”
“小忠,這次我要親自去一趟汴梁。很多事情,我需要給皇帝好好的說明白。”
潘忠表示認同。“我也覺得小安哥,你該去汴梁一趟。”
潘小安把這裏的事情,交給了令狐蔥。令狐蔥卸任了樂陵縣知縣一職。
潘小安讓他做了明威軍的隨軍參謀。
“令狐蔥,我走之後,這裏由你全權負責。前線戰事不用咱們管。
宋江與盧俊義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區區田虎,在他們麵前根本不值一提。
這場戰爭咱們肯定會勝利,隻是時間長短問題。
咱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前線需要什麽,咱們就盡量供給什麽。
要讓士兵手上有武器,肚子裏有糧食。睡覺有地方,治傷有草藥。”
令狐蔥是老行伍,原也不用潘小安交代。
“大將軍自去便是。卑職一定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
離開冠縣,潘小安與潘忠一起回到東夷府。
東潘村的倉庫裏,這滿滿的金銀確實看的人眼花繚亂。
“小忠,你實話實說,看到這麽多金銀,你有沒有動心過?”
潘忠嘿嘿笑起來,“小安哥,說不動心是假的。但我知道,什麽銀子該拿,什麽銀子不該拿。”
潘小安拍拍潘忠的肩膀,“小忠,你比我認識的深刻啊。”
潘忠命人抬出四百四十個箱子。
“小安哥,這得裝二百多輛馬車啊。”
潘小安看著長長的車隊,也感到特別震撼。
“小安哥,這筆銀子太多。你要多帶些護衛。”
“小忠,你放心吧。這一路都在咱們明威軍的控製之下。
我隻要這五百親衛隊,就足夠保護這些金銀。”
潘忠知道潘小安的本領。他就沒有再說什麽。
張月如他們已經搬去了濟南府。潘小安也不能再回府衙居住。
他在月安客棧住了一晚,便押著金銀啟程去汴梁。
他們走臨城,經棗莊,去往汴梁。
沿途走來,處處可見綠色的地瓜秧與花生苗。
東夷,臨城,棗莊,這些農作物,已經在魯南有了廣泛的種植基礎。
看到這些綠色的農作物,潘小安比吃了一斤蜂蜜還高興。
這種戰亂的時代,沒有任何一種植物的美,可以比過莊稼的美。
而這些秀穗的麥子,正在慢慢變得金黃。南風天,一天比一天熱。麥子也一天比一天成熟。
隻是很多地方,麥子長的並不好,二十多公分的麥秸,小拇指大小的麥穗。
這一畝土地,看著也就能打個二三百斤糧食。
但就算是如此產量,若是沒有天災人禍,百姓也足夠豐衣足食。
不論什麽時代,隻要百姓有土地,就不會被餓到。
“小安哥,這麥子長的不咋好啊!”莫前川又跑到潘小安身邊。
“小川,就這麥子,都是種地的好手種出來的。
很多人不懂農業,以為把種子撒在地裏,就不用管了。
他們不會知道,幹旱時,百姓會給小麥澆多少次水。
他們也不會知道,每年開春到麥子成熟時,要拔幾次草。
這滿地的蒿草,如果不及時清理,等到明年春天,就看不到麥子了。”
莫前川被潘小安說的連連點頭。
“小安哥,你都是從哪裏學來的,這些種地的知識?
為什麽很多辦法,我在書籍裏都沒有找到呢?”
“前川,盡信書不如無書。你要是有時間,就多出來走走,多問一問這些種地的百姓。
他們腦袋裏的知識,比書本裏的更管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是這個意思吧,小安哥。”
潘小安點點頭:“也有這樣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莫前川琢磨著潘小安說的這句話,越琢磨越有道理。
“小安哥,你這句話是哪首古詩嗎?我想遍唐詩三百首,也沒有找到這句話的出處。”
潘小安說漏了嘴。這兩句詩出自陸遊的《冬夜讀書示子聿》。
此時的陸遊還隻是個小孩子。這兩句詩,他是萬萬做做不出的。
想到陸遊,就想到唐婉。想到唐婉就想到唐翊。
那個在唐翊書房裏的小女孩,將來會嫁給陸遊。
而陸遊卻辜負了她,空留一首《釵頭鳳》,徒自悲傷。
“前川,這是我隨口亂說的。算不得詩,更不是唐詩。你肯定找不到出處。”
莫前川讚歎道:“小安哥,你可真厲害。隨口就能說出如此哲理的話。”
潘小安臉上發燙,他並不願意盜用別人的詩詞,來裝點自己的門麵。
可很多詩句,他平日裏無意識的就會說出來。
這些刻在腦海裏的話,就像血液流淌,已經融入到他的身體。
上下五千年,這些先人的優秀詩篇,是最珍貴的文化寶藏。
後人讀起他們的詩篇,不但朗朗上口,還唇齒留香。
“前川,你隻要好好學習,將來也能寫出很多優美的詩句。”
莫前川搖搖頭,“小安哥,我不喜歡做詩詞。我喜歡跟著你,學習治世經濟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