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宮宴之上,元淮與諸葛憶蓀並坐在殿上,八皇子常佺與十三皇子常攸跟著諸葛憶蓀坐在一側。
惠妃、太子一家因為病勢未好,因此不曾前來,左下首坐的是唐簡卉與十一皇子常倜、十二皇子常儼,右下首坐的是雍王常佑與王妃朱氏。
唐簡卉之後依次是裕妃與三公主嘉杭、禎妃與九皇子常僖、六公主嘉梨、琅琊公主嘉秀、牛才人等人。
常佑之後依次是趙王常佰、瑾妃孟氏、王妃柏氏、蘿溪郡主,許婕妤與四公主嘉榮,歸德王元適與生母舒氏等人。
諸葛憶蓀特意讓太樂署演練了一支名為《平江雪》的白紵舞,舞姬們一邊在殿中如雪中嬌娥般翩翩起舞,殿中省的人一邊將熏臘、暖鍋、炙肉、釀菜、餺飥、鮮羹、細點、麵果、各式菜饌擺在帝後麵前的大膳桌上。
舞罷,還不等眾人動筷,諸葛憶蓀先吩咐甘繆,“將這道釀駝蹄和百歲羹給太子與陶氏送去,再將這道紅魚酢和鬆蕈餺飥給吳王送去。”
“是,”甘繆說著,讓膳房的人取來食盒,好生將這幾樣菜裝好,親自帶上,與甘絨一起往後宮去了。
“還是皇後娘娘有心,”瑾妃說道,“時時記掛著太子與吳王。”
元淮聽著,僵著臉拿起麵前的一盞酒一飲而下。
“快,給眾人配菜吧,再不吃都涼了。”諸葛憶蓀吩咐道,“陛下的聖體才好,這道梅子甑鵝、軟炙猩猩唇和海味暖鍋最是補身,快先呈給陛下。”
“是,”膳房的人說著,便按著諸葛憶蓀的意思給元淮的膳桌配菜。
隨後,諸葛憶蓀又讓人將一道鹿乳酥酪、軟炙羊肩肉、瑤柱蟹醬釀水蛋、鵝油藕粉梅花糕、鮮烹魚糕、沙參燒胡芹這幾道小孩子愛吃的給嘉梨、嘉秀、常倜、常儼、常攸、適兒幾個。其餘的菜根據各人的喜好分派便是了,
諸葛憶蓀又特意說,“貴妃與兩個皇子忌食竹筍,可要仔細些,莫要在膳食中沾染了。”
膳房的人都一一答應著。
雖然除夕宮宴上的菜饌,一向是由皇宮中的女主人——皇後分派,這是皇室的慣例,可是這一慣例看在元淮的眼中,卻覺得十分不是滋味,如今宮裏宮外的,都有諸葛憶蓀做主,連這麽一桌子菜饌,他都無權分派,他這個皇帝當真成了個擺設,不,不光是擺設,他三病兩痛的,更像是累贅。
諸葛憶蓀又對堂下的眾人說道,“好在過去這一年的坎坷都過去了,渤海之亂也好,潼關之難也罷,給咱們皇家、給大黎都帶來了太多了傷痛與悲辛……”
元淮聽諸葛憶蓀這樣說,怒目圓睜地瞪著諸葛憶蓀,諸葛憶蓀提起渤海之亂與潼關之難,仿佛是當著他的兒女們的麵在打他的臉一樣。
“咱們一家能像今日這樣團坐在一處吃個團圓的家宴,也算是少有的福氣了,不知尋常百姓之家,因為這兩場戰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背井離鄉的人有多少,值此良宵,不知他們可曾有一頓暖身的餐飯吃?有一身禦寒的衣裳穿?陛下與本宮都記掛得很啊,”
元淮聽著,心想道,這樣的話原本是他這個皇帝該說的,可是自己的皇後卻越俎代庖,替他當眾說這樣的話?可曾顧慮過一點他的顏麵?
“是啊,皇後說的很是,”元淮應和道,“好在有皇後輔佐,天下又歸於太平,明年便是晏康元年,新的一年,朕一定會仁政愛民、勤於政務,你們都是朕的兒女,是太祖皇帝、光宗皇帝的根苗後裔,更是天下人的楷模,也要替朕、替大黎社稷、替天下百姓鞠躬盡瘁、盡職盡責才是。”
“兒臣謹記。”常佑等人都作揖道。
“方才皇後說起,咱們一家人好不容易才團圓在一處,朕也是這樣想,”元淮微笑著看著諸葛憶蓀說道。“朕老了,膝下的兒女隻有你們幾個,常佰倒也罷了,與他母親自小在邯鄲長大,也住習慣了,隻是常佑一個人孤身在外,朕心裏甚是牽掛,不如,明年就回京來吧,在朕的跟前住著,太子遭遇了這樣的事,許多事尚且不能自理,更何談替朕分憂呢?你作為長兄,也該回到為父的身邊來,替朕分憂解勞、約束管教好弟弟們才是啊。”
“兒臣……”常佑想起了那一夜他的王妃朱氏對他說的話,心中有些猶豫。
“怎麽?你不想回到朕的身邊來嗎?”元淮麵帶笑意、冷冷地問道。
諸葛憶蓀也看出了常佑神情中的遲疑,便說道,“雍王久居姑臧,如今又有了王妃,嶽丈一家乃樂都舊族,幾個內弟也是領兵之才,有嶽丈一家的陪伴,又怎麽算是孤身一人呢?”
“他雖有嶽丈一家的輔佐,可是不在朕的身邊,留在朕跟前的幾個皇子,病弱的病弱,年幼的年幼,都不能替朕分憂,沒有常佑,朕始終覺得這心裏空落落的。”元淮感慨著說道。
“陛下,今日是除夕夜,一家人團聚,何必說此傷感之語?”瑾妃安慰道。
“既然陛下想念雍王,不如就留雍王在京中多住些時日吧,即便是雍王想要返回京城,姑臧的雍王府那邊還有許多事需要他安置料理,始終是要回姑臧去將一應庶務安排妥當了才能回京的,這才叫有始有終啊!”諸葛憶蓀說道。
“雍王,你的意思呢?”元淮問道。
“兒臣身在姑臧,心中也日夜思念父皇與在京親眷,看父皇纏綿於病榻、日漸憔悴,兒臣也心疼不已,父皇不嫌棄兒臣粗笨,兒臣理應替父皇分憂解勞,不敢偷閑,隻是……”
“隻是?隻是什麽?”
“隻是……兒臣覺得,皇後娘娘之言甚是有理,凡事皆要有始有終,才算是盡職盡責,兒臣奉命鎮守姑臧以來,便時刻謹記父皇教誨,替父皇在姑臧城中廣施仁政,對姑臧的風土人情也有萌生情愫,即便是要回京,也請父皇允準兒臣,回姑臧將諸事打理妥當,將姑臧交給賢能之臣打理,兒臣才能放心,如此才既對得起父皇當日的囑托、也對得起姑臧的百姓,請父皇恩準。”常佑說道。
元淮聽了,知道常佑內心深處對自己並不全然信任,還在責怪自己當年狠心將他攆到了姑臧去坐冷板凳,可是他心意已決,不論常佑說什麽,他一定要回到京城不可,容不得他推脫。
“也罷,出走曆練一番,如今也算是比先前從容穩重了,年後你便在京中住一段時日,姑臧漫漫寒冬,就等開春以後、春暖花開之後,再回姑臧去料理這許多事吧。等料理妥當了,盡早回京來,襄助朕與皇後才是。”元淮說道。
“是,兒臣遵旨。”常佑說道。
“前段日子,”諸葛憶蓀說道,“孟先生去了姑臧一趟,回來細細地跟臣妾說起姑臧城中百業興盛、胡商雲集之景,還給臣妾帶回了許多西域的珍物,毛氈、皮毛、金銀銅器、香料、膏霜、果品,樣樣都是好的,臣妾一看便知道,姑臧城雖然遠在塞北,可是商貿往來的繁盛之景,絲毫不輸中原,這其中也一定少不了咱們雍王的一份功勞啊。”
“娘娘謬讚,兒臣愧不敢受。”雍王連忙說道。
“陛下,這白紵舞雖美,可是過於清冷,不如再點一支拓枝舞吧!這舞姬們所穿的舞裙,都是孟先生從姑臧帶回來的雨花羅衣,舞步也是由西域的菩薩蠻親自教的,陛下可願一觀?”諸葛憶蓀說道。
“皇後有心,朕豈有不觀之禮?”元淮淡淡地微笑著說道。
惠妃、太子一家因為病勢未好,因此不曾前來,左下首坐的是唐簡卉與十一皇子常倜、十二皇子常儼,右下首坐的是雍王常佑與王妃朱氏。
唐簡卉之後依次是裕妃與三公主嘉杭、禎妃與九皇子常僖、六公主嘉梨、琅琊公主嘉秀、牛才人等人。
常佑之後依次是趙王常佰、瑾妃孟氏、王妃柏氏、蘿溪郡主,許婕妤與四公主嘉榮,歸德王元適與生母舒氏等人。
諸葛憶蓀特意讓太樂署演練了一支名為《平江雪》的白紵舞,舞姬們一邊在殿中如雪中嬌娥般翩翩起舞,殿中省的人一邊將熏臘、暖鍋、炙肉、釀菜、餺飥、鮮羹、細點、麵果、各式菜饌擺在帝後麵前的大膳桌上。
舞罷,還不等眾人動筷,諸葛憶蓀先吩咐甘繆,“將這道釀駝蹄和百歲羹給太子與陶氏送去,再將這道紅魚酢和鬆蕈餺飥給吳王送去。”
“是,”甘繆說著,讓膳房的人取來食盒,好生將這幾樣菜裝好,親自帶上,與甘絨一起往後宮去了。
“還是皇後娘娘有心,”瑾妃說道,“時時記掛著太子與吳王。”
元淮聽著,僵著臉拿起麵前的一盞酒一飲而下。
“快,給眾人配菜吧,再不吃都涼了。”諸葛憶蓀吩咐道,“陛下的聖體才好,這道梅子甑鵝、軟炙猩猩唇和海味暖鍋最是補身,快先呈給陛下。”
“是,”膳房的人說著,便按著諸葛憶蓀的意思給元淮的膳桌配菜。
隨後,諸葛憶蓀又讓人將一道鹿乳酥酪、軟炙羊肩肉、瑤柱蟹醬釀水蛋、鵝油藕粉梅花糕、鮮烹魚糕、沙參燒胡芹這幾道小孩子愛吃的給嘉梨、嘉秀、常倜、常儼、常攸、適兒幾個。其餘的菜根據各人的喜好分派便是了,
諸葛憶蓀又特意說,“貴妃與兩個皇子忌食竹筍,可要仔細些,莫要在膳食中沾染了。”
膳房的人都一一答應著。
雖然除夕宮宴上的菜饌,一向是由皇宮中的女主人——皇後分派,這是皇室的慣例,可是這一慣例看在元淮的眼中,卻覺得十分不是滋味,如今宮裏宮外的,都有諸葛憶蓀做主,連這麽一桌子菜饌,他都無權分派,他這個皇帝當真成了個擺設,不,不光是擺設,他三病兩痛的,更像是累贅。
諸葛憶蓀又對堂下的眾人說道,“好在過去這一年的坎坷都過去了,渤海之亂也好,潼關之難也罷,給咱們皇家、給大黎都帶來了太多了傷痛與悲辛……”
元淮聽諸葛憶蓀這樣說,怒目圓睜地瞪著諸葛憶蓀,諸葛憶蓀提起渤海之亂與潼關之難,仿佛是當著他的兒女們的麵在打他的臉一樣。
“咱們一家能像今日這樣團坐在一處吃個團圓的家宴,也算是少有的福氣了,不知尋常百姓之家,因為這兩場戰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背井離鄉的人有多少,值此良宵,不知他們可曾有一頓暖身的餐飯吃?有一身禦寒的衣裳穿?陛下與本宮都記掛得很啊,”
元淮聽著,心想道,這樣的話原本是他這個皇帝該說的,可是自己的皇後卻越俎代庖,替他當眾說這樣的話?可曾顧慮過一點他的顏麵?
“是啊,皇後說的很是,”元淮應和道,“好在有皇後輔佐,天下又歸於太平,明年便是晏康元年,新的一年,朕一定會仁政愛民、勤於政務,你們都是朕的兒女,是太祖皇帝、光宗皇帝的根苗後裔,更是天下人的楷模,也要替朕、替大黎社稷、替天下百姓鞠躬盡瘁、盡職盡責才是。”
“兒臣謹記。”常佑等人都作揖道。
“方才皇後說起,咱們一家人好不容易才團圓在一處,朕也是這樣想,”元淮微笑著看著諸葛憶蓀說道。“朕老了,膝下的兒女隻有你們幾個,常佰倒也罷了,與他母親自小在邯鄲長大,也住習慣了,隻是常佑一個人孤身在外,朕心裏甚是牽掛,不如,明年就回京來吧,在朕的跟前住著,太子遭遇了這樣的事,許多事尚且不能自理,更何談替朕分憂呢?你作為長兄,也該回到為父的身邊來,替朕分憂解勞、約束管教好弟弟們才是啊。”
“兒臣……”常佑想起了那一夜他的王妃朱氏對他說的話,心中有些猶豫。
“怎麽?你不想回到朕的身邊來嗎?”元淮麵帶笑意、冷冷地問道。
諸葛憶蓀也看出了常佑神情中的遲疑,便說道,“雍王久居姑臧,如今又有了王妃,嶽丈一家乃樂都舊族,幾個內弟也是領兵之才,有嶽丈一家的陪伴,又怎麽算是孤身一人呢?”
“他雖有嶽丈一家的輔佐,可是不在朕的身邊,留在朕跟前的幾個皇子,病弱的病弱,年幼的年幼,都不能替朕分憂,沒有常佑,朕始終覺得這心裏空落落的。”元淮感慨著說道。
“陛下,今日是除夕夜,一家人團聚,何必說此傷感之語?”瑾妃安慰道。
“既然陛下想念雍王,不如就留雍王在京中多住些時日吧,即便是雍王想要返回京城,姑臧的雍王府那邊還有許多事需要他安置料理,始終是要回姑臧去將一應庶務安排妥當了才能回京的,這才叫有始有終啊!”諸葛憶蓀說道。
“雍王,你的意思呢?”元淮問道。
“兒臣身在姑臧,心中也日夜思念父皇與在京親眷,看父皇纏綿於病榻、日漸憔悴,兒臣也心疼不已,父皇不嫌棄兒臣粗笨,兒臣理應替父皇分憂解勞,不敢偷閑,隻是……”
“隻是?隻是什麽?”
“隻是……兒臣覺得,皇後娘娘之言甚是有理,凡事皆要有始有終,才算是盡職盡責,兒臣奉命鎮守姑臧以來,便時刻謹記父皇教誨,替父皇在姑臧城中廣施仁政,對姑臧的風土人情也有萌生情愫,即便是要回京,也請父皇允準兒臣,回姑臧將諸事打理妥當,將姑臧交給賢能之臣打理,兒臣才能放心,如此才既對得起父皇當日的囑托、也對得起姑臧的百姓,請父皇恩準。”常佑說道。
元淮聽了,知道常佑內心深處對自己並不全然信任,還在責怪自己當年狠心將他攆到了姑臧去坐冷板凳,可是他心意已決,不論常佑說什麽,他一定要回到京城不可,容不得他推脫。
“也罷,出走曆練一番,如今也算是比先前從容穩重了,年後你便在京中住一段時日,姑臧漫漫寒冬,就等開春以後、春暖花開之後,再回姑臧去料理這許多事吧。等料理妥當了,盡早回京來,襄助朕與皇後才是。”元淮說道。
“是,兒臣遵旨。”常佑說道。
“前段日子,”諸葛憶蓀說道,“孟先生去了姑臧一趟,回來細細地跟臣妾說起姑臧城中百業興盛、胡商雲集之景,還給臣妾帶回了許多西域的珍物,毛氈、皮毛、金銀銅器、香料、膏霜、果品,樣樣都是好的,臣妾一看便知道,姑臧城雖然遠在塞北,可是商貿往來的繁盛之景,絲毫不輸中原,這其中也一定少不了咱們雍王的一份功勞啊。”
“娘娘謬讚,兒臣愧不敢受。”雍王連忙說道。
“陛下,這白紵舞雖美,可是過於清冷,不如再點一支拓枝舞吧!這舞姬們所穿的舞裙,都是孟先生從姑臧帶回來的雨花羅衣,舞步也是由西域的菩薩蠻親自教的,陛下可願一觀?”諸葛憶蓀說道。
“皇後有心,朕豈有不觀之禮?”元淮淡淡地微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