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娥,”盧憶蓀吩咐道。
“奴婢在,”
“三日之後,皇後娘娘就要搬離寒雀台,到甘泉宮去了,如今皇後娘娘身邊侍奉的人不多,娘娘的東西多得很,想必一時收拾不過來, 你便留下來,帶上咱們宮中的幾個丫頭,協助皇後娘娘收拾收拾所用之物。”盧憶蓀吩咐道。
“是,奴婢遵命。”
“記住,皇後娘娘去甘泉宮是要去閉門思過的,一切從簡,自然用不上什麽華貴之物,免得擾了娘娘的清修,你便和丫頭們在皇後娘娘的寢宮裏,好好給娘娘打點打點,隻給娘娘帶上一些素淨的衣衫首飾,其餘的都沒入內府局,不必讓娘娘倒騰著,大老遠地帶到甘泉宮去了。”
“是。”霜娥回道。
崔皇後聽著,也自然明白盧憶蓀這話的意思,盧憶蓀是借著讓宮人收拾東西的名義,從裏到外抄檢一遍崔皇後的所用之物。
崔皇後執掌後宮將近二十年,從當貴妃的時候,就多有官員每年進獻無數珍寶給她,等她當上了皇後,她的兄弟為將為相,各地為了巴結崔皇後,給她進獻的寶貝就更不計其數了。
即便是元淮下旨將崔皇後貶到了寒雀台來,可是崔皇後多年來積蓄的金銀珍寶,並非派人抄檢,大部分都未曾挪動,崔皇後來寒雀台之時,為了行事方便,帶了不少的寶貝過來,其餘的仍舊存放在坤儀宮。
今日盧憶蓀這樣做,就是效仿杜育在前朝抄檢崔府,後宮之中,她也要徹底斷了崔皇後的後路。
盧憶蓀知道,這宮中的人再怎麽整頓都是一樣的,仍舊還是拿銀子辦事,若是手上有銀子,崔皇後即便是在甘泉宮,仍舊有法子指使得動皇宮中的人大老遠地替她辦事,若是手上沒有銀子,那崔皇後就徹底隻剩下一個皇後的虛名,即便是有心,也再也翻不起什麽浪來了。
“珪如啊。”盧憶蓀又叫道。
“奴婢在。”
“坤儀宮那邊就交給你去清點了,”盧憶蓀說道,“若是有什麽皇後娘娘用得上的東西,便讓人給她送到寒雀台來, 若是沒有,也一並送進內府局,讓內府局的人一一清點入賬,不得遺漏,並交由陛下過目。”
“是,”
“若有什麽不懂的,讓菖蘭與卉英幫你一把,那兩個丫頭在皇後娘娘身邊服侍多年,對坤儀宮的一應大小事想必是清楚的。”盧憶蓀說道。
“是,奴婢明白。”
崔皇後在後殿都聽著,雖然心中生氣,也早就已經不做分辯,她如今也已經沒有了與盧憶蓀抗衡的本錢,隻能由著她處置,不發一言。
“既然如此,臣妾便告退了,”盧憶蓀說道,“望皇後娘娘保重鳳體,來日還長著呢,您且養足老精神看看,莫要辜負了來日的好日子才是。”
盧憶蓀又安排了幾個女官在寒雀台看著,不許崔皇後出什麽意外,免得崔皇後想尋短見,倒是便宜了她。
過了一會兒,盧憶蓀帶著人從寒雀台中了走出來,走到西南角的風口裏朝著遠處望去,那不遠的地方就是永巷。
盧憶蓀看著在永巷中做苦役的宮人們,終日勞作,就想到當日的自己剛到南虞蒼梧王府的那些日子。
“夫人看什麽呢?”靈笳問道。
“看這些永巷犯錯的嬪妃和宮人。”盧憶蓀說道,“靈笳啊,你說這樣做,會讓這些人在勞作中與囚禁之中反省自己的過錯嗎?
靈笳搖搖頭。
“你的意思是不能了?”
“不是不是,奴婢也不知道,”靈笳說道,“若說他們不會反省自己的過錯,可是奴婢也有姐妹,曾經被罰入永巷,出來之後,性子的確有所收斂,不似往昔那般張狂了,可是也有一些人被罰入永巷之後,變得比從前更加狠毒頑劣, 這效用一加一減,倒像是白忙。而且……”
“而且什麽?”盧憶蓀問道。
“奴婢進宮也有些日子,為什麽總覺得這永巷之中的人從未少過呢?若是永巷的刑罰對懲治犯人、嚴正宮紀那般有用,那永巷之人應該越來越少才對,可是仍舊有這麽多的人被囚禁在其中受刑,不光是永巷,還有比永巷更苛刻的掖庭宮、宮正局與慎刑司,還有內侍省關押內侍們的監牢,大內監牢……”
“仔細算算,這宮中用來懲治宮人之罪的地方可是真不少,按理說,也該起到震懾眾人的用處了,為何仍舊與這麽多人明知故犯,被關在裏頭呢?哪一個真的起了防微杜漸、溯本清源的作用呢?若真起了,便不會有眼下永巷的這麽多人了,可見若想杜絕宮人之罪,以重刑懲治的效用不大。”
“這話有意思。”盧憶蓀說道。
“奴婢想,這宮人們之所以會犯錯,無非是因為兩件事,一是人心,二是刑典,若是人心亂了,該理清的是人心才對,刑典亂了,該修葺刑典才是,人心和順,刑典清明,所犯之罪自然就少了,到了那時,何必還要興建千百間永巷這樣的地方,白白作踐了土木、人力、物力呢?”靈笳說著,說得有些忘神,差點忘了分寸。
盧憶蓀回過頭去看她,想不到靈笳平日裏大大咧咧,和月嬌像是一路人,可說起話來頭頭是道,頭腦卻靈光得很。
過了一會兒,月嬌走了過來,上前說道,“姐姐怎麽站在這個風口裏說話?”
“你來了。”盧憶蓀轉身看著月嬌,微笑著說,“方才在寒雀台中與崔氏說了好一會兒的話,裏頭實在是憋得慌,出來站在這裏透透氣。”
“原是這樣,”月嬌說道。“這崔氏冥頑不化,跟她說話,想必也當真是累得慌。”
“不提這個,交代你的事辦的如何了?”盧憶蓀問道。
“都已經辦妥了,讓人將她送回原籍了。”月嬌問道,“隻是姐姐,何必輕饒了她,按我的想法,就將她充為官中的奴婢,由著那些人去作踐她罷了,反正以往,她們這一家也沒少作踐了旁人。”
“原本我也想如此,”盧憶蓀說道,“隻是那一日在虞泉別院,你也聽到楊安氏所說,憶蓁的孩子,也多虧了她才能活下來,也足以見得這崔老太君還是存了一點慈心的,不似她的兩兒一女,看在這點慈心的麵子上,便饒了她的輾轉為奴之苦吧,不過,她是過慣了錦衣玉食、奴婢成群的日子的人,即便是免了她的奴婢身份,將她貶為平民,遣送回原籍,由著她在舉目無親的地方,自身自滅吧。”
“那倒也是,她們這樣的人經不得苦,讓她過一過貧苦人的日子,也算是解氣。”
“我讓人給崔大將軍準備的藥,可準備妥當了?”盧憶蓀問道。
“秦太醫已經備下了,聽人說,明日午後,湯公公會去賜藥。”月嬌說道。
“那咱們也去送這位崔大將軍最後一程。”
“奴婢在,”
“三日之後,皇後娘娘就要搬離寒雀台,到甘泉宮去了,如今皇後娘娘身邊侍奉的人不多,娘娘的東西多得很,想必一時收拾不過來, 你便留下來,帶上咱們宮中的幾個丫頭,協助皇後娘娘收拾收拾所用之物。”盧憶蓀吩咐道。
“是,奴婢遵命。”
“記住,皇後娘娘去甘泉宮是要去閉門思過的,一切從簡,自然用不上什麽華貴之物,免得擾了娘娘的清修,你便和丫頭們在皇後娘娘的寢宮裏,好好給娘娘打點打點,隻給娘娘帶上一些素淨的衣衫首飾,其餘的都沒入內府局,不必讓娘娘倒騰著,大老遠地帶到甘泉宮去了。”
“是。”霜娥回道。
崔皇後聽著,也自然明白盧憶蓀這話的意思,盧憶蓀是借著讓宮人收拾東西的名義,從裏到外抄檢一遍崔皇後的所用之物。
崔皇後執掌後宮將近二十年,從當貴妃的時候,就多有官員每年進獻無數珍寶給她,等她當上了皇後,她的兄弟為將為相,各地為了巴結崔皇後,給她進獻的寶貝就更不計其數了。
即便是元淮下旨將崔皇後貶到了寒雀台來,可是崔皇後多年來積蓄的金銀珍寶,並非派人抄檢,大部分都未曾挪動,崔皇後來寒雀台之時,為了行事方便,帶了不少的寶貝過來,其餘的仍舊存放在坤儀宮。
今日盧憶蓀這樣做,就是效仿杜育在前朝抄檢崔府,後宮之中,她也要徹底斷了崔皇後的後路。
盧憶蓀知道,這宮中的人再怎麽整頓都是一樣的,仍舊還是拿銀子辦事,若是手上有銀子,崔皇後即便是在甘泉宮,仍舊有法子指使得動皇宮中的人大老遠地替她辦事,若是手上沒有銀子,那崔皇後就徹底隻剩下一個皇後的虛名,即便是有心,也再也翻不起什麽浪來了。
“珪如啊。”盧憶蓀又叫道。
“奴婢在。”
“坤儀宮那邊就交給你去清點了,”盧憶蓀說道,“若是有什麽皇後娘娘用得上的東西,便讓人給她送到寒雀台來, 若是沒有,也一並送進內府局,讓內府局的人一一清點入賬,不得遺漏,並交由陛下過目。”
“是,”
“若有什麽不懂的,讓菖蘭與卉英幫你一把,那兩個丫頭在皇後娘娘身邊服侍多年,對坤儀宮的一應大小事想必是清楚的。”盧憶蓀說道。
“是,奴婢明白。”
崔皇後在後殿都聽著,雖然心中生氣,也早就已經不做分辯,她如今也已經沒有了與盧憶蓀抗衡的本錢,隻能由著她處置,不發一言。
“既然如此,臣妾便告退了,”盧憶蓀說道,“望皇後娘娘保重鳳體,來日還長著呢,您且養足老精神看看,莫要辜負了來日的好日子才是。”
盧憶蓀又安排了幾個女官在寒雀台看著,不許崔皇後出什麽意外,免得崔皇後想尋短見,倒是便宜了她。
過了一會兒,盧憶蓀帶著人從寒雀台中了走出來,走到西南角的風口裏朝著遠處望去,那不遠的地方就是永巷。
盧憶蓀看著在永巷中做苦役的宮人們,終日勞作,就想到當日的自己剛到南虞蒼梧王府的那些日子。
“夫人看什麽呢?”靈笳問道。
“看這些永巷犯錯的嬪妃和宮人。”盧憶蓀說道,“靈笳啊,你說這樣做,會讓這些人在勞作中與囚禁之中反省自己的過錯嗎?
靈笳搖搖頭。
“你的意思是不能了?”
“不是不是,奴婢也不知道,”靈笳說道,“若說他們不會反省自己的過錯,可是奴婢也有姐妹,曾經被罰入永巷,出來之後,性子的確有所收斂,不似往昔那般張狂了,可是也有一些人被罰入永巷之後,變得比從前更加狠毒頑劣, 這效用一加一減,倒像是白忙。而且……”
“而且什麽?”盧憶蓀問道。
“奴婢進宮也有些日子,為什麽總覺得這永巷之中的人從未少過呢?若是永巷的刑罰對懲治犯人、嚴正宮紀那般有用,那永巷之人應該越來越少才對,可是仍舊有這麽多的人被囚禁在其中受刑,不光是永巷,還有比永巷更苛刻的掖庭宮、宮正局與慎刑司,還有內侍省關押內侍們的監牢,大內監牢……”
“仔細算算,這宮中用來懲治宮人之罪的地方可是真不少,按理說,也該起到震懾眾人的用處了,為何仍舊與這麽多人明知故犯,被關在裏頭呢?哪一個真的起了防微杜漸、溯本清源的作用呢?若真起了,便不會有眼下永巷的這麽多人了,可見若想杜絕宮人之罪,以重刑懲治的效用不大。”
“這話有意思。”盧憶蓀說道。
“奴婢想,這宮人們之所以會犯錯,無非是因為兩件事,一是人心,二是刑典,若是人心亂了,該理清的是人心才對,刑典亂了,該修葺刑典才是,人心和順,刑典清明,所犯之罪自然就少了,到了那時,何必還要興建千百間永巷這樣的地方,白白作踐了土木、人力、物力呢?”靈笳說著,說得有些忘神,差點忘了分寸。
盧憶蓀回過頭去看她,想不到靈笳平日裏大大咧咧,和月嬌像是一路人,可說起話來頭頭是道,頭腦卻靈光得很。
過了一會兒,月嬌走了過來,上前說道,“姐姐怎麽站在這個風口裏說話?”
“你來了。”盧憶蓀轉身看著月嬌,微笑著說,“方才在寒雀台中與崔氏說了好一會兒的話,裏頭實在是憋得慌,出來站在這裏透透氣。”
“原是這樣,”月嬌說道。“這崔氏冥頑不化,跟她說話,想必也當真是累得慌。”
“不提這個,交代你的事辦的如何了?”盧憶蓀問道。
“都已經辦妥了,讓人將她送回原籍了。”月嬌問道,“隻是姐姐,何必輕饒了她,按我的想法,就將她充為官中的奴婢,由著那些人去作踐她罷了,反正以往,她們這一家也沒少作踐了旁人。”
“原本我也想如此,”盧憶蓀說道,“隻是那一日在虞泉別院,你也聽到楊安氏所說,憶蓁的孩子,也多虧了她才能活下來,也足以見得這崔老太君還是存了一點慈心的,不似她的兩兒一女,看在這點慈心的麵子上,便饒了她的輾轉為奴之苦吧,不過,她是過慣了錦衣玉食、奴婢成群的日子的人,即便是免了她的奴婢身份,將她貶為平民,遣送回原籍,由著她在舉目無親的地方,自身自滅吧。”
“那倒也是,她們這樣的人經不得苦,讓她過一過貧苦人的日子,也算是解氣。”
“我讓人給崔大將軍準備的藥,可準備妥當了?”盧憶蓀問道。
“秦太醫已經備下了,聽人說,明日午後,湯公公會去賜藥。”月嬌說道。
“那咱們也去送這位崔大將軍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