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亂臣賊子
落榜當天,娶了個郡主嬌妻回家 作者:菜比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汪遠峰等人在蘇譽村裏和鎮上玩了兩天便回去了。
畢竟他們還是學生,還是得把心思放在學業上的。
汪遠峰等人走後,蘇譽也差不多離開了。
走的那天,黃秀才帶著宋有明和張文遠等人來送別蘇譽。
加上秋水村和附近村子的人,在村口的狀元牌坊下站滿了人。
一直到蘇譽身影消失,眾人這才依依不舍地散開。
蘇譽這次路上沒再停留,基本是一路快馬走的。
來回這一趟,讓他的馬術都好了不少。
回村裏的時候,大腿還被磨得不太舒服。
如今已經完全適應了。
離開了大半個月,府裏一切都好。
就是顧長樂的肚子,好像突然大了不少。
蘇譽走的時候隻是一個小圓弧,如今是很明顯的凸出來了。
“回來了?”
顧老頭今日沒出門,正和顧長樂一起等著蘇譽回來。
見到他進來,招手讓他過來坐。
蘇譽便坐到了顧長樂身邊,問了一下他們兩人的身體和府裏的事情。
“長樂送的禮物大家都很喜歡。”
蘇譽又說起村裏的事情。
“大伯娘他們還說等你生了之後,一定得回村裏一趟。”
“屆時咱們的新房子也差不多能建好了。”
顧長樂滿口答應下來:“好!”
寒暄了一陣,顧老頭才說起蘇譽在彭天成那遇到的事情。
“那日你送回來的信我和長樂都看過了。”
“想不到三皇子剛登基,就安插了人在東南給他傳消息。”
顧老頭看了一眼蘇譽,繼續說道:“我聽你老師說,這三皇子是性子急的。”
“他登基後這番動作,估計是想要做一些此前先帝沒有做成的事情來向天下人證明自己。”
畢竟慶元帝到死都沒封三皇子為太子。
他這個儲君之位當然不算來路不正,可沒有先帝的冊封,怎麽都是差了一點的。
而這差的一點,當然就要從打先帝臉上找回來。
蘇譽他們還沒知道的時候,葛時已經因為寫批評先帝的奏疏而讓三皇子龍顏大悅,直接把他召到京城要重用了。
這也側麵印證了顧老頭這一個說法。
但如今大周境內,還有別的地方更亂,更需要解決。
顧長樂好奇道:“我聽聞整個西南幾乎都全亂了,三皇子登基後,不應該優先解決這個問題?”
西南水災範圍很大,受災的百姓數量非常多。
而且因為慶元帝一直不賑災,導致這些災民們得不到妥善安置。
這些災民們隻能往其他城市流動。
這也導致,有些地方即便不受災,也支撐不下去了。
如今除了沿河被水淹沒的受災地區以外,大半西南幾乎都是流民。
一旦有一個人帶頭,其他同樣餓著肚子的流民們肯定會紛紛響應。
西南駐軍最近也有些疲於應對了。
今天處理了這個暴亂,明天那個地方又出現。
而且除非他們把鎮壓下來的流民們全殺了,不然那些俘虜他們都沒辦法處理。
總不能他們守軍拿軍餉出來賑災。
所以這平叛平著平著,當地守軍都不想平了。
每次基本就是去做做樣子。
隻想著等朝廷有新的辦法,或者那些流民們鬧夠了自己散去。
蘇譽聽了顧長樂的話,也問道:“先帝死前曾經讓爺爺這邊盡量支援平叛,爺爺怎麽打算的?”
慶元帝死前想請蘇譽回京去給他治病。
但趙老頭說西南暴亂,蘇譽過不來。
他這才下令讓顧老頭全力支援平叛。
不過他最終沒有撐到平叛結束就已經賓天了。
顧老頭無奈地說:“我的兵根本進不去西南地區。”
當地的官員和軍士怕他們這些外來兵會借著平叛的機會,搶掠他們當地的百姓。
這是常有的事情。
一般自己地方的守軍麵對老鄉會悠著點,但外來的兵去幫忙肯定要吃要喝。
而且沒有一點好處,底下的人跑這麽遠去幫忙也會有怨言。
因此不少外來的軍隊會趁機劫掠當地的村莊。
為了避免當地百姓沒被暴亂影響,反而先遭了兵患,西南總兵幹脆寫信給顧老頭,讓他做做樣子得了,別真的帶兵進來。
蘇譽聽罷,也有些無奈。
“所以朝廷那邊真的在等西南的暴亂自己平息?”
這種先例也不是沒有。
流民們暴亂不成氣候,而且戶部確實沒有這麽多糧食賑災。
幹脆不管不顧,讓他們自己解決,這樣就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別的事情上。
例如慶元帝一直很想做的削藩。
顧老頭喝了一口茶水,才慢悠悠的問蘇譽:“所以西南暴亂一旦平息了一些,朝廷那邊極有可能就要動手。”
“到時候,你覺得我們該怎麽辦?”
“是要老頭子我拱手送上兵權,全家人一起遷往京城。”
“又或是找你老師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再拖延一番?”
蘇譽思考了一番,反問道:“爺爺是怎麽打算的?”
顧老頭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意有所指地說:“我顧家一直紮根東南,整個東南的武將都是我們的人。”
“若是我上交兵權,我能在京城安心養老至死,你們兩個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可我手底下的那些武將,恐怕不會有這麽好的待遇。”
到時候朝廷要想把東南真正握在手裏,就得解決顧老頭手底下的那些武將。
這些武將要不被排擠出去,要不會被朝廷安一些罪名處理掉。
總之,他手下的大部分人武將都很難善終。
顧老頭即便不考慮自家,也得考慮自己手底下的那群人。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蘇譽是聽出來了。
若是換了別的讀書人,就算是翁婿之間,恐怕也得站起來拍桌罵顧老頭一聲亂臣賊子。
畢竟他們科舉,讀的都是忠君愛國的書,寫的都是協助帝王治理天下的文章。
所以顧老頭說了這一番話後,也有些好奇蘇譽的反應。
顧長樂看了一眼自己爺爺,又看了一眼自己夫君,沒有說話。
屋內一時陷入了沉默。
然而蘇譽畢竟不是普通的讀書人。
在爺孫兩人的注視下,他緩緩問道:“爺爺覺得自己底下的那些將士們如何?”
顧老頭頓了頓,才說:“我治兵嚴格,他們絕對都是我大周數一數二的能將。”
蘇譽點頭說:“行,我知道了。”
畢竟他們還是學生,還是得把心思放在學業上的。
汪遠峰等人走後,蘇譽也差不多離開了。
走的那天,黃秀才帶著宋有明和張文遠等人來送別蘇譽。
加上秋水村和附近村子的人,在村口的狀元牌坊下站滿了人。
一直到蘇譽身影消失,眾人這才依依不舍地散開。
蘇譽這次路上沒再停留,基本是一路快馬走的。
來回這一趟,讓他的馬術都好了不少。
回村裏的時候,大腿還被磨得不太舒服。
如今已經完全適應了。
離開了大半個月,府裏一切都好。
就是顧長樂的肚子,好像突然大了不少。
蘇譽走的時候隻是一個小圓弧,如今是很明顯的凸出來了。
“回來了?”
顧老頭今日沒出門,正和顧長樂一起等著蘇譽回來。
見到他進來,招手讓他過來坐。
蘇譽便坐到了顧長樂身邊,問了一下他們兩人的身體和府裏的事情。
“長樂送的禮物大家都很喜歡。”
蘇譽又說起村裏的事情。
“大伯娘他們還說等你生了之後,一定得回村裏一趟。”
“屆時咱們的新房子也差不多能建好了。”
顧長樂滿口答應下來:“好!”
寒暄了一陣,顧老頭才說起蘇譽在彭天成那遇到的事情。
“那日你送回來的信我和長樂都看過了。”
“想不到三皇子剛登基,就安插了人在東南給他傳消息。”
顧老頭看了一眼蘇譽,繼續說道:“我聽你老師說,這三皇子是性子急的。”
“他登基後這番動作,估計是想要做一些此前先帝沒有做成的事情來向天下人證明自己。”
畢竟慶元帝到死都沒封三皇子為太子。
他這個儲君之位當然不算來路不正,可沒有先帝的冊封,怎麽都是差了一點的。
而這差的一點,當然就要從打先帝臉上找回來。
蘇譽他們還沒知道的時候,葛時已經因為寫批評先帝的奏疏而讓三皇子龍顏大悅,直接把他召到京城要重用了。
這也側麵印證了顧老頭這一個說法。
但如今大周境內,還有別的地方更亂,更需要解決。
顧長樂好奇道:“我聽聞整個西南幾乎都全亂了,三皇子登基後,不應該優先解決這個問題?”
西南水災範圍很大,受災的百姓數量非常多。
而且因為慶元帝一直不賑災,導致這些災民們得不到妥善安置。
這些災民們隻能往其他城市流動。
這也導致,有些地方即便不受災,也支撐不下去了。
如今除了沿河被水淹沒的受災地區以外,大半西南幾乎都是流民。
一旦有一個人帶頭,其他同樣餓著肚子的流民們肯定會紛紛響應。
西南駐軍最近也有些疲於應對了。
今天處理了這個暴亂,明天那個地方又出現。
而且除非他們把鎮壓下來的流民們全殺了,不然那些俘虜他們都沒辦法處理。
總不能他們守軍拿軍餉出來賑災。
所以這平叛平著平著,當地守軍都不想平了。
每次基本就是去做做樣子。
隻想著等朝廷有新的辦法,或者那些流民們鬧夠了自己散去。
蘇譽聽了顧長樂的話,也問道:“先帝死前曾經讓爺爺這邊盡量支援平叛,爺爺怎麽打算的?”
慶元帝死前想請蘇譽回京去給他治病。
但趙老頭說西南暴亂,蘇譽過不來。
他這才下令讓顧老頭全力支援平叛。
不過他最終沒有撐到平叛結束就已經賓天了。
顧老頭無奈地說:“我的兵根本進不去西南地區。”
當地的官員和軍士怕他們這些外來兵會借著平叛的機會,搶掠他們當地的百姓。
這是常有的事情。
一般自己地方的守軍麵對老鄉會悠著點,但外來的兵去幫忙肯定要吃要喝。
而且沒有一點好處,底下的人跑這麽遠去幫忙也會有怨言。
因此不少外來的軍隊會趁機劫掠當地的村莊。
為了避免當地百姓沒被暴亂影響,反而先遭了兵患,西南總兵幹脆寫信給顧老頭,讓他做做樣子得了,別真的帶兵進來。
蘇譽聽罷,也有些無奈。
“所以朝廷那邊真的在等西南的暴亂自己平息?”
這種先例也不是沒有。
流民們暴亂不成氣候,而且戶部確實沒有這麽多糧食賑災。
幹脆不管不顧,讓他們自己解決,這樣就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別的事情上。
例如慶元帝一直很想做的削藩。
顧老頭喝了一口茶水,才慢悠悠的問蘇譽:“所以西南暴亂一旦平息了一些,朝廷那邊極有可能就要動手。”
“到時候,你覺得我們該怎麽辦?”
“是要老頭子我拱手送上兵權,全家人一起遷往京城。”
“又或是找你老師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再拖延一番?”
蘇譽思考了一番,反問道:“爺爺是怎麽打算的?”
顧老頭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意有所指地說:“我顧家一直紮根東南,整個東南的武將都是我們的人。”
“若是我上交兵權,我能在京城安心養老至死,你們兩個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可我手底下的那些武將,恐怕不會有這麽好的待遇。”
到時候朝廷要想把東南真正握在手裏,就得解決顧老頭手底下的那些武將。
這些武將要不被排擠出去,要不會被朝廷安一些罪名處理掉。
總之,他手下的大部分人武將都很難善終。
顧老頭即便不考慮自家,也得考慮自己手底下的那群人。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蘇譽是聽出來了。
若是換了別的讀書人,就算是翁婿之間,恐怕也得站起來拍桌罵顧老頭一聲亂臣賊子。
畢竟他們科舉,讀的都是忠君愛國的書,寫的都是協助帝王治理天下的文章。
所以顧老頭說了這一番話後,也有些好奇蘇譽的反應。
顧長樂看了一眼自己爺爺,又看了一眼自己夫君,沒有說話。
屋內一時陷入了沉默。
然而蘇譽畢竟不是普通的讀書人。
在爺孫兩人的注視下,他緩緩問道:“爺爺覺得自己底下的那些將士們如何?”
顧老頭頓了頓,才說:“我治兵嚴格,他們絕對都是我大周數一數二的能將。”
蘇譽點頭說:“行,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