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淑妃與康嬪之間關係微妙,兩人從前有些過節,倒也有些同病相憐之處。
說二人有些過節,那時因為康嬪得寵之時,裴淑妃也也剛蒙盛寵,那時候正好是劉皇後剛被廢為庶人之後,宮中屬康明嬪、莊妃、康嬪還有淑妃風頭最盛。
其中明嬪的年紀最長,侍奉元淮最早,再是莊妃,次於明嬪入宮,再就是康嬪,裴淑妃雖然是元淮的親表妹,兩人自小便認識,裴淑妃也早早入宮了,隻是一直養在仁壽宮裴太妃跟前,直到延昌四年才侍奉元淮,正是成了元淮的嬪妃。
康嬪與裴淑妃的年紀差不多大,又幾乎是同時成了元淮的寵妾,早年的康嬪沒有今時今日的心機深沉,是山東望族——渤海高氏出身,也是個愛出風頭的,裴淑妃仗著是先太後的親侄女,勢頭更不必說,當日二人之間的明爭暗鬥、爭奇鬥豔,自然是不必說的,因此早年間二人也有不少的過節。
說二人同病相憐,也是因為二人如今都膝下單薄,沒有子嗣,雖然出身不低,可如今元淮也不太寵愛她們,將她們晾在一邊,早年不管是康嬪還是裴淑妃,爭奇鬥豔之時,也是崔氏兄弟與崔皇後勢頭最盛的時候,崔氏兄妹,幾乎將前朝和後宮一同把持在了手中,天下臣民,除了皇族元氏,莫不以後族清河崔氏為尊,連宗室王公路過崔氏的府邸都讓馬夫看緊了馬匹,莫讓馬屁的嘶鳴吵到崔府的人,崔氏兄妹當日的權勢,也足以想見。
而崔皇後以為已經將後宮所有人的生殺予奪握在手中的時候,竟然手底下有兩個年輕的嬪妃不消停,在後宮之中恃寵而驕,自以為有了皇帝的寵愛便目中無人,屢屢生事,崔皇後自然是容不得這兩個人的,這兩個人便是康嬪與裴淑妃。
康嬪曾三次有孕,足以可見元淮昔日對她的寵愛,可無奈三個胎兒都未能保住,且兩個都與崔皇後有關,懷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康嬪知道保不住孩子,便主動將胎兒打下,且以死胎起誓,一心侍奉崔皇後,不敢有違崔皇後之意,伺候便成了崔皇後的黨羽。
而裴淑妃早年曾借著先太後娘家人的身份,想和崔皇後一較高下,可無奈,無論門第高低、德行名望、子嗣一脈都無法與崔皇後抗衡,於是聽從姑母裴太妃的建議,逐漸收斂鋒芒,屈居崔皇後之下,盡管心中有旁的打算,但是麵子上對崔皇後也算是恭謹,不再與崔皇後抗衡。
再者,盧憶蓀執掌後宮大權之時,便將裴淑妃與康嬪一同防範,不分彼此,也更使得二人逐漸走到一處。
“你嚇我一跳,”裴淑妃看康嬪突然出現,於是說道,“這裏是衍慶宮的後花園,你為何在此鬼鬼祟祟?”
“臣妾冒失,還請淑妃娘娘恕罪。”康嬪說道,“隻是如今宮中盡是鳴鸞閣的眼線,若是堂而皇之地進出衍慶宮,被有心之人發覺,密告到鳴鸞閣去,那我與淑妃娘娘豈不是連這樣鬼鬼祟祟說個話的機會都沒有了。”
裴淑妃一想,康嬪的話也有道理,而且康嬪的思慮周全,做事滴水不漏,今日與康嬪私想必也是無礙的,於是說道。“也罷了,你放才所言,是何意啊?”
“臣妾不過是看淑妃娘娘心有所憂,特來給淑妃娘娘獻計的。”康嬪說道。
“本宮如今心無掛礙,何來憂思一說呢?”裴淑妃說道,“倒是你,如今又不安分了起來。”
“娘娘的心事都寫在臉上,愁容不展,臣妾這眼拙之人都能看得出來,更別說旁的眼明心亮之人了。”康嬪說道,“其實不止是娘娘,連臣妾這樣的愚笨之人,一想到宮中情勢都憂愁得很,更不要說身居高位的淑妃娘娘了。”
裴淑妃聽康嬪這樣說,握緊了袖中的手絹。
“其實何止是你我,”康嬪接著說道,“臣妾想如今的宮中,除了將要遠遁邯鄲的瑾妃,沒有一個人是沒有煩憂的,旁的不多,眼前最要命的事便有一件。”
“何事?”
“便是崔氏身死之後,虛閑出來的皇後之位啊。”康嬪說。“這後宮嬪妃,有哪一個不想做皇後的?即便是不想做皇後,也擔心將來的皇後人選是否是個性情和善、寬容待下的主,皇後座下有屬官十分、侍奉在側的女官、內官、宮女、寺人成百上千,一人便手執後宮眾人的生死大權,若還如當日的崔皇後那般,姐妹們在宮中的日子豈不是又要難過了?因此,臣妾憂心不已。”
“那依康嬪所見,誰會是來日登上後位之人?”裴淑妃問道。
“咱們大黎繼立皇後,一共有三種可行之法,”康嬪說道,“這第一種嘛,便是廢後複立,眼前便有一位,便是陛下的結發元妻劉夫人。”
裴淑妃聽著,讓芒角將康嬪引到一側的掩碧亭坐下,又讓小宮女欒兒奉茶過來。
“有勞姑娘,”康嬪接過茶,看了容貌秀美、頗有風韻的小宮女欒兒一眼。
康嬪接著說道,“這劉夫人雖然是陛下的元妻,隻是出身京兆勳貴,雖然如今崔氏倒了,臣妾想若是劉夫人當上皇後,讓潛藏在各處的勳貴勢力死灰複燃,不光如今的右仆射和門下侍中,是連陛下都不敢冒這個險的,崔氏主政多年,威勢之下,處處裂痕,若是此時劉夫人複位為後,這裂痕隻會越來越大,於朝政、民心也是不安,因此,陛下絕不會複立劉氏。”
“說的有理。”裴淑妃說道。
“這第二個法子,便是從宮外的官宦之家擇選適齡的女子,迎入宮中為後,”康嬪說道,“這法子朝臣們想必是沒有異議,若是從宮外迎立新後,皇後人選無外乎是從如今的朝廷新貴之間迎娶,且能為天下帶來嶄新氣象,這與如今的韋氏、鄭氏、陶氏的心意是不謀而合的,朝臣們自然願意,隻是臣妾想,淑妃娘娘也知道,如今後宮之中勢力紛繁,嬪妃皇嗣眾多,且僅是皇宮一處便有數萬宮人,還有幾處離宮,更遑論公主王妃與外臣命婦了,皇後乃內宮之主,責任重大,且敦慈太後早殤,無先輩引導,一個十七八的黃毛丫頭,如何能轄製周全這許多人等?因此迎立新後也絕無可能。”
“那康嬪的意思是……”裴淑妃問道。
“陛下立後,一定遵循第三種法子,”康嬪說,“便是扶立妾妃,從現有的後宮嬪妃之中,擇選合適之人,冊立為後。而如今的後宮嬪妃之中,論家世、論子嗣、論尊榮、論名望、論親疏,隻有一人合適。”
芒角和裴淑妃目不轉睛地看著康嬪,芒角問道,“康嬪娘娘說的是……”
“便是您啊,淑妃娘娘。”康嬪對裴淑妃說道。
說二人有些過節,那時因為康嬪得寵之時,裴淑妃也也剛蒙盛寵,那時候正好是劉皇後剛被廢為庶人之後,宮中屬康明嬪、莊妃、康嬪還有淑妃風頭最盛。
其中明嬪的年紀最長,侍奉元淮最早,再是莊妃,次於明嬪入宮,再就是康嬪,裴淑妃雖然是元淮的親表妹,兩人自小便認識,裴淑妃也早早入宮了,隻是一直養在仁壽宮裴太妃跟前,直到延昌四年才侍奉元淮,正是成了元淮的嬪妃。
康嬪與裴淑妃的年紀差不多大,又幾乎是同時成了元淮的寵妾,早年的康嬪沒有今時今日的心機深沉,是山東望族——渤海高氏出身,也是個愛出風頭的,裴淑妃仗著是先太後的親侄女,勢頭更不必說,當日二人之間的明爭暗鬥、爭奇鬥豔,自然是不必說的,因此早年間二人也有不少的過節。
說二人同病相憐,也是因為二人如今都膝下單薄,沒有子嗣,雖然出身不低,可如今元淮也不太寵愛她們,將她們晾在一邊,早年不管是康嬪還是裴淑妃,爭奇鬥豔之時,也是崔氏兄弟與崔皇後勢頭最盛的時候,崔氏兄妹,幾乎將前朝和後宮一同把持在了手中,天下臣民,除了皇族元氏,莫不以後族清河崔氏為尊,連宗室王公路過崔氏的府邸都讓馬夫看緊了馬匹,莫讓馬屁的嘶鳴吵到崔府的人,崔氏兄妹當日的權勢,也足以想見。
而崔皇後以為已經將後宮所有人的生殺予奪握在手中的時候,竟然手底下有兩個年輕的嬪妃不消停,在後宮之中恃寵而驕,自以為有了皇帝的寵愛便目中無人,屢屢生事,崔皇後自然是容不得這兩個人的,這兩個人便是康嬪與裴淑妃。
康嬪曾三次有孕,足以可見元淮昔日對她的寵愛,可無奈三個胎兒都未能保住,且兩個都與崔皇後有關,懷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康嬪知道保不住孩子,便主動將胎兒打下,且以死胎起誓,一心侍奉崔皇後,不敢有違崔皇後之意,伺候便成了崔皇後的黨羽。
而裴淑妃早年曾借著先太後娘家人的身份,想和崔皇後一較高下,可無奈,無論門第高低、德行名望、子嗣一脈都無法與崔皇後抗衡,於是聽從姑母裴太妃的建議,逐漸收斂鋒芒,屈居崔皇後之下,盡管心中有旁的打算,但是麵子上對崔皇後也算是恭謹,不再與崔皇後抗衡。
再者,盧憶蓀執掌後宮大權之時,便將裴淑妃與康嬪一同防範,不分彼此,也更使得二人逐漸走到一處。
“你嚇我一跳,”裴淑妃看康嬪突然出現,於是說道,“這裏是衍慶宮的後花園,你為何在此鬼鬼祟祟?”
“臣妾冒失,還請淑妃娘娘恕罪。”康嬪說道,“隻是如今宮中盡是鳴鸞閣的眼線,若是堂而皇之地進出衍慶宮,被有心之人發覺,密告到鳴鸞閣去,那我與淑妃娘娘豈不是連這樣鬼鬼祟祟說個話的機會都沒有了。”
裴淑妃一想,康嬪的話也有道理,而且康嬪的思慮周全,做事滴水不漏,今日與康嬪私想必也是無礙的,於是說道。“也罷了,你放才所言,是何意啊?”
“臣妾不過是看淑妃娘娘心有所憂,特來給淑妃娘娘獻計的。”康嬪說道。
“本宮如今心無掛礙,何來憂思一說呢?”裴淑妃說道,“倒是你,如今又不安分了起來。”
“娘娘的心事都寫在臉上,愁容不展,臣妾這眼拙之人都能看得出來,更別說旁的眼明心亮之人了。”康嬪說道,“其實不止是娘娘,連臣妾這樣的愚笨之人,一想到宮中情勢都憂愁得很,更不要說身居高位的淑妃娘娘了。”
裴淑妃聽康嬪這樣說,握緊了袖中的手絹。
“其實何止是你我,”康嬪接著說道,“臣妾想如今的宮中,除了將要遠遁邯鄲的瑾妃,沒有一個人是沒有煩憂的,旁的不多,眼前最要命的事便有一件。”
“何事?”
“便是崔氏身死之後,虛閑出來的皇後之位啊。”康嬪說。“這後宮嬪妃,有哪一個不想做皇後的?即便是不想做皇後,也擔心將來的皇後人選是否是個性情和善、寬容待下的主,皇後座下有屬官十分、侍奉在側的女官、內官、宮女、寺人成百上千,一人便手執後宮眾人的生死大權,若還如當日的崔皇後那般,姐妹們在宮中的日子豈不是又要難過了?因此,臣妾憂心不已。”
“那依康嬪所見,誰會是來日登上後位之人?”裴淑妃問道。
“咱們大黎繼立皇後,一共有三種可行之法,”康嬪說道,“這第一種嘛,便是廢後複立,眼前便有一位,便是陛下的結發元妻劉夫人。”
裴淑妃聽著,讓芒角將康嬪引到一側的掩碧亭坐下,又讓小宮女欒兒奉茶過來。
“有勞姑娘,”康嬪接過茶,看了容貌秀美、頗有風韻的小宮女欒兒一眼。
康嬪接著說道,“這劉夫人雖然是陛下的元妻,隻是出身京兆勳貴,雖然如今崔氏倒了,臣妾想若是劉夫人當上皇後,讓潛藏在各處的勳貴勢力死灰複燃,不光如今的右仆射和門下侍中,是連陛下都不敢冒這個險的,崔氏主政多年,威勢之下,處處裂痕,若是此時劉夫人複位為後,這裂痕隻會越來越大,於朝政、民心也是不安,因此,陛下絕不會複立劉氏。”
“說的有理。”裴淑妃說道。
“這第二個法子,便是從宮外的官宦之家擇選適齡的女子,迎入宮中為後,”康嬪說道,“這法子朝臣們想必是沒有異議,若是從宮外迎立新後,皇後人選無外乎是從如今的朝廷新貴之間迎娶,且能為天下帶來嶄新氣象,這與如今的韋氏、鄭氏、陶氏的心意是不謀而合的,朝臣們自然願意,隻是臣妾想,淑妃娘娘也知道,如今後宮之中勢力紛繁,嬪妃皇嗣眾多,且僅是皇宮一處便有數萬宮人,還有幾處離宮,更遑論公主王妃與外臣命婦了,皇後乃內宮之主,責任重大,且敦慈太後早殤,無先輩引導,一個十七八的黃毛丫頭,如何能轄製周全這許多人等?因此迎立新後也絕無可能。”
“那康嬪的意思是……”裴淑妃問道。
“陛下立後,一定遵循第三種法子,”康嬪說,“便是扶立妾妃,從現有的後宮嬪妃之中,擇選合適之人,冊立為後。而如今的後宮嬪妃之中,論家世、論子嗣、論尊榮、論名望、論親疏,隻有一人合適。”
芒角和裴淑妃目不轉睛地看著康嬪,芒角問道,“康嬪娘娘說的是……”
“便是您啊,淑妃娘娘。”康嬪對裴淑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