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夫人,”周太守看了一眼王鑲義,義正言辭地說道,“依微臣愚見,王別駕既然做了如此不法之事,理應重處。”
王鑲義聽著,驚慌的在後頭看著周太守。
“隻是微臣擔心,舉發之人不曾告到州府,州府之中也無判案文書記述,王別駕好歹也是朝廷五品官,若不經有司審理,就貿然定罪,隻怕引得朝臣們議論,將來禦史巡查,隻怕也要問微臣之過,還請夫人體諒。”周太守說道,“依微臣所見,不如將王別駕先停其官職,命人看守在家中,等明日州府衙門升堂,微臣自會將堂中人證一一叫去詢問,等王別駕的罪名落實了,再行定罪也不遲啊。”
一旁的長史、司馬、參軍等人聽了,也紛紛點頭,以示附和。
諸葛憶蓀哪裏看不出周太守的心思,雖然周太守說著義正言辭,一切皆按朝廷章程審理,可又何嚐不是在替王別駕拖延時間?再求別的門路呢?
再說了,王別駕侵占黃姑嶺、勾結客商從中牟利、強搶民女、欺壓山民之事,這身為寧州之長的周太守怎麽會不知道?說不定王別駕與南宮兕從黃姑嶺牟取的金銀,估計也有不少進了周太守的口袋裏。
於是諸葛憶蓀說道,“周大人說的實在有理,本宮並非要在此別館私設公堂、審理朝廷命官,隻是見這些山民如此狼狽可憐,心中不忍,隻是將周大人與王別駕叫來詢問一番便是了。”
周太守聽諸葛憶蓀這樣說,也不敢給諸葛憶蓀再叩一個私設公堂、私自審理、藐視朝廷法度的帽子了。
“隻是,今日事,今日畢,如今人證皆在,又何必等到明日呢?”諸葛憶蓀對周太守說道,“如今時辰還早,不如就請周太守帶路,我與寧王坐堂,到州府衙門裏一同審理此事,周大人覺著可還妥當?”
周太守有些遲疑,隻說道,“夫人與寧王殿下剛到寧州城不過數日,舟車勞頓,還未曾善加修整,微臣哪裏還敢用州府之事,來勞煩夫人呢?不如就讓微臣將這些人證帶了去,一並審問了也就是了。”
“誒~周大人這話便錯了,”諸葛憶蓀吩咐著一旁常佺的乳母薑氏,“將寧王殿下的金印拿來。”
“是,”乳母薑氏說著,走入內室,從寧王常佺的箱籠中將寧王金印取出,呈到諸葛憶蓀的麵前,諸葛憶蓀也將那金印拿在手裏。
堂下周周太守、王別駕,和長史、司馬、參軍等人一看這親王金印,也連忙叩拜,以示禮敬。
“諸位大人不必多禮,快起來吧。”諸葛憶蓀吩咐道。
眾人這才敢起身。
“當初陛下賜這親王金印給寧王,為的便是讓寧王協助州郡之官料理州郡之事,若是州郡太平,寧王自可高枕無憂,可如今州郡的良家百姓這般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寧王又如何能偷閑,對如此關乎人命之事視若罔聞呢?”諸葛憶蓀說道。
剛說完,霜娥看了寧王常佺一眼,常佺也學著霜娥教給他的話說道,“母親說的很是。”
“是,”堂下眾臣也應道。
“既如此,就請周大人帶路,我與寧王,還有這許多人證一同到州郡衙門去,審問清楚此事才可安心。”諸葛憶蓀說著,對門外吩咐道,“虎賁郎可在?”
“有!”十名穿著盔甲的虎賁郎手執利刃雄赳赳、氣昂昂地踏步入堂,
周太守看到一旁有大黎皇家禁軍之中最精銳的虎賁郎在側,隻有額頂冒汗的份兒,一句閑話也不敢多說。
“將寧州別駕王鑲義給本宮帶出去,看守好了,另成一隊,跟在本宮、寧王與眾位大人的後頭,若是他有個閃失,本宮拿你們是問!”諸葛憶蓀吩咐道 。
“是,末將領命!”說著,虎賁郎將王鑲義帶了出去。
諸葛憶蓀讓甘繆、甘綸安排兩頂軟轎,諸葛憶蓀坐在前頭的一頂,乳母薑氏抱著寧王常佺坐在後麵的一頂,還有周太守、巫長史、白參軍、簿司馬跟在眾人的後頭,月嬌、甘繆、甘綸、甘縝、柴朝義和幾十名禁軍將士,帶著青衣探子、妓女樊雲兒、黃姑嶺的山民等十餘人跟在後頭,最後頭是十幾個虎賁郎看管著別駕王鑲義,一同往寧州衙門走去。
這場官司足足審了一個時辰,甘維和埋伏在藏花院的房禮儒,又擒拿了幾個王鑲義手下的探子過來,王鑲義百口莫辯,也將自己所做之事一概應下,不曾牽扯上周太守等人。
周太守看王鑲義已經俯首認罪,於是從旁說道,“回稟夫人,既然王鑲義已然認罪,下官想,如此大罪,應稟奏朝廷,讓吏部詳查此事為是。”
“何必勞煩吏部的大人呢?”諸葛憶蓀知道,如今吏部盡是裴氏、韋氏的人馬,這兩派人馬雖然爭鬥不休,可是對她都不懷好意,周太守這樣說,隻怕也與吏部的官員有所勾連,於是說道,“本宮聽說,彭城王奉陛下之命,出任黔州觀察使、寧夔巡察使,不過還有幾日便會到寧州與夔州來,依我看,就將此事先行呈報給彭城王,彭城王乃陛下親派的巡察使,若是此事不告知他,隻怕於理不合。”
“是,”周太守也隻好應道。
“這王鑲義罪犯滔天,先將其和一眾同黨押入大牢,家眷奴仆圈在家中不得出入。”諸葛憶蓀吩咐道。
“是,下官遵旨。”周太守應道。
王鑲義聽著,驚慌的在後頭看著周太守。
“隻是微臣擔心,舉發之人不曾告到州府,州府之中也無判案文書記述,王別駕好歹也是朝廷五品官,若不經有司審理,就貿然定罪,隻怕引得朝臣們議論,將來禦史巡查,隻怕也要問微臣之過,還請夫人體諒。”周太守說道,“依微臣所見,不如將王別駕先停其官職,命人看守在家中,等明日州府衙門升堂,微臣自會將堂中人證一一叫去詢問,等王別駕的罪名落實了,再行定罪也不遲啊。”
一旁的長史、司馬、參軍等人聽了,也紛紛點頭,以示附和。
諸葛憶蓀哪裏看不出周太守的心思,雖然周太守說著義正言辭,一切皆按朝廷章程審理,可又何嚐不是在替王別駕拖延時間?再求別的門路呢?
再說了,王別駕侵占黃姑嶺、勾結客商從中牟利、強搶民女、欺壓山民之事,這身為寧州之長的周太守怎麽會不知道?說不定王別駕與南宮兕從黃姑嶺牟取的金銀,估計也有不少進了周太守的口袋裏。
於是諸葛憶蓀說道,“周大人說的實在有理,本宮並非要在此別館私設公堂、審理朝廷命官,隻是見這些山民如此狼狽可憐,心中不忍,隻是將周大人與王別駕叫來詢問一番便是了。”
周太守聽諸葛憶蓀這樣說,也不敢給諸葛憶蓀再叩一個私設公堂、私自審理、藐視朝廷法度的帽子了。
“隻是,今日事,今日畢,如今人證皆在,又何必等到明日呢?”諸葛憶蓀對周太守說道,“如今時辰還早,不如就請周太守帶路,我與寧王坐堂,到州府衙門裏一同審理此事,周大人覺著可還妥當?”
周太守有些遲疑,隻說道,“夫人與寧王殿下剛到寧州城不過數日,舟車勞頓,還未曾善加修整,微臣哪裏還敢用州府之事,來勞煩夫人呢?不如就讓微臣將這些人證帶了去,一並審問了也就是了。”
“誒~周大人這話便錯了,”諸葛憶蓀吩咐著一旁常佺的乳母薑氏,“將寧王殿下的金印拿來。”
“是,”乳母薑氏說著,走入內室,從寧王常佺的箱籠中將寧王金印取出,呈到諸葛憶蓀的麵前,諸葛憶蓀也將那金印拿在手裏。
堂下周周太守、王別駕,和長史、司馬、參軍等人一看這親王金印,也連忙叩拜,以示禮敬。
“諸位大人不必多禮,快起來吧。”諸葛憶蓀吩咐道。
眾人這才敢起身。
“當初陛下賜這親王金印給寧王,為的便是讓寧王協助州郡之官料理州郡之事,若是州郡太平,寧王自可高枕無憂,可如今州郡的良家百姓這般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寧王又如何能偷閑,對如此關乎人命之事視若罔聞呢?”諸葛憶蓀說道。
剛說完,霜娥看了寧王常佺一眼,常佺也學著霜娥教給他的話說道,“母親說的很是。”
“是,”堂下眾臣也應道。
“既如此,就請周大人帶路,我與寧王,還有這許多人證一同到州郡衙門去,審問清楚此事才可安心。”諸葛憶蓀說著,對門外吩咐道,“虎賁郎可在?”
“有!”十名穿著盔甲的虎賁郎手執利刃雄赳赳、氣昂昂地踏步入堂,
周太守看到一旁有大黎皇家禁軍之中最精銳的虎賁郎在側,隻有額頂冒汗的份兒,一句閑話也不敢多說。
“將寧州別駕王鑲義給本宮帶出去,看守好了,另成一隊,跟在本宮、寧王與眾位大人的後頭,若是他有個閃失,本宮拿你們是問!”諸葛憶蓀吩咐道 。
“是,末將領命!”說著,虎賁郎將王鑲義帶了出去。
諸葛憶蓀讓甘繆、甘綸安排兩頂軟轎,諸葛憶蓀坐在前頭的一頂,乳母薑氏抱著寧王常佺坐在後麵的一頂,還有周太守、巫長史、白參軍、簿司馬跟在眾人的後頭,月嬌、甘繆、甘綸、甘縝、柴朝義和幾十名禁軍將士,帶著青衣探子、妓女樊雲兒、黃姑嶺的山民等十餘人跟在後頭,最後頭是十幾個虎賁郎看管著別駕王鑲義,一同往寧州衙門走去。
這場官司足足審了一個時辰,甘維和埋伏在藏花院的房禮儒,又擒拿了幾個王鑲義手下的探子過來,王鑲義百口莫辯,也將自己所做之事一概應下,不曾牽扯上周太守等人。
周太守看王鑲義已經俯首認罪,於是從旁說道,“回稟夫人,既然王鑲義已然認罪,下官想,如此大罪,應稟奏朝廷,讓吏部詳查此事為是。”
“何必勞煩吏部的大人呢?”諸葛憶蓀知道,如今吏部盡是裴氏、韋氏的人馬,這兩派人馬雖然爭鬥不休,可是對她都不懷好意,周太守這樣說,隻怕也與吏部的官員有所勾連,於是說道,“本宮聽說,彭城王奉陛下之命,出任黔州觀察使、寧夔巡察使,不過還有幾日便會到寧州與夔州來,依我看,就將此事先行呈報給彭城王,彭城王乃陛下親派的巡察使,若是此事不告知他,隻怕於理不合。”
“是,”周太守也隻好應道。
“這王鑲義罪犯滔天,先將其和一眾同黨押入大牢,家眷奴仆圈在家中不得出入。”諸葛憶蓀吩咐道。
“是,下官遵旨。”周太守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