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降雨,天氣預報說,比前一次,也就是王興良遇難的那一次,還要大。


    連平縣還要好一點,上遊安怡市境內都降了近四天的大暴雨了。


    磨盤河上遊的六馬湖湖水暴漲,已經超過了水位警戒線一周多了。


    大清早,方舒就接到通知,要求八點鍾到鄉政府大會議室,參加市防汛指揮部電視電話會議。


    七點四十,方舒就過來了,在辦公室處理了幾件事之後,就來到了會議室。


    參加會議的,除了鄉三套班子領導外,還有沿磨盤河一線的村支書和村長。


    電視會議上,同光市成立了臨時防汛指揮部,總指揮由常務副市長沙萬裏擔任,副總指揮是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水利廳廳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軍分區副政委等擔任,成員由市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交通局、農業局、氣象局、市電力總公司等各部門領導組成。


    方舒看著那位戴著眼鏡的中年人麵前的銘牌,心裏酸酸的不行。


    上一次防汛,總指揮的還是王興良,現在就成了沙萬裏。


    那個總指揮,跟自己亦師亦友,現在變成了一個完全的陌生人。


    人生無常,也不可如此!


    會上,總指揮分析了全市特別的磨盤河泄洪通道麵臨的嚴峻形勢,這次過境水量巨大,要求各縣區迅速行動起來,成立組織,調動人力物力財力,從即刻起投入到抗洪防汛之中,保證磨盤河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團結一心,奮力拚搏,戰勝這次過境洪水。


    市電視電話會議結束後,連平縣接著召開了縣級電視電話會議,同樣成立了臨時防汛指揮部,路三友任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基本上跟市級領導小組相對應。


    縣裏要求,沿河鄉鎮必須高度重視,成立組織,迅速行動,動員一切力量,堅決打贏這場防汛大戰。


    縣裏的會議沒結束,方舒已經知道,自己又要多一個頭銜,白溝鄉防汛指揮部總指揮。


    果不其然,縣電視電話會議結束後,接著現場又開了個會。


    會上決定,成立白溝鄉防汛指揮部,李如意點名由方舒擔任,副總指揮兩名,一個是蔡思敏,一個是宋雅琴。


    成員由七站八所一把手和沿河幾個村的支書組成。


    對於這個提議,班子裏沒有一個人有異議。


    事實上,也是跟市縣基本上是一個結構模式。蔡思敏是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宋雅琴是副鄉長。


    對於負責這個臨時機構,方舒並不排斥,防汛是當前頭等大事,他必須上。


    會議一結束,其他與會人員散了,方舒立馬開始履職,將指揮部副指揮和成員,全部留下來,開第四個會議。


    這個會議直接就是研究操作層麵的事,也就是拿出白溝鄉防汛方案。


    方舒沒有先說話,而是讓兩個副指揮和成員都說說自己的想法。


    這些人,年年都參與這樣的事情,經驗還是有的。


    蔡思敏和宋雅琴,都分別說了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分成兩類,一類是七站八所的負責人,基本上都是不說話。因為他們就是聽調,沒有什麽自己的意見,曆來如此,說了跟沒說一樣。


    另一類是沿河村的支部書記,他們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主題就是要錢。


    村幹部肯定是全員駐守大堤,還要動員民兵和年輕勞力,一起參與。


    當然,還要調用應急的運輸和施工機械,這些可都是要錢的。


    民兵組織早就不像早些年的時候了,那是真正的組織,一聲令下,立馬組織到位。


    現在,好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是自己是民兵。


    白溝鄉沿河一共有六個村,磨盤河以南三個,以北三個,位置基本對稱,隔河相望。


    磨盤河除了夏季,上遊湖水超越警戒線,防水泄洪外,其他季節是沒有水的。


    這話說的也不對,常年有水流的,是小磨盤,也就是中間的那條小河。


    這條河,剛好是沿河南北村的分界。


    這樣的一條季節河,每年農民在河床裏,種植一季冬小麥。


    秋天中秋節前後播種,夏季雨季來臨之前,小麥也就收割完畢了。


    也有那膽子大的村民,小麥收倉後,預估那個年份雨水不多,會冒險種一季綠豆之類的。


    一旦真的沒有泄洪,就多了一季收成。


    當然,是比較冒險的,因為誰沒有把握哪一年會不會提閘泄洪。


    一個鄉,祖祖輩輩在這裏繁衍生存,南北各村,親戚關係甚多,但南北同行隻能走南北磨盤村的那條石子路。


    因為在白溝境內,隻有那一座木橋,非常古老的木橋。


    不過,枯水期,也並非所有的來往,都經過那裏。


    各個村都有運輸莊稼的路的,不過都是土路,雨天就不好行走。


    而且,那些路都是斷頭路,到了小磨盤河後,就到了盡頭,隻能通過小渡船過河。


    各村都有小渡船,並不是固定的載人的,平時在河裏打網捉魚,加上一點點渡船費,也能維持個生活。


    不過,這年頭有些人心思越來越不好,之前捕魚都是用網捕,後來有些人竟然用電觸魚,甚至用炸藥炸,致使魚越來越少。


    雖然政府這邊明確打擊,縣裏有漁政,但遠離縣城,加上各種原因,這種情況一直都存在。


    當下方舒跟蔡思敏和宋雅琴進行了分工,蔡思敏主要是負責通聯,將指揮部的汛情通報、工作情況以及遇到的困難,及時向黨委政府匯報,再將黨委政府的對於相關問題的意見,反饋給指揮部。


    方舒作為總指揮,駐南岸。


    宋雅琴副總指揮,駐北岸。


    這主要是北岸離鄉大院近,方便來回。而南岸泄洪期,木橋無法通行的話,想回來就得乘船。


    而那些行船的,原本就是農民,隻在泄洪期,才做起這樣的營生,其實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在當地,泄洪期溺水死亡,並不算什麽太大的新聞。


    方舒讓宋雅琴在北岸,主要是基於安全方麵的考慮。


    一個女同誌,跟男人還是有差別的。


    會議結束後,方舒提著行李,騎上那輛小電驢,跟南磨盤村支書仇大標直接開赴南磨盤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場爭雄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魚嗆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魚嗆水並收藏官場爭雄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