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桃坪橋,沿著青石板小道一路向西,大約一袋煙功夫就來到興隆鎮,我們按照分工開始單獨行動,大姨聞二妹邁著一雙小腳,扭著豐腴的身子,來到東街周圍采買菜蔬和豆腐,隨便也買一些雞蛋和肉食。
林芝則邁著一雙修長的美腿,靈巧地穿梭在中街周圍的商店、貨站和地攤之間,采買油、鹽、醬、醋等家中必備的日用消費品,偶爾也買些女孩子用的上特殊用品,但都是放在自己隨身攜帶的小包裏。
我則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位於百貨商店對麵的私塾門前,將挑擔和籮筐放在石獅子的旁邊,等著林芝將采買好的東西往這兒集中,然後一起去東街和大姨會合。
閑著沒事幹的時候,我便把頭湊到路邊的棋攤上,擠進圍觀的人群之中,觀賞著來自楚河漢界的廝殺,當然也在時刻等待機會,準備披掛上陣,親身體驗一把車馬炮大戰的樂趣。
“黨三,喂!喂!黨三你過來!”一盤棋局經過廝殺終於進入殘棋階段,正當我看得入迷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喊我的小名。
奇怪!在興隆鎮,知道我小名的人並不多,莫不是爺爺又要托夢了?可這是晴天白日的大白天啊!一陣疑惑過後,我轉身擠出人群一看,原來是私塾的高先生在叫我。我急忙走過去和他打招呼。
“娃啊,你長高了,也壯實了!”
我剛走到高先生麵前,他就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端詳了一會兒,摸著我的腦袋,大驚小怪地感慨道。
說實話,我對麵前這個穿著長袍馬褂的高先生並不喜歡,甚至還有些畏懼,就不敢看他的眼睛,隻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點點頭,算是回答,也算是打招呼。
不過,高先生說的也是實情,由於他與我爺爺的特殊關係,自從進入學堂的第一天起,我就是在他的眼皮底下長大的,我成長的每一個足跡都逃不脫他犀利的眼睛。進入興隆堂以後,我才迎來了人生中遲到的春天,開始進入發育期,特別是清明節上墳爺爺給我托夢以後,我仿佛進入了長個的黃金期,的確個子長高了不少,身體也胖了許多,下巴上還長出了毛茸茸的小胡須。
高先生重新戴上眼鏡,不由分說把我拉進私塾的一間學堂,將我按在前排的一隻小板凳上,指著麵前的小桌子問道:“娃啊,你還記得它嗎?”
“記得!當然記得!”我急忙應聲說道。
七歲那年,爺爺將我送進私塾,高先生就成了我的啟蒙老師,班裏十幾個學童,就數我的個子最矮,也最調皮搗蛋,不時給這個板凳上紮野棗刺,就是給那個桌子上抹黃泥巴,有時還悄悄把別人的課本藏起來,甚至還與同學一起捉弄老師,氣得高先生吹胡子瞪眼,當然我的手上和屁股上也沒少挨板子。
爺爺趕集時來私塾看我,高先生就向他告狀,爺爺還沒有聽完,就拉起我的胳膊往外拽,我揣著屁股不願走,爺爺憋圓了一口氣將我拉到背街處,又扇耳光又擰耳朵,我就扯著嗓子鬼哭狼嚎般叫喊,仿佛要讓滿大街的人都能聽見似的。
高先生聽見哭鬧聲,急忙趕出來,就拉開了爺爺。爺爺便停止了打罵,卻抓著我的領口不鬆手,嘴裏說著“不念啦!不念啦!就這熊樣子,還不夠羞先人哩。”
“不念就不念,我早就不想受這洋罪了,哪有放牛放羊逍遙自在!”每次爺爺威脅我,我都是用這一句話懟他。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爺爺長歎一聲,拉著我的胳膊就準備回桃坪回家。
最終,還是高先生攔住了爺爺,重新把我領進了私塾……
至今我還清楚記得,爺爺臨走時塞給我一包油糕,一摞燒餅,又拍了拍我的後腦勺,對高先生歉意地笑了笑,就悻悻離開了。
後來才知道,爺爺和高先生私交甚好,是那種可以喝著涼水都能交心的摯友。那時,學堂裏全是富家子弟,就我一個寒門出身,別的學童每年要交夠一鬥包穀、二鬥小麥、三升核桃,才能就讀,而我的學費高先生卻分文不取。
其實,我的學費是高先生從自己微薄的修金中墊付的,因為他隻是東家雇傭的一個教書匠而已,並沒有豁免學費的權力。
“娃,爺爺給你托夢了吧?”高先生冷不丁開口問道。
“先生,您簡直就是諸葛亮在世,真是神機妙算,未卜先知啊!”我讚許地點了點頭。
“你爺爺才是神機妙算!”
高先生說完,沒有問爺爺給我托了啥夢,卻開始給我講述關於爺爺的故事。
爺爺叫黨彥龍,祖籍河東臨汾家住臥牛城,世代以耕讀為生。明朝永樂年間,其祖輩被朝廷下令,從山西大槐樹下一路爬山涉水,移民到人跡稀少的秦嶺山區。
當時,黨家一行八口人,最先被安置在了縣城東部的鹿池川,那裏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村舍毗連,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林芝則邁著一雙修長的美腿,靈巧地穿梭在中街周圍的商店、貨站和地攤之間,采買油、鹽、醬、醋等家中必備的日用消費品,偶爾也買些女孩子用的上特殊用品,但都是放在自己隨身攜帶的小包裏。
我則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位於百貨商店對麵的私塾門前,將挑擔和籮筐放在石獅子的旁邊,等著林芝將采買好的東西往這兒集中,然後一起去東街和大姨會合。
閑著沒事幹的時候,我便把頭湊到路邊的棋攤上,擠進圍觀的人群之中,觀賞著來自楚河漢界的廝殺,當然也在時刻等待機會,準備披掛上陣,親身體驗一把車馬炮大戰的樂趣。
“黨三,喂!喂!黨三你過來!”一盤棋局經過廝殺終於進入殘棋階段,正當我看得入迷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喊我的小名。
奇怪!在興隆鎮,知道我小名的人並不多,莫不是爺爺又要托夢了?可這是晴天白日的大白天啊!一陣疑惑過後,我轉身擠出人群一看,原來是私塾的高先生在叫我。我急忙走過去和他打招呼。
“娃啊,你長高了,也壯實了!”
我剛走到高先生麵前,他就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端詳了一會兒,摸著我的腦袋,大驚小怪地感慨道。
說實話,我對麵前這個穿著長袍馬褂的高先生並不喜歡,甚至還有些畏懼,就不敢看他的眼睛,隻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點點頭,算是回答,也算是打招呼。
不過,高先生說的也是實情,由於他與我爺爺的特殊關係,自從進入學堂的第一天起,我就是在他的眼皮底下長大的,我成長的每一個足跡都逃不脫他犀利的眼睛。進入興隆堂以後,我才迎來了人生中遲到的春天,開始進入發育期,特別是清明節上墳爺爺給我托夢以後,我仿佛進入了長個的黃金期,的確個子長高了不少,身體也胖了許多,下巴上還長出了毛茸茸的小胡須。
高先生重新戴上眼鏡,不由分說把我拉進私塾的一間學堂,將我按在前排的一隻小板凳上,指著麵前的小桌子問道:“娃啊,你還記得它嗎?”
“記得!當然記得!”我急忙應聲說道。
七歲那年,爺爺將我送進私塾,高先生就成了我的啟蒙老師,班裏十幾個學童,就數我的個子最矮,也最調皮搗蛋,不時給這個板凳上紮野棗刺,就是給那個桌子上抹黃泥巴,有時還悄悄把別人的課本藏起來,甚至還與同學一起捉弄老師,氣得高先生吹胡子瞪眼,當然我的手上和屁股上也沒少挨板子。
爺爺趕集時來私塾看我,高先生就向他告狀,爺爺還沒有聽完,就拉起我的胳膊往外拽,我揣著屁股不願走,爺爺憋圓了一口氣將我拉到背街處,又扇耳光又擰耳朵,我就扯著嗓子鬼哭狼嚎般叫喊,仿佛要讓滿大街的人都能聽見似的。
高先生聽見哭鬧聲,急忙趕出來,就拉開了爺爺。爺爺便停止了打罵,卻抓著我的領口不鬆手,嘴裏說著“不念啦!不念啦!就這熊樣子,還不夠羞先人哩。”
“不念就不念,我早就不想受這洋罪了,哪有放牛放羊逍遙自在!”每次爺爺威脅我,我都是用這一句話懟他。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爺爺長歎一聲,拉著我的胳膊就準備回桃坪回家。
最終,還是高先生攔住了爺爺,重新把我領進了私塾……
至今我還清楚記得,爺爺臨走時塞給我一包油糕,一摞燒餅,又拍了拍我的後腦勺,對高先生歉意地笑了笑,就悻悻離開了。
後來才知道,爺爺和高先生私交甚好,是那種可以喝著涼水都能交心的摯友。那時,學堂裏全是富家子弟,就我一個寒門出身,別的學童每年要交夠一鬥包穀、二鬥小麥、三升核桃,才能就讀,而我的學費高先生卻分文不取。
其實,我的學費是高先生從自己微薄的修金中墊付的,因為他隻是東家雇傭的一個教書匠而已,並沒有豁免學費的權力。
“娃,爺爺給你托夢了吧?”高先生冷不丁開口問道。
“先生,您簡直就是諸葛亮在世,真是神機妙算,未卜先知啊!”我讚許地點了點頭。
“你爺爺才是神機妙算!”
高先生說完,沒有問爺爺給我托了啥夢,卻開始給我講述關於爺爺的故事。
爺爺叫黨彥龍,祖籍河東臨汾家住臥牛城,世代以耕讀為生。明朝永樂年間,其祖輩被朝廷下令,從山西大槐樹下一路爬山涉水,移民到人跡稀少的秦嶺山區。
當時,黨家一行八口人,最先被安置在了縣城東部的鹿池川,那裏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村舍毗連,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