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了給黨彥龍娶妻還債,沒日沒夜地勞作,父親打獵、挖藥、伐木、販牛羊;母親紡線織布、養雞、喂豬、揀毛栗子……
一年後,債務終於還清了,可兩個老人卻累倒了,彥龍的第一個孩子黨槐出生不久,爺爺就去世了,第二個孩子黨芬一歲時,奶奶又因病離開了人世。
為了兒子,做父母的操碎了心累垮了身體,最終撒手歸西,而父母自始至終都不知道兒媳婦的真實姓名,隻知道她姓沈,是一個從山外逃難到深山裏的苦孩子。
村民都將她稱為黨沈氏。
黨沈氏長得細皮嫩肉,風擺楊柳,黨彥龍舍不得讓她吃苦受累,粗活累活從不讓她沾手。黨沈氏平常在家帶娃,除了燒火做飯,納鞋縫衣,養雞養豬,幾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幾年過去,作為兩個娃娃媽媽的黨沈氏,臉上並沒有留下多少歲月的痕跡,身材依然苗條,風韻猶存,一身粗布衣裳遮不住她的端莊秀麗。
黨彥龍在山間平緩的地方,開荒種了幾畝山地,秋天收些燕麥、苞穀、洋芋和豆子,農閑時采點中草藥,雪後到陽坡上套幾隻山雞,逢集時換些生活用品。
雖然生活清苦,一家人倒也其樂融融。
可是,每到閑暇時,黨沈氏時常坐在屋前的門墩上,懷裏抱著熟睡的黨芬,對著北麵起伏的山巒默默垂淚。
……
幾場落雪過後,山野一片蒼茫,大自然用晶瑩剔透的的浪漫手筆,營造出了一派濃濃的過年氣氛。人們貓在屋子裏,忙著刷牆掃積塵,蒸饃饃炸果子,高高興興備年貨。
臘月二十三這天是北方小年,家家戶戶敬過灶王爺,就送他老人家上天宮熬娘家去了,然後等待他在臘月三十這天早早歸來團圓,帶回吉祥如意和來年的五穀豐登,然後就歡歡喜喜地開啟了過年模式。
臘月二十六這天,雪住了,天晴了,白茫茫的雪原鍍上了一層久違的陽光。興隆鎮適逢大集,黨彥龍挑著兩個竹筐,走在前麵,竹筐一頭坐著男孩子黨槐,他卸掉脖子上的圍巾拿在手上,邊走邊掃弄地上的雪;竹筐的另一頭坐著女娃娃黨芬,一頂虎頭帽將她的小臉捂得嚴嚴實實,隻有露出外麵的一雙大眼睛忽閃著,好奇地打量著外麵的世界。
男孩長得瓷實,像個秤砣,女孩骨架小,重量輕,扁擔的兩頭總是失去平衡,老婆便找來一個南瓜,放在女孩的懷裏,讓抱她著增加分量,用以調節平衡。
黨沈氏頭上戴個花布頭巾,提著個竹籠,背個裝滿中草藥的包袱跟在後麵,竹籠裏麵裝著雞蛋、木耳、核桃仁、板栗等山珍。
到了興隆鎮,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他們很快就賣完了山貨,一家子高高興興地坐在小攤前,吃一頓大油炒苦蕎涼粉,再來一碗香噴噴的紅油熱豆腐,簡直就像過年。
打完牙祭,一家人又進了雜貨鋪,準備扯些洋布,給娃娃過年做新衣裳,看到琳琅滿目的花花綠綠,黨沈氏一時看花了眼睛,挑來挑去,猶豫不定。
黨彥龍便留下她們,讓她們慢慢挑選,自己則去了街東頭,準備到肉攤上割幾吊豬肉,再順路稱幾斤粉條。
年前的興隆街十分熱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黨彥龍好不容易擠到了肉攤前,才發現掛著的全是瘦肉,山裏人生活清苦,肚子裏沒有油水,總是喜歡膘厚的肥肉。
好不容易等攤販扛來一扇約莫四指多寬肥膘的豬肉,黨彥龍急忙買好,就又擠進人群回到雜貨店。卻尋不見老婆黨沈氏和兩個娃娃的蹤影。
黨彥龍急忙向雜貨店掌櫃的打聽,才知道黨沈氏先挑選好一塊花布,正準備給黨槐挑選一身布料時,一回頭發現在店內玩耍的黨槐不見了,趕忙拿起包袱,拉著黨芬就去尋找。
黨彥龍一聽,感覺情況不妙,他快步走出雜貨店,就要去追,卻不知道向哪邊去追,正猶豫間,一看老婆黨沈氏的籃子就放在店門口,裏麵還放著一方花布頭巾。
還沒有等黨彥龍開口,旁邊一個賣草鞋的老婆婆,用手指了指斜對麵的戲樓,黨彥龍來不及道謝飛身就向戲樓方向跑去。
好不容擠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當黨彥龍站在戲台前,一本秦腔折子戲剛剛演完,圍觀的人群四散而去。
……
穿梭在擁擠人群中,黨彥龍發瘋般地尋找,遇到熟人就問,遇到熟悉的背影,就毫不猶豫地搬過來身子看看,可得到的答案都是令人遺憾。
一看黨彥龍心急如焚的樣子,一些熟人和好心人也紛紛加入到尋找的隊伍,就這樣從街西尋到了街東,又從街東尋到了街西,直到夕陽西下,一無所獲。
隻留下黨彥龍蹲在私塾門口發呆,欲哭無淚。
……
一年後,債務終於還清了,可兩個老人卻累倒了,彥龍的第一個孩子黨槐出生不久,爺爺就去世了,第二個孩子黨芬一歲時,奶奶又因病離開了人世。
為了兒子,做父母的操碎了心累垮了身體,最終撒手歸西,而父母自始至終都不知道兒媳婦的真實姓名,隻知道她姓沈,是一個從山外逃難到深山裏的苦孩子。
村民都將她稱為黨沈氏。
黨沈氏長得細皮嫩肉,風擺楊柳,黨彥龍舍不得讓她吃苦受累,粗活累活從不讓她沾手。黨沈氏平常在家帶娃,除了燒火做飯,納鞋縫衣,養雞養豬,幾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幾年過去,作為兩個娃娃媽媽的黨沈氏,臉上並沒有留下多少歲月的痕跡,身材依然苗條,風韻猶存,一身粗布衣裳遮不住她的端莊秀麗。
黨彥龍在山間平緩的地方,開荒種了幾畝山地,秋天收些燕麥、苞穀、洋芋和豆子,農閑時采點中草藥,雪後到陽坡上套幾隻山雞,逢集時換些生活用品。
雖然生活清苦,一家人倒也其樂融融。
可是,每到閑暇時,黨沈氏時常坐在屋前的門墩上,懷裏抱著熟睡的黨芬,對著北麵起伏的山巒默默垂淚。
……
幾場落雪過後,山野一片蒼茫,大自然用晶瑩剔透的的浪漫手筆,營造出了一派濃濃的過年氣氛。人們貓在屋子裏,忙著刷牆掃積塵,蒸饃饃炸果子,高高興興備年貨。
臘月二十三這天是北方小年,家家戶戶敬過灶王爺,就送他老人家上天宮熬娘家去了,然後等待他在臘月三十這天早早歸來團圓,帶回吉祥如意和來年的五穀豐登,然後就歡歡喜喜地開啟了過年模式。
臘月二十六這天,雪住了,天晴了,白茫茫的雪原鍍上了一層久違的陽光。興隆鎮適逢大集,黨彥龍挑著兩個竹筐,走在前麵,竹筐一頭坐著男孩子黨槐,他卸掉脖子上的圍巾拿在手上,邊走邊掃弄地上的雪;竹筐的另一頭坐著女娃娃黨芬,一頂虎頭帽將她的小臉捂得嚴嚴實實,隻有露出外麵的一雙大眼睛忽閃著,好奇地打量著外麵的世界。
男孩長得瓷實,像個秤砣,女孩骨架小,重量輕,扁擔的兩頭總是失去平衡,老婆便找來一個南瓜,放在女孩的懷裏,讓抱她著增加分量,用以調節平衡。
黨沈氏頭上戴個花布頭巾,提著個竹籠,背個裝滿中草藥的包袱跟在後麵,竹籠裏麵裝著雞蛋、木耳、核桃仁、板栗等山珍。
到了興隆鎮,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他們很快就賣完了山貨,一家子高高興興地坐在小攤前,吃一頓大油炒苦蕎涼粉,再來一碗香噴噴的紅油熱豆腐,簡直就像過年。
打完牙祭,一家人又進了雜貨鋪,準備扯些洋布,給娃娃過年做新衣裳,看到琳琅滿目的花花綠綠,黨沈氏一時看花了眼睛,挑來挑去,猶豫不定。
黨彥龍便留下她們,讓她們慢慢挑選,自己則去了街東頭,準備到肉攤上割幾吊豬肉,再順路稱幾斤粉條。
年前的興隆街十分熱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黨彥龍好不容易擠到了肉攤前,才發現掛著的全是瘦肉,山裏人生活清苦,肚子裏沒有油水,總是喜歡膘厚的肥肉。
好不容易等攤販扛來一扇約莫四指多寬肥膘的豬肉,黨彥龍急忙買好,就又擠進人群回到雜貨店。卻尋不見老婆黨沈氏和兩個娃娃的蹤影。
黨彥龍急忙向雜貨店掌櫃的打聽,才知道黨沈氏先挑選好一塊花布,正準備給黨槐挑選一身布料時,一回頭發現在店內玩耍的黨槐不見了,趕忙拿起包袱,拉著黨芬就去尋找。
黨彥龍一聽,感覺情況不妙,他快步走出雜貨店,就要去追,卻不知道向哪邊去追,正猶豫間,一看老婆黨沈氏的籃子就放在店門口,裏麵還放著一方花布頭巾。
還沒有等黨彥龍開口,旁邊一個賣草鞋的老婆婆,用手指了指斜對麵的戲樓,黨彥龍來不及道謝飛身就向戲樓方向跑去。
好不容擠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當黨彥龍站在戲台前,一本秦腔折子戲剛剛演完,圍觀的人群四散而去。
……
穿梭在擁擠人群中,黨彥龍發瘋般地尋找,遇到熟人就問,遇到熟悉的背影,就毫不猶豫地搬過來身子看看,可得到的答案都是令人遺憾。
一看黨彥龍心急如焚的樣子,一些熟人和好心人也紛紛加入到尋找的隊伍,就這樣從街西尋到了街東,又從街東尋到了街西,直到夕陽西下,一無所獲。
隻留下黨彥龍蹲在私塾門口發呆,欲哭無淚。
……