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自然出過,前年去過一趟皇陵。”
聽了張世康的話,崇禎皇帝一愣,他沒明白張世康到底什麽意思,想了想後老實的道。
“那不還是沒出城嗎?”張世康笑道。
敢情老哥覺得,出了城牆就算出了北京城嗎?
說起來也挺離譜的,身為大明天子,連大明的河山都沒真正的去看過。
除了天天批閱奏疏,與朝廷裏的大叔老頭開會(早朝、午朝)、吵架外,就像動物園裏的大熊貓般。
看似是國寶,卻永遠被關在籠子裏,連自由都沒有。
“這跟建虜又有何關係,你說話總是沒來由。”崇禎皇帝不滿的道。
封張世康做京營提督時,便有不少朝臣反對,理由裏有一條就是說張世康言辭孟浪,說白了就是說話不著調。
張世康當然不知道崇禎皇帝如何想,即便知道,也隻會一臉嫌棄的表示,那是咱們之間有代溝,也就三百多年的溝而已。
“去趟軍營,陛下對禦駕親征有沒有興趣?”跟老哥沒在一個頻道上,張世康隻得如實道。
如今跟建奴的局勢已經陷入焦灼對峙狀態,一方麵多爾袞沒有收獲到足夠的戰果,不想輕易退兵。
另一方麵,這廝似乎清楚大明如今的財政狀況,抱著等待大明軍隊內部出現不穩的僥幸心思。
雙方似乎都能大致猜到對方的念頭,可暫時卻又都拿對方沒辦法。
朝廷多步卒,野外作戰隻能憑借軍陣和地形優勢,來抵消建奴的重騎兵、輕騎兵優勢,所以注定就很難主動發起衝鋒。
沒有主動權,就隻能逼迫建奴主動來攻,可多爾袞也不傻,騎兵衝陣總是有損失的。
培養一個重騎兵成本極高,若是衝鋒能有把握將對手擊潰,那自然可以忍受損失,但如今手握兵權的可不是之前的那些菜雞了。
多爾袞又不是沒嚐試過。
但總這麽僵持著也不是辦法,想盡快結束這意義不大成本極高的戰事,還不想付出太大代價的話,就隻能出奇招了。
而讓這崇禎老哥在軍營裏露個麵,就算是奇招。
可不要小瞧了這時候普通人見到皇帝時的興奮勁兒,皇權至上的時代,皇帝就是天,對底層士兵士氣的鼓舞可不是蓋的。
難不成還真以為皇帝禦駕親征,是去指揮千軍萬馬衝陣殺敵的?
別開玩笑了,除了曆朝的開國皇帝有一定軍事水平外,守成的天子有幾個懂兵法的,就是懂也都是紙上談兵。
所謂的禦駕親征,露麵的作用,反倒是最重要的。
隻要天子能不惜身份,最好是能跟底層將士打成一片,即便朝廷暫時發不出銀子來,這些底層將士也敢豁出命去跟韃子拚。
這,就是皇權的力量。
若是再能給有功勞的人封上幾個流爵,以激勵其他士兵的鬥誌,那就更棒棒了。
張世康當然不想這樣,他總覺得有耍無賴白嫖的嫌疑,但為今之計,隻能等解決了財政困難後再去找補了。
崇禎皇帝聞言露出一絲憧憬來,但這絲憧憬很快就消失不見,繼而搖了搖頭道:
“百官絕不會同意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明的天子都是可以出城的,但自打英宗之後,百官對於禦駕親征這個詞已經達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
後來又有武宗鬧了一出,結果很快把自己鬧沒了。
久而久之,天子不出城,便成了祖製。
朝臣們的理由也很一致,天子身係國朝安危,怎可出城犯險呢?
如此豈不是置天下百姓、置江山社稷於不顧?這是昏君才會去做的事。
天子就該老老實實的呆在深宮之內,這才是明君所為。
看看,站在道德製高點上抨擊你,你拿什麽去反擊?
“那就不讓他們知道嘛,悄悄的出村,打鼓的不要。
難道陛下就不向往外頭的花花世界嗎?
不想出城去看看時常掛在嘴邊的大明江山嗎?”
張世康實在是太了解崇禎皇帝的心思了,這麽一說,崇禎皇帝自然心動了。
可他還是略帶著猶豫,隻說自己考慮考慮。
這就如同在被繩索拴久了的大象,習慣了束縛,即使你放開了繩索,它們反倒會格外應激。
崇禎皇帝心有惴惴,但這個念頭已然在心裏揮之不去,他便隻得轉移話題道:
“唉,且先說說流寇吧,朕一想起來就睡不著覺,你打算如何處理。”
建奴雖然凶殘,但畢竟一年或者幾年才會鬧一次事,可是流寇已經肆虐大明十幾年了,還一次比一次凶。
這才是崇禎皇帝最頭疼的事情。
“陛下,以如今局勢,兩麵作戰定然是不成的。
那張獻忠、李自成倒是不傻,選了四川作為根據地。
為今之計,隻能先將他們堵在四川了。
但免湖廣、四川的稅賦卻是不能再托了,若施行及時,或可增加流寇擴軍的難度。”張世康想了想道。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四川周圍皆被群山環繞,這地形易守難攻,實在是太適合割據了。
張世康甚至有時候想過,如果他來造反,定然也會將根據地選在四川,諸葛村夫的謀略誠不我欺。
但誠如張世康所言,易守難攻,暫時不攻便是了,隻要派兵堵住那些交通要道,你進去容易,出去也難。
隻是這就苦了四川的百姓了。
但是沒辦法,有時候就是這樣,怎麽可能萬事盡如人意呢。
“可這負責的將領人選,你可有考慮?”崇禎皇帝認真的道。
曆經十幾年的敗績,在戰事上,崇禎皇帝是真的沒什麽自信了。
“叫臣想想,熊文燦沒了,那邊現在誰管事來著?”張世康皺了皺眉頭道。
“是寧南伯左良玉。”
“就這貨?不成,這廝就是個棒槌。”張世康斬釘截鐵的道。
左良玉在明末的出場率還是很高的,張世康當然知道。
這廝就是個老兵油子,早些年還有些戰績可言,但自打流寇越打越多,吃過幾次敗仗之後,這廝膽氣被打沒後,就開始擁兵自重了。
不僅不聽朝廷詔令,甚至北京城都被圍了,都不肯去勤王。
最離譜的事,後來崇禎老哥為了籠絡這廝,不僅不治罪,還一再封賞。
這廝在湖廣隻拿餉不辦事,沒有餉就開搶,搶誰,當然是湖廣的百姓。
人言道匪過如梳,兵過如篦,說的就是左良玉這廝。
不過說起四川,張世康卻又突然想起一個人來,臉上猶自一喜道:
“說起左良玉,臣倒是想起一個人來,此人名字也有良玉二字。
可卻是塊真正的良玉,可為四川柱石!”
……
聽了張世康的話,崇禎皇帝一愣,他沒明白張世康到底什麽意思,想了想後老實的道。
“那不還是沒出城嗎?”張世康笑道。
敢情老哥覺得,出了城牆就算出了北京城嗎?
說起來也挺離譜的,身為大明天子,連大明的河山都沒真正的去看過。
除了天天批閱奏疏,與朝廷裏的大叔老頭開會(早朝、午朝)、吵架外,就像動物園裏的大熊貓般。
看似是國寶,卻永遠被關在籠子裏,連自由都沒有。
“這跟建虜又有何關係,你說話總是沒來由。”崇禎皇帝不滿的道。
封張世康做京營提督時,便有不少朝臣反對,理由裏有一條就是說張世康言辭孟浪,說白了就是說話不著調。
張世康當然不知道崇禎皇帝如何想,即便知道,也隻會一臉嫌棄的表示,那是咱們之間有代溝,也就三百多年的溝而已。
“去趟軍營,陛下對禦駕親征有沒有興趣?”跟老哥沒在一個頻道上,張世康隻得如實道。
如今跟建奴的局勢已經陷入焦灼對峙狀態,一方麵多爾袞沒有收獲到足夠的戰果,不想輕易退兵。
另一方麵,這廝似乎清楚大明如今的財政狀況,抱著等待大明軍隊內部出現不穩的僥幸心思。
雙方似乎都能大致猜到對方的念頭,可暫時卻又都拿對方沒辦法。
朝廷多步卒,野外作戰隻能憑借軍陣和地形優勢,來抵消建奴的重騎兵、輕騎兵優勢,所以注定就很難主動發起衝鋒。
沒有主動權,就隻能逼迫建奴主動來攻,可多爾袞也不傻,騎兵衝陣總是有損失的。
培養一個重騎兵成本極高,若是衝鋒能有把握將對手擊潰,那自然可以忍受損失,但如今手握兵權的可不是之前的那些菜雞了。
多爾袞又不是沒嚐試過。
但總這麽僵持著也不是辦法,想盡快結束這意義不大成本極高的戰事,還不想付出太大代價的話,就隻能出奇招了。
而讓這崇禎老哥在軍營裏露個麵,就算是奇招。
可不要小瞧了這時候普通人見到皇帝時的興奮勁兒,皇權至上的時代,皇帝就是天,對底層士兵士氣的鼓舞可不是蓋的。
難不成還真以為皇帝禦駕親征,是去指揮千軍萬馬衝陣殺敵的?
別開玩笑了,除了曆朝的開國皇帝有一定軍事水平外,守成的天子有幾個懂兵法的,就是懂也都是紙上談兵。
所謂的禦駕親征,露麵的作用,反倒是最重要的。
隻要天子能不惜身份,最好是能跟底層將士打成一片,即便朝廷暫時發不出銀子來,這些底層將士也敢豁出命去跟韃子拚。
這,就是皇權的力量。
若是再能給有功勞的人封上幾個流爵,以激勵其他士兵的鬥誌,那就更棒棒了。
張世康當然不想這樣,他總覺得有耍無賴白嫖的嫌疑,但為今之計,隻能等解決了財政困難後再去找補了。
崇禎皇帝聞言露出一絲憧憬來,但這絲憧憬很快就消失不見,繼而搖了搖頭道:
“百官絕不會同意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明的天子都是可以出城的,但自打英宗之後,百官對於禦駕親征這個詞已經達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
後來又有武宗鬧了一出,結果很快把自己鬧沒了。
久而久之,天子不出城,便成了祖製。
朝臣們的理由也很一致,天子身係國朝安危,怎可出城犯險呢?
如此豈不是置天下百姓、置江山社稷於不顧?這是昏君才會去做的事。
天子就該老老實實的呆在深宮之內,這才是明君所為。
看看,站在道德製高點上抨擊你,你拿什麽去反擊?
“那就不讓他們知道嘛,悄悄的出村,打鼓的不要。
難道陛下就不向往外頭的花花世界嗎?
不想出城去看看時常掛在嘴邊的大明江山嗎?”
張世康實在是太了解崇禎皇帝的心思了,這麽一說,崇禎皇帝自然心動了。
可他還是略帶著猶豫,隻說自己考慮考慮。
這就如同在被繩索拴久了的大象,習慣了束縛,即使你放開了繩索,它們反倒會格外應激。
崇禎皇帝心有惴惴,但這個念頭已然在心裏揮之不去,他便隻得轉移話題道:
“唉,且先說說流寇吧,朕一想起來就睡不著覺,你打算如何處理。”
建奴雖然凶殘,但畢竟一年或者幾年才會鬧一次事,可是流寇已經肆虐大明十幾年了,還一次比一次凶。
這才是崇禎皇帝最頭疼的事情。
“陛下,以如今局勢,兩麵作戰定然是不成的。
那張獻忠、李自成倒是不傻,選了四川作為根據地。
為今之計,隻能先將他們堵在四川了。
但免湖廣、四川的稅賦卻是不能再托了,若施行及時,或可增加流寇擴軍的難度。”張世康想了想道。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四川周圍皆被群山環繞,這地形易守難攻,實在是太適合割據了。
張世康甚至有時候想過,如果他來造反,定然也會將根據地選在四川,諸葛村夫的謀略誠不我欺。
但誠如張世康所言,易守難攻,暫時不攻便是了,隻要派兵堵住那些交通要道,你進去容易,出去也難。
隻是這就苦了四川的百姓了。
但是沒辦法,有時候就是這樣,怎麽可能萬事盡如人意呢。
“可這負責的將領人選,你可有考慮?”崇禎皇帝認真的道。
曆經十幾年的敗績,在戰事上,崇禎皇帝是真的沒什麽自信了。
“叫臣想想,熊文燦沒了,那邊現在誰管事來著?”張世康皺了皺眉頭道。
“是寧南伯左良玉。”
“就這貨?不成,這廝就是個棒槌。”張世康斬釘截鐵的道。
左良玉在明末的出場率還是很高的,張世康當然知道。
這廝就是個老兵油子,早些年還有些戰績可言,但自打流寇越打越多,吃過幾次敗仗之後,這廝膽氣被打沒後,就開始擁兵自重了。
不僅不聽朝廷詔令,甚至北京城都被圍了,都不肯去勤王。
最離譜的事,後來崇禎老哥為了籠絡這廝,不僅不治罪,還一再封賞。
這廝在湖廣隻拿餉不辦事,沒有餉就開搶,搶誰,當然是湖廣的百姓。
人言道匪過如梳,兵過如篦,說的就是左良玉這廝。
不過說起四川,張世康卻又突然想起一個人來,臉上猶自一喜道:
“說起左良玉,臣倒是想起一個人來,此人名字也有良玉二字。
可卻是塊真正的良玉,可為四川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