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還是說,他們比寡人更尊貴?
沒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樣! 作者:二郎山上有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諾!”
相比於這個隻知曉一個名字的岷,王綰更相信甘羅。
畢竟,隻要是成年人,沒有失智,都會選擇甘羅。
甘羅家學淵源,乃是名門之後。
而且,甘羅名聲鵲起,並非一朝一夕,一切皆有跡可循。
實際上,甘羅絕非橫空出世,而是幼時便嶄露頭角,又有背後的人造勢,自然成為大秦少年之中璀璨的明珠。
而岷更像是橫空出世。
按照呂不韋給出的信息,岷隻去過趙族蒙學以及臨洮縣的學室。
若一切為真,這個孺子,稱得上一聲天縱!
王綰懷著疑惑,從鹹陽而出,直入隴西郡而去。
這個時候,呂不韋也收拾了一二,乘坐軺車前往了章台宮。
雖然秦王政那日在章台宮中突然開口,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但,呂不韋清楚,自己這個大秦相邦,與秦王政是榮辱與共的。
至少在當下,他們之間沒有矛盾。
所以,一些事情,他需要開誠布公。
“臣呂不韋求見大王!”
呂不韋站在章台宮之前,朝著章台宮內微微躬身,然後邁步走進了章台宮內:“臣呂不韋拜見大王,大王萬年,大秦萬年——!”
見到呂不韋行禮,秦王政臉上堆著笑容。
他從王案上走下來,將呂不韋扶起:“仲父,以後前來章台宮,隻有寡人與仲父的時候,不必如此多禮!”
“大王,隴西郡守送來消息,在臨洮縣洮裏,有秩固,發明了一種火炕,以落葉與麥稈取暖!”
“效果已經經過了驗證,製作也簡單!”
“取暖過後的草木灰,也可以用在田地之上!”
“大王,臣打算朝著大秦推廣火炕,同時還有豶!”
說到這裏,呂不韋向秦王政詳細解釋了一下豶的情況:“大王,火炕,草木灰,劁彘術,對於大秦而言,恰逢其時!”
“有利於大秦,自當推廣!”
秦王政親自給呂不韋斟茶,然後自己抿了一口,道:“這樣一來,不僅是可以豐收,也會讓這個冬天,少死無數國人!”
“至於豶,寡人也想嚐一嚐!”
“若是效果為真,便大規模養殖,供應給大秦銳士!”
“讓將士們,一天至少有一種肉食!”
聞言,呂不韋一愣,忍不住朝著秦王政,道:“大王,豶肉,終究是彘肉,乃是賤肉,此舉隻怕是不妥!”
“仲父放心!”
秦王政自信一笑,朝著呂不韋,道:“若是豶肉真的沒有腥臊,寡人親自去找上將軍與宗正還有華陽太後!”
“食豶肉,當從寡人始!”
“寡人都吃了!”
“大秦宗室,大秦的文武百官,大秦銳士,乃至於大秦國人百姓,就不能吃麽?”
“還是說,他們比寡人更尊貴?”
麵對秦王政的話,呂不韋不由得沉默了。
真要這樣做,確實是可以推廣的,畢竟,秦王政乃是大秦的王。
隻要秦王政身體力行,起到帶頭作用,必然會讓豶肉風靡軍中。
念頭轉動,呂不韋笑著開口,道:“若是大王有意,臣認為可行!”
“不管豶肉是什麽肉,隻要能提升大秦國力,皆當為之!”
“嗯!”
點了點頭,秦王政朝著呂不韋,道:“仲父,寡人最近在讀《論語》,其中這《為政》中講: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何解?”
聞言,呂不韋輕笑,道:“政兒,你認為當何解?”
“仲父,王綰告訴寡人,此意為,以道德治理國家,王如北極,垂拱而治。”
“天下黎庶,文武百官,都會圍繞王,並且拱衛王!”
秦王政喝了一口涼茶,頓了片刻,道:“寡人以為,孔子所言,乃是強調在治國的過程中,國人百姓的道德重要性!”
“以道德為中心,形成有序和諧的秩序!”
“嗯!”
點了點頭,呂不韋喝了一口茶水,道:“孔子曾言: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大梁。
六國聯軍已經分崩離析。
信陵君帶著魏國大軍,撤退至魏國境內。
信陵君上交兵符。
大梁王宮之中,這是信陵君多年後,再一次踏足。
“臣無忌,拜見大王!”
魏王看著恭敬的魏無忌,神色有些複雜:“無忌,平身吧!”
“今日,沒有君臣,隻有兄弟!”
“坐!”
聞言,魏無忌眼眶泛紅,朝著魏王,道:“臣弟,謝過大王!”
“大王,此番合縱雖敗,卻也為大魏爭取了一段時間!”
“收複了失地!”
“臣弟想前往宗廟祭拜父王以及曆代先王!”
喝了一口酒,魏王深深地看了一眼魏無忌,一字一頓,道:“告訴寡人,為何要回來?”
“你可以去趙國,去楚國........”
“大王,臣弟客居趙國多年,已經厭倦了!”
喝了一口魏酒,魏無忌聲音有些哽咽:“當年,臣弟一心為了大魏,雖然是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大魏!”
“但,卻忘記了大王的處境!”
“那一件事後,縱然是讓臣弟與大王關係產生隔閡,但,臣弟不後悔!”
“因為臣弟身上流淌著王族的血!”
“自然要為大魏赴死!”
“但是,客居趙國多年,臣弟除了每日飲魏酒,渾渾噩噩,卻再也無法對大魏,盡一份自己的力!”
“大王,身為魏人,身為魏國王族,為大魏赴死,死得其所!”
“所以,臣弟請求大王準許臣弟入宗廟祭拜,然後完成臣弟與大王之諾言!”
瞥了一眼信陵君,魏王沉吟許久:“你有一炷香的時間!”
“然後立即離開大梁!”
“寡人會昭告天下,從此中原再無信陵君!”
“找一個對方,隱姓埋名的活著,也算是給魏國王族血脈留下一個機會!”
說到這裏,魏王與信陵君對視一眼,語重心長,道:“你比寡人聰慧,對於中原局勢,看的比寡人更清楚!”
“如今的魏國,早已不複先祖之時的崢嶸!”
“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
相比於這個隻知曉一個名字的岷,王綰更相信甘羅。
畢竟,隻要是成年人,沒有失智,都會選擇甘羅。
甘羅家學淵源,乃是名門之後。
而且,甘羅名聲鵲起,並非一朝一夕,一切皆有跡可循。
實際上,甘羅絕非橫空出世,而是幼時便嶄露頭角,又有背後的人造勢,自然成為大秦少年之中璀璨的明珠。
而岷更像是橫空出世。
按照呂不韋給出的信息,岷隻去過趙族蒙學以及臨洮縣的學室。
若一切為真,這個孺子,稱得上一聲天縱!
王綰懷著疑惑,從鹹陽而出,直入隴西郡而去。
這個時候,呂不韋也收拾了一二,乘坐軺車前往了章台宮。
雖然秦王政那日在章台宮中突然開口,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但,呂不韋清楚,自己這個大秦相邦,與秦王政是榮辱與共的。
至少在當下,他們之間沒有矛盾。
所以,一些事情,他需要開誠布公。
“臣呂不韋求見大王!”
呂不韋站在章台宮之前,朝著章台宮內微微躬身,然後邁步走進了章台宮內:“臣呂不韋拜見大王,大王萬年,大秦萬年——!”
見到呂不韋行禮,秦王政臉上堆著笑容。
他從王案上走下來,將呂不韋扶起:“仲父,以後前來章台宮,隻有寡人與仲父的時候,不必如此多禮!”
“大王,隴西郡守送來消息,在臨洮縣洮裏,有秩固,發明了一種火炕,以落葉與麥稈取暖!”
“效果已經經過了驗證,製作也簡單!”
“取暖過後的草木灰,也可以用在田地之上!”
“大王,臣打算朝著大秦推廣火炕,同時還有豶!”
說到這裏,呂不韋向秦王政詳細解釋了一下豶的情況:“大王,火炕,草木灰,劁彘術,對於大秦而言,恰逢其時!”
“有利於大秦,自當推廣!”
秦王政親自給呂不韋斟茶,然後自己抿了一口,道:“這樣一來,不僅是可以豐收,也會讓這個冬天,少死無數國人!”
“至於豶,寡人也想嚐一嚐!”
“若是效果為真,便大規模養殖,供應給大秦銳士!”
“讓將士們,一天至少有一種肉食!”
聞言,呂不韋一愣,忍不住朝著秦王政,道:“大王,豶肉,終究是彘肉,乃是賤肉,此舉隻怕是不妥!”
“仲父放心!”
秦王政自信一笑,朝著呂不韋,道:“若是豶肉真的沒有腥臊,寡人親自去找上將軍與宗正還有華陽太後!”
“食豶肉,當從寡人始!”
“寡人都吃了!”
“大秦宗室,大秦的文武百官,大秦銳士,乃至於大秦國人百姓,就不能吃麽?”
“還是說,他們比寡人更尊貴?”
麵對秦王政的話,呂不韋不由得沉默了。
真要這樣做,確實是可以推廣的,畢竟,秦王政乃是大秦的王。
隻要秦王政身體力行,起到帶頭作用,必然會讓豶肉風靡軍中。
念頭轉動,呂不韋笑著開口,道:“若是大王有意,臣認為可行!”
“不管豶肉是什麽肉,隻要能提升大秦國力,皆當為之!”
“嗯!”
點了點頭,秦王政朝著呂不韋,道:“仲父,寡人最近在讀《論語》,其中這《為政》中講: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何解?”
聞言,呂不韋輕笑,道:“政兒,你認為當何解?”
“仲父,王綰告訴寡人,此意為,以道德治理國家,王如北極,垂拱而治。”
“天下黎庶,文武百官,都會圍繞王,並且拱衛王!”
秦王政喝了一口涼茶,頓了片刻,道:“寡人以為,孔子所言,乃是強調在治國的過程中,國人百姓的道德重要性!”
“以道德為中心,形成有序和諧的秩序!”
“嗯!”
點了點頭,呂不韋喝了一口茶水,道:“孔子曾言: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大梁。
六國聯軍已經分崩離析。
信陵君帶著魏國大軍,撤退至魏國境內。
信陵君上交兵符。
大梁王宮之中,這是信陵君多年後,再一次踏足。
“臣無忌,拜見大王!”
魏王看著恭敬的魏無忌,神色有些複雜:“無忌,平身吧!”
“今日,沒有君臣,隻有兄弟!”
“坐!”
聞言,魏無忌眼眶泛紅,朝著魏王,道:“臣弟,謝過大王!”
“大王,此番合縱雖敗,卻也為大魏爭取了一段時間!”
“收複了失地!”
“臣弟想前往宗廟祭拜父王以及曆代先王!”
喝了一口酒,魏王深深地看了一眼魏無忌,一字一頓,道:“告訴寡人,為何要回來?”
“你可以去趙國,去楚國........”
“大王,臣弟客居趙國多年,已經厭倦了!”
喝了一口魏酒,魏無忌聲音有些哽咽:“當年,臣弟一心為了大魏,雖然是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大魏!”
“但,卻忘記了大王的處境!”
“那一件事後,縱然是讓臣弟與大王關係產生隔閡,但,臣弟不後悔!”
“因為臣弟身上流淌著王族的血!”
“自然要為大魏赴死!”
“但是,客居趙國多年,臣弟除了每日飲魏酒,渾渾噩噩,卻再也無法對大魏,盡一份自己的力!”
“大王,身為魏人,身為魏國王族,為大魏赴死,死得其所!”
“所以,臣弟請求大王準許臣弟入宗廟祭拜,然後完成臣弟與大王之諾言!”
瞥了一眼信陵君,魏王沉吟許久:“你有一炷香的時間!”
“然後立即離開大梁!”
“寡人會昭告天下,從此中原再無信陵君!”
“找一個對方,隱姓埋名的活著,也算是給魏國王族血脈留下一個機會!”
說到這裏,魏王與信陵君對視一眼,語重心長,道:“你比寡人聰慧,對於中原局勢,看的比寡人更清楚!”
“如今的魏國,早已不複先祖之時的崢嶸!”
“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