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都說到了這裏,常遇春心裏也已經明白的差不多了:李存孝可是成名已久的猛將,被譽為蜀國第一猛將,也是張富手下最信任的猛人!便派遣李存孝來執行孤軍深入的艱難任務。
而另一方麵,楊素和張富交手多年,不可能不知道李存孝的底細!很明顯,楊素是故意按兵不動,忽悠陳應前去迎戰的。等陳應和李存孝鬥了個兩敗俱傷之後,楊素自己再坐收漁翁之利,可真是一隻老狐狸呀!
常遇春在怒罵著李存孝和楊素的同時,也在罵著陳應,準確來說,是恨鐵不成鋼的罵:這陳應也真是傻到家了,被楊素三言兩語就忽悠住了,覺得自己‘能打得過李存孝了’,直接上去送人頭了。這下可好了,不僅自己送了,還將麾下五千大軍全部葬送了!
良久,常遇春歎了口氣說道:“唉,陳應不聽軍令,擅自出戰,死有餘辜!隻是可憐了他麾下的五千將士,他們現在何在?”
“回將軍,陳應部下被蜀軍擊殺一部分;有一部分四散潰逃,應該散落在南郡;還有一部分應該暫且歸順楊素去了。”要說這些親兵都是聰慧之人,從常遇春的語氣中也明白了陳應犯的錯,立刻從陳應將軍改口為陳應了。
果真和常遇春預想的差不多,他在前麵忽悠著楊林,後麵楊素在忽悠著楚軍。不過這樣比起來,還是常遇春虧大發了。他忽悠楊林隻是不想讓楊林搶攻,而且現在的楊林還陰差陽錯的取得更大的功勞了。
而在後方的楚軍連從主將到士卒在內,可都是真真正正的被楊素忽悠懵了——主將送了,部下也投入到楊素的懷抱了……這可真是忽悠他媽給忽悠開門,忽悠到家了!
想到這裏,常遇春再次怒火中燒,對著下麵大聲呼喊:“常茂何在!”“孩兒在!”從右側後方走出一位青年將軍,大踏步來到常遇春麵前,拱手說道。(常茂隨常遇春附帶出來)
此人正是常遇春的長子,常茂!年方二十四歲,正是大好年華,因為父親常遇春的影響,常茂也是自幼習武,而且好讀兵法,也算是沒有辱沒‘常遇春之子’的名號!
這次伐蜀,因為楚仲高層都誌在必得,信心滿滿;常遇春也覺得沒有什麽危險,便將他帶在身邊,想讓兒子也來戰場上曆練一番。
“你拿著我的佩劍,前往楊素軍中,將陳應的部下全部調來,暫且有你統領,即刻出發!”常茂接過佩劍,再次行禮道:“孩兒遵命!”說完便走出大營,帶上十幾個親兵直奔楊素軍中而去……
在常茂走了之後,常遇春繼續開始深思:如今的永安城內尚有兩三千守軍,而且永安易守難攻,連續猛攻三天,在城下扔下無數屍體,卻沒有絲毫進展。反觀深入巴郡的楊林已經攻城略地無數,這可是和自己的初衷——攻取益州有悖!
權衡良久,常遇春終於選擇了屈服:“傳我命令,從此刻起,大軍停止攻城。邢道榮聽令,你率領本部人馬繼續囤兵在永安城下,謹防敵軍突圍。其餘將士下午拔營,隨我一同奔赴巫港,我們不在永安浪費時間了,直接繞過永安,直奔江州!”
這個命令的頒布,等同於常遇春承認自己失策了,他要開始轉變策略了!
前文說過,永安本就是一個得天獨厚,易守難攻的重鎮。一般由東向西的進攻也就是荊州向益州的進攻,大都是選擇繞過永安,順江而上直達巴郡的治所江州!若是敵軍在永安有重兵防守,則可以選擇派出一部分人馬包圍永安,防止敵軍騷擾即可。
常遇春之所以選擇強攻永安,正是因為當時的永安隻有不到一千人,還是由一個文官太守鎮守,給了他一個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永安的錯覺!秉持著攻城略地的想法,常遇春才想先拿下永安,一步步推進。
可沒想到,他這個小心思也被嶽飛洞察到了,嶽飛選擇逐步增兵的策略,在楚軍快要拿下永安時,才率軍馳援到城內。這一舉動,巧妙抓住了楚軍不想讓‘煮熟的鴨子飛了’的心理。
於是乎,就有了楚軍猛攻三天永安,但沒有任何進展,反而自己損兵折將嚴重的故事……
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常遇春身為一代名將,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主。眼見這條路走不通,就果斷下命令,改變策略,施行新的作戰計劃。反正他們的最終目的是進攻益州,拿不拿得下永安,影響並不大!
常遇春命令下完之後,邢道榮出列抱拳領命:“末將遵命!”其餘眾將也皆領命下去準備。在眾人都走了之後,常遇春還是有些不放心,便又親筆書寫了幾封信,一封給後方的楊素,向他索要陳應的部下:本來大家都是楚軍,主將死了,由我們接管也是理所應當的!
然後還寫了一封信送到了長沙,此信是一封匯報工作的信,將自己之前為了賭一口氣的戰略錯誤說出,懇請陛下懲罰;然後詳細說明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身為臣下,做什麽決定確實需要領導們知道!
最後,還有一封信,是常遇春派人送給楊林的,在心裏先是指責楊林的言而無信,說好兩麵夾擊永安,卻私自率大軍西進,導致楚軍大部隊在永安城下耽誤了三天不說,還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指責之後,就是好言相勸,說什麽大局為重,這可是我們兩家絕地反擊的絕佳機會,若是我們再互相搶奪功勞下去,很可能會浪費了戰機。
最後,常遇春還將自己下一步,準備渡江前往巴郡與楊林合兵一處的計劃詳細道出。大家應該同仇敵愾,一起拿下江州,進而威脅成都才是硬道理等等……
隻不過,常遇春不知道的是,楊林可沒有機會按照他的部署安排去執行了。因為楊林此刻,本身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咯……
而另一方麵,楊素和張富交手多年,不可能不知道李存孝的底細!很明顯,楊素是故意按兵不動,忽悠陳應前去迎戰的。等陳應和李存孝鬥了個兩敗俱傷之後,楊素自己再坐收漁翁之利,可真是一隻老狐狸呀!
常遇春在怒罵著李存孝和楊素的同時,也在罵著陳應,準確來說,是恨鐵不成鋼的罵:這陳應也真是傻到家了,被楊素三言兩語就忽悠住了,覺得自己‘能打得過李存孝了’,直接上去送人頭了。這下可好了,不僅自己送了,還將麾下五千大軍全部葬送了!
良久,常遇春歎了口氣說道:“唉,陳應不聽軍令,擅自出戰,死有餘辜!隻是可憐了他麾下的五千將士,他們現在何在?”
“回將軍,陳應部下被蜀軍擊殺一部分;有一部分四散潰逃,應該散落在南郡;還有一部分應該暫且歸順楊素去了。”要說這些親兵都是聰慧之人,從常遇春的語氣中也明白了陳應犯的錯,立刻從陳應將軍改口為陳應了。
果真和常遇春預想的差不多,他在前麵忽悠著楊林,後麵楊素在忽悠著楚軍。不過這樣比起來,還是常遇春虧大發了。他忽悠楊林隻是不想讓楊林搶攻,而且現在的楊林還陰差陽錯的取得更大的功勞了。
而在後方的楚軍連從主將到士卒在內,可都是真真正正的被楊素忽悠懵了——主將送了,部下也投入到楊素的懷抱了……這可真是忽悠他媽給忽悠開門,忽悠到家了!
想到這裏,常遇春再次怒火中燒,對著下麵大聲呼喊:“常茂何在!”“孩兒在!”從右側後方走出一位青年將軍,大踏步來到常遇春麵前,拱手說道。(常茂隨常遇春附帶出來)
此人正是常遇春的長子,常茂!年方二十四歲,正是大好年華,因為父親常遇春的影響,常茂也是自幼習武,而且好讀兵法,也算是沒有辱沒‘常遇春之子’的名號!
這次伐蜀,因為楚仲高層都誌在必得,信心滿滿;常遇春也覺得沒有什麽危險,便將他帶在身邊,想讓兒子也來戰場上曆練一番。
“你拿著我的佩劍,前往楊素軍中,將陳應的部下全部調來,暫且有你統領,即刻出發!”常茂接過佩劍,再次行禮道:“孩兒遵命!”說完便走出大營,帶上十幾個親兵直奔楊素軍中而去……
在常茂走了之後,常遇春繼續開始深思:如今的永安城內尚有兩三千守軍,而且永安易守難攻,連續猛攻三天,在城下扔下無數屍體,卻沒有絲毫進展。反觀深入巴郡的楊林已經攻城略地無數,這可是和自己的初衷——攻取益州有悖!
權衡良久,常遇春終於選擇了屈服:“傳我命令,從此刻起,大軍停止攻城。邢道榮聽令,你率領本部人馬繼續囤兵在永安城下,謹防敵軍突圍。其餘將士下午拔營,隨我一同奔赴巫港,我們不在永安浪費時間了,直接繞過永安,直奔江州!”
這個命令的頒布,等同於常遇春承認自己失策了,他要開始轉變策略了!
前文說過,永安本就是一個得天獨厚,易守難攻的重鎮。一般由東向西的進攻也就是荊州向益州的進攻,大都是選擇繞過永安,順江而上直達巴郡的治所江州!若是敵軍在永安有重兵防守,則可以選擇派出一部分人馬包圍永安,防止敵軍騷擾即可。
常遇春之所以選擇強攻永安,正是因為當時的永安隻有不到一千人,還是由一個文官太守鎮守,給了他一個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永安的錯覺!秉持著攻城略地的想法,常遇春才想先拿下永安,一步步推進。
可沒想到,他這個小心思也被嶽飛洞察到了,嶽飛選擇逐步增兵的策略,在楚軍快要拿下永安時,才率軍馳援到城內。這一舉動,巧妙抓住了楚軍不想讓‘煮熟的鴨子飛了’的心理。
於是乎,就有了楚軍猛攻三天永安,但沒有任何進展,反而自己損兵折將嚴重的故事……
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常遇春身為一代名將,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主。眼見這條路走不通,就果斷下命令,改變策略,施行新的作戰計劃。反正他們的最終目的是進攻益州,拿不拿得下永安,影響並不大!
常遇春命令下完之後,邢道榮出列抱拳領命:“末將遵命!”其餘眾將也皆領命下去準備。在眾人都走了之後,常遇春還是有些不放心,便又親筆書寫了幾封信,一封給後方的楊素,向他索要陳應的部下:本來大家都是楚軍,主將死了,由我們接管也是理所應當的!
然後還寫了一封信送到了長沙,此信是一封匯報工作的信,將自己之前為了賭一口氣的戰略錯誤說出,懇請陛下懲罰;然後詳細說明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身為臣下,做什麽決定確實需要領導們知道!
最後,還有一封信,是常遇春派人送給楊林的,在心裏先是指責楊林的言而無信,說好兩麵夾擊永安,卻私自率大軍西進,導致楚軍大部隊在永安城下耽誤了三天不說,還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指責之後,就是好言相勸,說什麽大局為重,這可是我們兩家絕地反擊的絕佳機會,若是我們再互相搶奪功勞下去,很可能會浪費了戰機。
最後,常遇春還將自己下一步,準備渡江前往巴郡與楊林合兵一處的計劃詳細道出。大家應該同仇敵愾,一起拿下江州,進而威脅成都才是硬道理等等……
隻不過,常遇春不知道的是,楊林可沒有機會按照他的部署安排去執行了。因為楊林此刻,本身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