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此戰之敗,皆賴寡人!
沒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樣! 作者:二郎山上有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話,本該是他說的。
結果從岷的口中說出來,固心中的欣慰更甚。
當然,對於隱藏岷的聰慧的心思,也變得更為堅決。
如今的岷,不過是五歲孺子,過了歲首,也才是六歲。
但,實際上還不到,畢竟,岷的誕日是在七月十五。
當然了,若是按照虛歲,岷過了歲首,則是七歲,這些年,大秦朝野上下,都在傳頌著甘羅的聰慧。
固也是有所耳聞,但,他清楚,那位神童甘羅,年歲比岷要大。
而且,對方家學淵源!
乃是曾經大秦丞相,甘茂的孫兒。
甘氏護得住甘羅。
但是,他護不住岷。
喝了一口白水,岷眼中掠過一抹笑意,既然老頭子看到了這麽多,也說了這麽多,他不妨再加碼。
念頭一轉,岷朝著固,道:“大父,相比於火炕,以及豶,那些被運送到田地的糞土!”
“若是有效果,那才是真正對於大秦有用的好東西!”
聞言,固深深地看了一眼岷,意味深長,道:“這些東西,你都是從那裏得知的?”
聽到固的詢問,岷不由得莞爾一笑。
他清楚固肯定有這樣的疑問。
而且,他更清楚,固之所以這樣問,並非是一定要知道一個答案。
而是固在隱晦的告訴自己。
這些東西,最好是有一個出處。
固隻是上過戰場,這些年的事跡,也是有跡可查。
很容易就會被人盯上。
“大父,孫兒看過一些書籍,豶是有記載的,有跡可查!”
岷放下陶碗,直視著固,一字一頓,道:“至於這火炕,則是每一次煮粟粥的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最後總結的出來的答案!”
“粟在鬲中,加火可以煮成粟粥!”
“那麽將火燒在青石板下,自然可以讓另一麵青石板熱起來!”
“至於那些糞土,便是孫兒在觀察豶的時候,觀察到糞土的周邊,野草長勢遠比其他的地方要好一些!”
“五穀,也是在田地裏長出來的!”
“後來孫兒在桑樹下試了試,糞土對於野草長勢有效果,這才........”
說到這裏,岷笑了笑,起身走進書室,去了幾卷竹簡來到石案上,道:“大父,這些都是孫兒的觀察記錄!”
“從什麽時候開始的,那一日,有了什麽變化,都記在了上麵!”
看著一臉自信的岷,以及石案上的竹簡,固的心中泛起一抹震驚,他這個孫兒,堪稱是妖孽。
小小年紀,做事堪稱是滴水不漏。
見到固色變,岷不由得笑著,道:“大父,大秦不會在乎這些東西,如何來的!”
“隻要是有利於大秦,沒有人會尋根問底!”
“哈哈哈,我家孫兒長大了!”
固取出了濁酒,給自己滿上一盅:“當飲!”
.......
與此同時。
鹹陽城中,氣氛極為的凝重。
河雍之戰落下帷幕,六國聯軍撤軍,大秦上將軍蒙驁退軍至函穀關。
當魏無忌撤軍之後,蒙驁將大軍交給了桓齮以及蒙武,自己帶著親兵,趕赴鹹陽。
章台宮中。
大秦群臣罕見的齊全。
但是,章台宮中,不管是文武都沉默不言。
這一刻,他們不分陣營,也不分文武,都不想說話。
這一戰的凶險,他們自然是看在眼中。
可以說,蒙驁能打到這一程度,已經是盡了全力,若是換成另外一個武將,根本就不可能在這樣的大戰中,保全大秦主力。
“末將有愧王恩,喪師辱國,還請大王降罪!”
蒙驁率先開口,打破了章台宮的安靜。
他心裏清楚,今日朝會不可能一直都這麽僵持下去。
既然沒有人發難,那就自己開口。
伴隨著蒙驁開口,滿朝文武的目光不約而同的落在了蒙驁身上,一些人,則看向了王座上的秦王政,以及百官之首的呂不韋以及太後趙姬。
這一刻,趙姬正欲開口。
呂不韋也在心中組織了言辭,正欲開口。
王座上的少年,率先有了動作,打斷了趙姬與呂不韋,也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 ,應該是輔政的相邦呂不韋亦或者太後趙姬開口。
秦王政當沉默,以策萬全。
畢竟,上將軍蒙驁不僅是大秦的上將軍,還是三朝老臣,更是秦王政的輔政大臣。
秦王親自下場,其實不利於秦王政。
這一刻,包括蒙驁,大秦文武百官都看向了秦王政。
秦王政起身,走下王座,一直走到蒙驁身前,將蒙驁扶了起來:“上將軍,寡人也時常關心河內大戰!”
“對於上將軍的軍報,也曾一一看過!”
“六國合縱,意在滅秦,此戰,上將軍有功無過!”
“我大秦銳士,為大秦浴血疆場,寡人身為大秦的王,卻安坐章台宮!”
“當年,長平大決,是昭襄王親至三川郡,征發青壯,為武安君穩定後方,這才有了長平大勝!”
“此番六國合縱攻秦,氣勢不弱當年長平之戰!”
“此戰,非上將軍之過!”
“亦非大秦銳士之過!”
“此戰之敗,皆因寡人年幼,未曾像先祖昭襄王一般親自前往河內勞軍!”
“此戰之敗,皆賴寡人!”
說到這裏,秦王政朝著呂不韋,道:“仲父,以寡人的名義,頒布王詔,攬下戰敗之責!”
“對於參戰將士,因功進行封賞!”
“對於此戰之敗,寡人會親自前往宗廟告知列祖列宗!”
“寡人會在親自跪在宗廟三日,以祈求列祖列宗的原諒!”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都沉默了。
呂不韋欲言又止。
他不想讓秦王政背負惡名。
但,這一次,秦王政主動背負了。
同時,他對於這位年少的王,心中加了一個小心。
“大王,此戰之敗,皆因末將!”蒙驁臉色驟變,朝著秦王政,道:“末將之罪責,豈能讓大王背負!”
“請大王降罪!”
重新回到王座的秦王政,目光冷漠,望著蒙驁,一字一頓,道:“寡人說了,此戰之敗,與上將軍無關!”
“此戰之敗,皆賴寡人!”
“諸卿,可有異議?”
........
結果從岷的口中說出來,固心中的欣慰更甚。
當然,對於隱藏岷的聰慧的心思,也變得更為堅決。
如今的岷,不過是五歲孺子,過了歲首,也才是六歲。
但,實際上還不到,畢竟,岷的誕日是在七月十五。
當然了,若是按照虛歲,岷過了歲首,則是七歲,這些年,大秦朝野上下,都在傳頌著甘羅的聰慧。
固也是有所耳聞,但,他清楚,那位神童甘羅,年歲比岷要大。
而且,對方家學淵源!
乃是曾經大秦丞相,甘茂的孫兒。
甘氏護得住甘羅。
但是,他護不住岷。
喝了一口白水,岷眼中掠過一抹笑意,既然老頭子看到了這麽多,也說了這麽多,他不妨再加碼。
念頭一轉,岷朝著固,道:“大父,相比於火炕,以及豶,那些被運送到田地的糞土!”
“若是有效果,那才是真正對於大秦有用的好東西!”
聞言,固深深地看了一眼岷,意味深長,道:“這些東西,你都是從那裏得知的?”
聽到固的詢問,岷不由得莞爾一笑。
他清楚固肯定有這樣的疑問。
而且,他更清楚,固之所以這樣問,並非是一定要知道一個答案。
而是固在隱晦的告訴自己。
這些東西,最好是有一個出處。
固隻是上過戰場,這些年的事跡,也是有跡可查。
很容易就會被人盯上。
“大父,孫兒看過一些書籍,豶是有記載的,有跡可查!”
岷放下陶碗,直視著固,一字一頓,道:“至於這火炕,則是每一次煮粟粥的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最後總結的出來的答案!”
“粟在鬲中,加火可以煮成粟粥!”
“那麽將火燒在青石板下,自然可以讓另一麵青石板熱起來!”
“至於那些糞土,便是孫兒在觀察豶的時候,觀察到糞土的周邊,野草長勢遠比其他的地方要好一些!”
“五穀,也是在田地裏長出來的!”
“後來孫兒在桑樹下試了試,糞土對於野草長勢有效果,這才........”
說到這裏,岷笑了笑,起身走進書室,去了幾卷竹簡來到石案上,道:“大父,這些都是孫兒的觀察記錄!”
“從什麽時候開始的,那一日,有了什麽變化,都記在了上麵!”
看著一臉自信的岷,以及石案上的竹簡,固的心中泛起一抹震驚,他這個孫兒,堪稱是妖孽。
小小年紀,做事堪稱是滴水不漏。
見到固色變,岷不由得笑著,道:“大父,大秦不會在乎這些東西,如何來的!”
“隻要是有利於大秦,沒有人會尋根問底!”
“哈哈哈,我家孫兒長大了!”
固取出了濁酒,給自己滿上一盅:“當飲!”
.......
與此同時。
鹹陽城中,氣氛極為的凝重。
河雍之戰落下帷幕,六國聯軍撤軍,大秦上將軍蒙驁退軍至函穀關。
當魏無忌撤軍之後,蒙驁將大軍交給了桓齮以及蒙武,自己帶著親兵,趕赴鹹陽。
章台宮中。
大秦群臣罕見的齊全。
但是,章台宮中,不管是文武都沉默不言。
這一刻,他們不分陣營,也不分文武,都不想說話。
這一戰的凶險,他們自然是看在眼中。
可以說,蒙驁能打到這一程度,已經是盡了全力,若是換成另外一個武將,根本就不可能在這樣的大戰中,保全大秦主力。
“末將有愧王恩,喪師辱國,還請大王降罪!”
蒙驁率先開口,打破了章台宮的安靜。
他心裏清楚,今日朝會不可能一直都這麽僵持下去。
既然沒有人發難,那就自己開口。
伴隨著蒙驁開口,滿朝文武的目光不約而同的落在了蒙驁身上,一些人,則看向了王座上的秦王政,以及百官之首的呂不韋以及太後趙姬。
這一刻,趙姬正欲開口。
呂不韋也在心中組織了言辭,正欲開口。
王座上的少年,率先有了動作,打斷了趙姬與呂不韋,也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 ,應該是輔政的相邦呂不韋亦或者太後趙姬開口。
秦王政當沉默,以策萬全。
畢竟,上將軍蒙驁不僅是大秦的上將軍,還是三朝老臣,更是秦王政的輔政大臣。
秦王親自下場,其實不利於秦王政。
這一刻,包括蒙驁,大秦文武百官都看向了秦王政。
秦王政起身,走下王座,一直走到蒙驁身前,將蒙驁扶了起來:“上將軍,寡人也時常關心河內大戰!”
“對於上將軍的軍報,也曾一一看過!”
“六國合縱,意在滅秦,此戰,上將軍有功無過!”
“我大秦銳士,為大秦浴血疆場,寡人身為大秦的王,卻安坐章台宮!”
“當年,長平大決,是昭襄王親至三川郡,征發青壯,為武安君穩定後方,這才有了長平大勝!”
“此番六國合縱攻秦,氣勢不弱當年長平之戰!”
“此戰,非上將軍之過!”
“亦非大秦銳士之過!”
“此戰之敗,皆因寡人年幼,未曾像先祖昭襄王一般親自前往河內勞軍!”
“此戰之敗,皆賴寡人!”
說到這裏,秦王政朝著呂不韋,道:“仲父,以寡人的名義,頒布王詔,攬下戰敗之責!”
“對於參戰將士,因功進行封賞!”
“對於此戰之敗,寡人會親自前往宗廟告知列祖列宗!”
“寡人會在親自跪在宗廟三日,以祈求列祖列宗的原諒!”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都沉默了。
呂不韋欲言又止。
他不想讓秦王政背負惡名。
但,這一次,秦王政主動背負了。
同時,他對於這位年少的王,心中加了一個小心。
“大王,此戰之敗,皆因末將!”蒙驁臉色驟變,朝著秦王政,道:“末將之罪責,豈能讓大王背負!”
“請大王降罪!”
重新回到王座的秦王政,目光冷漠,望著蒙驁,一字一頓,道:“寡人說了,此戰之敗,與上將軍無關!”
“此戰之敗,皆賴寡人!”
“諸卿,可有異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