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從茶山公社出發,沿寒溪河進入附城後,拐入東莞運河。


    最後經莞城鎮,到厚街公社結束。


    全程近40公裏,比上次的預演還多了五分之一。


    比賽一開始,梁永豐手下的龍舟隊就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其他公社的龍舟才紛紛跟進。


    “梁老板的龍舟隊真是實力驚人呀!”一名港商讚歎道。


    “衝的這麽猛,怕是很難堅持到最後吧?”另一名港商道。


    香港的投資商們知道有龍舟賽,全都留了下來觀看。


    東莞縣方麵也很希望借此進行宣傳,於是便做了安排。


    沒待梁永豐回答,茶山公社的黃主任就替他道,“諸位老板有所不知,上次比賽,梁老板的龍舟也是衝的這麽快,兩個小時不到就完成了比賽,梁老板這次怕是準備再破記錄吧?”


    “我們爭取再創佳績!”梁永豐笑道。


    這樣劃龍舟對體力的消耗自然巨大,比賽開始幾分鍾之後,有些龍舟隊員的體力就降到了60左右。


    這次隻要體力低於65,梁永豐就給隊員加體力,直接加到75。


    東莞縣裏準備了一條柴油機動力的鐵殼船,龍舟隊出發半個小時後,他們才不緊不慢的追了上去。


    憑借著機械動力,鐵殼船在進入東莞運河前,就超過了絕大多數公社的龍舟。


    但是眼看都要進入莞城鎮了,還是沒有見到梁永豐的龍舟。


    “前麵是不是梁老板的龍舟!”黃主任指著河麵道。


    眾人極目遠眺,這才發現遠處的河麵上出現了一個黑點。


    隨著鐵殼船靠近,眾人發現那確實是一條龍舟。


    直到快過莞城橋的時候,鐵殼船才超過了梁永豐的龍舟隊。


    這一代是莞城的中心,岸邊和橋上圍滿了百姓。


    叫好聲,鼓掌聲,甚至把鐵殼船的機器聲都壓了下去。


    鐵殼船逐漸把龍舟甩在身後,梁永豐發現原本給隊員加體力,70以上,75以下的時候,每加1個點的體力,平均需要花費10個點的積分。


    可是現在逐漸漲到了11個點,12個點,有些人甚至達到了15個點。


    人體畢竟不是機器,前麵衝的太猛了,對體力透支過大。


    而且這一次的比賽長度,又比上次增加了不少。


    這些龍舟隊員,明天怕是連胳膊都抬不起來。


    梁永豐再次恢複到體力低於60之後,再給隊員加體力,而且隻加到70。


    鐵殼船抵達終點後半個多小時,梁永豐的龍舟才抵達終點,總耗時兩小時十七分。


    第二名足足比他們慢了五十分鍾,耗時三個多小時才完成比賽。


    鄭書記親自跟梁永豐頒發了獎狀和獎品。


    梁永豐從領獎台上下來之後,卻見周餘一邊搖頭,一邊不住的念叨,“可惜了,可惜了!”


    “什麽可惜了?”梁永豐問。


    “這麽精彩的場麵,我怎麽沒想到叫人送部攝像機過來,就算沒有攝像機,有部照相機也好啊!”周餘邊說邊歎氣。


    周餘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係,又在長城電影公司工作多年。


    論對工業設備的了解,他確實比不了龔少傑。


    但是論對宣傳的敏感性,他比龔少傑就強多了。


    周餘這麽一說,梁永豐也覺得確實錯過了一個宣傳的好機會。


    不過他隨即就想到了另外一個方麵,“香港那邊喜歡看龍舟的多嗎?”


    “香港的習俗跟廣東是一樣的,每年也有龍舟賽!1976年,香港旅遊發展局還舉辦了首屆國際龍舟邀請賽!”周餘道。


    梁永豐頓時打定了主意,“我們邀請長城電影公司過來,拍一部關於龍舟的電影,你覺得有沒有可行性?”


    他們之前在《香港商報》刊登廣告,效果隻能維持一到兩周,而且傳播範圍有限。


    如果能拍一部電影,把永豐精密機械公司和廣東商業地產公司以貼片廣告的方式加進去,無論是時效持久度,還是傳播範圍,都不是在報紙上登廣告可比的。


    後世的體育類電影,成功的例子有很多。


    梁永豐覺得這個辦法應該可行!


    周餘愣了一會才問,“您想怎麽拍?”


    “不要太複雜,就拍一部紀錄片,從龍舟的製作,到訓練、比賽,到比賽後在河底藏龍,全部都由專業人士本色出演,不用演員!”梁永豐道。


    周餘思索了半晌,這才道,“我覺得有搞頭!”


    “有搞頭就好!”梁永豐點點頭,“你去算一算拍這樣一部片子,需要多少錢?”


    “這個我得打電話問一下!”周餘道。


    回到辦公室,周餘就跟長城電影公司的老同事打了電話。


    傍晚時候,香港那邊打回來電話。


    周餘接起電話,跟香港那邊討論了半天之後,放下電話道,“長城電影公司表示,製作費用方麵大約要二十萬塊!”


    “二十萬塊!”梁永豐頓時皺起眉。


    梁永豐不了解這個時代的行情,二十萬拍一部電影,應該算很便宜了。


    但是對梁永豐來說,這個價格拍一部宣傳片,就有點不劃算了。


    他們在《香港商報》登一星期的廣告,也不過六千人民幣左右,二十萬足夠登三十幾次廣告。


    “是港幣!”周餘見狀連忙道,“長城電影公司對這個題材很感興趣,不過他們資金有限,希望我們可以出一半的錢,而且我們可以用人員、設備支出衝抵部分投資。”


    他們在《香港商報》登一星期的廣告,要花費一萬七千港幣。


    現在還不到六次廣告的錢,就能拍一部電影,而且還不用直接出錢。


    梁永豐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幾天之後,永豐精密機械公司那邊終於完成了第一批模具的生產。


    龔少傑親自監督這批模具的製作,並且親自帶回了香港,這是他們的第一批訂單,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梁永豐送龔少傑到火車站,龔少傑一行人上車後,梁永豐卻沒有馬上離開。


    又等了一會,一列火車停下,車上登時湧出了一群人。


    這一批乘客中,有十幾個人帶著大大小小的箱子,穿著也明顯跟其他人不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80年代做產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總是覺得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總是覺得累並收藏重生80年代做產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