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朝堂上這些錯綜複雜的各方勢力,其實張富心裏也清楚得很。但是他現在由於地位原因,是不能多插手自己父皇安排的事情呢,畢竟張魯對自己已經夠寵溺了,有些東西不能急,急的狠了,就變味道了,隻能等以後慢慢改善……
除了蜀國官吏的構成不同於其他國家之外,範仲淹這個人,他也和別人不一樣!之前說過,範仲淹可能是蜀國高官中,唯一一個是真的從一貧如洗混出來的(其他的官吏再怎麽貧寒也是相對的,比普通貧農要好得多)。
而範仲淹就不一樣了,他小時候讀的書一大半都是借人家的,也好在同鄉有一戶家道中落的家族,家裏有一些藏書,這戶人家的家主也欣賞範仲淹,願意借書給他學習。正是因為範仲淹的獨特機遇,才為自己可以從貧農翻身打下了基礎。
還有,範仲淹在成名之後,老母還差點被當地世族禍害,這也在他的心裏留下了一個嫉惡如仇的種子,特別是針對一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們’。所以,他聽王商說,想安排堂弟入朝為官時,他直接給拒絕了!
於公,他要對得起自己的吏部尚書的職位、對得起陛下太子的信任、對得起那些千裏迢迢來參加科舉之位謀得後半輩子出路的‘普通’百姓們!
於私,他要對得起自己的內心、他要對得起自己的母親、他絕對不會對這些所謂大家族而低頭!
以上,就是範仲淹拒絕王商的理由,這些也就夠了!
也正是因為於此件小事,朝堂內以範仲淹為首的‘孤黨派’(身後沒有世家支持,暫且稱為‘孤黨派’)和以龐曦、王商、吳懿等人為首的‘世族派’開始了長時間的對立和分歧,乃至於在很多年後,依舊影響了朝堂上很多決策……
這是後話,此事暫且不贅述。
時間回到正常時間線上,張富在看到王甫的名字後,對此人的記憶就湧了上來。誠然,張富對王甫的印象還是挺不錯的,畢竟以身殉國的忠義之士,都值得去歌頌!
也是在這個時候,張富突然想起來去年在荊州發生的小插曲,他才想明白了當時王商想舉薦的這個堂弟,很可能就是王甫!
對於此,張富隻能搖了搖頭,感歎一聲:“王商啊王商,以王甫的才能,根本不需要你畫蛇添足,人家自己都能考中探花的。你這一整,可是將自己的心思全部暴露了出來,也給我提了個醒呀!”
可能這就是每個世家大族的真實想法吧,害怕自己的族人因為科舉考試失誤,而錯失平步青雲的機會。所以,他們不願意讓後輩去冒險參加科舉,寧願還是跟之前一樣,由他們來舉薦後輩出去做官!
在這個時代中,絕大多數的人才都出在世族之內,而且這些人才占據的比例可是非常之大的——畢竟在這個時代,隻有世家才可以從小看得起書,學習得了知識,自然而然整個家族的成材率就很高。
所以,有很多真正有才華、且有追求、有格局的世族後輩們,完全是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去名正言順考取功名的。
第一次科舉製的秦宓就是這樣,憑借自己的努力在眾多考生中殺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如果說秦宓那一次還有些張富的‘授意’,那麽這一次的王甫可是完全憑借著自己的本事上榜的!張富都不在成都,也不知道參加考試的名單,自然沒辦法‘再授意’;王甫他哥王商更是沒資格插手科舉的事情。
當然,範仲淹也是那種絕對不會假公濟私,公報私仇的人。他給王甫的所有批注,都是很客觀的,不吝讚美之詞,彷佛和王商爭執的事情完全沒有發生一樣。不得不說,範文正公的私德確實是值得稱讚!
綜上所述,王甫這一次憑借自己本事考取了功名,勢必會在蜀國境內掀起一股浪潮——就是世族子弟為了證明自己不是靠著父輩的蔭蔽才有官做,開始踴躍的報名參加科舉!
這樣一來,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必將大幅度增長;然後世族子弟的成材率前麵已經說過,自小就可以接受到教育的二世祖們,成材率肯定要遠遠高於普通平頭老百姓的,也能更進一步為蜀國提高人才的產出;
這還不算完,最重要的是,當世家子弟的後代都因為名譽來參加考試證明自己了,那麽他們的父輩安排後輩直接入朝為官的自然就會減少!換句話說,可以更好的避免如王商這樣,千方百計想安排自己家人入朝為官的不良因素!
張富甚至都可以想得到,王商和王甫在家中的對話,科舉考試之前:
王商:“堂弟,你先別急,那個範仲淹油鹽不進,就不管他了,明日我再去找一下董大人和吳大人,不行你先去他們部門從從事做起,後麵想辦法讓陛下再提拔你!反正想入朝為官是肯定沒問題的,就是恐怕要慢慢做起來了……”
王甫:“堂哥,我覺得還是算了吧。科舉考試馬上就開始了,我想參加科舉,憑借自己的能力,名正言順博取功名,省的別人說我是借著家族的蔭蔽!”
王商:“你傻啊,那科舉每次參加的有那麽多人,選取的人數隻有那麽一點,誰知道有沒有哪路神仙半路殺出,你競爭不過人家怎麽辦?再說了,隻要考不進一甲,就可能分派到涼州這種苦寒之地做地方官,想調入朝中,最少也要五年十年了,這怎麽受得了呢?”
王甫默然,對於堂哥這些話,他有一部分是反對的,但是堂哥畢竟是為他好,所以他也不能多說什麽,到最後隻能堅持自己的路線:“我還是想憑借自己的努力試一試,如果今年不行,那就等下一次,我總會考入一甲的!”
王商一邊歎氣,一邊罵王甫腦子裏不知道想的是什麽,可能在他眼裏,有家族的蔭庇、可以給安排好的路子,你王甫就不走呢?還怕什麽別人的議論,別人的議論又能如何?掉不了一塊肉……
除了蜀國官吏的構成不同於其他國家之外,範仲淹這個人,他也和別人不一樣!之前說過,範仲淹可能是蜀國高官中,唯一一個是真的從一貧如洗混出來的(其他的官吏再怎麽貧寒也是相對的,比普通貧農要好得多)。
而範仲淹就不一樣了,他小時候讀的書一大半都是借人家的,也好在同鄉有一戶家道中落的家族,家裏有一些藏書,這戶人家的家主也欣賞範仲淹,願意借書給他學習。正是因為範仲淹的獨特機遇,才為自己可以從貧農翻身打下了基礎。
還有,範仲淹在成名之後,老母還差點被當地世族禍害,這也在他的心裏留下了一個嫉惡如仇的種子,特別是針對一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們’。所以,他聽王商說,想安排堂弟入朝為官時,他直接給拒絕了!
於公,他要對得起自己的吏部尚書的職位、對得起陛下太子的信任、對得起那些千裏迢迢來參加科舉之位謀得後半輩子出路的‘普通’百姓們!
於私,他要對得起自己的內心、他要對得起自己的母親、他絕對不會對這些所謂大家族而低頭!
以上,就是範仲淹拒絕王商的理由,這些也就夠了!
也正是因為於此件小事,朝堂內以範仲淹為首的‘孤黨派’(身後沒有世家支持,暫且稱為‘孤黨派’)和以龐曦、王商、吳懿等人為首的‘世族派’開始了長時間的對立和分歧,乃至於在很多年後,依舊影響了朝堂上很多決策……
這是後話,此事暫且不贅述。
時間回到正常時間線上,張富在看到王甫的名字後,對此人的記憶就湧了上來。誠然,張富對王甫的印象還是挺不錯的,畢竟以身殉國的忠義之士,都值得去歌頌!
也是在這個時候,張富突然想起來去年在荊州發生的小插曲,他才想明白了當時王商想舉薦的這個堂弟,很可能就是王甫!
對於此,張富隻能搖了搖頭,感歎一聲:“王商啊王商,以王甫的才能,根本不需要你畫蛇添足,人家自己都能考中探花的。你這一整,可是將自己的心思全部暴露了出來,也給我提了個醒呀!”
可能這就是每個世家大族的真實想法吧,害怕自己的族人因為科舉考試失誤,而錯失平步青雲的機會。所以,他們不願意讓後輩去冒險參加科舉,寧願還是跟之前一樣,由他們來舉薦後輩出去做官!
在這個時代中,絕大多數的人才都出在世族之內,而且這些人才占據的比例可是非常之大的——畢竟在這個時代,隻有世家才可以從小看得起書,學習得了知識,自然而然整個家族的成材率就很高。
所以,有很多真正有才華、且有追求、有格局的世族後輩們,完全是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去名正言順考取功名的。
第一次科舉製的秦宓就是這樣,憑借自己的努力在眾多考生中殺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如果說秦宓那一次還有些張富的‘授意’,那麽這一次的王甫可是完全憑借著自己的本事上榜的!張富都不在成都,也不知道參加考試的名單,自然沒辦法‘再授意’;王甫他哥王商更是沒資格插手科舉的事情。
當然,範仲淹也是那種絕對不會假公濟私,公報私仇的人。他給王甫的所有批注,都是很客觀的,不吝讚美之詞,彷佛和王商爭執的事情完全沒有發生一樣。不得不說,範文正公的私德確實是值得稱讚!
綜上所述,王甫這一次憑借自己本事考取了功名,勢必會在蜀國境內掀起一股浪潮——就是世族子弟為了證明自己不是靠著父輩的蔭蔽才有官做,開始踴躍的報名參加科舉!
這樣一來,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必將大幅度增長;然後世族子弟的成材率前麵已經說過,自小就可以接受到教育的二世祖們,成材率肯定要遠遠高於普通平頭老百姓的,也能更進一步為蜀國提高人才的產出;
這還不算完,最重要的是,當世家子弟的後代都因為名譽來參加考試證明自己了,那麽他們的父輩安排後輩直接入朝為官的自然就會減少!換句話說,可以更好的避免如王商這樣,千方百計想安排自己家人入朝為官的不良因素!
張富甚至都可以想得到,王商和王甫在家中的對話,科舉考試之前:
王商:“堂弟,你先別急,那個範仲淹油鹽不進,就不管他了,明日我再去找一下董大人和吳大人,不行你先去他們部門從從事做起,後麵想辦法讓陛下再提拔你!反正想入朝為官是肯定沒問題的,就是恐怕要慢慢做起來了……”
王甫:“堂哥,我覺得還是算了吧。科舉考試馬上就開始了,我想參加科舉,憑借自己的能力,名正言順博取功名,省的別人說我是借著家族的蔭蔽!”
王商:“你傻啊,那科舉每次參加的有那麽多人,選取的人數隻有那麽一點,誰知道有沒有哪路神仙半路殺出,你競爭不過人家怎麽辦?再說了,隻要考不進一甲,就可能分派到涼州這種苦寒之地做地方官,想調入朝中,最少也要五年十年了,這怎麽受得了呢?”
王甫默然,對於堂哥這些話,他有一部分是反對的,但是堂哥畢竟是為他好,所以他也不能多說什麽,到最後隻能堅持自己的路線:“我還是想憑借自己的努力試一試,如果今年不行,那就等下一次,我總會考入一甲的!”
王商一邊歎氣,一邊罵王甫腦子裏不知道想的是什麽,可能在他眼裏,有家族的蔭庇、可以給安排好的路子,你王甫就不走呢?還怕什麽別人的議論,別人的議論又能如何?掉不了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