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理邪說,美好的事物一樣感人。”李師師反駁道。
“你快點給我來點美好的曲子,不然我不饒你。”
潘小安裝作苦思冥想。
彩衣做手勢,給潘小安加油。
“彩衣,你去拿紙筆來。”
彩衣便去搬來小書桌。
李師師從床上下來。
“你躺著便好,又下來做什麽?我隻是寫幾個字,也值當你動手?”
“你且別忙寫,等我一下。”
李師師在衣櫃裏翻找,不一會找出一襲紅衫。
潘小安知道李師師要換衣服,便打算起身離開。
“小安,你來幫我。”李師師喊道。
“你倒是會使喚人。想我堂堂明威大將軍,竟然要服侍你寬衣解帶。”
李師師矮矮身,“小娘子有勞將軍。”
潘小安看著李師師的身材,也有點小悸動。“果然是紅粉佳人,美的冒泡。”
“就你會說歪詞,哪有這般誇人的?”
李師師伸開胳膊,讓潘小安給她係腰間的絲帶。
“師師,我都把你慣壞了。”
彩衣在旁邊嘻嘻笑。
李師師抱住潘小安,“獎勵你一個吻,讓你記住這一夜。”
李師師輕卷紅袖,露出蔥白般的胳膊,手指纖細優美,她拿起墨條,在徐公硯上研磨。
“這叫做紅袖添香,素手研墨。”
“好了,可以寫了。”李師師把蘸好墨的毛筆,遞給潘小安。
潘小安便在紙上寫了那首《花好月圓》。
潘小安邊寫,李師師邊念。
“這倒是首好詞,也是押著韻,但卻找不到,它出自哪個詞牌名。”
“別想了,這種是以演唱為主的詞,不是用來吟誦的。”
李師師點點頭,“我也感覺是這樣。”
潘小安指著其中的幾段詞曲,“這是女聲部分,要你來唱。”
李師師又點點頭,“我明白”
“那我先唱一段,你找找節奏與韻律。”
李師師聽了一遍,“小安,你裏麵好幾處唱錯了,應該不是在一個調上。”
潘小安鼓鼓掌,“到底還是你。一聽就明白。我就是瞎唱,原也找不著調。”
李師師來到琴旁,“或許配上樂曲,能更好聽一些。”
彩衣,你來吹笛子。我覺得裏麵有笛聲,才能表達這歡快的氣氛。”
彩衣與李師師配合的相得益彰,樂器的主次音聽的分明。
李師師唱曲與潘小安又不相同。潘小安算是破鑼嗓,而李師師算是天籟之音。
李師師唱起這首歌來,格外甜蜜。那甜蜜蜜的氣息,像是濃的化不開的糖。
“小安,你怎麽不唱?”
“師師,你唱的的真好聽。我好喜歡。”
李師師一瞬間破防,珠淚滾熱,“你真是我的冤家。”
兩人便這樣對唱起來。
“花好圓月,這可真美。若是能夠化蝶比翼飛,勝似在人間兩地相念多矣。”
李師師丟下琴,她依偎在潘小安身旁,“小安,咱們會有花好圓月的那一天,對不對?”
“我不去和月如姐姐爭寵,你隻要偶爾來看看我就好。”
潘小安歎息一聲。
“世上難得兩全法,不負月如不負卿。”
李師師一愣,“你總說你是小農民,那個農民像你這樣喜歡撩撥別人?”
潘小安嘿嘿笑道:“師師啊師師,那是因為你沒有在村裏住過。
東家長西家短,還有那專一的小酸曲,唱的人心癢癢。”
“小安,你心癢癢嗎?”李師師瞪著清澈無辜的大眼睛。
“你可真磨人,像隻花妖。”
“花妖嗎?若是如此美法,也是極好。”
潘小安攏起李師師腮邊的那一縷發絲,“說起花妖,還有這麽一段故事…”
李師師知道潘小安的用意,“小安,你給我講講這個故事吧。”
潘小安講了花妖的故事。這故事是他,從蒲鬆齡那裏聽來的。
這故事讓他在每夜睡不著覺的時候,都會讀一遍。
這故事讓人對愛情,有一種另樣的理解。
“人一生之中,到底能愛幾個人?
娶回家的,不一定是聊的來的,聊的來的,又不一定能走到一起。
相擁的隔著心,知心的卻又在別人身邊。”
李師師睡著了,彩衣也睡著了。
潘小安放下手裏的毛筆,離開了薔薇居。
“姑娘,小安大人走了。”彩衣帶著哭腔,她沒有睡著。
“是啊,彩衣。小安走了。”李師師也爬起身。
兩人來到桌前,桌前是潘小安寫的花妖。
潘小安離開汴梁城,向蘇地而去。
汴梁城的樊樓內,上演了一出花妖的戲。
進京趕考的書生安小攀,住在杭州城的一個書院裏。
書院的花園裏,有薔薇與海棠兩樹花。
這兩株花已成人形,是為花妖。海棠喜歡上書生,與之交好,日夜甜蜜…
一日,海棠身死。放不下書生,便央求薔薇替她照顧書生…
這出席分為四個章節:
一出:月夜初相見
一人一妖初相見,便雲山霧水。這出戲結束之後,安小攀悔恨交加,唱著《那一夜》。
二出:盛夏的果實
盛夏海棠身死,讓人淚奔。彩衣唱起《盛夏的果實》,甜蜜中的遺憾,讓人惋惜。
三出:花好月又圓
薔薇出場,替代海棠照顧書生。兩人從陌生到熟悉,到相互知心,許下海誓山盟,花好月圓的誓言。
李師師唱起《花好月圓》的歌曲,安小攀則用男聲匹配。
四處:千年覓花妖
薔薇身死。書生斬命脈,追輪回,以求再見薔薇一麵。
輪回盤裏,遇著千百人,可唯獨不是他的薔薇,當兩人一次次擦肩而過時…
李師師便唱起這首《花妖》。
旋律響時,觀眾就已經動容。當李師師哀怨吟唱時,台下觀看的女子,便已經哭出聲來。
此後,李師師在汴梁一連演了三百六十五場,心力交瘁,吐血在花妖的舞台上。
但這已經是兩年後的事情。
李師師在汴梁城的名望,又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是繼《木石前盟》之後的又一場大戲。
汴梁城中,達官貴人,文人雅客,為之瘋狂者甚眾。
而汴梁城的其他戲院,模仿者眾多。
沒有聽過花妖者,出門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聊天。
越是被人這樣追捧,李師師心裏越空。
“我感動了汴梁城幾百萬的百姓,卻唯獨不能把你留下。”
“你快點給我來點美好的曲子,不然我不饒你。”
潘小安裝作苦思冥想。
彩衣做手勢,給潘小安加油。
“彩衣,你去拿紙筆來。”
彩衣便去搬來小書桌。
李師師從床上下來。
“你躺著便好,又下來做什麽?我隻是寫幾個字,也值當你動手?”
“你且別忙寫,等我一下。”
李師師在衣櫃裏翻找,不一會找出一襲紅衫。
潘小安知道李師師要換衣服,便打算起身離開。
“小安,你來幫我。”李師師喊道。
“你倒是會使喚人。想我堂堂明威大將軍,竟然要服侍你寬衣解帶。”
李師師矮矮身,“小娘子有勞將軍。”
潘小安看著李師師的身材,也有點小悸動。“果然是紅粉佳人,美的冒泡。”
“就你會說歪詞,哪有這般誇人的?”
李師師伸開胳膊,讓潘小安給她係腰間的絲帶。
“師師,我都把你慣壞了。”
彩衣在旁邊嘻嘻笑。
李師師抱住潘小安,“獎勵你一個吻,讓你記住這一夜。”
李師師輕卷紅袖,露出蔥白般的胳膊,手指纖細優美,她拿起墨條,在徐公硯上研磨。
“這叫做紅袖添香,素手研墨。”
“好了,可以寫了。”李師師把蘸好墨的毛筆,遞給潘小安。
潘小安便在紙上寫了那首《花好月圓》。
潘小安邊寫,李師師邊念。
“這倒是首好詞,也是押著韻,但卻找不到,它出自哪個詞牌名。”
“別想了,這種是以演唱為主的詞,不是用來吟誦的。”
李師師點點頭,“我也感覺是這樣。”
潘小安指著其中的幾段詞曲,“這是女聲部分,要你來唱。”
李師師又點點頭,“我明白”
“那我先唱一段,你找找節奏與韻律。”
李師師聽了一遍,“小安,你裏麵好幾處唱錯了,應該不是在一個調上。”
潘小安鼓鼓掌,“到底還是你。一聽就明白。我就是瞎唱,原也找不著調。”
李師師來到琴旁,“或許配上樂曲,能更好聽一些。”
彩衣,你來吹笛子。我覺得裏麵有笛聲,才能表達這歡快的氣氛。”
彩衣與李師師配合的相得益彰,樂器的主次音聽的分明。
李師師唱曲與潘小安又不相同。潘小安算是破鑼嗓,而李師師算是天籟之音。
李師師唱起這首歌來,格外甜蜜。那甜蜜蜜的氣息,像是濃的化不開的糖。
“小安,你怎麽不唱?”
“師師,你唱的的真好聽。我好喜歡。”
李師師一瞬間破防,珠淚滾熱,“你真是我的冤家。”
兩人便這樣對唱起來。
“花好圓月,這可真美。若是能夠化蝶比翼飛,勝似在人間兩地相念多矣。”
李師師丟下琴,她依偎在潘小安身旁,“小安,咱們會有花好圓月的那一天,對不對?”
“我不去和月如姐姐爭寵,你隻要偶爾來看看我就好。”
潘小安歎息一聲。
“世上難得兩全法,不負月如不負卿。”
李師師一愣,“你總說你是小農民,那個農民像你這樣喜歡撩撥別人?”
潘小安嘿嘿笑道:“師師啊師師,那是因為你沒有在村裏住過。
東家長西家短,還有那專一的小酸曲,唱的人心癢癢。”
“小安,你心癢癢嗎?”李師師瞪著清澈無辜的大眼睛。
“你可真磨人,像隻花妖。”
“花妖嗎?若是如此美法,也是極好。”
潘小安攏起李師師腮邊的那一縷發絲,“說起花妖,還有這麽一段故事…”
李師師知道潘小安的用意,“小安,你給我講講這個故事吧。”
潘小安講了花妖的故事。這故事是他,從蒲鬆齡那裏聽來的。
這故事讓他在每夜睡不著覺的時候,都會讀一遍。
這故事讓人對愛情,有一種另樣的理解。
“人一生之中,到底能愛幾個人?
娶回家的,不一定是聊的來的,聊的來的,又不一定能走到一起。
相擁的隔著心,知心的卻又在別人身邊。”
李師師睡著了,彩衣也睡著了。
潘小安放下手裏的毛筆,離開了薔薇居。
“姑娘,小安大人走了。”彩衣帶著哭腔,她沒有睡著。
“是啊,彩衣。小安走了。”李師師也爬起身。
兩人來到桌前,桌前是潘小安寫的花妖。
潘小安離開汴梁城,向蘇地而去。
汴梁城的樊樓內,上演了一出花妖的戲。
進京趕考的書生安小攀,住在杭州城的一個書院裏。
書院的花園裏,有薔薇與海棠兩樹花。
這兩株花已成人形,是為花妖。海棠喜歡上書生,與之交好,日夜甜蜜…
一日,海棠身死。放不下書生,便央求薔薇替她照顧書生…
這出席分為四個章節:
一出:月夜初相見
一人一妖初相見,便雲山霧水。這出戲結束之後,安小攀悔恨交加,唱著《那一夜》。
二出:盛夏的果實
盛夏海棠身死,讓人淚奔。彩衣唱起《盛夏的果實》,甜蜜中的遺憾,讓人惋惜。
三出:花好月又圓
薔薇出場,替代海棠照顧書生。兩人從陌生到熟悉,到相互知心,許下海誓山盟,花好月圓的誓言。
李師師唱起《花好月圓》的歌曲,安小攀則用男聲匹配。
四處:千年覓花妖
薔薇身死。書生斬命脈,追輪回,以求再見薔薇一麵。
輪回盤裏,遇著千百人,可唯獨不是他的薔薇,當兩人一次次擦肩而過時…
李師師便唱起這首《花妖》。
旋律響時,觀眾就已經動容。當李師師哀怨吟唱時,台下觀看的女子,便已經哭出聲來。
此後,李師師在汴梁一連演了三百六十五場,心力交瘁,吐血在花妖的舞台上。
但這已經是兩年後的事情。
李師師在汴梁城的名望,又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是繼《木石前盟》之後的又一場大戲。
汴梁城中,達官貴人,文人雅客,為之瘋狂者甚眾。
而汴梁城的其他戲院,模仿者眾多。
沒有聽過花妖者,出門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聊天。
越是被人這樣追捧,李師師心裏越空。
“我感動了汴梁城幾百萬的百姓,卻唯獨不能把你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