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連成尷尬地看了方舒一眼,無奈地笑了笑。
吱呀……
隨著房間打開的吱呀聲,一個穿著白底碎花連衣裙的姑娘,從裏麵走了出來。
她顯然不知道家裏來了客人,看到方舒時明顯一愣,隨後調皮地伸了下舌頭。
“夏校長,這是方鄉長。”夏連成把調侃進行到底,以打破尷尬。
“方鄉長您好!”夏興蓮走過來,伸出白皙纖細的小手。
方舒站起來,伸出大手,輕輕一握,一觸即分。
夏連成已經打開了酒瓶,準備給方舒倒酒。
“老夏,這酒中午就不喝了,今天是工作日,中午不能飲酒。這樣吧,晚上我請你喝酒,你看怎麽樣?”
夏連成聽方舒這麽說,沒有再勸,而是笑著說道:“那就一言為定,晚上到芳嫂家喝酒,不過,你要吃虧了,這頓飯不要錢,晚上可就是你買單了。”
“沒問題,晚上喝個痛快。”
“行,不醉不歸。”
就這樣把晚上的飯給約了。
“夏校長,學校現在還有多少學生,有沒有遇到什麽困難?”方舒一邊吃飯,一邊跟夏興蓮交流。
“方鄉長,你快別叫我校長,我哪是什麽校長,都是我爸自封的。”女孩笑得很燦爛,對於她爸給她封的官,從神情上看,並不排斥。“還有三十二個學生,一個年級十來個。方鄉長,這所學校要是撤了,至少有一半孩子就輟學了,我也是實在不忍心,就跟著我爸胡鬧了,您可別笑話,我可不是為了當什麽校長。我才兩年教齡,什麽都不懂,哪會當什麽校長。”
女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有什麽說什麽,交流起來很舒服。
“教育部門的規劃,確實沒有立足實際,你爸可不是胡鬧,為了這些孩子,冒著那麽大風險,才爭取到了現在這樣。現在這些孩子進了學校,那就看你的了。”方舒肯定了夏連成的‘胡鬧’,又對夏興蓮給了點壓力。
“我會不遺餘力把孩子們教好,努力能讓他們走出大山,看到外麵的世界。”夏興蓮表態說。
飯桌上,夏連成和老婆都沒說多少話,變成了方舒跟夏興蓮的主場。
飯後,夏興蓮就去學校了,方舒跟夏連成談了自己工作安排,主要就是兩點,一是入戶,了解村民的真實生活和想法,二是從村裏實際出發,找到可能的發展項目,為村民創收找路子。
夏連成表示,開始幾天,他會陪同方舒,但以後可能沒時間天天陪著。
方舒當然沒意見,也不能有意見。
村幹部都是不脫產的,人家也要生活,要賺錢養家。
而且,夏連成跟別的村支書還不一樣,他的工資跟這個村的所有幹部一樣,領回來全部充公了。
夏連成家的經濟條件,在北山村算是好的,住的是大瓦房。
他家有個麵粉和大米加工作坊,為村民家加工糧食,但不收取加工費,都是拿麥麩稻糠抵扣。
這些麥麩稻糠,用來養了不少豬,這應該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渠道之一。
當然,夏興蓮的工資收入,在當地算是不小的收入。
下午,按照夏連成的建議,方舒決定去看望一位105歲的老太太。
夏連成陪同著,一路上介紹了這位老太太的情況。
方舒到村部旁的代銷點,買了牛奶麵包等,不能空著手去看望老人家。
這位百歲老人,臉皺得如同一個核桃,但精神很好,耳不聾眼不花。
據夏連成說,北山村有五位百歲老人,這個趙老太太年紀最大。
是不是在全省最大不知道,但在同光市,是最年長的,沒有之一。
方舒問了老太太的生活情況,老人很滿意,“大成子他們對我很照顧,有低保,我這年紀,一個月多拿四百塊的尊老金,生活沒有問題,感謝領導感謝領導。”
可這邊感謝了,那邊就變調了,“鄉長啊,當官可要為老百姓做點事情,不要占著茅坑不拉屎。不要像那個姓李的書記,更不要像那個姓勞的鄉長,丟了先人的臉。要像我們大成子這樣,為老百姓做事。”
老人把李如意和勞作罵了一遍,又說到了大成子。
方舒這才聽明白,原來她是在誇夏連成呢。
大成子是夏連成的乳名,夏連成的父親都是老人看著長大的,在她眼裏,夏連成就是個小孩子。
對於老人罵李如意和勞作,方舒不好說什麽,但他說,自己就是想為老百姓做事,才到村裏來的。
老人聽了這話很開心,又說起了很多往事。
年紀大的人,都喜歡回憶往事,老太太也不例外,不知怎麽的,就扯到了磨盤神和磨盤橋上。
方舒對此,很有興趣。
老太太見方舒感興趣,提了好多問題,興致也很高。
後來就回憶到了那一年,戴紅箍的人要拆掉磨盤橋頭的神像,帶著刀子要刮掉橋身的雕刻。
那可能是老太太記憶裏,最高光的時刻,她講得繪聲繪色。
說是盤北盤南盤西盤東盤左盤右,反正周圍的人都來了,上了年紀的,跟那些戴紅箍的小年輕對峙著。
老太太那時候快五十歲了,老頭子走了七八年了,反正沒有兒女就一個人。
自己就衝上去了,站在第一個,拿著收割用的鐮刀,視死如歸。
磨盤神,可是他們的保護神,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後來就有意思了,人群中陸續走出來,那些戴紅箍的小子們的父母,一個個都被抽了打耳光,灰溜溜地走了。
這倒是有點戲劇性。
談到磨盤橋,老人滔滔不絕,忽然問道:“你們知道,最敬磨盤神,最懂磨盤神的,是誰嗎?”
方舒和夏連成異口同聲:“清虛道長?”
老太太把頭搖成了撥浪鼓,“那個牛鼻子老道,就是胡說八道,還會害人,我老婆子一直說,一直說,就是沒人信。我小時候,從來就沒聽說過什麽活祭,那個老道不是好人,我就看過一眼,就看出了他一肚子壞水。”
“盤南的那個後生,大隊書記,就是被他害死的。那個小女娃前兩天過來,哭得眼淚鼻涕都下來了,說是都答應嫁給他了,還是沒留住。那個後生我也見過,人好著呢,被老道害了……”
這老太太說的後生,肯定是仇大標了,老人家還是按照以前的說法,不習慣叫村支書,習慣叫大隊書記。
方舒沒想到,她認識李荷花,而且,李荷花前兩天還來過。
“您老是說,最懂磨盤神的,是……”方舒試探著問。
“就是那個女娃!”老太太點頭時,是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吱呀……
隨著房間打開的吱呀聲,一個穿著白底碎花連衣裙的姑娘,從裏麵走了出來。
她顯然不知道家裏來了客人,看到方舒時明顯一愣,隨後調皮地伸了下舌頭。
“夏校長,這是方鄉長。”夏連成把調侃進行到底,以打破尷尬。
“方鄉長您好!”夏興蓮走過來,伸出白皙纖細的小手。
方舒站起來,伸出大手,輕輕一握,一觸即分。
夏連成已經打開了酒瓶,準備給方舒倒酒。
“老夏,這酒中午就不喝了,今天是工作日,中午不能飲酒。這樣吧,晚上我請你喝酒,你看怎麽樣?”
夏連成聽方舒這麽說,沒有再勸,而是笑著說道:“那就一言為定,晚上到芳嫂家喝酒,不過,你要吃虧了,這頓飯不要錢,晚上可就是你買單了。”
“沒問題,晚上喝個痛快。”
“行,不醉不歸。”
就這樣把晚上的飯給約了。
“夏校長,學校現在還有多少學生,有沒有遇到什麽困難?”方舒一邊吃飯,一邊跟夏興蓮交流。
“方鄉長,你快別叫我校長,我哪是什麽校長,都是我爸自封的。”女孩笑得很燦爛,對於她爸給她封的官,從神情上看,並不排斥。“還有三十二個學生,一個年級十來個。方鄉長,這所學校要是撤了,至少有一半孩子就輟學了,我也是實在不忍心,就跟著我爸胡鬧了,您可別笑話,我可不是為了當什麽校長。我才兩年教齡,什麽都不懂,哪會當什麽校長。”
女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有什麽說什麽,交流起來很舒服。
“教育部門的規劃,確實沒有立足實際,你爸可不是胡鬧,為了這些孩子,冒著那麽大風險,才爭取到了現在這樣。現在這些孩子進了學校,那就看你的了。”方舒肯定了夏連成的‘胡鬧’,又對夏興蓮給了點壓力。
“我會不遺餘力把孩子們教好,努力能讓他們走出大山,看到外麵的世界。”夏興蓮表態說。
飯桌上,夏連成和老婆都沒說多少話,變成了方舒跟夏興蓮的主場。
飯後,夏興蓮就去學校了,方舒跟夏連成談了自己工作安排,主要就是兩點,一是入戶,了解村民的真實生活和想法,二是從村裏實際出發,找到可能的發展項目,為村民創收找路子。
夏連成表示,開始幾天,他會陪同方舒,但以後可能沒時間天天陪著。
方舒當然沒意見,也不能有意見。
村幹部都是不脫產的,人家也要生活,要賺錢養家。
而且,夏連成跟別的村支書還不一樣,他的工資跟這個村的所有幹部一樣,領回來全部充公了。
夏連成家的經濟條件,在北山村算是好的,住的是大瓦房。
他家有個麵粉和大米加工作坊,為村民家加工糧食,但不收取加工費,都是拿麥麩稻糠抵扣。
這些麥麩稻糠,用來養了不少豬,這應該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渠道之一。
當然,夏興蓮的工資收入,在當地算是不小的收入。
下午,按照夏連成的建議,方舒決定去看望一位105歲的老太太。
夏連成陪同著,一路上介紹了這位老太太的情況。
方舒到村部旁的代銷點,買了牛奶麵包等,不能空著手去看望老人家。
這位百歲老人,臉皺得如同一個核桃,但精神很好,耳不聾眼不花。
據夏連成說,北山村有五位百歲老人,這個趙老太太年紀最大。
是不是在全省最大不知道,但在同光市,是最年長的,沒有之一。
方舒問了老太太的生活情況,老人很滿意,“大成子他們對我很照顧,有低保,我這年紀,一個月多拿四百塊的尊老金,生活沒有問題,感謝領導感謝領導。”
可這邊感謝了,那邊就變調了,“鄉長啊,當官可要為老百姓做點事情,不要占著茅坑不拉屎。不要像那個姓李的書記,更不要像那個姓勞的鄉長,丟了先人的臉。要像我們大成子這樣,為老百姓做事。”
老人把李如意和勞作罵了一遍,又說到了大成子。
方舒這才聽明白,原來她是在誇夏連成呢。
大成子是夏連成的乳名,夏連成的父親都是老人看著長大的,在她眼裏,夏連成就是個小孩子。
對於老人罵李如意和勞作,方舒不好說什麽,但他說,自己就是想為老百姓做事,才到村裏來的。
老人聽了這話很開心,又說起了很多往事。
年紀大的人,都喜歡回憶往事,老太太也不例外,不知怎麽的,就扯到了磨盤神和磨盤橋上。
方舒對此,很有興趣。
老太太見方舒感興趣,提了好多問題,興致也很高。
後來就回憶到了那一年,戴紅箍的人要拆掉磨盤橋頭的神像,帶著刀子要刮掉橋身的雕刻。
那可能是老太太記憶裏,最高光的時刻,她講得繪聲繪色。
說是盤北盤南盤西盤東盤左盤右,反正周圍的人都來了,上了年紀的,跟那些戴紅箍的小年輕對峙著。
老太太那時候快五十歲了,老頭子走了七八年了,反正沒有兒女就一個人。
自己就衝上去了,站在第一個,拿著收割用的鐮刀,視死如歸。
磨盤神,可是他們的保護神,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後來就有意思了,人群中陸續走出來,那些戴紅箍的小子們的父母,一個個都被抽了打耳光,灰溜溜地走了。
這倒是有點戲劇性。
談到磨盤橋,老人滔滔不絕,忽然問道:“你們知道,最敬磨盤神,最懂磨盤神的,是誰嗎?”
方舒和夏連成異口同聲:“清虛道長?”
老太太把頭搖成了撥浪鼓,“那個牛鼻子老道,就是胡說八道,還會害人,我老婆子一直說,一直說,就是沒人信。我小時候,從來就沒聽說過什麽活祭,那個老道不是好人,我就看過一眼,就看出了他一肚子壞水。”
“盤南的那個後生,大隊書記,就是被他害死的。那個小女娃前兩天過來,哭得眼淚鼻涕都下來了,說是都答應嫁給他了,還是沒留住。那個後生我也見過,人好著呢,被老道害了……”
這老太太說的後生,肯定是仇大標了,老人家還是按照以前的說法,不習慣叫村支書,習慣叫大隊書記。
方舒沒想到,她認識李荷花,而且,李荷花前兩天還來過。
“您老是說,最懂磨盤神的,是……”方舒試探著問。
“就是那個女娃!”老太太點頭時,是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