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異離開振武城的第三天,公孫筆就出發了。
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去長安找劉異,卻不知他偷偷轉道先去了隴西。
隴西顧名思義是在隴山(現六盤山)之西,也就是在隴山的右邊。
大唐在這裏設立過隴右道。
隴右道上邊是回鶻大草原,下邊是吐蕃高原。
它曾是大唐十道中麵積第二廣闊的,管轄著18個州和2個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領地包括現在甘肅、青海和新疆的大部分區域。
李唐家的老祖宗隴西李氏發源地臨洮(臨洮現為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便隸屬於隴右道。
隴西李氏崛起於東晉亂世,族人本就分散。
後來隨著大唐建國,隴西李氏成為士族中的頂尖權貴,族人大都去了長安、洛陽定居,真正留在隴西的鳳毛麟角。
這也是李歸將大野盟總部選在隴西的原因,當地已無皇族。
他選此處為總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唐已經失去了對隴右的控製權。
安史之亂時,大量西北邊軍開始進入中原作戰,神策軍也是那時候離開隴右去的中原。
此舉大大削弱了大唐西部兵力。
曾被大唐按在地上摩擦的吐蕃,便在此時不要face地趁虛而入,占據了隴右。
吐蕃以隴右為跳板打入過長安,就是大唐天子第二次出逃那回。
河西走廊也在隴右道內,控製河西走廊才能控製西域各國,才能從絲綢之路一路通商到阿拉伯然後再去往歐洲。
隴右如此重要,安史之亂後內憂外患的大唐為奪回隴右還是做過一些努力的,可惜全都失敗了。
此後隴右變成吐蕃和回鶻爭搶的肥肉,雙方拉鋸扯鋸亂戰了幾十年。
隨著回鶻被滅族,這塊肥肉如今變成吐蕃與黠戛斯在搶奪。
公孫筆拿著大野盟的信物在隴右暢通無阻,順利抵達臨洮。
這個地方簡直是漢人與異族鬥爭的縮影,夏商周時這裏被羌人部族統治,南北朝時又被吐穀渾人占據,現如今又落入到吐蕃人手裏。
當地的漢人現在還會唱《哥舒歌》,緬懷昔日大唐的威猛。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公孫筆要去臨洮西邊的一個小城堡——磨環川。
這裏是哥舒翰創立神策軍的地方。
如果沒有爆發安史之亂,神策軍大概會一直駐守在這,成為大唐西北一支無足輕重的小部隊。
可如今神策軍是大唐最龐大的一支軍隊。
李歸說這裏有李氏祖脈滋養,適合興軍,便把大野盟總部建在了這裏。
哥舒翰當年為駐軍曾在這裏修了一座城。
這座城的牆體為夯土板築,城高兩米五,夯層厚一寸。
南北長約四百米,東西寬一百七十米,呈長方形。
東、西、北三麵臨水,城下環繞著平川,形似磨盤,所以這城被叫磨環川。
公孫筆入城時天已經黑了。
他在守衛帶領下走進“田共園”——李歸的居所。
他往裏走時,看見迎麵另一個守衛引領一名渾身纏滿瑪瑙珠寶的吐蕃男人從裏邊往外出。
公孫筆與這人側身而過時,聞到了他常年不洗澡的臭味。
他屏著呼吸繼續往前走。
公孫筆進入書房時,李歸正站在案牘邊看一幅絹本卷軸。
他見公孫筆進來,平和淺笑著說:
“子墨快過來,幫我一起掌掌眼這幅域本贈送的《六仙圖》丹青。”(域本是吐蕃的地方官)
分別三年,李歸熟稔的語氣得像就像兩人從未分開過。
公孫筆瞬間找回昔日在李歸身邊伴讀的感覺。
他走到案牘前,看見畫上描繪的是仙人奏樂場景。
六名身穿各色華服的女子每人手執一樣樂器吹拉彈奏。
落款是吳道子筆,並加蓋了吳道子印。
公孫筆看了一會,評價道:
“吳道玄筆勢圓轉,他畫的衣服飄帶往往迎風飄揚,有吳帶當風的雅稱,這畫中仙子的衣服是垂下來的,這畫是假的。”
李歸淺笑:“子墨眼力不俗,可惜沒有進步,還是過於注重細節而忽略大局。”
“主公,我說錯了?”
“沒錯,可惜你一眼便應該看出來,這幅畫太鮮豔了,用了八種顏色,而吳道玄素來以白描畫人物。”
李歸說完將畫軸一拋,隨意扔進書案旁的火盆中。
火苗飛竄一下,隨後被大火吞噬。
公孫筆汗顏,他隨後批判道:
“吐蕃人好生無禮,竟拿幅假畫贈送主公。”
“非他本意,這個域本為討好我用五十頭犛牛跟一名唐地商人換的。”
李歸帶著公孫筆帶去另一側的坐榻處落座。
他語氣平淡地評述:
“各民族中我最鄙夷的就是南詔和吐蕃。南詔建國兩百年,百姓卻還在使用貝殼充當貨幣。吐蕃從第一任讚布聶赤算,已經有超過一千五百年曆史,但文字才創立不到兩百年,這還要多虧當年文成公主從大唐帶去的那些書籍讓他們意識到原來文字的記錄的妙處。這樣愚昧的民族,你指望他們能理解大唐文化的博大與厚重?”
公孫筆舒心地笑了。
他感覺李歸在貶損別人時,說話的語氣簡直跟劉異一模一樣。
“主公所言甚是。”
“子墨,你比我估算的晚了半日。”
公孫筆起身,鄭重施禮。
“是子墨過錯,下午途徑臨洮城時我駐足給李氏先祖敬香耽擱了兩個時辰。”
李歸點頭讚許:“子墨有心了。”
“屬下這次不能與少主公同步去長安,隻希望李氏先祖能保佑他一路順遂。”
李歸搖頭歎氣。
“唉,你還是太不了解那個臭小子了,我剛剛得到飛報,他在太原府又闖禍了。”
“哦?”公孫筆震驚,“少主公可是遇到了危險?”
“倒也不是危險,是他把嗢沒斯兄弟那幾千軍隊折騰沒了。”
李歸隨後講述了劉異蠱惑嗢沒斯兄弟解散歸義軍去長安養老的事。
他最後點評道:
“這孩子對人心的把握終究還是欠了一層,我敢保證不出三個月被嗢沒斯兄弟留在河東那幾千回鶻歸義軍就會被劉沔斬草除根,殺得一個不剩。”
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去長安找劉異,卻不知他偷偷轉道先去了隴西。
隴西顧名思義是在隴山(現六盤山)之西,也就是在隴山的右邊。
大唐在這裏設立過隴右道。
隴右道上邊是回鶻大草原,下邊是吐蕃高原。
它曾是大唐十道中麵積第二廣闊的,管轄著18個州和2個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領地包括現在甘肅、青海和新疆的大部分區域。
李唐家的老祖宗隴西李氏發源地臨洮(臨洮現為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便隸屬於隴右道。
隴西李氏崛起於東晉亂世,族人本就分散。
後來隨著大唐建國,隴西李氏成為士族中的頂尖權貴,族人大都去了長安、洛陽定居,真正留在隴西的鳳毛麟角。
這也是李歸將大野盟總部選在隴西的原因,當地已無皇族。
他選此處為總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唐已經失去了對隴右的控製權。
安史之亂時,大量西北邊軍開始進入中原作戰,神策軍也是那時候離開隴右去的中原。
此舉大大削弱了大唐西部兵力。
曾被大唐按在地上摩擦的吐蕃,便在此時不要face地趁虛而入,占據了隴右。
吐蕃以隴右為跳板打入過長安,就是大唐天子第二次出逃那回。
河西走廊也在隴右道內,控製河西走廊才能控製西域各國,才能從絲綢之路一路通商到阿拉伯然後再去往歐洲。
隴右如此重要,安史之亂後內憂外患的大唐為奪回隴右還是做過一些努力的,可惜全都失敗了。
此後隴右變成吐蕃和回鶻爭搶的肥肉,雙方拉鋸扯鋸亂戰了幾十年。
隨著回鶻被滅族,這塊肥肉如今變成吐蕃與黠戛斯在搶奪。
公孫筆拿著大野盟的信物在隴右暢通無阻,順利抵達臨洮。
這個地方簡直是漢人與異族鬥爭的縮影,夏商周時這裏被羌人部族統治,南北朝時又被吐穀渾人占據,現如今又落入到吐蕃人手裏。
當地的漢人現在還會唱《哥舒歌》,緬懷昔日大唐的威猛。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公孫筆要去臨洮西邊的一個小城堡——磨環川。
這裏是哥舒翰創立神策軍的地方。
如果沒有爆發安史之亂,神策軍大概會一直駐守在這,成為大唐西北一支無足輕重的小部隊。
可如今神策軍是大唐最龐大的一支軍隊。
李歸說這裏有李氏祖脈滋養,適合興軍,便把大野盟總部建在了這裏。
哥舒翰當年為駐軍曾在這裏修了一座城。
這座城的牆體為夯土板築,城高兩米五,夯層厚一寸。
南北長約四百米,東西寬一百七十米,呈長方形。
東、西、北三麵臨水,城下環繞著平川,形似磨盤,所以這城被叫磨環川。
公孫筆入城時天已經黑了。
他在守衛帶領下走進“田共園”——李歸的居所。
他往裏走時,看見迎麵另一個守衛引領一名渾身纏滿瑪瑙珠寶的吐蕃男人從裏邊往外出。
公孫筆與這人側身而過時,聞到了他常年不洗澡的臭味。
他屏著呼吸繼續往前走。
公孫筆進入書房時,李歸正站在案牘邊看一幅絹本卷軸。
他見公孫筆進來,平和淺笑著說:
“子墨快過來,幫我一起掌掌眼這幅域本贈送的《六仙圖》丹青。”(域本是吐蕃的地方官)
分別三年,李歸熟稔的語氣得像就像兩人從未分開過。
公孫筆瞬間找回昔日在李歸身邊伴讀的感覺。
他走到案牘前,看見畫上描繪的是仙人奏樂場景。
六名身穿各色華服的女子每人手執一樣樂器吹拉彈奏。
落款是吳道子筆,並加蓋了吳道子印。
公孫筆看了一會,評價道:
“吳道玄筆勢圓轉,他畫的衣服飄帶往往迎風飄揚,有吳帶當風的雅稱,這畫中仙子的衣服是垂下來的,這畫是假的。”
李歸淺笑:“子墨眼力不俗,可惜沒有進步,還是過於注重細節而忽略大局。”
“主公,我說錯了?”
“沒錯,可惜你一眼便應該看出來,這幅畫太鮮豔了,用了八種顏色,而吳道玄素來以白描畫人物。”
李歸說完將畫軸一拋,隨意扔進書案旁的火盆中。
火苗飛竄一下,隨後被大火吞噬。
公孫筆汗顏,他隨後批判道:
“吐蕃人好生無禮,竟拿幅假畫贈送主公。”
“非他本意,這個域本為討好我用五十頭犛牛跟一名唐地商人換的。”
李歸帶著公孫筆帶去另一側的坐榻處落座。
他語氣平淡地評述:
“各民族中我最鄙夷的就是南詔和吐蕃。南詔建國兩百年,百姓卻還在使用貝殼充當貨幣。吐蕃從第一任讚布聶赤算,已經有超過一千五百年曆史,但文字才創立不到兩百年,這還要多虧當年文成公主從大唐帶去的那些書籍讓他們意識到原來文字的記錄的妙處。這樣愚昧的民族,你指望他們能理解大唐文化的博大與厚重?”
公孫筆舒心地笑了。
他感覺李歸在貶損別人時,說話的語氣簡直跟劉異一模一樣。
“主公所言甚是。”
“子墨,你比我估算的晚了半日。”
公孫筆起身,鄭重施禮。
“是子墨過錯,下午途徑臨洮城時我駐足給李氏先祖敬香耽擱了兩個時辰。”
李歸點頭讚許:“子墨有心了。”
“屬下這次不能與少主公同步去長安,隻希望李氏先祖能保佑他一路順遂。”
李歸搖頭歎氣。
“唉,你還是太不了解那個臭小子了,我剛剛得到飛報,他在太原府又闖禍了。”
“哦?”公孫筆震驚,“少主公可是遇到了危險?”
“倒也不是危險,是他把嗢沒斯兄弟那幾千軍隊折騰沒了。”
李歸隨後講述了劉異蠱惑嗢沒斯兄弟解散歸義軍去長安養老的事。
他最後點評道:
“這孩子對人心的把握終究還是欠了一層,我敢保證不出三個月被嗢沒斯兄弟留在河東那幾千回鶻歸義軍就會被劉沔斬草除根,殺得一個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