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元淮上完早朝,被前朝大臣們聒噪得了無生趣,大臣們在乾陽殿中爭執不休,先是為黔州瘟疫吵了半日,又說起湘州水患,再提起巴州山匪,一樁樁一件件,讓元淮實在頭痛,此刻的他已經不是剛登位時躊躇滿誌的英明天子,隻想鑽進後宮嬪妃的溫柔鄉裏躲個清靜,什麽瘟疫、什麽水患、什麽山匪擾民,他一蓋都不想理會。
元淮一隻手扶著額頭,無論堂下的朝臣如此吵嚷,元淮的耳中想起的,是一陣陣悅耳的楚地小調,這小調哪裏需用什麽絲竹管弦,隻用那個女子的曼妙歌喉深情款款、如歌如訴地靜靜唱著,就能讓人忘卻世間的一切煩憂,跟著那小調中的神怪故事,去往一個光怪陸離的彼岸世界。
這女子不是如今元淮盛寵的葛美人,也不是善彈琵琶月琴的唐簡卉和鄧湄湘,諸葛憶蓀和周清嵐也不及她,自己的發妻劉纖韞雖有才情,可論及歌喉,更她也遜色許多。
這女子就是陳王的生母、曾經的榮妃、如今被廢為庶人、等著被元淮賜死的廢庶人楊氏。
楊氏雖然罪大惡極,可是元淮想起她初次入府之時,那般的溫柔可人、歌聲曼妙,昔日元淮不得父親重視,母親家族不夠尊貴,論為人處事也不如自己的兄長齊王得朝臣們的偏愛,為了登上那個遙不可及的儲君之位,真可謂是披荊斬棘、費勁心機,回到王府之後,也就隻有侍妾孟氏與楊氏能讓他忘記紛爭煩擾,
可是,一轉眼將近三十年過去了,不曾想那個溫婉動人的女子,如今竟然變成了一個害人無度、手上沾滿鮮血的鬼魅,他們夫妻,最終也是走到了這步田地。
散朝之後,元淮走到含章殿的門口,卻遲遲不曾進去,隻站在門前仰望著放晴的天際,駐望良久,終於吩咐一旁的湯哲庸,“天晴了,一會兒你預備下毒酒,午時一道,就去永巷送楊氏上路吧。”
湯哲庸先是看了元淮一眼,看元淮眉頭緊皺,也無奈地答應道,“是。”
“她愛喝青梅酒,”元淮緊閉著雙眼、皺緊了眉頭說道,“這毒酒,就用她故鄉進貢的靖州梅酒吧,”
“老奴明白。”湯哲庸答應著。
“取藥性烈一些的毒藥,讓她少受些罪。”
“是。”湯哲庸應著,緩緩地退到一側的回廊處,轉身帶著殿中省的太監往太醫院與內府局走去,預備賜死楊氏所用之物。
湯哲庸剛走遠沒一會兒,隻見金吾衛中郎將房禮儒上前回稟,“陛下,末將有要事回稟。”
元淮看了房禮儒一眼,說道,“何等要事?這般神色匆忙?”
“陛下,恕末將唐突,陳王妃今早派遣婢子告知末將,說她知曉一樁與元懿皇後之死有關的秘事,想當麵稟奏陛下,不知陛下可否傳召?”
“陳王妃?”元淮疑惑道。“元懿皇後之死,在這個節骨眼上,難道是……”
元淮怒色看著房禮儒,“你可知曉陳王妃所說的秘事究竟是什麽?”
房禮儒聽著,連忙跪在地上,拱手作揖說道,“陛下恕罪,事涉大行皇後之死,乃皇室機密,末將不敢細問,還請陛下明示,是否要傳召陳王妃入宮?”
“傳!”元淮說道。
“末將遵旨。”
等房禮儒走後,元淮又吩咐一旁的康祝,“去轉告哲庸,賜死楊氏之事且緩一緩,等問明白了陳王妃所稟奏之事,再行處置。”
康祝應著,也連忙往太醫院去尋湯哲庸。
一個時辰後,房禮儒派人用軟轎抬著陳王妃、避開眾人,入了含章殿,從含章殿後門讓太監接引著陳王妃舒縭入了含章殿,陳王妃強忍著腰上的傷痛,由侍女容玥攙扶著走到了含章殿中。
“兒臣參見父皇。”舒縭跪下請安道。
“起來吧。”元淮說道。
“謝父皇。”舒縭勉強起身,可是腰仿佛要斷了一般,掙紮了半天也站不起來。
元淮看了,也讓女官寶簟上前攙扶,好一會兒舒縭才掙紮著站了起來。
“你這是怎麽了?可是身子不適?”元淮問道。
“勞父皇關懷,兒臣並無不適,隻是若日不小心從廊下跌了下來,摔了一跤。”陳王妃說道。
“給陳王妃搬個軟墊靠椅來吧。”元淮說道。
“謝父皇。”陳王妃謝道,看一旁的女官和太監們都出去了,隻有湯哲庸在元淮一旁侍奉。陳王妃舒縭這才說道,“父皇想必也已經知曉,兒臣今日入宮,是向父皇揭發廢庶人楊氏買通行宮太醫、趁元懿皇後在行宮養病之時、暗中謀害元懿皇後之事。”
“此話當真?!”元淮說道,心中也想。“果然是她。”
“千真萬確。”舒縭說道,“昔日楊氏以兒臣小產之名,帶著宮人入王府探望,可楊氏入府之後,隻讓人送了一些補身之物,囑咐兒臣好生修養,不曾入內探視,兒臣雖然身子不適,可聽聞婆母入府,自然該去請安的,誰知道看楊氏讓一眾宮人死死守在門外,隻與岑姑和一位姓楊的太醫在內。”
“楊太醫?”元淮問道,“當日侍奉在元懿皇後身邊的,的確有一位楊太醫。”
“是,父皇英明,正是此人。”陳王妃說道,“兒臣也覺得疑惑,便繞過後花園。避開眾人,走了一條眾人不知的小徑,繞到了畫茵堂的北窗下,這才聽到房中庶人楊氏正在安排這位太醫,謀害了元懿皇後,因為擔心東窗事發,牽連了自身,於是楊氏就命岑姑給了這位太醫上千兩銀子,讓他跟隨東興國使臣,前往東興避禍。”
陳王妃接著說道,“後來兒臣聽聞,有元懿皇後身邊的宮女拂清,說元懿皇後之死,是宣政夫人派遣精通醫理的宮人侍奉在元懿皇後身邊,偷換藥方,以五味子與馬兜鈴暗中加害元懿皇後,實則這並非是宣政夫人身邊之人所為,楊太醫也為了保住自身,將此事推到了宣政夫人身上,暗害元懿皇後的,並非宣政夫人的宮女,而是楊太醫的背後的廢庶人楊氏啊。”
“你此話可有虛言?”元淮問著,心中也想起諸葛憶蓀來,想起當日因為此事,諸葛憶蓀受了多大的委屈,今日想來,心裏實在慚愧得很。
“父皇明鑒,楊氏乃是陳王殿下的生母,陳王殿下是兒臣的夫君,兒臣沒有理由誣陷楊氏,做出有損陳王殿下與兒臣的孩兒之事。實在是兒臣親眼所見,父皇天威在上,兒臣豈敢欺瞞?”
“那既然你早就知曉此事,為何當日不來回稟,知道今日才將實情和盤托出,究竟又是為何啊?”元淮問道。
“父皇容稟,兒臣確有私心。”陳王妃舒縭說道,“兒臣擔心因楊氏之罪,兒臣的幾個兒女都要無辜受牽連,因此不惜大義滅親,對楊氏之罪據實以告,還請父皇看在兒臣不偏幫私親、一片忠心的份上,饒了兒臣的幾個兒女,她們是無辜的啊,適兒還不到一歲,他哪裏能知道這些?父皇要怪罪陳王殿下或是兒臣,我們夫婦都甘心領受責罰,隻求父皇看在適兒年幼的份上,眷顧適兒一二,他畢竟是您的親孫兒啊。”
元淮深深歎了一口氣說道,“也罷,朕看在你通情明理的份上,不會對適兒和幾個孫輩過分株連,隻是此事若果真是庶人楊氏所為,不知陳王可也知曉?”
元淮一隻手扶著額頭,無論堂下的朝臣如此吵嚷,元淮的耳中想起的,是一陣陣悅耳的楚地小調,這小調哪裏需用什麽絲竹管弦,隻用那個女子的曼妙歌喉深情款款、如歌如訴地靜靜唱著,就能讓人忘卻世間的一切煩憂,跟著那小調中的神怪故事,去往一個光怪陸離的彼岸世界。
這女子不是如今元淮盛寵的葛美人,也不是善彈琵琶月琴的唐簡卉和鄧湄湘,諸葛憶蓀和周清嵐也不及她,自己的發妻劉纖韞雖有才情,可論及歌喉,更她也遜色許多。
這女子就是陳王的生母、曾經的榮妃、如今被廢為庶人、等著被元淮賜死的廢庶人楊氏。
楊氏雖然罪大惡極,可是元淮想起她初次入府之時,那般的溫柔可人、歌聲曼妙,昔日元淮不得父親重視,母親家族不夠尊貴,論為人處事也不如自己的兄長齊王得朝臣們的偏愛,為了登上那個遙不可及的儲君之位,真可謂是披荊斬棘、費勁心機,回到王府之後,也就隻有侍妾孟氏與楊氏能讓他忘記紛爭煩擾,
可是,一轉眼將近三十年過去了,不曾想那個溫婉動人的女子,如今竟然變成了一個害人無度、手上沾滿鮮血的鬼魅,他們夫妻,最終也是走到了這步田地。
散朝之後,元淮走到含章殿的門口,卻遲遲不曾進去,隻站在門前仰望著放晴的天際,駐望良久,終於吩咐一旁的湯哲庸,“天晴了,一會兒你預備下毒酒,午時一道,就去永巷送楊氏上路吧。”
湯哲庸先是看了元淮一眼,看元淮眉頭緊皺,也無奈地答應道,“是。”
“她愛喝青梅酒,”元淮緊閉著雙眼、皺緊了眉頭說道,“這毒酒,就用她故鄉進貢的靖州梅酒吧,”
“老奴明白。”湯哲庸答應著。
“取藥性烈一些的毒藥,讓她少受些罪。”
“是。”湯哲庸應著,緩緩地退到一側的回廊處,轉身帶著殿中省的太監往太醫院與內府局走去,預備賜死楊氏所用之物。
湯哲庸剛走遠沒一會兒,隻見金吾衛中郎將房禮儒上前回稟,“陛下,末將有要事回稟。”
元淮看了房禮儒一眼,說道,“何等要事?這般神色匆忙?”
“陛下,恕末將唐突,陳王妃今早派遣婢子告知末將,說她知曉一樁與元懿皇後之死有關的秘事,想當麵稟奏陛下,不知陛下可否傳召?”
“陳王妃?”元淮疑惑道。“元懿皇後之死,在這個節骨眼上,難道是……”
元淮怒色看著房禮儒,“你可知曉陳王妃所說的秘事究竟是什麽?”
房禮儒聽著,連忙跪在地上,拱手作揖說道,“陛下恕罪,事涉大行皇後之死,乃皇室機密,末將不敢細問,還請陛下明示,是否要傳召陳王妃入宮?”
“傳!”元淮說道。
“末將遵旨。”
等房禮儒走後,元淮又吩咐一旁的康祝,“去轉告哲庸,賜死楊氏之事且緩一緩,等問明白了陳王妃所稟奏之事,再行處置。”
康祝應著,也連忙往太醫院去尋湯哲庸。
一個時辰後,房禮儒派人用軟轎抬著陳王妃、避開眾人,入了含章殿,從含章殿後門讓太監接引著陳王妃舒縭入了含章殿,陳王妃強忍著腰上的傷痛,由侍女容玥攙扶著走到了含章殿中。
“兒臣參見父皇。”舒縭跪下請安道。
“起來吧。”元淮說道。
“謝父皇。”舒縭勉強起身,可是腰仿佛要斷了一般,掙紮了半天也站不起來。
元淮看了,也讓女官寶簟上前攙扶,好一會兒舒縭才掙紮著站了起來。
“你這是怎麽了?可是身子不適?”元淮問道。
“勞父皇關懷,兒臣並無不適,隻是若日不小心從廊下跌了下來,摔了一跤。”陳王妃說道。
“給陳王妃搬個軟墊靠椅來吧。”元淮說道。
“謝父皇。”陳王妃謝道,看一旁的女官和太監們都出去了,隻有湯哲庸在元淮一旁侍奉。陳王妃舒縭這才說道,“父皇想必也已經知曉,兒臣今日入宮,是向父皇揭發廢庶人楊氏買通行宮太醫、趁元懿皇後在行宮養病之時、暗中謀害元懿皇後之事。”
“此話當真?!”元淮說道,心中也想。“果然是她。”
“千真萬確。”舒縭說道,“昔日楊氏以兒臣小產之名,帶著宮人入王府探望,可楊氏入府之後,隻讓人送了一些補身之物,囑咐兒臣好生修養,不曾入內探視,兒臣雖然身子不適,可聽聞婆母入府,自然該去請安的,誰知道看楊氏讓一眾宮人死死守在門外,隻與岑姑和一位姓楊的太醫在內。”
“楊太醫?”元淮問道,“當日侍奉在元懿皇後身邊的,的確有一位楊太醫。”
“是,父皇英明,正是此人。”陳王妃說道,“兒臣也覺得疑惑,便繞過後花園。避開眾人,走了一條眾人不知的小徑,繞到了畫茵堂的北窗下,這才聽到房中庶人楊氏正在安排這位太醫,謀害了元懿皇後,因為擔心東窗事發,牽連了自身,於是楊氏就命岑姑給了這位太醫上千兩銀子,讓他跟隨東興國使臣,前往東興避禍。”
陳王妃接著說道,“後來兒臣聽聞,有元懿皇後身邊的宮女拂清,說元懿皇後之死,是宣政夫人派遣精通醫理的宮人侍奉在元懿皇後身邊,偷換藥方,以五味子與馬兜鈴暗中加害元懿皇後,實則這並非是宣政夫人身邊之人所為,楊太醫也為了保住自身,將此事推到了宣政夫人身上,暗害元懿皇後的,並非宣政夫人的宮女,而是楊太醫的背後的廢庶人楊氏啊。”
“你此話可有虛言?”元淮問著,心中也想起諸葛憶蓀來,想起當日因為此事,諸葛憶蓀受了多大的委屈,今日想來,心裏實在慚愧得很。
“父皇明鑒,楊氏乃是陳王殿下的生母,陳王殿下是兒臣的夫君,兒臣沒有理由誣陷楊氏,做出有損陳王殿下與兒臣的孩兒之事。實在是兒臣親眼所見,父皇天威在上,兒臣豈敢欺瞞?”
“那既然你早就知曉此事,為何當日不來回稟,知道今日才將實情和盤托出,究竟又是為何啊?”元淮問道。
“父皇容稟,兒臣確有私心。”陳王妃舒縭說道,“兒臣擔心因楊氏之罪,兒臣的幾個兒女都要無辜受牽連,因此不惜大義滅親,對楊氏之罪據實以告,還請父皇看在兒臣不偏幫私親、一片忠心的份上,饒了兒臣的幾個兒女,她們是無辜的啊,適兒還不到一歲,他哪裏能知道這些?父皇要怪罪陳王殿下或是兒臣,我們夫婦都甘心領受責罰,隻求父皇看在適兒年幼的份上,眷顧適兒一二,他畢竟是您的親孫兒啊。”
元淮深深歎了一口氣說道,“也罷,朕看在你通情明理的份上,不會對適兒和幾個孫輩過分株連,隻是此事若果真是庶人楊氏所為,不知陳王可也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