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的叛軍攻占下瞿塘關之後,讓身在益州的元淮君臣也慌了陣腳,原本的招募兵馬之事,也因為瞿塘關失守而止步不前。
畢竟巴蜀的子弟都知道,瞿塘關是巴蜀的咽喉,失去了瞿塘關,巴蜀便如同被渤海叛軍扼住了喉嚨,巴蜀失守也是早晚之事。
因此,他們與其為了討一口飯而白白丟了小命,還不如跟著家人往南逃難去,雖然丟家舍業的形同乞丐,可好歹能保住性命,哪怕死也與父母親人死在一處,不至於喪身疆場,連一處葬身之地都沒有,就化作皚皚白骨。
趙王常佰與張平皎都再三苦勸年輕的將士們,並且以爵位、厚祿誘惑,發給士兵的糧餉也足足多了一倍,可越這樣,巴蜀百姓們越知道此事艱難,定然是被招去賣命的,否則這樣的好事哪裏會白白落在他們的頭上?
一時之間,元淮君臣的士氣低落,元淮也整日將自己困在房間裏,聽唐簡卉獻歌唱曲,以此來麻痹自己的鬥誌。
常佰與張平皎不服,仍舊帶兵守在益州前線,即便是渤海的叛軍們真打過來了,他們也要與渤海叛軍一較高下、絕不輕言放棄。
讓元淮與常佰意外的是,渤海的叛軍攻下瞿塘關之後,並沒有直奔益州而來,叛軍行軍的速度反而慢了下來。
足足花了半個月的功夫,叛軍才向前行進了百裏,距離益州還遠著呢,
這也讓常佰看到了一線生機,於是奏請元淮說道,“父皇,逆賊進來行軍緩慢,依兒臣之間,定是後方糧草難以接應,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讓兒臣領兵出擊,與逆賊殊死一搏,或許還有轉機!”
元淮也醉意未消,對常佰說道,“也罷了,你既然有信心,就帶兵出去,與逆賊一戰吧!如今咱們帳下隻有三萬士兵,留兩萬固守益州,另外的一萬,由你和張平皎調遣。”
“是,兒臣領命。”常佰說著,從元淮手中接過魚符,與張平皎、伍靖川等人商議過之後,第二日就朝著瞿塘關進發。
走之前,瑾妃擔心自己的兒子此次凶多吉少,於是一早就帶著孫女蘿溪郡主,在龍泉驛相送。
瑾妃披著一件紅色的鬥篷,手中拿著一個護身符,對常佰說,“兒啊,此次殺賊,是咱們與逆賊的正麵交鋒第一戰,萬萬不可心慈手軟,免得讓逆賊小看了咱們。”
“兒臣謹記母妃教誨!”常佰單膝跪地、作揖說道。
“這護身符,你係在懷裏,”瑾妃說道,“這是你小時候,多災多病,母親親自向青陽仙師為你求來的祥瑞之物,這些年咱們母子能逢凶化吉,也多虧了這護身符在暗中的護佑,仙師曾說過,隻要將這護身符係在身上,有危難之時,一定能轉危為安。”
“母親……”常佰含淚說道,
瑾妃又高聲對常佰說道,“母親送你這護身符,並非是讓你隻顧念自己之安危,而罔顧將士們的性命!如今你是一軍之將,為將者,不可隻顧一己之身的安危,兵在則將在,兵安則將安,你要把士卒們的安危放在心上、記在心裏,你看,這些肯跟著你出生入死的將士們,都是咱們大黎的脊梁,是棟梁之人!不論身份貴賤,都是你的生死弟兄,也都是好人家的兒女,你要答應母親,不光要自己平安歸來,也要將將士們平安地給我帶回來,方不辜負他們與你出生入死的深情厚誼,你明白嗎?!”
“兒臣明白!”
“蘿溪!”瑾妃吩咐道。
“是,”蘿溪郡主倒了兩盞酒,一盞先遞給了張平皎,一盞遞給了趙王常佰,
瑾妃也自己倒上了一盞,對張平皎和常佰說道,“將軍,常佰,陛下的安危,我大黎江山社稷的安危、將士們的安危,就托付給二位了!”
瑾妃的一席話,也提振了張平皎、常佰和將士們的士氣,拜別了瑾妃,雄赳赳、氣昂昂地往瞿塘關進發了。
初生牛犢不怕虎,常佰與張平皎的軍隊,也憑借地勢,又將叛軍擊退了數十裏,占據了險些被叛軍攻占的白帝城,退回了瞿塘關之內。
可是,真到了瞿塘關,張平皎和常佰才知道,這渤海叛軍並非是糧草難以接應,才行軍緩慢,而是故意拖慢了時間,叛軍在這期間,又拿下了淮南道與山南道,成千上萬的叛軍又從山南道朝著瞿塘關匯集,再從瞿塘關向蜀中進發的叛軍,足足十二萬之多。
張平皎看著敵方的兵力,便對常佰說道,
“殿下,敵軍擁兵十餘萬,戰備精良,不是我軍可與之匹敵的,不如咱們還是先回益州,再商量應對之策吧!”
“不可!若是就這般打道回府,我軍的士氣將會一蹶不振,今日既然來了,我與叛賊就必有一戰!”常佰說道,“再者說,咱們這白帝城地勢凶險,任憑他們兵多將廣,又都是北地出身,隻怕也施展不開,憑借地利,與賊一戰,誰勝誰敗,還未可知呢!”
張平皎聽常佰這樣說,也不好再多說什麽,省的落一個動搖軍心的罪名。
可是,常佰終究是年輕氣盛,低估了敵軍的戰力與謀略,白帝城臨江而建,城中無泉,需要從江中取水,城中人才能過活。
渤海叛軍一早就知道了這一點,故意退出了白帝城,讓常佰的軍隊占領,誘敵深入,又從淮南調來了水兵,將白帝城圍了起來,隻用三日,就讓常佰的軍隊因為缺水而兵疲馬困。
渤海叛軍又瞅準了時機,占領了夔門,從東西南三地進攻白帝城,渤海叛軍知道常佰的大軍人數有限,一定死守白帝城,而疏於對下遊的防守,於是一麵圍攻白帝城、一麵朝著下遊增兵,直取奉節,切斷了常佰和張平皎的退路,讓他們坐困圍城、眼睜睜看著糧草消耗殆盡。
白帝城的守軍因為渤海叛軍的三麵進攻而應接不暇,城中又缺少糧草、水源,疲於應對,紛紛丟盔棄甲而走。
張平皎不能眼睜睜看著叛軍攻上城來,將他們士兵殘殺殆盡、再將他與常佰二人俘虜,那大黎的氣數也就真的盡了,於是,張平皎趁著夜色,帶著常佰與兩千個一直跟著他從姑臧趕來救駕的士兵,從北麵衝出合圍,可是叛軍的兵力實在太多,兩千個士兵逃出來的隻有三百個,連張平皎為了保護常佰,也被敵軍的毒箭射中,死在了路上。
突破重圍的常佰與三百個士兵一路朝著益州奔命,身後的叛軍也長驅直入,占領了巴州與渝州,對常佰與幾百個殘兵一路窮追不舍,眼看就要將常佰追上、捉拿歸案了。
就在這時,夔州與寧州城中趕來了一支士兵,常佰遠遠地看著,也不知是敵是友。
畢竟巴蜀的子弟都知道,瞿塘關是巴蜀的咽喉,失去了瞿塘關,巴蜀便如同被渤海叛軍扼住了喉嚨,巴蜀失守也是早晚之事。
因此,他們與其為了討一口飯而白白丟了小命,還不如跟著家人往南逃難去,雖然丟家舍業的形同乞丐,可好歹能保住性命,哪怕死也與父母親人死在一處,不至於喪身疆場,連一處葬身之地都沒有,就化作皚皚白骨。
趙王常佰與張平皎都再三苦勸年輕的將士們,並且以爵位、厚祿誘惑,發給士兵的糧餉也足足多了一倍,可越這樣,巴蜀百姓們越知道此事艱難,定然是被招去賣命的,否則這樣的好事哪裏會白白落在他們的頭上?
一時之間,元淮君臣的士氣低落,元淮也整日將自己困在房間裏,聽唐簡卉獻歌唱曲,以此來麻痹自己的鬥誌。
常佰與張平皎不服,仍舊帶兵守在益州前線,即便是渤海的叛軍們真打過來了,他們也要與渤海叛軍一較高下、絕不輕言放棄。
讓元淮與常佰意外的是,渤海的叛軍攻下瞿塘關之後,並沒有直奔益州而來,叛軍行軍的速度反而慢了下來。
足足花了半個月的功夫,叛軍才向前行進了百裏,距離益州還遠著呢,
這也讓常佰看到了一線生機,於是奏請元淮說道,“父皇,逆賊進來行軍緩慢,依兒臣之間,定是後方糧草難以接應,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讓兒臣領兵出擊,與逆賊殊死一搏,或許還有轉機!”
元淮也醉意未消,對常佰說道,“也罷了,你既然有信心,就帶兵出去,與逆賊一戰吧!如今咱們帳下隻有三萬士兵,留兩萬固守益州,另外的一萬,由你和張平皎調遣。”
“是,兒臣領命。”常佰說著,從元淮手中接過魚符,與張平皎、伍靖川等人商議過之後,第二日就朝著瞿塘關進發。
走之前,瑾妃擔心自己的兒子此次凶多吉少,於是一早就帶著孫女蘿溪郡主,在龍泉驛相送。
瑾妃披著一件紅色的鬥篷,手中拿著一個護身符,對常佰說,“兒啊,此次殺賊,是咱們與逆賊的正麵交鋒第一戰,萬萬不可心慈手軟,免得讓逆賊小看了咱們。”
“兒臣謹記母妃教誨!”常佰單膝跪地、作揖說道。
“這護身符,你係在懷裏,”瑾妃說道,“這是你小時候,多災多病,母親親自向青陽仙師為你求來的祥瑞之物,這些年咱們母子能逢凶化吉,也多虧了這護身符在暗中的護佑,仙師曾說過,隻要將這護身符係在身上,有危難之時,一定能轉危為安。”
“母親……”常佰含淚說道,
瑾妃又高聲對常佰說道,“母親送你這護身符,並非是讓你隻顧念自己之安危,而罔顧將士們的性命!如今你是一軍之將,為將者,不可隻顧一己之身的安危,兵在則將在,兵安則將安,你要把士卒們的安危放在心上、記在心裏,你看,這些肯跟著你出生入死的將士們,都是咱們大黎的脊梁,是棟梁之人!不論身份貴賤,都是你的生死弟兄,也都是好人家的兒女,你要答應母親,不光要自己平安歸來,也要將將士們平安地給我帶回來,方不辜負他們與你出生入死的深情厚誼,你明白嗎?!”
“兒臣明白!”
“蘿溪!”瑾妃吩咐道。
“是,”蘿溪郡主倒了兩盞酒,一盞先遞給了張平皎,一盞遞給了趙王常佰,
瑾妃也自己倒上了一盞,對張平皎和常佰說道,“將軍,常佰,陛下的安危,我大黎江山社稷的安危、將士們的安危,就托付給二位了!”
瑾妃的一席話,也提振了張平皎、常佰和將士們的士氣,拜別了瑾妃,雄赳赳、氣昂昂地往瞿塘關進發了。
初生牛犢不怕虎,常佰與張平皎的軍隊,也憑借地勢,又將叛軍擊退了數十裏,占據了險些被叛軍攻占的白帝城,退回了瞿塘關之內。
可是,真到了瞿塘關,張平皎和常佰才知道,這渤海叛軍並非是糧草難以接應,才行軍緩慢,而是故意拖慢了時間,叛軍在這期間,又拿下了淮南道與山南道,成千上萬的叛軍又從山南道朝著瞿塘關匯集,再從瞿塘關向蜀中進發的叛軍,足足十二萬之多。
張平皎看著敵方的兵力,便對常佰說道,
“殿下,敵軍擁兵十餘萬,戰備精良,不是我軍可與之匹敵的,不如咱們還是先回益州,再商量應對之策吧!”
“不可!若是就這般打道回府,我軍的士氣將會一蹶不振,今日既然來了,我與叛賊就必有一戰!”常佰說道,“再者說,咱們這白帝城地勢凶險,任憑他們兵多將廣,又都是北地出身,隻怕也施展不開,憑借地利,與賊一戰,誰勝誰敗,還未可知呢!”
張平皎聽常佰這樣說,也不好再多說什麽,省的落一個動搖軍心的罪名。
可是,常佰終究是年輕氣盛,低估了敵軍的戰力與謀略,白帝城臨江而建,城中無泉,需要從江中取水,城中人才能過活。
渤海叛軍一早就知道了這一點,故意退出了白帝城,讓常佰的軍隊占領,誘敵深入,又從淮南調來了水兵,將白帝城圍了起來,隻用三日,就讓常佰的軍隊因為缺水而兵疲馬困。
渤海叛軍又瞅準了時機,占領了夔門,從東西南三地進攻白帝城,渤海叛軍知道常佰的大軍人數有限,一定死守白帝城,而疏於對下遊的防守,於是一麵圍攻白帝城、一麵朝著下遊增兵,直取奉節,切斷了常佰和張平皎的退路,讓他們坐困圍城、眼睜睜看著糧草消耗殆盡。
白帝城的守軍因為渤海叛軍的三麵進攻而應接不暇,城中又缺少糧草、水源,疲於應對,紛紛丟盔棄甲而走。
張平皎不能眼睜睜看著叛軍攻上城來,將他們士兵殘殺殆盡、再將他與常佰二人俘虜,那大黎的氣數也就真的盡了,於是,張平皎趁著夜色,帶著常佰與兩千個一直跟著他從姑臧趕來救駕的士兵,從北麵衝出合圍,可是叛軍的兵力實在太多,兩千個士兵逃出來的隻有三百個,連張平皎為了保護常佰,也被敵軍的毒箭射中,死在了路上。
突破重圍的常佰與三百個士兵一路朝著益州奔命,身後的叛軍也長驅直入,占領了巴州與渝州,對常佰與幾百個殘兵一路窮追不舍,眼看就要將常佰追上、捉拿歸案了。
就在這時,夔州與寧州城中趕來了一支士兵,常佰遠遠地看著,也不知是敵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