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奇怪的電話


    “《香港商報》的銷量有多少?”梁永豐問。


    “日銷量應該有三萬份吧。”李老板道。


    “隻有三萬份?”梁永豐微微有些猶豫。


    還是有些少了,而且聽李老板的意思,說三萬份都是虛的。


    “已經非常不錯了!”李老板笑了笑,“香港人口跟大陸不能比,日銷量能達到兩三萬份就算是大報了,能賣到10萬份以上的恐怕隻有《東方日報》和《星島日報》兩家。”


    梁永豐抬頭看了,李老板腦袋上的好感度已經下降了2個點。


    人就是幫忙的,能說這麽多,已經算很盡心了。


    梁永豐也不好太刨根問底。


    “那就定《香港商報》吧,隻是他們廣告部的聯係方式,還要麻煩李先生幫我打聽一下。”梁永豐道。


    李老板想了想道,“反正你也要等電話裝好,才能去做廣告,過兩天電話裝好,我就打電話讓人問一下!這些都是抬抬手的事,倒是梁先生這邊,能否多幫我留幾間廠房?”


    “李先生準備把重心轉移到大陸了?”梁永豐一愣。


    就在前幾天,這位李老板還說生意重心仍然在香港,今後大陸這邊由他的小舅子打理。


    這才幾天就改主意了?


    “這裏的官員實在太熱心!”李老板道。


    原來李老板返回香港期間,就這幾日功夫,鎮政府就已經幫他招聘了上百名女工,比他原本要求的還多了一倍。


    而且據說之後陸續還會有女工送過來。


    鎮政府說了,這些女工隨便李老板挑,不滿意就再幫他招。


    “現在各級政府都在忙著招商引資,你對他們來說就是政績。”梁永豐道。


    “能有這樣的幹勁自然是好的!”李老板又道,“所以我準備把最需要人力的工作都轉移到大陸來!”


    梁永豐登時明白過來,李老板這是擔心政策會變,隻把最需要人力的工作都轉移到大陸,機器設備仍然留在香港。


    這樣將來就算發生變化,也至多是賠進去一些貨物和原料,值不了多少錢。


    而他在香港的廠子,也能迅速恢複生產。


    說到底他的重心還是在香港。


    “我那裏還有兩棟房子,原本是準備做員工宿舍用的,既然李先生急著要,我就騰出來,讓給李先生了。這兩棟房子,房型跟前兩棟完全一樣,價錢方麵還是按照前兩棟房子辦理,你看可以嗎?”梁永豐道。


    他的第三、第四、第五幢房子,還是會做辦公室和宿舍的——答應了工人,讓他們從豬圈搬出來,這事一旦反悔會嚴重影響士氣!


    不過他的第六、第七幢房子,已經蓋好了。


    反正李老板也不知道梁永豐手下有多少人,隨便吹就是的。


    “沒有問題,就按前兩棟辦理!”李老板高興的一拍桌子。


    “對了,安裝電話的費用,恐怕要遲兩日才能給你,我需要去深圳才能換來港幣!”梁永豐道。


    剛才選號碼的時候,梁永豐看了一眼。


    安裝這樣一部電話需要2萬港幣。


    按照官方匯率,這個時候,1美元可以兌換1.5人民幣,


    1974年以來,港幣一直采用的是浮動匯率,匯率波動較大。


    不過這段時間,基本穩定在1美元兌換近5塊港幣。


    按照這個比例計算,1人民幣可以兌換3塊多港幣。


    但是就跟兌換美元一樣,實際上兌不了這麽多。


    根據梁永豐之前在深圳的了解,那邊的黑市上,1人民幣隻能兌換2塊多港幣——也就是說裝這樣一部電話,需要上萬人民幣。


    即便這樣也超值了,此時一個市也不過能分到100條能打國際長途的電話線。


    市長辦公室的電話,都不一定能打國際長途。


    給港商安裝的電話,都是走特殊途徑批的。


    梁永豐在深圳那邊的銀行裏倒是有一萬多塊港幣,但是東莞這邊沒有能取出港幣的銀行。


    另外他還得去深圳兌換部分港幣。


    李老板擺了擺手道,“既然梁先生這麽給麵子,我也不能占梁先生的便宜,梁先生按照官方匯率付給我人民幣就可以了!”


    反正他在大陸投資,也需要把手裏的部分港幣換成人民幣——官方是肯定不會按照黑市匯率給他換的。


    這不過是個順水人情。


    梁永豐跟李老板簽訂了新的租房合同,兩人算了一下,最終李老板還要付給梁永豐兩千多塊。


    接下來兩天,梁永豐時不時就去李老板的廠子串門。


    這次跟李老板一起來的還有他在香港那邊廠子裏的幾個熟練工。


    這些人正在對新招聘的女工進行培訓。


    梁永豐看了一下,她們工作的內容就是用膠水把塑料花瓣和塑料花枝沾在一起,完全沒有技術含量。


    關鍵就是動作要快,那種膠幹的很快,而且他們是按件計算工資的。


    鎮政府替他們招聘的女工,都是精挑細選的20歲上下的年輕姑娘。


    接受能力強,上手非常快,個頂個的能幹。


    短短幾天時間,有些女工速度已經趕上那幾個熟練工了。


    無怨的李老板要把最需要人力的工作都轉移過來。


    倒是另一邊對那兩台注塑機的調試一直不順利。


    雖然操作這兩台機器的都是李老板廠子裏的老師傅,注塑機也是他們慣用的型號。


    但是他們試製了多次,生產出來的產品總是會帶著大片的毛邊。


    這樣一來,不但浪費原料。


    還額外需要人手對加工出來的產品進行修整。


    梁永豐看到那兩個老師傅反反複複將幾塊厚重的鐵板,從機器上拆下來,清理幹淨,又裝回去重試。


    前世他也不是學機械的,看不懂他們在幹什麽。


    隻看到鐵板上雕刻著他們加工出來的枝葉的形狀,還有大大小小的孔洞、彈簧和銷子。


    知道這套東西應該是模具。


    直到兩天之後,郵電局來裝電話的時候,那兩台注塑機還沒有調試好。


    電話一接通,李老板就給梁永豐弄來了《香港商報》的電話。


    梁永豐當即就打了過去。


    可那邊一聽說他是大陸的,就有些愣了。


    梁永豐又說了他是要做廣告的事,那邊幹脆就沒聲音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80年代做產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總是覺得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總是覺得累並收藏重生80年代做產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