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在城門外和太子妃寒暄過後,就從懷裏然後偷偷拿出了那封密信,遞給了吳莧:
“太子妃,這是下官給太子的一封私信,信中除了一些政務情況之外,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請教太子。剛巧今日看到太子妃要去長安,那在下就有個不情之請,勞煩太子妃給捎到長安去……”
李善長說完後,還從懷裏摸出一把玉簪,遞給了吳莧:“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望太子妃收下,在下這邊還有公務要忙,就不打擾了。恭祝太子妃一路平安,早日到達長安,下官告退!”
李善長說完就走,他身為高官,人精,自然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邊界感。太子妃是太子後宮的內眷,正常情況下和外臣們都保持著距離,李善長平日裏也根本見不到吳莧。所以,他才在今日專門‘安排了一場偶遇’來見到太子妃。
那麽問題來了,他為什麽非要大張旗鼓見到吳莧,讓她捎封信去長安呢?朝中錦衣衛的馬還快,傳遞個消息更是輕而易舉,為什麽不用錦衣衛呢?因為李善長這封信是私信,信裏的內容不是正經事,所以他也不想用公家資源來送私信,畢竟公家政務可能經手的人很多,就會變得不太私密。
那麽問題又來了,既然是私事,他為什麽不跟上一次一樣,安排一個管家去長安送信呢?還方便給太子說一些事,也沒人會存疑。因為吧,李善長這封信比較特殊,他不敢再安排人了,害怕會‘再死一個’。
李善長在信裏隻說明了一件事情:“上次吾之管家一個月內連續奔波千裏至涼州送信,這一路上光是馬匹都跑死了兩匹,他這一路奔波,也是辛苦非常,加之那段時間益州接連下雨,身體又感風寒,回到成都後就一病不起,臣為他尋遍城中名醫,卻都良藥難醫業,不久後,便一命嗚呼。”
“此管家跟隨臣多年,甚是盡職盡責,尋日府內家人衣食住行上下皆是他安排。他死之後,臣心甚是難過,可斯人已去,已無他法,臣隻能將其厚葬,給他安排了一個風風光光的葬禮,厚待他的家人……”
李善長自己的管家死了,他怎麽安排是他的事情,為什麽要大費周章來讓太子妃送信告訴張富呢?
因為,這個管家不是他人,正是上次馬超起疑心時,李善長派去涼州先偷偷見了太子說明情況,然後又去見馬超,將李善長精心準備的信遞給馬超,徹底打消了馬超的疑慮。
總之一句話,這個管家可不是普通人,他知道的事情有點稍微的多!當然,他是不知道數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麽,也不知道李善長的兩封書信裏究竟是什麽內容,但是他先見太子,後見馬超這一個動作,就說明了一些貓膩,容易引起人誤會!
所以,李善長為了永絕後患,也為了自己徹底洗幹淨上岸,甚至不惜對一個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痛下殺手。讓這個唯一知道送信貓膩的人也永遠消失了……
這是什麽?這是李善長再次表忠心,以一個管家的命,換太子對自己的絕對信任。
他要告訴張富,那件事情的所有知情人,包括一個送信的,一知半解的管家也死了,死與風寒生病,非常常見的死因,管家又是李善長的人,除了他之外,根本沒人會去關心他李府的一個管家……
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上除了你太子身邊的人,依舊是隻有我一個人知道此事。再加上我之前的表現,太子你肯定可以放心了,這件事絕對會爛在肚子裏,不會告訴任何人說!
其實,馬騰之事早已經翻篇了,也已經過去了,張富已經確信後續還會有什麽幺蛾子出現了,張富自己都沒想那麽多,也沒想過將所有知情人都趕盡殺絕,那樣死的人也太多了。
但是吧,李善長自從剛剛投降時,有些自作聰明,問出了一個讓他後悔一輩子的問題,被張富警告之後。他的心裏都已經對眼前這個少年老成的太子折服了,特別是蜀國在未來幾年間,直接打下了大半個天下,李善長的心就更加忠誠了,他可不想被太子猜忌,白白葬送了現在的美好前程啊!
正是因為如此,在上次馬超親自寫信詢問時,李善長就充分展示了忠心,完美將這件事情給掩蓋過去了。就連張富都讚不絕口,覺得李善長太‘聰明’了!
可是,李善長自己還覺得不夠,想再來一招絕殺,所以他才讓那個送信的老管家‘病死成都’……
綜上所述,他才大費周章讓吳莧將這封信給太子捎過去。當然,人家畢竟是太子妃,李善長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在說完目的之後,直接拿出一個價值不菲的玉簪,贈送給太子妃,這樣一來,吳莧也不好多說什麽了。
正如李善長猜想的那樣,吳莧還沒來得及說話,李善長就走遠了。她也隻能歎了口氣:“唉,李大人這是何故,捎封信舉手之勞罷了,還拿這麽貴重的東西。”
不過,吳莧也不是普通人,她這幾年作為太子妃,智力、政治素質可都長進了不少,已經不是當年十幾歲的傻白甜了。她沒有言語,也沒有派人將東西急著還給李善長,畢竟現在成都門外還有不少人呢,人多眼雜,容易違背李大人的初衷。
吳莧先是將這封信放好,然後又將這支玉簪派人給放到錦盒裏,她可不打算收,等到長安,將這封信和這個禮物一起給太子,先看看太子怎麽說吧。
吳莧這樣做就很聰明,不主動收外臣的東西,也避免後宮參政或者其他風言風語,一切都交給張富來定奪。
對了,這次吳莧去長安也不是空著手去的,她身後的馬車裏,裝滿了益州特產——蜀錦,上麵有許多刺繡花紋還都是她親手繡的,她要將這些特產帶到長安,讓太子賞賜給長安諸臣……
吳莧不知道的是,她這個小小的、想為太子謀一點諸臣好感的舉動,竟然還給蜀國帶來的別樣的財路……
“太子妃,這是下官給太子的一封私信,信中除了一些政務情況之外,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請教太子。剛巧今日看到太子妃要去長安,那在下就有個不情之請,勞煩太子妃給捎到長安去……”
李善長說完後,還從懷裏摸出一把玉簪,遞給了吳莧:“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望太子妃收下,在下這邊還有公務要忙,就不打擾了。恭祝太子妃一路平安,早日到達長安,下官告退!”
李善長說完就走,他身為高官,人精,自然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邊界感。太子妃是太子後宮的內眷,正常情況下和外臣們都保持著距離,李善長平日裏也根本見不到吳莧。所以,他才在今日專門‘安排了一場偶遇’來見到太子妃。
那麽問題來了,他為什麽非要大張旗鼓見到吳莧,讓她捎封信去長安呢?朝中錦衣衛的馬還快,傳遞個消息更是輕而易舉,為什麽不用錦衣衛呢?因為李善長這封信是私信,信裏的內容不是正經事,所以他也不想用公家資源來送私信,畢竟公家政務可能經手的人很多,就會變得不太私密。
那麽問題又來了,既然是私事,他為什麽不跟上一次一樣,安排一個管家去長安送信呢?還方便給太子說一些事,也沒人會存疑。因為吧,李善長這封信比較特殊,他不敢再安排人了,害怕會‘再死一個’。
李善長在信裏隻說明了一件事情:“上次吾之管家一個月內連續奔波千裏至涼州送信,這一路上光是馬匹都跑死了兩匹,他這一路奔波,也是辛苦非常,加之那段時間益州接連下雨,身體又感風寒,回到成都後就一病不起,臣為他尋遍城中名醫,卻都良藥難醫業,不久後,便一命嗚呼。”
“此管家跟隨臣多年,甚是盡職盡責,尋日府內家人衣食住行上下皆是他安排。他死之後,臣心甚是難過,可斯人已去,已無他法,臣隻能將其厚葬,給他安排了一個風風光光的葬禮,厚待他的家人……”
李善長自己的管家死了,他怎麽安排是他的事情,為什麽要大費周章來讓太子妃送信告訴張富呢?
因為,這個管家不是他人,正是上次馬超起疑心時,李善長派去涼州先偷偷見了太子說明情況,然後又去見馬超,將李善長精心準備的信遞給馬超,徹底打消了馬超的疑慮。
總之一句話,這個管家可不是普通人,他知道的事情有點稍微的多!當然,他是不知道數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麽,也不知道李善長的兩封書信裏究竟是什麽內容,但是他先見太子,後見馬超這一個動作,就說明了一些貓膩,容易引起人誤會!
所以,李善長為了永絕後患,也為了自己徹底洗幹淨上岸,甚至不惜對一個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痛下殺手。讓這個唯一知道送信貓膩的人也永遠消失了……
這是什麽?這是李善長再次表忠心,以一個管家的命,換太子對自己的絕對信任。
他要告訴張富,那件事情的所有知情人,包括一個送信的,一知半解的管家也死了,死與風寒生病,非常常見的死因,管家又是李善長的人,除了他之外,根本沒人會去關心他李府的一個管家……
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上除了你太子身邊的人,依舊是隻有我一個人知道此事。再加上我之前的表現,太子你肯定可以放心了,這件事絕對會爛在肚子裏,不會告訴任何人說!
其實,馬騰之事早已經翻篇了,也已經過去了,張富已經確信後續還會有什麽幺蛾子出現了,張富自己都沒想那麽多,也沒想過將所有知情人都趕盡殺絕,那樣死的人也太多了。
但是吧,李善長自從剛剛投降時,有些自作聰明,問出了一個讓他後悔一輩子的問題,被張富警告之後。他的心裏都已經對眼前這個少年老成的太子折服了,特別是蜀國在未來幾年間,直接打下了大半個天下,李善長的心就更加忠誠了,他可不想被太子猜忌,白白葬送了現在的美好前程啊!
正是因為如此,在上次馬超親自寫信詢問時,李善長就充分展示了忠心,完美將這件事情給掩蓋過去了。就連張富都讚不絕口,覺得李善長太‘聰明’了!
可是,李善長自己還覺得不夠,想再來一招絕殺,所以他才讓那個送信的老管家‘病死成都’……
綜上所述,他才大費周章讓吳莧將這封信給太子捎過去。當然,人家畢竟是太子妃,李善長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在說完目的之後,直接拿出一個價值不菲的玉簪,贈送給太子妃,這樣一來,吳莧也不好多說什麽了。
正如李善長猜想的那樣,吳莧還沒來得及說話,李善長就走遠了。她也隻能歎了口氣:“唉,李大人這是何故,捎封信舉手之勞罷了,還拿這麽貴重的東西。”
不過,吳莧也不是普通人,她這幾年作為太子妃,智力、政治素質可都長進了不少,已經不是當年十幾歲的傻白甜了。她沒有言語,也沒有派人將東西急著還給李善長,畢竟現在成都門外還有不少人呢,人多眼雜,容易違背李大人的初衷。
吳莧先是將這封信放好,然後又將這支玉簪派人給放到錦盒裏,她可不打算收,等到長安,將這封信和這個禮物一起給太子,先看看太子怎麽說吧。
吳莧這樣做就很聰明,不主動收外臣的東西,也避免後宮參政或者其他風言風語,一切都交給張富來定奪。
對了,這次吳莧去長安也不是空著手去的,她身後的馬車裏,裝滿了益州特產——蜀錦,上麵有許多刺繡花紋還都是她親手繡的,她要將這些特產帶到長安,讓太子賞賜給長安諸臣……
吳莧不知道的是,她這個小小的、想為太子謀一點諸臣好感的舉動,竟然還給蜀國帶來的別樣的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