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二刻!”
“鍾哥兒……這幾日的確忙碌了一些。”
“好在,我聽爹爹說了,頂多再有五日,爹爹他那裏的事情就可了結,到時候……恒王殿下可能就南下鎮江府了。”
“鍾哥兒也就輕鬆了。”
“也就無需那般勞累了。”
“……”
“唉,到時候,你們就要前往金陵了。”
林黛玉行至隔間的小書房內,含水明眸有神,掃視著書架上的一本本書,抬手抽出一本。
觀書名,點點頭,遞給身後的香菱。
繼而,再次以觀書架,口中脆語不絕。
鍾哥兒忙碌。
爹爹也是忙碌。
這幾日揚州風雨不絕,醫館那裏的病人也不少,族兄也很忙碌,每日裏早出晚歸的。
璉二哥哥?
好像也有要事。
自己反倒是愈發清閑了。
此時此刻。
有些希望鍾哥兒不要太忙碌,卻……也希望鍾哥兒可以在揚州有事情可做。
那樣的話,鍾哥兒可以多留一段日子。
然……鍾哥兒總是要離開揚州的。
總是要前往金陵的。
“林姑娘,要不……接下來你也隨我們前往金陵瞧瞧,逛一逛金陵,小住一段時間?”
“少爺說了,林姑老爺接下來一段時間,乃至於年後一段時間,都會很忙碌。”
“江都和金陵相距也不遠,往來也方便。”
采星聞此,笑語道。
“……”
“這……,似乎……不太好。”
林黛玉手中翻看著從書架取下來的一本書,聽得采星之言,秀容微動,麵上一紅,搖搖頭。
那樣……有些太失禮了。
而且,林家在金陵那邊也沒有什麽親戚,如果在金陵有親戚,還可無礙 ,還可有理由前往。
和鍾哥兒去金陵遊玩?
去去就回還可無礙,小住一段時間,太……,有些失禮了,心緒有動,娟娟細眉掠過羞赧。
“晴雯,小秦相公接下來離開揚州後,就一直準備待在金陵嗎?”
“先前聽你好像說過,小秦相公還要前往蘇州之地的,還要前往武當山的。”
“是明年嗎?”
紫鵑將茶水備好了,聽得采星她們和姑娘言談,也是歡喜,有人說說話,總是熱鬧一些。
采星剛才所說讓姑娘也前往金陵遊玩乃至於小住,雖好心,卻……不太合適。
姑娘現在一日大似一日,一些禮儀,也是需要謹記的,自己是姑娘的貼身丫鬟,更需要如此。
不過,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
“不是明年。”
“是年前。”
“武當山是明年。”
“少爺說今年要前往應天書院讀書時間有點緊了,明年再入書院比較好。”
“年前可以處理別的事情。”
“既然林姑娘你不能夠隨我們前往金陵,接下來少爺要前往揚州銅山之地,還有蘇州之地,林姑娘可以一塊前往瞧瞧的。”
“銅山之地,是采星、采月她們的老家。”
“蘇州之地,少爺要在那裏跟隨一位先生學業一段時間。”
“妙彤的老家在昆承湖旁邊。”
“似乎先前也和林姑娘說過這件事的。”
“林姑娘你的祖籍也在蘇州那裏,不如接下來我們一塊,少爺會在蘇州至少待半個月的。”
詩詞的書籍?
晴雯對那些沒啥興趣,自己更喜歡少爺從揚州給自己采買的一些針黹女紅書籍。
上麵有不少新奇的花樣子,自己近來正在嚐試做出來一些呢。
紫鵑之言?
晴雯搖搖頭,說道一些,之前似乎同林姑娘說過,就是那些事情的時間不一。
現在定下了。
除了武當山的事情,其餘之事年前都要辦妥。
明年開始,少爺在應天書院讀書。
讀完之後,就前往武當山,那個時候,就準備離開江南回京城了,大體就是這樣安排的。
采星所說讓林姑娘跟著她們一起前往金陵小住、遊玩一段時間,自己也覺不錯,就是……的確不太合適。
然!
另外一些事情,還是可行的。
“蘇州?”
“族兄臘月的時候,也要回蘇州一趟。”
林黛玉意動。
那些事情晴雯她們的確說過,就是時間不確定,現在定下了?鍾哥兒準備年前就將那些事情了結一些?
蘇州!
是林家的祖籍所在,爹爹自幼就在蘇州長大的,後來在揚州為鹽政,才來於此。
族兄先前也是在蘇州那裏過活,後來,才來到揚州。
那裏是林家老家所在。
林家的子嗣不為旺盛,爹爹說過,和他們這一脈比較近的,林山族兄他們是一支。
也隻是近一些。
祖籍所在的林家支脈偏遠了一些。
爹爹先前就和族兄吩咐過,讓族兄臘月回祖籍一趟,於林氏一脈的族人給於梳理。
順便修繕一下祠堂,再采買一些田畝為祭祀之用,也能夠安置一些日子貧苦的林氏族人。
族兄已經應下了。
“姑娘,好像可行!”
“而且,也能夠祭拜一下姑娘的母親。”
紫鵑點點頭。
臘月的時候,有姑娘的族兄一塊相隨前往,許多事情方便一些,小秦相公要在蘇州待至少半個月。
姑娘也能在祖籍之地好好看看,姑娘的母親就葬在蘇州,姑娘閑暇之時還說著,希望可以一觀,親自拜祭。
“……”
“母親!”
“下個月,定要去瞧瞧的。”
紫鵑之言。
直接令林黛玉堅定臘月前往蘇州的決心,對於祖籍那裏的林家人,自己其實不太熟悉的。
爹爹說,平日裏往來也不算多。
而母親!
記憶已經久遠了。
母親在揚州這裏病逝,葬在蘇州祖地,自己一定要去看看的,一定要去瞧瞧。
母親!
母親早早離開自己了。
爹爹!
這一次又遭逢這麽大的危險,若非鍾哥兒南下,爹爹……,林黛玉心間深處不住沉浮後怕之意。
如果沒有鍾哥兒。
爹爹隻怕……!
為了爹爹的病,鍾哥兒勞心勞累甚多,都受傷了,至今……額頭上的疤痕都有痕跡。
雖說淡了一些,然……細細一觀,還是能夠見到的。
若是當時鍾哥兒沒有戴帽子、眼鏡、口罩之類,林黛玉……無法想象那個結果。
鍾哥兒是爹爹的救命恩人。
也是自己的恩人。
自己現在的病……鍾哥兒還在診治呢。
比起先前強了許多。
******
“自直隸南下,事務繁雜可與揚州相比的,沒有幾處。”
“本王現在有些明悟,為何每一位皇子開府之後,父皇都會令其出京城,巡查天下之地。”
“漕運、河道、鹽鐵、百業行道、各府軍民之務……,看似簡單,又錯綜複雜。”
“尤其是漕運!”
“一條運河縱貫南北,涉及的人很多很多,不下於百萬之眾。”
“每一年,江南各地的錢糧、鹽課都是通過漕運運往京城,春日開始,秋日結束,百萬人參與其中。”
“靡費甚大,勞民甚多。”
“本王一路上,也有看到一些關於漕運的事情,隋唐以來,南糧北運都是通過漕運。”
“唯有一段時間,是例外。”
“小神醫,你通讀史書,可有知曉?”
竹園草堂。
夜幕降臨。
小胖子正與某人用飯,滿滿一大桌子飯菜,前來揚州這裏,美人就算了,如果吃食在克製一下。
小胖子覺得自己就活不了了。
再說了!
自己還是有錢的。
就是當地的人不為孝敬,自己也能吃起。
是以,揚州這裏的特色美食皆有上來。
雅間明亮,門窗半開,依稀可見窗外一輪圓圓的寒月,天候清朗,也更冷了一些。
火爐在旁,酒菜醇香,一邊吃喝,一邊言談,別有趣事,每一日所得不少,身邊可以放心暢談的,也就小神醫一個了。
其餘隨從,總覺差了一點意思。
自己語論許多事情,他們都隻能夠回答一部分,不像小神醫,年歲小了一些,可……都能說到說到。
不隻是簡單說道,還能夠有所見解,令人耳目一新。
“漕運!”
“殿下所言應該是元朝了。”
“隋唐以來,南糧北運,皆運河北上,元朝是一個例外,它是通過海運北上。”
“海運!”
“元朝之時也沒有辦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史書記載,元朝一開始也想要運河北上。”
“可惜,唐朝之後,天下大亂,諸國並存,宋朝偏安在南,北方多有契丹、女真所占。”
“運河荒廢很長時間,許多河道常年淤塞,元朝而立,欲要運河南糧北運,首要將運河疏通,後來發現耗費太大,而且時間也很長。”
“那個時候,元朝已經定都大都,時間有些等不及,便是將收編的宋朝水師戰船為用,通過海運北上。”
“速度很快,也沒有損耗很多。”
“對於民力的調遣也不顯,後來……為常例了。”
“就是元朝臨近滅亡的時候,還有海船不斷運送錢糧北上。”
“前明立下,最初定鼎在江寧之地,倒是沒有海運,運河足可使用。”
“後來,永樂年間,前明定都京城,大量的官員、民力北上,需要運送錢糧。”
“海運是第一考慮,奈何……前明立下的時候,海域有不少敵人,張士誠、陳友諒、倭寇、海盜等多有侵擾。”
“海運多有不安全,是以,采取運河、海運並進!”
“後來,前明成祖將運河貫通,又開辟不少河道,再加上鄭和下西洋之故,海運之力多有跟隨,海運力弱,逐步挪移至運河。”
“相對於海運,運河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安全。”
“自那時起,南糧北運,一直通過運河北上,國朝定鼎以來,也是如此。”
“如今,國朝海域之外,敵人不顯,以海運的確優點很多。”
“可……幾乎沒有人提起那件事。”
“因為,改運河北上為海運北上,代價很大!”
漕運的事情?
小胖子也有所感了。
看到那一點不算難,難的是另外之事。
迎著小胖子的問詢目光,親自放下手中碗筷,於漕運之事簡單說道。
於那些,自己還是了解的,一路南下,樓船上放著一套二十四史呢,裏麵記載很多。
“鍾哥兒……這幾日的確忙碌了一些。”
“好在,我聽爹爹說了,頂多再有五日,爹爹他那裏的事情就可了結,到時候……恒王殿下可能就南下鎮江府了。”
“鍾哥兒也就輕鬆了。”
“也就無需那般勞累了。”
“……”
“唉,到時候,你們就要前往金陵了。”
林黛玉行至隔間的小書房內,含水明眸有神,掃視著書架上的一本本書,抬手抽出一本。
觀書名,點點頭,遞給身後的香菱。
繼而,再次以觀書架,口中脆語不絕。
鍾哥兒忙碌。
爹爹也是忙碌。
這幾日揚州風雨不絕,醫館那裏的病人也不少,族兄也很忙碌,每日裏早出晚歸的。
璉二哥哥?
好像也有要事。
自己反倒是愈發清閑了。
此時此刻。
有些希望鍾哥兒不要太忙碌,卻……也希望鍾哥兒可以在揚州有事情可做。
那樣的話,鍾哥兒可以多留一段日子。
然……鍾哥兒總是要離開揚州的。
總是要前往金陵的。
“林姑娘,要不……接下來你也隨我們前往金陵瞧瞧,逛一逛金陵,小住一段時間?”
“少爺說了,林姑老爺接下來一段時間,乃至於年後一段時間,都會很忙碌。”
“江都和金陵相距也不遠,往來也方便。”
采星聞此,笑語道。
“……”
“這……,似乎……不太好。”
林黛玉手中翻看著從書架取下來的一本書,聽得采星之言,秀容微動,麵上一紅,搖搖頭。
那樣……有些太失禮了。
而且,林家在金陵那邊也沒有什麽親戚,如果在金陵有親戚,還可無礙 ,還可有理由前往。
和鍾哥兒去金陵遊玩?
去去就回還可無礙,小住一段時間,太……,有些失禮了,心緒有動,娟娟細眉掠過羞赧。
“晴雯,小秦相公接下來離開揚州後,就一直準備待在金陵嗎?”
“先前聽你好像說過,小秦相公還要前往蘇州之地的,還要前往武當山的。”
“是明年嗎?”
紫鵑將茶水備好了,聽得采星她們和姑娘言談,也是歡喜,有人說說話,總是熱鬧一些。
采星剛才所說讓姑娘也前往金陵遊玩乃至於小住,雖好心,卻……不太合適。
姑娘現在一日大似一日,一些禮儀,也是需要謹記的,自己是姑娘的貼身丫鬟,更需要如此。
不過,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
“不是明年。”
“是年前。”
“武當山是明年。”
“少爺說今年要前往應天書院讀書時間有點緊了,明年再入書院比較好。”
“年前可以處理別的事情。”
“既然林姑娘你不能夠隨我們前往金陵,接下來少爺要前往揚州銅山之地,還有蘇州之地,林姑娘可以一塊前往瞧瞧的。”
“銅山之地,是采星、采月她們的老家。”
“蘇州之地,少爺要在那裏跟隨一位先生學業一段時間。”
“妙彤的老家在昆承湖旁邊。”
“似乎先前也和林姑娘說過這件事的。”
“林姑娘你的祖籍也在蘇州那裏,不如接下來我們一塊,少爺會在蘇州至少待半個月的。”
詩詞的書籍?
晴雯對那些沒啥興趣,自己更喜歡少爺從揚州給自己采買的一些針黹女紅書籍。
上麵有不少新奇的花樣子,自己近來正在嚐試做出來一些呢。
紫鵑之言?
晴雯搖搖頭,說道一些,之前似乎同林姑娘說過,就是那些事情的時間不一。
現在定下了。
除了武當山的事情,其餘之事年前都要辦妥。
明年開始,少爺在應天書院讀書。
讀完之後,就前往武當山,那個時候,就準備離開江南回京城了,大體就是這樣安排的。
采星所說讓林姑娘跟著她們一起前往金陵小住、遊玩一段時間,自己也覺不錯,就是……的確不太合適。
然!
另外一些事情,還是可行的。
“蘇州?”
“族兄臘月的時候,也要回蘇州一趟。”
林黛玉意動。
那些事情晴雯她們的確說過,就是時間不確定,現在定下了?鍾哥兒準備年前就將那些事情了結一些?
蘇州!
是林家的祖籍所在,爹爹自幼就在蘇州長大的,後來在揚州為鹽政,才來於此。
族兄先前也是在蘇州那裏過活,後來,才來到揚州。
那裏是林家老家所在。
林家的子嗣不為旺盛,爹爹說過,和他們這一脈比較近的,林山族兄他們是一支。
也隻是近一些。
祖籍所在的林家支脈偏遠了一些。
爹爹先前就和族兄吩咐過,讓族兄臘月回祖籍一趟,於林氏一脈的族人給於梳理。
順便修繕一下祠堂,再采買一些田畝為祭祀之用,也能夠安置一些日子貧苦的林氏族人。
族兄已經應下了。
“姑娘,好像可行!”
“而且,也能夠祭拜一下姑娘的母親。”
紫鵑點點頭。
臘月的時候,有姑娘的族兄一塊相隨前往,許多事情方便一些,小秦相公要在蘇州待至少半個月。
姑娘也能在祖籍之地好好看看,姑娘的母親就葬在蘇州,姑娘閑暇之時還說著,希望可以一觀,親自拜祭。
“……”
“母親!”
“下個月,定要去瞧瞧的。”
紫鵑之言。
直接令林黛玉堅定臘月前往蘇州的決心,對於祖籍那裏的林家人,自己其實不太熟悉的。
爹爹說,平日裏往來也不算多。
而母親!
記憶已經久遠了。
母親在揚州這裏病逝,葬在蘇州祖地,自己一定要去看看的,一定要去瞧瞧。
母親!
母親早早離開自己了。
爹爹!
這一次又遭逢這麽大的危險,若非鍾哥兒南下,爹爹……,林黛玉心間深處不住沉浮後怕之意。
如果沒有鍾哥兒。
爹爹隻怕……!
為了爹爹的病,鍾哥兒勞心勞累甚多,都受傷了,至今……額頭上的疤痕都有痕跡。
雖說淡了一些,然……細細一觀,還是能夠見到的。
若是當時鍾哥兒沒有戴帽子、眼鏡、口罩之類,林黛玉……無法想象那個結果。
鍾哥兒是爹爹的救命恩人。
也是自己的恩人。
自己現在的病……鍾哥兒還在診治呢。
比起先前強了許多。
******
“自直隸南下,事務繁雜可與揚州相比的,沒有幾處。”
“本王現在有些明悟,為何每一位皇子開府之後,父皇都會令其出京城,巡查天下之地。”
“漕運、河道、鹽鐵、百業行道、各府軍民之務……,看似簡單,又錯綜複雜。”
“尤其是漕運!”
“一條運河縱貫南北,涉及的人很多很多,不下於百萬之眾。”
“每一年,江南各地的錢糧、鹽課都是通過漕運運往京城,春日開始,秋日結束,百萬人參與其中。”
“靡費甚大,勞民甚多。”
“本王一路上,也有看到一些關於漕運的事情,隋唐以來,南糧北運都是通過漕運。”
“唯有一段時間,是例外。”
“小神醫,你通讀史書,可有知曉?”
竹園草堂。
夜幕降臨。
小胖子正與某人用飯,滿滿一大桌子飯菜,前來揚州這裏,美人就算了,如果吃食在克製一下。
小胖子覺得自己就活不了了。
再說了!
自己還是有錢的。
就是當地的人不為孝敬,自己也能吃起。
是以,揚州這裏的特色美食皆有上來。
雅間明亮,門窗半開,依稀可見窗外一輪圓圓的寒月,天候清朗,也更冷了一些。
火爐在旁,酒菜醇香,一邊吃喝,一邊言談,別有趣事,每一日所得不少,身邊可以放心暢談的,也就小神醫一個了。
其餘隨從,總覺差了一點意思。
自己語論許多事情,他們都隻能夠回答一部分,不像小神醫,年歲小了一些,可……都能說到說到。
不隻是簡單說道,還能夠有所見解,令人耳目一新。
“漕運!”
“殿下所言應該是元朝了。”
“隋唐以來,南糧北運,皆運河北上,元朝是一個例外,它是通過海運北上。”
“海運!”
“元朝之時也沒有辦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史書記載,元朝一開始也想要運河北上。”
“可惜,唐朝之後,天下大亂,諸國並存,宋朝偏安在南,北方多有契丹、女真所占。”
“運河荒廢很長時間,許多河道常年淤塞,元朝而立,欲要運河南糧北運,首要將運河疏通,後來發現耗費太大,而且時間也很長。”
“那個時候,元朝已經定都大都,時間有些等不及,便是將收編的宋朝水師戰船為用,通過海運北上。”
“速度很快,也沒有損耗很多。”
“對於民力的調遣也不顯,後來……為常例了。”
“就是元朝臨近滅亡的時候,還有海船不斷運送錢糧北上。”
“前明立下,最初定鼎在江寧之地,倒是沒有海運,運河足可使用。”
“後來,永樂年間,前明定都京城,大量的官員、民力北上,需要運送錢糧。”
“海運是第一考慮,奈何……前明立下的時候,海域有不少敵人,張士誠、陳友諒、倭寇、海盜等多有侵擾。”
“海運多有不安全,是以,采取運河、海運並進!”
“後來,前明成祖將運河貫通,又開辟不少河道,再加上鄭和下西洋之故,海運之力多有跟隨,海運力弱,逐步挪移至運河。”
“相對於海運,運河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安全。”
“自那時起,南糧北運,一直通過運河北上,國朝定鼎以來,也是如此。”
“如今,國朝海域之外,敵人不顯,以海運的確優點很多。”
“可……幾乎沒有人提起那件事。”
“因為,改運河北上為海運北上,代價很大!”
漕運的事情?
小胖子也有所感了。
看到那一點不算難,難的是另外之事。
迎著小胖子的問詢目光,親自放下手中碗筷,於漕運之事簡單說道。
於那些,自己還是了解的,一路南下,樓船上放著一套二十四史呢,裏麵記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