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苻堅了,就是羌人們也更樂意在這裏生活,而不是回到草原上!
再者說了,羌氐後續即使是發起戰爭,也是從涼州西北四郡發起,首先進攻武威郡,而不是大老遠返回老家西羌,然後從西羌攻打金城郡,這樣可是非常吃力不討好。
要知道,武威郡的東方就是安定郡,隻要突破了武威的防線,就可以到達雍州,雍州可是天下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啊!得雍州者可得半個天下,可不是吹牛的。
反觀金城郡,在其南方還有隴西郡,隴西這個地方,偏北的地區還好,越往南去,山林就越多。相對應的,路途就越遙遠且崎嶇,非常不適合騎兵奔馳,正常人誰選擇進攻這裏啊?
哦,不對,還真有一個人傻乎乎的想要‘進攻’這裏,準確來說,是想要佯攻這裏,從而吸引蜀軍‘回援’!那就是羌王苻堅!
其實,苻堅當初給閻行的命令也挺‘天真’的,讓閻行先拿下金城郡,然後再收複隴西郡。最後根據戰場情況,或者再調頭向東,拿下天水郡;亦或者是直接全力南下,效仿張富曾經走過的道路——陰平古道,直奔蜀郡!
先說這個隴西郡,這裏之前也隸屬於韓遂麾下的地盤,都是在韓遂死了之後,被蜀國攻占下來,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隴西郡之前有不少羌氐族人,之前在韓遂手下時,雙方倒是相安無事。可自從韓遂兵敗身死,蜀國占據隴西郡之後,羌人因為和蜀國正在打仗,所以隴西郡裏有很多羌氐人出逃,不遠數百裏回到苻堅手下。
當然,也有更多的羌氐人並不想打仗,他們選擇了在蜀國的治理下,和漢人一起耕地播種,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這也算是他們這些草原民族從遊牧文明,向農耕文明過渡的重要一步。
綜上所述,這就是苻堅想收複隴西郡的一大原因,至少這裏麵還有大部分族人,不管是治理還是防守都會輕鬆許多。而且占據隴西郡之後,西羌就把涼州完全包圍起來了,羌人後續可進攻的空間戰線就更多了。
另外,還有一個終極原因就是,拿下隴西郡就可以威逼蜀郡了。
因為根據苻堅之前得到的情報來說,金城郡和隴西郡蜀軍都沒有太多的兵力防備,所以閻行的三千騎兵足夠在這裏任性馳騁了!而蜀國的中心地帶——蜀郡,更是無太多兵力防守。
隻要閻行拿下隴西郡,從而做出威逼蜀郡的意圖,就能吸引到蜀國遠在雍州的許多人馬倉皇返回京都。雖然閻行這些騎兵,翻不起什麽大浪,也不可能偷渡陰平,但總歸能嚇一嚇蜀軍吧?
隻要蜀軍的援軍被嚇回去,他正麵就可以和李克用一起猛攻拿下涼州,甚至可以對雍州發起總攻。到時候在讓做著假動作的閻行,也率軍東進天水郡,整個戰場形勢可是一片大好……
得隴西,而望蜀郡,也確實不是空穴來風。苻堅作為一個十分仰慕漢文化,且熟讀漢人書籍的有誌青年。他自然知道‘得隴望蜀’這四個字的由來。
在這裏解釋一下,後世的“得隴望蜀”這個成語通常被看作貶義詞,用來比喻某人貪心、不知滿足,得寸進尺。但得隴望蜀的原意並非如此,它不僅沒有貶義,反而帶有褒讚鼓勵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剛剛建立東漢政權,但天下並不是完全一統,還有兩個割據勢力。一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二是稱霸隴西的隗囂。
劉秀心裏清楚,若是想建立偉業,一統天下,就必須拿下隴、蜀,這兩個地方。所以,他在岑彭留下的書信裏寫道:“給既平隴,複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劉秀在信裏,是想表達對岑彭的鞭策和鼓勵之意。人最怕驕傲自滿,沒有上進心。劉秀此言無異於告訴岑彭,“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此外,這封信也透露出劉秀創業的艱辛,不然他不會發出“每一發兵,頭鬢為白”的感慨。可以說,劉秀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興”大業。可見,“得隴望蜀”不是指貪心,而是指要為自己遠大的理想而奮鬥。
此時的苻堅也是如此所思,想要得隴望蜀,來抒發自己願意為偉大理想奮鬥的意願……
當然,站在上帝視角看,就會覺得苻堅真的是異想天開,他甚至親自走一遍蜀道後,估計就不會這麽天真了。要知道,隴西和蜀郡之間隔著數座崇山,艱難險阻的程度不是一般路途可比擬的。
當年張富偷渡陰平選用的都是善攀爬的精銳壯士,怎是苻堅這些騎兵能比擬的?難不成他們要將馬匹扔在山坳坳裏,下馬攀爬崇山嘛?即使真的這樣,他們這些人又能爬到哪裏呢?能到成都嗎?
苻堅想的是挺美,閻行拿下隴西,試探一下就給蜀軍嚇回去了,從而讓自己的大軍趁勢猛攻涼州,甚至是雍州。但是他完全忽略了一點,張富是在蜀中長大,蜀中的地形再熟悉不過了,怎麽可能被區區三千騎兵給嚇到?
張富若是知道苻堅此時的想法,估計會完全樂開花。自己完全不會搭理他的,甚至還巴不得苻堅如此行動呢……
不得不承認,苻堅本人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雄主,政治、智力方麵都沒的說。但在行軍打仗這方麵,沒了王猛輔佐的苻堅,是真的差點意思,總喜歡一些不切實際的軍事行動。比如他不聽王猛勸諫,發動的淝水之戰,直接給前秦都葬送了……
當然,得隴望蜀隻是苻堅給閻行安排的作戰計劃。現在的羌人還遠沒到這一步呢,現在閻行才剛入金城郡內,前麵等待他的還有程畿率領的三千人馬呢。
金城郡可不像之前武威郡的縣城一樣無人防守,這裏有一支人馬早就等待多時了!
再者說了,羌氐後續即使是發起戰爭,也是從涼州西北四郡發起,首先進攻武威郡,而不是大老遠返回老家西羌,然後從西羌攻打金城郡,這樣可是非常吃力不討好。
要知道,武威郡的東方就是安定郡,隻要突破了武威的防線,就可以到達雍州,雍州可是天下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啊!得雍州者可得半個天下,可不是吹牛的。
反觀金城郡,在其南方還有隴西郡,隴西這個地方,偏北的地區還好,越往南去,山林就越多。相對應的,路途就越遙遠且崎嶇,非常不適合騎兵奔馳,正常人誰選擇進攻這裏啊?
哦,不對,還真有一個人傻乎乎的想要‘進攻’這裏,準確來說,是想要佯攻這裏,從而吸引蜀軍‘回援’!那就是羌王苻堅!
其實,苻堅當初給閻行的命令也挺‘天真’的,讓閻行先拿下金城郡,然後再收複隴西郡。最後根據戰場情況,或者再調頭向東,拿下天水郡;亦或者是直接全力南下,效仿張富曾經走過的道路——陰平古道,直奔蜀郡!
先說這個隴西郡,這裏之前也隸屬於韓遂麾下的地盤,都是在韓遂死了之後,被蜀國攻占下來,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隴西郡之前有不少羌氐族人,之前在韓遂手下時,雙方倒是相安無事。可自從韓遂兵敗身死,蜀國占據隴西郡之後,羌人因為和蜀國正在打仗,所以隴西郡裏有很多羌氐人出逃,不遠數百裏回到苻堅手下。
當然,也有更多的羌氐人並不想打仗,他們選擇了在蜀國的治理下,和漢人一起耕地播種,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這也算是他們這些草原民族從遊牧文明,向農耕文明過渡的重要一步。
綜上所述,這就是苻堅想收複隴西郡的一大原因,至少這裏麵還有大部分族人,不管是治理還是防守都會輕鬆許多。而且占據隴西郡之後,西羌就把涼州完全包圍起來了,羌人後續可進攻的空間戰線就更多了。
另外,還有一個終極原因就是,拿下隴西郡就可以威逼蜀郡了。
因為根據苻堅之前得到的情報來說,金城郡和隴西郡蜀軍都沒有太多的兵力防備,所以閻行的三千騎兵足夠在這裏任性馳騁了!而蜀國的中心地帶——蜀郡,更是無太多兵力防守。
隻要閻行拿下隴西郡,從而做出威逼蜀郡的意圖,就能吸引到蜀國遠在雍州的許多人馬倉皇返回京都。雖然閻行這些騎兵,翻不起什麽大浪,也不可能偷渡陰平,但總歸能嚇一嚇蜀軍吧?
隻要蜀軍的援軍被嚇回去,他正麵就可以和李克用一起猛攻拿下涼州,甚至可以對雍州發起總攻。到時候在讓做著假動作的閻行,也率軍東進天水郡,整個戰場形勢可是一片大好……
得隴西,而望蜀郡,也確實不是空穴來風。苻堅作為一個十分仰慕漢文化,且熟讀漢人書籍的有誌青年。他自然知道‘得隴望蜀’這四個字的由來。
在這裏解釋一下,後世的“得隴望蜀”這個成語通常被看作貶義詞,用來比喻某人貪心、不知滿足,得寸進尺。但得隴望蜀的原意並非如此,它不僅沒有貶義,反而帶有褒讚鼓勵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剛剛建立東漢政權,但天下並不是完全一統,還有兩個割據勢力。一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二是稱霸隴西的隗囂。
劉秀心裏清楚,若是想建立偉業,一統天下,就必須拿下隴、蜀,這兩個地方。所以,他在岑彭留下的書信裏寫道:“給既平隴,複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劉秀在信裏,是想表達對岑彭的鞭策和鼓勵之意。人最怕驕傲自滿,沒有上進心。劉秀此言無異於告訴岑彭,“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此外,這封信也透露出劉秀創業的艱辛,不然他不會發出“每一發兵,頭鬢為白”的感慨。可以說,劉秀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興”大業。可見,“得隴望蜀”不是指貪心,而是指要為自己遠大的理想而奮鬥。
此時的苻堅也是如此所思,想要得隴望蜀,來抒發自己願意為偉大理想奮鬥的意願……
當然,站在上帝視角看,就會覺得苻堅真的是異想天開,他甚至親自走一遍蜀道後,估計就不會這麽天真了。要知道,隴西和蜀郡之間隔著數座崇山,艱難險阻的程度不是一般路途可比擬的。
當年張富偷渡陰平選用的都是善攀爬的精銳壯士,怎是苻堅這些騎兵能比擬的?難不成他們要將馬匹扔在山坳坳裏,下馬攀爬崇山嘛?即使真的這樣,他們這些人又能爬到哪裏呢?能到成都嗎?
苻堅想的是挺美,閻行拿下隴西,試探一下就給蜀軍嚇回去了,從而讓自己的大軍趁勢猛攻涼州,甚至是雍州。但是他完全忽略了一點,張富是在蜀中長大,蜀中的地形再熟悉不過了,怎麽可能被區區三千騎兵給嚇到?
張富若是知道苻堅此時的想法,估計會完全樂開花。自己完全不會搭理他的,甚至還巴不得苻堅如此行動呢……
不得不承認,苻堅本人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雄主,政治、智力方麵都沒的說。但在行軍打仗這方麵,沒了王猛輔佐的苻堅,是真的差點意思,總喜歡一些不切實際的軍事行動。比如他不聽王猛勸諫,發動的淝水之戰,直接給前秦都葬送了……
當然,得隴望蜀隻是苻堅給閻行安排的作戰計劃。現在的羌人還遠沒到這一步呢,現在閻行才剛入金城郡內,前麵等待他的還有程畿率領的三千人馬呢。
金城郡可不像之前武威郡的縣城一樣無人防守,這裏有一支人馬早就等待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