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鬼子為了撲滅紅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對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瘋狂的掃蕩。
1940年以後,這種掃蕩更為頻繁和酷烈。例如,1942年5月1日至6月20日,侵華鬼子對晉察冀邊區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五一”大掃蕩)。鬼子采用“鐵壁合圍”“梳篦清剿”“輾轉抉剔”等戰術,對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破壞。
因此,李雲龍所剩的時間不多了。按照劇情的走向,接下來會發生山本偷襲楊村、山崎偷襲兵工廠以及李雲龍埋伏鬼子觀察團等一係列事件,緊接著便是大掃蕩。這一連串事件的時間跨度相對較短,如果僅依靠一個新一團來應對,顯然是杯水車薪。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提升周圍友軍的整體實力。隻有讓大家都變得強大,才能真正掌握主動權。
然而,僅僅提供槍支彈藥並不能顯著提高戰鬥力。
就像偽軍那樣,雖然擁有比八路軍更先進的武器,但最終還是被打得丟盔卸甲。這表明,提升軍隊素質和戰鬥力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而不僅僅是武器裝備。
戰術等這方麵的要求也是要考慮的。
現在的新一團就是個最好的例子,有了不少於鬼子的武器裝備,加上先進的戰術,在蒼雲嶺上新一團就剛反衝阪田聯隊,並戰而勝之。
更可怕的是,新一團這種成功是可以複製的。
在晉西北主要活動著八路軍三八六旅七七一和七七二兩個主力團,還有孔捷的獨立團以及丁偉新組建的新二團,再加上李雲龍的新一團,一共有五個團。
這幾個團因為得到了李雲龍上交的槍支彈藥,實力得到了增強。
其中大部分團都有一個營裝備了日軍的武器,在硬件方麵與日軍相比差距已經不是很大。
而在原本的時空中,這些優勢都是需要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來換取的,每一次的進步都伴隨著巨大的犧牲。
但是現在,由於心遠的出現,新一團成為了一個例外,他們的戰鬥力明顯超過了友軍。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想要避免被人嫉妒和攻擊,就要讓周圍的友軍也強大起來,這樣大家才能共同成長。
於是,心遠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其他部隊提高戰鬥力。
這也就有了跟李雲龍的一番話。
……
李雲龍整整想了一個晚上,那一晚他房間的燈光徹夜未熄。
第二天清晨,他滿臉心事重重的模樣去了旅部。
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麽跟旅長說的,隻曉得那天之後,晉西北的 386 旅就在內部悄悄地展開了一場換人行動。
新一團要用一千熟練掌握“三三製”戰術的戰士去交換其他團的一千新兵。
這場調換並非尋常之舉,其具體的操作細節,那是 386 旅內部的機密之事,心遠根本管不了,更是不敢管。
旅長和師長這些前輩,那可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老革命啊!
他們在戰火硝煙中積累的智慧和謀略,跟各方麵都普普通通的心遠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不知要高出多少層級。
具體要怎麽做才最為符合實際的戰場情況,可不是心遠這種平凡的普通人能夠簡簡單單就能理解透徹的。
索幸心遠也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他也僅僅隻是出於對戰局的關心給個建議而已,至於最終要如何抉擇和行動,那就全看李雲龍他們的決斷了。
……
過了一個月,心遠他們再次來到龍泉溝村。
還未進村,遠遠就聽到了激昂的口號聲和整齊的腳步聲,仿佛大地都在這鏗鏘有力的節奏中微微顫動。
走進村子,眼前展現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練兵場麵。
晉西北的天還是有點冷的,凜冽的寒風呼嘯著掠過空曠的原野。
戰士們身著略顯單薄的軍裝,卻個個精神抖擻,目光中透著堅定和無畏。
心遠注意到,戰士們呼出的氣就像股股白煙,在寒冷的空氣中迅速凝結。
他們的臉龐被凍得通紅,眉毛和睫毛上甚至掛著一層薄薄的白霜,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訓練的熱情。
操場上,一排排戰士正進行著刺殺訓練。他們手中的長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每一次刺出都帶著呼呼的風聲,仿佛要將眼前的敵人一擊必殺。
教官在隊伍中來回走動,大聲糾正著戰士們的動作,“挺直腰杆!用力!”他的聲音沙啞卻充滿力量。
另一處,一群新兵在進行體能訓練。他們背著沉重的行囊,沿著操場奔跑,腳步沉重卻堅定。
汗水從他們的額頭不斷滑落,滴在冰冷的地麵上,瞬間便消失不見。
在村子的一角,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兵正耐心地向新兵傳授著“三三製”戰術。
他們在地上用樹枝畫出簡單的圖形,詳細講解著每個位置的職責和行動要領。
新兵們圍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提出問題,老兵們則不厭其煩地解答。
心遠看到這一幕幕場景,心中湧起一股熱流。
他深知,這些戰士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刻苦訓練,隻為了能在戰場上多殺敵人,保衛家園。
他們或許沒有華麗的言辭,或許沒有顯赫的背景,但他們有著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有著為了民族解放事業甘願犧牲一切的勇氣和決心。
此時,一陣寒風吹過,心遠不禁打了個寒顫,但他看到戰士們那充滿鬥誌的身影,內心又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他堅信,有這樣的鋼鐵戰士,勝利必將屬於他們。
新一團的老兵都知道心遠他們的,所以也沒有過多的阻攔,隻是讓人去通知了李雲龍。
心遠來到新一團團部,就看到李雲龍在門外等他們了。
“哈哈哈哈,老賈你都有一個月不見了,是不是都快忘記我老李了。”李雲龍笑道。
“哪裏哪裏,我就是去外地處理了些事情,這不剛回來就來你這了,還給你帶了點禮物,就放村外了,你去派人接收一下。”心遠道。
其實心遠他們是去三十六賊那了,這幾個月殺的鬼子少了,渾身不舒服,加上空間裏的物資空了大半,得去進貨。
心遠他們跑去晉中晉南這次,用全性四張狂的身份偷襲了鬼子,還悄悄的溜進鬼子倉庫,把空間有裝滿了才罷手。
現在擊殺鬼子數來到了2400+,積分又回到了+,可把這幾個月的虧空補上咯。
本來心遠還沒想回來這麽快的,但得到“係統”提示,孔捷要移防楊村了,他馬上就知道楊村事件就要爆發了,他擔心孔捷還是有劇情裏的遭遇,就趕回來了。
當然,他也不可能直接跟孔捷說有鬼子來偷襲,這誰不得質疑啊,你我又沒見過。
所以得讓李雲龍做中間人才行,不然楊村都進不去,孔捷移防楊村的目的可是為了防守大夏灣的,陌生人可不好放進來。
“哈哈哈哈,多謝多謝,老賈你太客氣了。”李雲龍客氣道,馬上又問“是什麽禮物啊?”
“一個鬼子大隊的裝備,這不是聽說你們的換人計劃差不多完成了嘛,想必缺少武器裝備,我就送點裝備支持一下你們,這些裝備你用不上,你就拿去借花獻佛吧。”心遠道,新一團用的是蘇聯的武器體係,用不上,其他團的倒是很喜歡鬼子的武器,因為可以繳獲鬼子的武器,不怕子彈打完了就成燒火棍了。
像新一團這樣的用蘇式武器,他們也想,但沒有途徑,子彈打完了就沒用了,隻有新一團有心遠這個財神爺供著,才不會有這方麵的顧慮,很多人對李雲龍救人一命收獲一個財神爺的事那是羨慕嫉妒啊,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八路軍的團長們對救人特別上心,別說還真有收獲的,雖然比不上心遠。
“老賈有心了,我派人直接給旅長送去,具體怎麽分配,讓旅長頭疼吧。”李雲龍有點壞笑道。
“我進村的時候,看到你們的訓練了,這一個月的強化訓練,你們也讓新兵們有了初步戰鬥力了吧?接下來是不是讓他們見見血啊,畢竟沒見過血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戰士。”心遠道。
“是的,我讓張大彪像以前一樣,分批帶新來的同誌去見見血,我可不想我的兵白白在戰場上送命。”李雲龍肯定道,這又不是機密,沒有什麽不可說的。
“你不能隻顧你自己啊,其他團的情況了解嗎,形成戰鬥力沒?”心遠問道。
“他們也是老革命咯,應該也差不多吧。”李雲龍有點不肯定道。
“聽說你跟獨立團的團長孔捷團長關係不錯,我們可以去獨立團看看啊。”心遠道。
“我跟孔二愣子是一個班出來的,關係還是可以的,可以去看看。”李雲龍道。
“那明天去吧,你帶上一個連的老兵,我帶上一批組織,去孔團長那交流交流經驗。”心遠一錘定音。
1940年以後,這種掃蕩更為頻繁和酷烈。例如,1942年5月1日至6月20日,侵華鬼子對晉察冀邊區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五一”大掃蕩)。鬼子采用“鐵壁合圍”“梳篦清剿”“輾轉抉剔”等戰術,對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破壞。
因此,李雲龍所剩的時間不多了。按照劇情的走向,接下來會發生山本偷襲楊村、山崎偷襲兵工廠以及李雲龍埋伏鬼子觀察團等一係列事件,緊接著便是大掃蕩。這一連串事件的時間跨度相對較短,如果僅依靠一個新一團來應對,顯然是杯水車薪。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提升周圍友軍的整體實力。隻有讓大家都變得強大,才能真正掌握主動權。
然而,僅僅提供槍支彈藥並不能顯著提高戰鬥力。
就像偽軍那樣,雖然擁有比八路軍更先進的武器,但最終還是被打得丟盔卸甲。這表明,提升軍隊素質和戰鬥力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而不僅僅是武器裝備。
戰術等這方麵的要求也是要考慮的。
現在的新一團就是個最好的例子,有了不少於鬼子的武器裝備,加上先進的戰術,在蒼雲嶺上新一團就剛反衝阪田聯隊,並戰而勝之。
更可怕的是,新一團這種成功是可以複製的。
在晉西北主要活動著八路軍三八六旅七七一和七七二兩個主力團,還有孔捷的獨立團以及丁偉新組建的新二團,再加上李雲龍的新一團,一共有五個團。
這幾個團因為得到了李雲龍上交的槍支彈藥,實力得到了增強。
其中大部分團都有一個營裝備了日軍的武器,在硬件方麵與日軍相比差距已經不是很大。
而在原本的時空中,這些優勢都是需要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來換取的,每一次的進步都伴隨著巨大的犧牲。
但是現在,由於心遠的出現,新一團成為了一個例外,他們的戰鬥力明顯超過了友軍。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想要避免被人嫉妒和攻擊,就要讓周圍的友軍也強大起來,這樣大家才能共同成長。
於是,心遠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其他部隊提高戰鬥力。
這也就有了跟李雲龍的一番話。
……
李雲龍整整想了一個晚上,那一晚他房間的燈光徹夜未熄。
第二天清晨,他滿臉心事重重的模樣去了旅部。
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麽跟旅長說的,隻曉得那天之後,晉西北的 386 旅就在內部悄悄地展開了一場換人行動。
新一團要用一千熟練掌握“三三製”戰術的戰士去交換其他團的一千新兵。
這場調換並非尋常之舉,其具體的操作細節,那是 386 旅內部的機密之事,心遠根本管不了,更是不敢管。
旅長和師長這些前輩,那可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老革命啊!
他們在戰火硝煙中積累的智慧和謀略,跟各方麵都普普通通的心遠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不知要高出多少層級。
具體要怎麽做才最為符合實際的戰場情況,可不是心遠這種平凡的普通人能夠簡簡單單就能理解透徹的。
索幸心遠也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他也僅僅隻是出於對戰局的關心給個建議而已,至於最終要如何抉擇和行動,那就全看李雲龍他們的決斷了。
……
過了一個月,心遠他們再次來到龍泉溝村。
還未進村,遠遠就聽到了激昂的口號聲和整齊的腳步聲,仿佛大地都在這鏗鏘有力的節奏中微微顫動。
走進村子,眼前展現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練兵場麵。
晉西北的天還是有點冷的,凜冽的寒風呼嘯著掠過空曠的原野。
戰士們身著略顯單薄的軍裝,卻個個精神抖擻,目光中透著堅定和無畏。
心遠注意到,戰士們呼出的氣就像股股白煙,在寒冷的空氣中迅速凝結。
他們的臉龐被凍得通紅,眉毛和睫毛上甚至掛著一層薄薄的白霜,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訓練的熱情。
操場上,一排排戰士正進行著刺殺訓練。他們手中的長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每一次刺出都帶著呼呼的風聲,仿佛要將眼前的敵人一擊必殺。
教官在隊伍中來回走動,大聲糾正著戰士們的動作,“挺直腰杆!用力!”他的聲音沙啞卻充滿力量。
另一處,一群新兵在進行體能訓練。他們背著沉重的行囊,沿著操場奔跑,腳步沉重卻堅定。
汗水從他們的額頭不斷滑落,滴在冰冷的地麵上,瞬間便消失不見。
在村子的一角,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兵正耐心地向新兵傳授著“三三製”戰術。
他們在地上用樹枝畫出簡單的圖形,詳細講解著每個位置的職責和行動要領。
新兵們圍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提出問題,老兵們則不厭其煩地解答。
心遠看到這一幕幕場景,心中湧起一股熱流。
他深知,這些戰士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刻苦訓練,隻為了能在戰場上多殺敵人,保衛家園。
他們或許沒有華麗的言辭,或許沒有顯赫的背景,但他們有著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有著為了民族解放事業甘願犧牲一切的勇氣和決心。
此時,一陣寒風吹過,心遠不禁打了個寒顫,但他看到戰士們那充滿鬥誌的身影,內心又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他堅信,有這樣的鋼鐵戰士,勝利必將屬於他們。
新一團的老兵都知道心遠他們的,所以也沒有過多的阻攔,隻是讓人去通知了李雲龍。
心遠來到新一團團部,就看到李雲龍在門外等他們了。
“哈哈哈哈,老賈你都有一個月不見了,是不是都快忘記我老李了。”李雲龍笑道。
“哪裏哪裏,我就是去外地處理了些事情,這不剛回來就來你這了,還給你帶了點禮物,就放村外了,你去派人接收一下。”心遠道。
其實心遠他們是去三十六賊那了,這幾個月殺的鬼子少了,渾身不舒服,加上空間裏的物資空了大半,得去進貨。
心遠他們跑去晉中晉南這次,用全性四張狂的身份偷襲了鬼子,還悄悄的溜進鬼子倉庫,把空間有裝滿了才罷手。
現在擊殺鬼子數來到了2400+,積分又回到了+,可把這幾個月的虧空補上咯。
本來心遠還沒想回來這麽快的,但得到“係統”提示,孔捷要移防楊村了,他馬上就知道楊村事件就要爆發了,他擔心孔捷還是有劇情裏的遭遇,就趕回來了。
當然,他也不可能直接跟孔捷說有鬼子來偷襲,這誰不得質疑啊,你我又沒見過。
所以得讓李雲龍做中間人才行,不然楊村都進不去,孔捷移防楊村的目的可是為了防守大夏灣的,陌生人可不好放進來。
“哈哈哈哈,多謝多謝,老賈你太客氣了。”李雲龍客氣道,馬上又問“是什麽禮物啊?”
“一個鬼子大隊的裝備,這不是聽說你們的換人計劃差不多完成了嘛,想必缺少武器裝備,我就送點裝備支持一下你們,這些裝備你用不上,你就拿去借花獻佛吧。”心遠道,新一團用的是蘇聯的武器體係,用不上,其他團的倒是很喜歡鬼子的武器,因為可以繳獲鬼子的武器,不怕子彈打完了就成燒火棍了。
像新一團這樣的用蘇式武器,他們也想,但沒有途徑,子彈打完了就沒用了,隻有新一團有心遠這個財神爺供著,才不會有這方麵的顧慮,很多人對李雲龍救人一命收獲一個財神爺的事那是羨慕嫉妒啊,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八路軍的團長們對救人特別上心,別說還真有收獲的,雖然比不上心遠。
“老賈有心了,我派人直接給旅長送去,具體怎麽分配,讓旅長頭疼吧。”李雲龍有點壞笑道。
“我進村的時候,看到你們的訓練了,這一個月的強化訓練,你們也讓新兵們有了初步戰鬥力了吧?接下來是不是讓他們見見血啊,畢竟沒見過血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戰士。”心遠道。
“是的,我讓張大彪像以前一樣,分批帶新來的同誌去見見血,我可不想我的兵白白在戰場上送命。”李雲龍肯定道,這又不是機密,沒有什麽不可說的。
“你不能隻顧你自己啊,其他團的情況了解嗎,形成戰鬥力沒?”心遠問道。
“他們也是老革命咯,應該也差不多吧。”李雲龍有點不肯定道。
“聽說你跟獨立團的團長孔捷團長關係不錯,我們可以去獨立團看看啊。”心遠道。
“我跟孔二愣子是一個班出來的,關係還是可以的,可以去看看。”李雲龍道。
“那明天去吧,你帶上一個連的老兵,我帶上一批組織,去孔團長那交流交流經驗。”心遠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