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鍾瑜聽到這話氣得說不出話來。
“無恥小人,鷹犬之流,還不住口!”
鄭宜祚不屑於同曾鍾瑜這樣的狗腿子辯駁,接著將炮火對準崔友槐,
“崔友槐!你口口聲聲說要早立國本,可如今滿殿上的許多雙眼睛都看著呢,正是你在動搖國本,你口口聲聲說匡正社稷,哼,也正是你將宗廟的台基挪進自家的宗祠,意圖將宗廟踩在腳下,也正是你在動搖社。”
“口口聲聲說什麽安定萬民, 方才眾人都聽到了,指使邢施道貪汙賑災糧米的正是你們兄弟二人,用調包計禍亂藍田縣治、以至於產玉之鄉、流民遍地的也是你,明明攪擾的萬民不安的正是你崔友槐本人!如今在金殿之上,你倒是殺人的喊救命,貪贓的喊捉賊,喊起什麽國本、社稷、萬民來了,這樣的話從你肮髒的口中說出來,你都絲毫不覺得汗顏嗎?你當咱們大黎朝堂上的臣子都是傻子、瞎子、聾子嗎?你若是當真為了社稷著想,就該當著陛下與眾臣的麵一死以謝天下,還算是大丈夫之舉!”
“我鄭宜祚,原本是微末小民,得蒙陛下青睞,才忝居尚書之位,久沐君恩,當終君之事,放算得上是為臣之道,你如今憑借幾句誑語,和幾個莽夫,就想讓我背棄陛下、背棄天下人,我鄭宜祚萬死不能從命!”
“不錯,我與鄭尚書同在,雖死不能從命!”韋成嶽也站出來說道。
鄭宜祚的一席話,說的原本已經跪在地上對崔友槐宣誓效忠的臣子也紛紛站了起來,站到了鄭宜祚與韋成嶽的一邊,給鄭宜祚助威,連同原本就依附鄭鄭宜祚的眾臣們紛紛說道,
“鄭尚書說的在理”、“禍亂我大黎天下的正是你們崔氏兄弟二人,又何必拉扯旁人”、“不如左仆射與大司馬朝堂自刎、或許百年之後,二位的名聲還好聽一些,省的遺臭萬年、被世世代代辱罵唾棄”。
“你,你們……”崔友槐被鄭宜祚這樣一激,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其劊子手的本色也暴露了出來,“來人,鄭宜祚被妖人蠱惑,竟敢在此妖言惑眾,將鄭宜祚拖到殿外,當即砍殺!”
伍靖川對著幾個禁軍將士點點頭,幾個披盔戴甲、身材高大的禁軍將士走上前來,不費吹灰之力地將文臣出身、手無縛雞之力的鄭宜祚拎了起來。
“你們做什麽?”一群文臣以血肉之軀擋在禁軍將士的前麵紛紛阻攔,“這裏是象征著大黎天下至尊的乾陽宮正殿,陛下都未曾開口,你們身為食君之祿的臣子,竟敢聽信佞臣的驅使,意圖在殿前行凶,這是什麽道理?難道你們也想造反嗎?”
可幾個禁軍將士絲毫不理會文臣們的話,十幾個禁軍將士走上前來,將刀劍齊刷刷地對準了幾個文臣,文臣的議論聲逐漸平息了下來,刀劍在前,都紛紛不敢說話了。
而身後的崔友槐看眾臣斂聲屏氣,也一副勢在必得的神情,對將士們吩咐道,“將此妖人鄭宜祚拖出去處死!”
正當六名將士拖著鄭宜祚往外走的時候,隻有一個門下省的八品小官——左拾遺杜育義無反顧地走上前來,他也是門下省的臣僚之中唯一一個沒有對崔友槐跪下效忠的。
杜育一把抓住那禁軍將士用來威嚇他的利刃,血肉之軀如何能抵擋鋒利的兵刃,那利刃瞬間劃破了杜育的手掌,殷紅的鮮血順著將士的兵刃流淌到了大殿的地上。
眾臣看著鮮血留到腳邊,紛紛往後褪去,前方與利刃對峙的隻剩下杜育一人。
崔友槐以為此人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他一個儒生出身的文臣,如何能抵擋訓練有素的禁軍虎賁將士?
可崔友槐錯了,杜育看著身後的眾臣退後,自己孤身一人在前,握住兵刃的手不僅不撒開,反而還越握越緊……
眾人看著杜育以肉身擋劍,血流不止,直到那將士的靴子都被鮮血染紅,可是杜育仍舊不肯撒手。
連一旁被兩個禁軍將士架起來的鄭宜祚也冷笑起來,絲毫沒有畏懼崔氏的威嚇,眼中盡是一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樣子。
連有幾個禁軍將士也被鄭宜祚、杜育的舉動所撼動,他們是武人,常常以蠻力取勝,從不把鼓舌搖唇、弱不禁風的文人儒生放在眼中,可是他們從未想到,為何眼前的這兩個文臣羸弱的身軀中為何會有這麽大的力量,竟然能讓人將死亡置之度外,因此有幾個將士羞愧地垂下了頭。
朝中的臣僚們即使沒有度過孔孟的聖賢書,但凡還殘存一點人的惻隱之心,都會同情鄭宜祚與杜育二人,因此有不少臣僚對著禁軍將士們加以指責和議論,給禁軍將士們無形中增添了不少的壓力。
連幾個禁軍將士都動容了,於是腳步稍微退後了幾步,踟躕不前。
崔友槐原本已經勝算在握,可看著眼前的一幕,覺得事態有些不妙,臉上的笑容逐漸僵硬了,於是連忙催促著那幾個禁軍將士,“你們還愣著做什麽?動手啊,連同這個……”
崔友槐指著杜育,“連同他,將這兩個妖人一並處死!趕快動手!”
連一向不發一言的崔友植也拿出他大將軍的威嚴來,對著那幾個將士嗬斥道,“再不動手,本將軍就以軍法處置爾等,動手!”
“住手吧。”殿上的元淮對著堂下用十分沉著地語氣說道,看眾臣仍舊僵持不下,元淮從一盤拔出帝王專用的尚方寶劍,利劍出鞘的聲音響徹雲霄。
元淮對著那幾個將士嗬斥道,“還不住手!”
而在元淮一旁的湯哲庸對著堂下的伍靖川點點頭,伍靖川一伸手,做出喝止的架勢,幾個將士把鄭宜祚放開,將刀劍收入劍鞘之中,退到了一旁。
韋成嶽連忙上來攙扶鄭宜祚,說道,“鄭大人,你無妨吧。”
鄭宜祚輕輕拍了拍韋成嶽的衣衫,點點頭說道,“無妨。”
崔友植轉身看著伍靖川,用責怪的語氣說道, “伍將軍,你這是做什麽?你到底是聽從誰的命令?”
伍靖川不回答崔友植的話,雙眼看著殿上元淮的方位。而崔友植也從這眼神中知曉了他的答案。
“大理寺卿。”元淮吩咐道。
“臣在。”
“大理寺的牢獄,空閑的可多不多啊?”
大理寺卿是刑部尚書韋成嶽的人,不解地看了韋成嶽一眼,說道,“回稟陛下,多有空餘。”
“那便好。”元淮說道。
“無恥小人,鷹犬之流,還不住口!”
鄭宜祚不屑於同曾鍾瑜這樣的狗腿子辯駁,接著將炮火對準崔友槐,
“崔友槐!你口口聲聲說要早立國本,可如今滿殿上的許多雙眼睛都看著呢,正是你在動搖國本,你口口聲聲說匡正社稷,哼,也正是你將宗廟的台基挪進自家的宗祠,意圖將宗廟踩在腳下,也正是你在動搖社。”
“口口聲聲說什麽安定萬民, 方才眾人都聽到了,指使邢施道貪汙賑災糧米的正是你們兄弟二人,用調包計禍亂藍田縣治、以至於產玉之鄉、流民遍地的也是你,明明攪擾的萬民不安的正是你崔友槐本人!如今在金殿之上,你倒是殺人的喊救命,貪贓的喊捉賊,喊起什麽國本、社稷、萬民來了,這樣的話從你肮髒的口中說出來,你都絲毫不覺得汗顏嗎?你當咱們大黎朝堂上的臣子都是傻子、瞎子、聾子嗎?你若是當真為了社稷著想,就該當著陛下與眾臣的麵一死以謝天下,還算是大丈夫之舉!”
“我鄭宜祚,原本是微末小民,得蒙陛下青睞,才忝居尚書之位,久沐君恩,當終君之事,放算得上是為臣之道,你如今憑借幾句誑語,和幾個莽夫,就想讓我背棄陛下、背棄天下人,我鄭宜祚萬死不能從命!”
“不錯,我與鄭尚書同在,雖死不能從命!”韋成嶽也站出來說道。
鄭宜祚的一席話,說的原本已經跪在地上對崔友槐宣誓效忠的臣子也紛紛站了起來,站到了鄭宜祚與韋成嶽的一邊,給鄭宜祚助威,連同原本就依附鄭鄭宜祚的眾臣們紛紛說道,
“鄭尚書說的在理”、“禍亂我大黎天下的正是你們崔氏兄弟二人,又何必拉扯旁人”、“不如左仆射與大司馬朝堂自刎、或許百年之後,二位的名聲還好聽一些,省的遺臭萬年、被世世代代辱罵唾棄”。
“你,你們……”崔友槐被鄭宜祚這樣一激,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其劊子手的本色也暴露了出來,“來人,鄭宜祚被妖人蠱惑,竟敢在此妖言惑眾,將鄭宜祚拖到殿外,當即砍殺!”
伍靖川對著幾個禁軍將士點點頭,幾個披盔戴甲、身材高大的禁軍將士走上前來,不費吹灰之力地將文臣出身、手無縛雞之力的鄭宜祚拎了起來。
“你們做什麽?”一群文臣以血肉之軀擋在禁軍將士的前麵紛紛阻攔,“這裏是象征著大黎天下至尊的乾陽宮正殿,陛下都未曾開口,你們身為食君之祿的臣子,竟敢聽信佞臣的驅使,意圖在殿前行凶,這是什麽道理?難道你們也想造反嗎?”
可幾個禁軍將士絲毫不理會文臣們的話,十幾個禁軍將士走上前來,將刀劍齊刷刷地對準了幾個文臣,文臣的議論聲逐漸平息了下來,刀劍在前,都紛紛不敢說話了。
而身後的崔友槐看眾臣斂聲屏氣,也一副勢在必得的神情,對將士們吩咐道,“將此妖人鄭宜祚拖出去處死!”
正當六名將士拖著鄭宜祚往外走的時候,隻有一個門下省的八品小官——左拾遺杜育義無反顧地走上前來,他也是門下省的臣僚之中唯一一個沒有對崔友槐跪下效忠的。
杜育一把抓住那禁軍將士用來威嚇他的利刃,血肉之軀如何能抵擋鋒利的兵刃,那利刃瞬間劃破了杜育的手掌,殷紅的鮮血順著將士的兵刃流淌到了大殿的地上。
眾臣看著鮮血留到腳邊,紛紛往後褪去,前方與利刃對峙的隻剩下杜育一人。
崔友槐以為此人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他一個儒生出身的文臣,如何能抵擋訓練有素的禁軍虎賁將士?
可崔友槐錯了,杜育看著身後的眾臣退後,自己孤身一人在前,握住兵刃的手不僅不撒開,反而還越握越緊……
眾人看著杜育以肉身擋劍,血流不止,直到那將士的靴子都被鮮血染紅,可是杜育仍舊不肯撒手。
連一旁被兩個禁軍將士架起來的鄭宜祚也冷笑起來,絲毫沒有畏懼崔氏的威嚇,眼中盡是一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樣子。
連有幾個禁軍將士也被鄭宜祚、杜育的舉動所撼動,他們是武人,常常以蠻力取勝,從不把鼓舌搖唇、弱不禁風的文人儒生放在眼中,可是他們從未想到,為何眼前的這兩個文臣羸弱的身軀中為何會有這麽大的力量,竟然能讓人將死亡置之度外,因此有幾個將士羞愧地垂下了頭。
朝中的臣僚們即使沒有度過孔孟的聖賢書,但凡還殘存一點人的惻隱之心,都會同情鄭宜祚與杜育二人,因此有不少臣僚對著禁軍將士們加以指責和議論,給禁軍將士們無形中增添了不少的壓力。
連幾個禁軍將士都動容了,於是腳步稍微退後了幾步,踟躕不前。
崔友槐原本已經勝算在握,可看著眼前的一幕,覺得事態有些不妙,臉上的笑容逐漸僵硬了,於是連忙催促著那幾個禁軍將士,“你們還愣著做什麽?動手啊,連同這個……”
崔友槐指著杜育,“連同他,將這兩個妖人一並處死!趕快動手!”
連一向不發一言的崔友植也拿出他大將軍的威嚴來,對著那幾個將士嗬斥道,“再不動手,本將軍就以軍法處置爾等,動手!”
“住手吧。”殿上的元淮對著堂下用十分沉著地語氣說道,看眾臣仍舊僵持不下,元淮從一盤拔出帝王專用的尚方寶劍,利劍出鞘的聲音響徹雲霄。
元淮對著那幾個將士嗬斥道,“還不住手!”
而在元淮一旁的湯哲庸對著堂下的伍靖川點點頭,伍靖川一伸手,做出喝止的架勢,幾個將士把鄭宜祚放開,將刀劍收入劍鞘之中,退到了一旁。
韋成嶽連忙上來攙扶鄭宜祚,說道,“鄭大人,你無妨吧。”
鄭宜祚輕輕拍了拍韋成嶽的衣衫,點點頭說道,“無妨。”
崔友植轉身看著伍靖川,用責怪的語氣說道, “伍將軍,你這是做什麽?你到底是聽從誰的命令?”
伍靖川不回答崔友植的話,雙眼看著殿上元淮的方位。而崔友植也從這眼神中知曉了他的答案。
“大理寺卿。”元淮吩咐道。
“臣在。”
“大理寺的牢獄,空閑的可多不多啊?”
大理寺卿是刑部尚書韋成嶽的人,不解地看了韋成嶽一眼,說道,“回稟陛下,多有空餘。”
“那便好。”元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