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繼續說道:“再者說,建鄴可是都城,如今關羽勢如破竹已經深入丹陽郡了,朝中群臣現在肯定是驚慌失措,巴不得在外駐紮的將領們都帶兵回去呢!你覺得你回到建鄴,可以舌戰群儒,說動百官嗎?特別是朝中的那些迂腐文官,你要比我更清楚才是……”
房玄齡沉默不語,表示默認,周瑜說得沒問題,他確實沒信心能勸諫所有人。
周瑜繼續道:“在那些皇宮裏的百官心裏,壽春城隻是一個遠在前線的城池罷了,甚至九江郡都隻是前線的一個郡而已,和他們切實的利益沒有任何關係!比起壽春、九江,他們更在乎自己在丹陽郡、在建鄴的那些家產罷了。”
聽了周瑜的不屑言語,房玄齡根本沒有說話,不置可否。他身為文官,那可是太了解吳國朝中的那些個文官們了。吳國朝內的文官,突出一個‘多、亂、吵’,孫策的頭疼,有一大半都是文官們天天吵架吵得。這也是周瑜、房玄齡等人不願意在朝中當差,都跑到外麵,離那些大爺們遠遠的原因。
但是,這些個文官們吧,在某些時候,那可是突出一個團結一心!就比如,大敵壓境之時,他們會空前統一思想——陛下,快讓在外的將軍們領兵回援,都城可不能有失!至於原因嘛,剛才周瑜都已經說得很明確了,他們的家產全都在丹陽郡,那可不比誰都緊張嗎?
吳國和其他國家的政治構成,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吳國因為大家族較多,而且大家族在國內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所以,吳國更像是一個聯邦製,大家推選孫策為皇帝,但是孫策要照顧好每一個家族的利益!
這個時代和曆史上的吳國一樣,江東有四大家族——張、朱、陸、顧四大家族!每家的代表人物,都是吳國舉足輕重的存在,如張家的張昭張溫、顧家的顧雍顧邵、朱家的朱桓朱異、陸家從陸康到陸遜到陸抗等等……這四大家族在江東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在他們這些人心裏隻顧著自己、或者自己家族眼前的利益,根本看不到或者說是不在乎遠處的隱患。先小家,後才是大國。“壽春的死活與我們有什麽關係?可丹陽郡的死活可是跟我們息戚相關的啊!!!”
這些人或者這些家族的想法非常簡單:“我家族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你身為統治者,給我利益,我就帶人效忠於你,服從你的統治;反之,你若不給我家族利益,那就別怪我們不配合了。”
這也是張昭為首的文官集團,在赤壁之戰曹軍大軍壓境之際,為什麽主張孫權投降的根本原因。曹操入主了江東,是不會拿這些地頭蛇怎麽樣的,相反,還會讓這些江東士族來治理江東。
所以,直接投降,這些大家族照樣可以經久不衰。比如前車之鑒,隔壁荊州的蒯家,就是如此。
孫策當年剛到江州時,就是殺戮了太多,沒有和士族搞好關係,才死於非命的。在孫策臨死時,終於悟道:“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這是他死之前對孫權說的原話。
孫權呢,拋開軍事不談,隻說內政這一點,確實做的比孫策好,將江東四大家族以及許多小家族團結在一起,至少保證了國內幾十年的穩定。
周瑜和房玄齡說到這裏,二人對視一眼,心中也都有了答案……
在和房玄齡初步達成協議之後,周瑜果斷下令:“來人,將秦瓊、尉遲恭、太史慈等將軍全部喊來,我有要事安排!”
前文說過,周瑜身為吳國大將軍,率領人駐紮在吳國最為危險、也是最有紛爭的九江郡。手底下自然少不了一些猛將,就比如一直跟隨周瑜,破廬江,攻壽春,屢立功勳的秦瓊、尉遲恭兩人。
這二位也是周瑜從行伍之間提拔為將的,二人屢立的奇功也都是在周瑜麾下,自然和周瑜的關係非常密切。周瑜呢,也是用這兩位大猛將也用順手了,一直視作自己的部曲。
至於太史慈就比較特殊了,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並不屬於周瑜的人,他之所以來到壽春,也是被孫策專程調過來的,名義上是幫助大將軍,暗地裏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是孫策對周瑜的一個監視。
畢竟太史慈相比起來,和孫策的關係更好,當年這二位猛將也是不打不相識,鏖戰了許久呢。再然後二人是互相欣賞,太史慈也就跟隨孫策左右了。吳國建國後,太史慈也被封為鎮西將軍,算是除了孫堅老臣以及孫家宗族將領和周瑜之外,官職最高的外姓將領了,可見孫策對他的信任。
沒一會兒,太史慈等幾位將軍都趕了過來,一看房玄齡已經在此,大家也都知道今天估摸有大事發生了。
周瑜待眾人坐定後,開門見山,直接從漢軍攻破秣陵港,到孫策下令讓他們回援,最後再到漢軍從徐州出兵,劍鋒直指壽春,將事情整個的來龍去脈全部講述了一遍。
眾將聽後,皆是震驚不已,可能他們都沒想到漢軍竟然有如此高的戰鬥力、也想不到劉備竟然有如此深謀遠慮的計劃。眾將沉默,一是在感歎漢軍不容小覷,而是在等周瑜下達命令。
周瑜也是不浪費時間,直接道:“丹陽郡危險,陛下下令回軍,君命已至,我們不得不回;同時,漢軍已經對九江郡亮出了爪牙,我們也不得不防守壽春。所以,我和房大人商量之後,決定兵分兩路!”
周瑜頓了一下,然後下令道:“尉遲恭聽令,你率領本部一萬人馬回去馳援丹陽郡!”尉遲恭聽到點自己名字後,也是直接上前一步,抱拳道:“末將領命!”
然後又問了一句:“敢問大將軍,我什麽時候出發合適?”周瑜直接堅定地說道:“越快越好!你可以現在就回去點兵,然後爭取在天黑之前出發!”“好嘞!”
房玄齡沉默不語,表示默認,周瑜說得沒問題,他確實沒信心能勸諫所有人。
周瑜繼續道:“在那些皇宮裏的百官心裏,壽春城隻是一個遠在前線的城池罷了,甚至九江郡都隻是前線的一個郡而已,和他們切實的利益沒有任何關係!比起壽春、九江,他們更在乎自己在丹陽郡、在建鄴的那些家產罷了。”
聽了周瑜的不屑言語,房玄齡根本沒有說話,不置可否。他身為文官,那可是太了解吳國朝中的那些個文官們了。吳國朝內的文官,突出一個‘多、亂、吵’,孫策的頭疼,有一大半都是文官們天天吵架吵得。這也是周瑜、房玄齡等人不願意在朝中當差,都跑到外麵,離那些大爺們遠遠的原因。
但是,這些個文官們吧,在某些時候,那可是突出一個團結一心!就比如,大敵壓境之時,他們會空前統一思想——陛下,快讓在外的將軍們領兵回援,都城可不能有失!至於原因嘛,剛才周瑜都已經說得很明確了,他們的家產全都在丹陽郡,那可不比誰都緊張嗎?
吳國和其他國家的政治構成,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吳國因為大家族較多,而且大家族在國內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所以,吳國更像是一個聯邦製,大家推選孫策為皇帝,但是孫策要照顧好每一個家族的利益!
這個時代和曆史上的吳國一樣,江東有四大家族——張、朱、陸、顧四大家族!每家的代表人物,都是吳國舉足輕重的存在,如張家的張昭張溫、顧家的顧雍顧邵、朱家的朱桓朱異、陸家從陸康到陸遜到陸抗等等……這四大家族在江東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在他們這些人心裏隻顧著自己、或者自己家族眼前的利益,根本看不到或者說是不在乎遠處的隱患。先小家,後才是大國。“壽春的死活與我們有什麽關係?可丹陽郡的死活可是跟我們息戚相關的啊!!!”
這些人或者這些家族的想法非常簡單:“我家族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你身為統治者,給我利益,我就帶人效忠於你,服從你的統治;反之,你若不給我家族利益,那就別怪我們不配合了。”
這也是張昭為首的文官集團,在赤壁之戰曹軍大軍壓境之際,為什麽主張孫權投降的根本原因。曹操入主了江東,是不會拿這些地頭蛇怎麽樣的,相反,還會讓這些江東士族來治理江東。
所以,直接投降,這些大家族照樣可以經久不衰。比如前車之鑒,隔壁荊州的蒯家,就是如此。
孫策當年剛到江州時,就是殺戮了太多,沒有和士族搞好關係,才死於非命的。在孫策臨死時,終於悟道:“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這是他死之前對孫權說的原話。
孫權呢,拋開軍事不談,隻說內政這一點,確實做的比孫策好,將江東四大家族以及許多小家族團結在一起,至少保證了國內幾十年的穩定。
周瑜和房玄齡說到這裏,二人對視一眼,心中也都有了答案……
在和房玄齡初步達成協議之後,周瑜果斷下令:“來人,將秦瓊、尉遲恭、太史慈等將軍全部喊來,我有要事安排!”
前文說過,周瑜身為吳國大將軍,率領人駐紮在吳國最為危險、也是最有紛爭的九江郡。手底下自然少不了一些猛將,就比如一直跟隨周瑜,破廬江,攻壽春,屢立功勳的秦瓊、尉遲恭兩人。
這二位也是周瑜從行伍之間提拔為將的,二人屢立的奇功也都是在周瑜麾下,自然和周瑜的關係非常密切。周瑜呢,也是用這兩位大猛將也用順手了,一直視作自己的部曲。
至於太史慈就比較特殊了,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並不屬於周瑜的人,他之所以來到壽春,也是被孫策專程調過來的,名義上是幫助大將軍,暗地裏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是孫策對周瑜的一個監視。
畢竟太史慈相比起來,和孫策的關係更好,當年這二位猛將也是不打不相識,鏖戰了許久呢。再然後二人是互相欣賞,太史慈也就跟隨孫策左右了。吳國建國後,太史慈也被封為鎮西將軍,算是除了孫堅老臣以及孫家宗族將領和周瑜之外,官職最高的外姓將領了,可見孫策對他的信任。
沒一會兒,太史慈等幾位將軍都趕了過來,一看房玄齡已經在此,大家也都知道今天估摸有大事發生了。
周瑜待眾人坐定後,開門見山,直接從漢軍攻破秣陵港,到孫策下令讓他們回援,最後再到漢軍從徐州出兵,劍鋒直指壽春,將事情整個的來龍去脈全部講述了一遍。
眾將聽後,皆是震驚不已,可能他們都沒想到漢軍竟然有如此高的戰鬥力、也想不到劉備竟然有如此深謀遠慮的計劃。眾將沉默,一是在感歎漢軍不容小覷,而是在等周瑜下達命令。
周瑜也是不浪費時間,直接道:“丹陽郡危險,陛下下令回軍,君命已至,我們不得不回;同時,漢軍已經對九江郡亮出了爪牙,我們也不得不防守壽春。所以,我和房大人商量之後,決定兵分兩路!”
周瑜頓了一下,然後下令道:“尉遲恭聽令,你率領本部一萬人馬回去馳援丹陽郡!”尉遲恭聽到點自己名字後,也是直接上前一步,抱拳道:“末將領命!”
然後又問了一句:“敢問大將軍,我什麽時候出發合適?”周瑜直接堅定地說道:“越快越好!你可以現在就回去點兵,然後爭取在天黑之前出發!”“好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